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傅卫燕  孟庆良  靳昊  朱茂荣 《光明中医》2022,(17):3135-3137
目的 探讨自拟蠲痹化湿汤内服联合针刺辨治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110例RA患者为对象。盲选法分为观察组(自拟蠲痹化湿汤+针刺)与对照组(来氟米特片)。比较2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2组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局部畏寒、晨僵评分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2组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水平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2组免疫球蛋白A(Ig A)、免疫球蛋白M(Ig M)、免疫球蛋白G(Ig G)水平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自拟蠲痹化湿汤与针刺治疗RA的疗效理想,可较好的控制患者症状,保护肌肉和关节的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抗炎、镇痛、调节免疫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蠲痹汤联合针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的疗效影响。方法 纳入10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4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蠲痹汤联合治疗,8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PR)、红细胞沉降率(ESR)、DAS28评分、VAS评分、晨僵时间、双手平均握力、肿胀指数、压痛指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8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9%(50/54),显著高于对照组[77.78%(42/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RF、CPR、ESR、DAS28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晨僵时间、肿胀指数、压痛指数均降低(P<0.05),双手平均握力升高(P<0.05),且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蠲痹汤联合针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效果显著,可缓解患者相关症状,改善临床指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8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服用中药;对照组40例,单纯以甲氨喋呤治疗。结果临床症状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X线表现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6%和38.89%,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药内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较单纯西药有良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温化蠲痹方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微小RNA-146a (miRNA-146a)、DNA甲基化转移酶(DNA methyltransferases,DNMTs)表达影响及miRNA-146a与DNMTs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R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药温化蠲痹方加西药治疗组(简称治疗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其中对照组口服甲氨蝶呤片(MTX,每周1次,每次7.5 mg),来氟米特片(LEF,每天1次,每次10 mg),美洛昔康片(每天1次,每次7.5 mg)。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温化蠲痹方,每天1剂,分2次口服,疗程12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包括中医证候疗效分析、健康状况评估(HAQ评分)、疾病活动指数(DAS28)、患者疼痛评估(VAS评分)、晨僵时间等,检测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血小板(PLT)计数,运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外周血miRNA-146a与DNMTs表达。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27/30)]优于对照组[80.0%(24/30),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ACR20、ACR50达标率(分别为43.3%、36.7%)高于对照组(33.3%、26.7%,P<0.05);治疗组DAS28、HAQ评分、VAS评分降低,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减少、晨僵时间缩短(P<0.05,P<0.01);miRNA-146a、DNMTs、ESR、CRP、RF、抗CCP抗体、PLT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活动期RA患者PBMCs DNMTs表达水平降低(P<0.01)、miRNA-146a表达水平升高(P<0.01),miRNA-146a表达水平与DNMT1(r=-0.362,P=0.04)、DNMT3a(r=-0.566,P=0.01)、DNMT3b(r=-0.382,P=0.03)呈负相关。治疗组出现肝酶升高、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明显降低(P<0.05)。结论中药温化蠲痹方加西药治疗RA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组,其机制可能与下调活动期RA患者miRNA-146a表达、上调DNMTs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蠲痹汤辅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活动期寒湿痹阻证患者的疗效。 方法 104 例均为 2018 年 8 月-2019 年 8 月于江苏省徐州市中医院风湿肾病科就诊的 RA 活动期患者,中医辨证为寒湿痹阻证,按照随机数x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 52 例,对照组 52 例,两组均接受来氟米特片(爱诺华)+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理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蠲痹汤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晨僵时间、起效时间及临床疗效;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 C 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水平和红细胞沉降率(ESR),观察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VAS 评分、晨僵时间均下降(P<0.01),观察组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P<0.01),且观察组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94.23%(49/52),高于对照组咱76.92%(40/52)暂,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6.310, 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 CRP、RF、ESR 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似,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蠲痹汤辅助治疗 RA 活动期(寒湿痹阻证)可减轻症状,增强疗效及改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8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服用中药;对照组40例,单纯以甲氨喋呤治疗。结果:临床症状改善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X线表现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6%和38.89%,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药内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较单纯西药有良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7.
