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2009年昆明地区化妆品皮肤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可疑致病化妆品类别等情况,为防治化妆品不良反应提供依据.方法:分析化妆品皮肤不良反应患者临床资料及斑贴试验等结果.结果:①化妆品皮肤不良反应患者共110例,其中化妆品接触性皮炎占90.0%,其余依次为化妆品痤疮、色素异常和光感性皮炎;②可疑致病化妆品中,普通护肤...  相似文献   

2.
658例化妆品皮肤不良反应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化妆品引起皮肤各种不良反应的特征和致敏物.方法:对658例化妆品皮肤不良反应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并对部分患者进行可疑致病化妆品斑贴或光斑贴试验.结果:患者中女性占86.9%;21~45岁占76.7%.临床表现主要为接触性皮炎597例(90.7%),其他依次为化妆品痤疮15例,化妆品毛发损害5例,化妆品色素异常7例,化妆品甲损害2例,化妆品光感性皮炎5例,另外化妆品激素依赖性皮炎27例.大部分(59.8%)是由护肤类引起,其次为护发美发类(23.3%)、芳香类(7.2%).308例患者做了可疑化妆品原物斑贴试验,有165例阳性,阳性率达53.6%.部分阳性者行标准过敏原斑贴试验,过敏原阳性比例依次为对苯二胺占18.5%、硫酸镍占14.8%、硫柳汞占13.0%、重铬酸钾占11.1%,芳香混合物、甲醛、卡巴混合物各占7.4%等.结论:化妆品不良反应多发于中青年女性;化妆品接触性皮炎是最常见的化妆品皮肤病;护肤类为主要致病化妆品;标准过敏原斑贴试验阳性者依次为对苯二胺、硫酸镍、硫柳汞、重铬酸钾、芳香混合物、甲醛、卡巴混合物等.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分析化妆品相关皮肤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及主要致病成分,为化妆品不良反应起到预警作用并提供客观的风险评估依据。方法 收集2018年3月至2019年10月在重庆市中医院门诊就诊的512例化妆品不良反应可疑患者,男14例,女498例,通过填写统一制定的化妆品不良反应报告卡,记录患者的病史资料和所使用化妆品的相关信息;对其中103例(男3例,女100例)进行化妆品原物斑贴试验及化妆品成分斑贴试验,结合48和72 h斑贴试验结果综合判定并汇总分析。结果 512例可疑化妆品不良反应病例中,主要表现类型为接触性皮炎(495例,96.7%)。化妆品不良反应的皮损形态主要为红斑501例(97.9%)、丘疹313例(61.1%)、水肿249例(48.6%)、鳞屑166例(32.4%);症状主要为瘙痒480例(93.8%),其次为灼热感359例(70.1%)和紧绷感297例(58.0%)。103例化妆品成分斑贴试验显示,阳性71例,最易引起化妆品不良反应的变应原分别为硫柳汞(31例,30.1%)、十二烷基硫酸钠(29例,28.2%)、秘鲁香脂(17例,16.5%)、布罗波尔(12例,11.7%)及三乙醇胺(10例,9.7%)。将化妆品变应原系列分为14个类别,阳性率前4位的类别分别为乳化剂54例(45.8%)、防腐剂47例(39.8%)、芳香剂17例(14.4%)和表面活性剂10例(8.5%)。2例男性和69例女性斑贴试验阳性,男女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比69/100,χ2 = 0.01,P > 0.05);18 ~ 29岁组、30 ~ 49岁组及50 ~ 70岁组阳性率分别是34%、34%、32.4%,各组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693,P > 0.05)。结论 化妆品不良反应最常见的表现为接触性皮炎,致病成分具有多样性,最易引起化妆品皮肤不良反应的变应原分别为硫柳汞、十二烷基硫酸钠、秘鲁香脂、布罗波尔及三乙醇胺。  相似文献   

4.
<正>化妆品不良反应是指消费者在正常使用化妆品过程中因化妆品本身质量问题所引起的人体表皮、皮下等附属器的病变和损伤等反应,由化妆品引起的各种不良反应事件逐年递增[1]。北京地区化妆品消费人群组成结构多元,可较好的代表中国北方人群化妆品不良反应的特征,然而既往研究[2]的数据已经陈旧亟待更新。  相似文献   