李慧 《新中医》2009,(11):79-80
目的:观察自拟益幼蠲痹汤治疗幼年型类风湿关节炎(JRA)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益幼蠲痹汤治疗46例经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无效的JRA患者。4周为1疗程,治疗2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总有效率为93.5%。结论:益幼蠲痹汤具有清热养阴、宣痹通络的作用,对JRA的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1984年以来,笔者自拟扶正蠲痹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122例,疗效颇佳。 一般资料 122例中,男50例,女72例,年龄25~65岁,病程1~10年。临床症见肢体疼痛,关节肿胀,屈伸不利,甚则僵化,筋缩肉卷,关节变形,手不能举,足不能履。脉沉弱,或滑、或细、或数。化验RF(+)。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痛风定胶囊合益肾蠲痹丸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疗效及对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10例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5例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55例在此基础上加用痛风定胶囊合益肾蠲痹丸治疗,统计2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症状严重程度指标水平、28个关节数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MMP-3及TIMP-1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晨僵时间、休息痛、关节肿胀数及关节压痛指数,DAS28评分、ESR、CRP、RF及MMP-3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手部握力和TIMP-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痛风定胶囊合益肾蠲痹丸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体征,延缓病情进展,下调MMP-3和TIMP-1水平,且未加重药物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观察蠲痹汤联合联合甲氨喋呤、柳氮磺胺嘧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病例按性别、年龄、病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组,分别采用相应的药物治疗8周,并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观察组治愈10例,好转17例,未愈3例,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治愈5例,好转14例,未愈11例,总有效率63.3%。两组各30例组间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蠲痹汤联合联合甲氨喋呤、柳氮磺胺嘧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体现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温化蠲痹方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ing arthritis,CIA)大鼠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DNA甲基化转移酶(DNA methyltrsansferases,DNMTs)表达的影响,探讨温化蠲痹方治疗CIA的作用机制。方法将9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造模组(80只)及正常对照组(10只,简称正常组)。造模组在大鼠尾根部注射牛Ⅱ型胶原乳剂制备CIA模型。将造模成功的5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甲氨喋呤组(MTX)、温化蠲痹方低、中、高剂量组(简称中药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温化蠲痹方22.9、45.8、68.7 g/(kg·d)灌胃,均每日1次;MTX组按0.78 mg/kg剂量灌胃MTX混悬液,每周1次,连续30日。采用容积法(排水体积)评价足趾肿胀度。给药干预后提取各组大鼠PBMCs,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PBMCs DNMTs(DNMT1、DNMT3a及DNMT3b)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足趾明显肿胀(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及MTX组大鼠足趾肿胀明显减轻(P0.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中药各剂量组及MTX组大鼠足趾肿胀减轻(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PBMCs DNMT1、DNMT3a及DNMT3b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各剂量组及MTX组DNMT1、DNMT3a及DNMT3b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均P0.01);中药各剂量组DNMT1、DNMT3a及DNMT3b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IA大鼠PBMCs DNMTs表达降低。温化蠲痹方上调CIA大鼠PBMCs DNMTs表达无明显剂量依赖性。通过上调DNMTs表达,调节CIA大鼠甲基化状态可能是其治疗CIA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郑和平 《河北中医》2007,29(9):795-795
1996-10—2006-10,笔者运用扶正蠲痹汤配合外用中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35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诊断标准参照《上海市中医病症诊疗常规》[1]诊断标准确诊,辨证属寒湿阻络型。1.2一般资料本组35例均为本院中医内科患者,门诊25例,住院10例;男6例,女29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70岁,平均54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25年,平均4.6年。均经全身药物治疗3个月以上,仍疗效不佳。1.3治疗方法予扶正蠲痹汤。基本方:人参10g,炙黄芪30g,羌活、独活、桂枝、当归、川芎、炙甘草、威灵仙各10g,桃仁10g,红花10g。加减:偏风盛加防风、乌梢蛇;偏寒盛加制川乌头、细辛;偏湿盛加薏苡仁、苍术、木瓜;痰瘀阻络加穿山甲、地鳖虫、白芥子、胆南星。每日1剂,日3次。外用中药:透骨草10g,伸筋草10g,制川乌头6g,细辛3g,白芥子6g。每日1剂,日2次熏洗。30日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1.4疗效标准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2]确定疗效。临床缓解:症状全部消失,功能活动恢复正常,主要生理指标正常;显效:症状全部消失或主要症状基本消失,关节功能基本恢复,能参加正常工作、劳动,理化...  相似文献   