5.
化妆品皮炎患者1168例发病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自1993年5月以来,对1168例化妆品皮炎患者的发病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对其中部分患者做了斑贴试验(简称斑试),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化妆品性皮肤病34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为了了解化妆品性皮肤病状况,对341例化妆品性皮肤病进行了临床观察。并对部分患者做了可疑致病化妆品与仿欧标准抗原的斑贴试验。结果,中青年女性患者居多,临床表现主要为接触性皮炎(78.59%),其次是色素沉着(10.26%)、痤疮样损害(9.97%)、光感性皮炎(0.59%)、接触性荨麻疹(0.59%)。可疑致病化妆品种类141种,大部分是一股护肤品(63.83%)。215例做了可疑化妆品斑试,阳性率61.86%,以接触性皮炎型和色素沉着型阳性率较高(63.75%与80.65%)。仿欧标准抗原斑试结果显示化妆品中常见的致敏原是香料和防腐剂。  相似文献   

7.
108例化妆品皮肤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对108例化妆品皮肤不良反应进行临床分析,并对部分患者做了可疑致病化妆品斑贴试验。结果表明,中轻年女性患者居多;临床表现主要为接触性皮炎(96.3%);大部分是由一般化妆品引起,其次为祛斑增白类化妆品。14例做了可疑化妆品斑贴试验,有6例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化妆品变应原的种类,为预防化妆品过敏提供流行病学资料和临床依据。方法对疑似有接触过敏史的患者做斑贴试验和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入选599例,其中93例为临床诊断为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48例为试验确证为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面霜和染发剂是主要的过敏化妆产品。结论对苯二胺、芳香混合物、阿莫醇和阿必醇是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主要致敏原。  相似文献   

9.
用可疑化妆品对化妆品皮炎作斑贴试验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用化妆品进行斑贴试验时所需浓度,探讨用患者使用过的可疑化妆品进行斑贴试验在诊断化妆品皮炎中的应用价值,将各种化妆品以不同浓度对35例健康者,38例非接触性皮炎湿疹类患者进行斑贴试验。然后用患者各自的可疑致敏化妆品对62例化妆品皮炎患者进行斑贴试验。结果:初步认为护肤类膏剂、唇膏、护发类发乳、头油、摩丝等类产品可用原物进行斑贴试验,染发剂、清洁类香皂、护发类油用2%,清洁类香波用2%和5%,冷烫精、指甲油、香水用5%或10%。可疑化妆品斑贴试验的阳性率为95.16%。本研究表明:用可疑化妆品作斑贴试验时,不同类型的产品,其斑贴试验浓度并不相同,用患者的可疑化妆品进行斑贴试验是诊断化妆品皮炎的重要手段。这项研究为进一步研究我国化妆品皮炎标准筛选系列抗原提供了必要资料。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分析面部化妆品接触性皮炎患者常见致敏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面部化妆品接触性皮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斑贴试验和光斑贴试验资料。结果:51例患者进行了斑贴试验,总体阳性率为96%。阳性率高的过敏源依次为:硫酸镍(47.1%)、氯化钴(35.3%)、甲基异噻唑啉酮(27.5%)、纺织染料混合物(19.6%)、没食子酸辛酯(19.6%)、松香(13.7%)、对苯二胺(13.7%)、硫柳汞(13.7%)、叔丁基氢醌(13.7%)、棓酸十二烷酯(13.7%)。46例患者完成光敏实验和光斑贴检查,14例存在光敏感(30.43%);其中UVA敏感7例(15.22%),UVB敏感8例(17.39%)。光斑贴阳性率19.6%,常见致敏原依次为:依托酚那酯(6.5%)、癸基葡糖苷(6.5%)、甲酚曲唑三硅氧烷(4.3%)。结论:防腐剂、香料、重金属、乳化剂、抗氧化剂、表面活化剂等原料均可能引起面部接触致敏。面部化妆品皮炎患者还可能存在光敏反应和光变态反应。全面的斑贴试验有助于更好的帮助患者查找致敏原。  相似文献   

11.
斑贴试验在诊断化妆品皮炎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对109例临床诊断为化妆品皮炎的患者,用患者本人提供的可疑致病化妆品做了146次斑贴试验,结果阳性率达37.84%。为化妆品皮炎的确诊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文对用化妆品原液做斑贴试验诊断化妆品皮炎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383例化妆品皮肤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科在1999年5月—2004年8月期间共诊断和处理化妆品皮肤不良反应383例,现就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65例面部化妆品皮炎致病因素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斑贴试验的方法,用原有可疑化妆品和北医大研制的标准筛选系列抗原,对65例化妆品所致面部损害的患者进行了分析。65例中,以中年女性为主;引起化妆品皮炎时间:以24-48h居多;皮肤损害的类型,常见的是变应性接触性皮炎;致病化妆品类型常见是护肤类化妆品。标准抗原系列做斑贴试验,阳性反应最多是香料和防腐剂,另外对苯二胺、硫酸镍、松香等也是与化妆品皮炎有关的主要抗原。  相似文献   

14.
化妆品皮炎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妆品皮炎的诊断赵辨①斑贴试验是诊断变态反应接触性皮炎的最好方法。近几十年来,各国皮肤科专家曾致力于斑贴试验变应原的标准化、赋形剂、试验物的浓度、斑试器、固定胶带选用及判定反应的时间、标准及方法等方面的研究。1斑试器(patch)现使用的斑试器,有以...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中国化妆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特点,为进一步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以2005-2014年全国13个监测机构报告的化妆品不良反应患者为调查对象,按照《化妆品皮肤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总则》等7项国家标准(GB17149.1 ~ 7-1997),收集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病变类型、化妆品种类等相关信息,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14年共报告13 534例化妆品不良反应患者,其中女性占95.40%,中青年患者(20~ 44岁)占80.85%.确诊病例5 446例,病变类型以化妆品不良反应接触性皮炎为主(94.66%),另有未包含在诊断标准中的其他病变类型132例;确诊病例涉及化妆品14 209个,化妆品种类以普通护肤类居多,进口类化妆品6 932个,略高于国产类化妆品.报告病例数2005-2009年呈上升趋势,年均增幅13.16%;2010-2014年呈下降趋势,年均下降17.96%.结论 化妆品不良反应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需要根据其特点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化妆品皮肤病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化妆品类型。方法 对890例化妆品皮肤病进行分析,对可疑化妆品行斑贴试验。结果 临床表现主要为接触性皮炎占90%,依次为色素沉着占3.93%、痤疮样损害占3.37%、光敏性皮炎占2.24%、接触性荨麻疹占0.56%。可疑致病化妆品种类2019种,以护肤品为主,占92%。890例患者中斑贴试验阳性者346例,阳性率39%。结论 化妆品皮肤病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应加强化妆品知识宣传,建立一个完整的化妆品皮肤病监测系统。  相似文献   

17.
化妆品引起皮肤不良反应120例临床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了解化妆品引起皮肤各种不良反应状况。方法对门诊128例化妆品不良反应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并对患者做了可疑致病化妆品斑贴试验。结果患者中以中青年女性居多,临床表现主要为接触性皮炎(95%),大部分是由一般化妆品引起,其次为祛斑增白,16例患者做了可疑化妆品斑贴试验,有8例阳性。结论及时处理化妆品不良反应,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重庆地区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主要化妆品成分变应原,以便指导患者合理选择和使用化妆品,降低皮炎的发生率。方法:选取我院皮肤科门诊确诊为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193例患者进行化妆品成分斑贴试验,并对结果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斑贴试验总阳性率为69.43%,合并2种及2种以上变应原的患者占50.26%,阳性率前5位的变应原分别为硫柳汞、十二烷基硫酸钠、尼泊金酯、三乙醇胺和乙二胺;女性斑贴试验阳性率为73.33%,明显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67,P<0.05);青年组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2=36.79,P<0.05)。结论:硫柳汞、十二烷基硫酸钠、尼泊金酯、三乙醇胺和乙二胺5种物质是重庆地区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主要的致敏成分。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以女性为主,中青年多见。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1日-2016年10月31日间我院门诊化妆品不良反应病例的发生情况,为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及开展健康教育干预活动提供数据支持。方法:记录患者使用化妆品与化妆品不良反应相关信息,汇总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由化妆品引起的接触性皮炎609例(66.7%)、光感性皮炎3例(0.3%)、痤疮16例(1.7%)、皮肤色素异常20例(2.2%)、甲损害8例(0.9%)、毛发损害9例(1%)、荨麻疹17例(1.9%)、唇炎11例(1.2%)、激素皮炎及激素依赖性皮炎108例(11.8%)、化妆品不耐受综合征112例(12.3%)。对其中76例患者进行原物斑贴试验显示阳性率为76.3%。结论:广州地区化妆品不良反应发病率较高,需要加强监测并采取措施预防和减少该类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化妆品过敏及其诊断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化妆品过敏的流行病学,重点关注化妆品过敏的临床诊断和斑贴试验方法、斑贴试验的研究资料和相关问题,以及化妆品产品中含有的主要过敏物质。从引起皮肤过敏的角度对常见的化妆品致敏原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