14.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慢性、对称性、多滑膜关节炎和关节外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好发于手、腕、足等小关节,反复发作,呈对称分布。早期有关节肿痛和功能障碍,晚期关节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僵硬畸形,极易致残。本文应用寒湿通痹汤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蠲痹汤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关节炎指数(AI)、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1β、IL-4、IL-10水平的影响,探讨蠲痹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免疫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甲氨喋呤对照组、蠲痹汤高/低剂量组,制备类风湿关节炎大鼠模型,给药组以不同剂量蠲痹汤灌胃,对照组代以生理盐水,检测AI、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1β、IL-4、IL-10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TNF-α、IL-1β水平明显上升,IL-10、IL-4水平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蠲痹汤高、低剂量均能明显降低实验大鼠AI和血清TNF-α、IL-1β水平(P0.05或P0.01),对IL-4水平无影响(P0.05),蠲痹汤高剂量组能显著升高模型大鼠IL-10水平(P0.01)。结论:蠲痹汤对类风湿关节炎模型大鼠TNF-α等炎症因子具有干预作用,提示蠲痹汤可通过抑制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的表达,促进抗炎细胞因子IL-10的分泌,从而达到治疗RA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蠲痹汤加减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极化的影响。方法:选取84例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予甲氨蝶呤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蠲痹汤加减口服。两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VAS疼痛评分、28关节疾病活动评分(DAS28)、血沉(ES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免疫球蛋白G (IgG)、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Ab)、炎症细胞因子(IL-6、IL-4、IL-10、TNF-α)。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68%,高于对照组的78.05%(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VAS评分、DAS28评分,ESR、hs-CRP、IgG、RF、IL-6、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IL-4、IL-10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VAS评分、DAS28评分,IgG、RF、IL-6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IL-4、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蠲痹汤加减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较好,可降低患者炎症...  相似文献   

17.
魏文先  翟玉云 《河北中医》2006,28(12):901-902
2003-01~2005-12,我们采用通络蠲痹饮治疗类风湿关节炎32例,并与西药治疗32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全部64例均为本科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男15例,女17例;年龄19~53岁,平均40.3岁;病程6个月~11年,平均3.4年。对照组32例,男14例,女18例;年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自拟清热蠲痹汤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观察。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6例类风湿关节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自拟清热蠲痹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用药期间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和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1(IL-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清热蠲痹汤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蠲痹汤加减治疗风湿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纳入的60例风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被随机均分为2组(各30例),即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予美洛昔康片15 mg/次/d,餐后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蠲痹汤加减,300 mL/剂/d,早晚温服;两组均治疗4周。统计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对比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晨僵时间、关节红肿个数、关节疼痛个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中医证候总积分、血沉(ESR)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情况,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服药4周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86.67%(26/30)与对照组的70.00%(21/30)之间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关节晨僵时间均缩短,关节疼痛数量、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中医证候总积分均减少,血沉(ESR)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改善,且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改善程度更多,差异明显(P<0.05);治疗组关节红肿个数明显减少(P<0.05),对照组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蠲痹汤加减能显著减轻风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晨僵、疼痛、红肿等临床症状,减缓病情,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20.
张燕萍 《新中医》2021,53(15):91-95
目的:观察温经蠲痹法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寒湿痹阻证的疗效以及对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C)、丙二醛(MDA)水平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120例寒湿痹阻型RA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加小剂量醋酸泼尼松片,观察组给予温经蠲痹汤联合甲氨蝶呤加小剂量醋酸泼尼松。2组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抗环瓜氨酸肽(CCP)水平以及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C)、丙二醛(MDA)]水平及寒湿痹阻证症状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00%,高于对照组的6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ESR、RF、CRP、CC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观察组4项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P0.01)。2组关节冷痛、肢冷、晨僵、关节屈伸不利、畏寒评分均较治疗前减少(P0.01),观察组5项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2组血清SOD、TAC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MDA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血清SOD、TA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MDA水平则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温经蠲痹汤联合西药治疗寒湿痹阻型RA可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氧化应激状态,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