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究颅脑肿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颅脑肿瘤患者100例,依据术后DVT发生情况分为DVT组(17例),非DVT组(83例)。分析颅脑肿瘤患者术后DVT发生率,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DVT组幕上肿瘤、术后有下肢功能障碍发生率均高于非DVT组,手术时间、卧床时间长于非DVT组,D-D、TC、TG水平高于非DVT组,PT长于非DVT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位置、术后下肢功能障碍、术中输血、肢体肿胀、术后感染、手术时间、卧床时间、PT、D-D、TC、TG是颅脑肿瘤术后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1,且P<0.05)。结论 肿瘤位置、术后下肢功能障碍、术中输血、肢体肿胀、术后感染、手术时间、卧床时间、PT、D-D、TC、TG是颅脑肿瘤患者术后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可结合上述危险因素行针对性干预,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口腔颌面肿瘤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口腔颌面肿瘤患者86例。收集患者所有临床资料,依据术后下肢是否发生DVT将患者分为DVT组(23例)及非DVT组(63例),分析影响口腔颌面肿瘤患者术后发生下肢DVT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DVT组年龄大于非DVT组,恶性肿瘤、高血压发生率均高于非DVT组,住院时间长于非DVT组,术后D-二聚体水平高于非DV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恶性肿瘤病史、高血压病史及术后D-二聚体水平是口腔颌面肿瘤患者术后发生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1,P<0.05)。结论 口腔颌面肿瘤患者术后发生下肢DVT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恶性肿瘤病史、高血压病史,D-二聚体水平在术后下肢DVT中具有较好的预警作用,临床在制定手术方案及围术期护理时需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相关危险因素,以期指导预防和治疗。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四川省肿瘤医院行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发生VTE的患者16例、同期未发生VTE的患者198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的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 经单因素分析,非VTE组和VTE组患者在年龄、既往VTE病史、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脂血症、手术时间、感染、术后制动时间、静脉穿刺次数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性别、是否吸烟、是否嗜酒、BMI、是否合并呼吸系统疾病、术前是否放化疗、AJCC分期、肿瘤部位、术中出血、是否输血上无统计学差异。将单因素整理出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赋值后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年龄、既往VTE病史、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脂血症、手术时间、感染、术后制动时间、静脉穿刺次数与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并发静脉血栓栓塞有回归关系。 结论 结直肠癌术后易并发静脉血栓栓塞,对于年龄较大、既往有VTE病史同时合并基础内科疾病的患者术中应尽量缩短手术时间,术后注意预防感染、加强活动、降低静脉穿刺次数,预防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椎管内肿瘤患者行切除术后切口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椎管内肿瘤患者76例,均行椎管内肿瘤切除术,将其中术后切口发生并发症的16例患者作为发生组,将术后切口未发生并发症的60例患者作为未发生组,收集2组性别、年龄、手术入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有无脑脊液渗漏等信息,分析术后切口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吻合口漏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患者36例作为发生组,并以1∶1配比选取同期结直肠癌术后无吻合口漏患者36例作为未发生组。收集两组年龄、性别、肿瘤距肛门位置、肿瘤分期等临床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肿瘤距肛门位置、肿瘤分期Ⅲ、Ⅳ期、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低蛋白、吻合口方式、有无术前新辅助化疗是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距肛门位置<7cm、肿瘤Ⅲ、Ⅳ期、糖尿病、低蛋白、手工吻合、术前新辅助化疗是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肿瘤距肛门位置<7cm、肿瘤Ⅲ、Ⅳ期、糖尿病、低蛋白、手工吻合、术前新辅助化疗是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临床可据此实施干预措施,降低术后吻合口漏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6.
熊斌  李红稳 《现代肿瘤医学》2019,(16):2849-2852
目的:探讨老年脑肿瘤患者术后脑脊液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于2015年1月至2018年8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老年脑肿瘤患者147例,根据是否发生术后脑脊液感染分为感染组34例与未感染组113例。采用单因素分析术后脑脊液感染相关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术后脑脊液感染危险因素。调查资料包括性别、平均BMI、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吸烟史、饮酒史、肿瘤大小、后颅窝手术、手术时间、脑室外引流、颅内感染灶。结果:老年脑肿瘤147例患者,发生术后脑脊液感染34例,感染率为23.13%。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性别、平均BMI、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吸烟史和饮酒史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肿瘤>5 cm多于未感染组、后颅窝手术多于未感染组、手术时间>3 h多于未感染组、脑室外引流多于未感染组、颅内感染灶多于未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上述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5 cm、后颅窝手术、手术时间>3 h、脑室外引流和颅内感染灶为影响术后脑脊液感染危险因素。结论:老年脑肿瘤患者术后脑脊液感染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肿瘤大小、后颅窝手术、手术时间、脑室外引流和颅内感染灶为其危险因素,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胃大部切除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间渭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1例行胃大部切除术的胃癌患者,按照是否发生术后感染分为感染组(40例)和对照组(71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患者共有40例(36. 0%)发生感染,包括肺部感染14例(35. 0%)、腹腔感染10例(25. 0%)、切口感染9例(22. 5%)、尿路感染6例(15. 0%)和其他1例(2. 5%)。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吸烟、糖尿病、肿瘤分期、白细胞水平、术前输血、消化性溃疡、术前使用抗生素和术后卧床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患者年龄、肥胖、吸烟、糖尿病、病理分期为中晚期和术后卧床时间短为影响胃癌患者胃大部切除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针对胃癌患者胃大部切除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开展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感染概率,保证整体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子宫内膜癌术后发生盆腔淋巴囊肿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子宫内膜癌术后发生盆腔淋巴囊肿患者62例作为发生组,并以1∶1配比选取同期子宫内膜癌术后未发生盆腔淋巴囊肿患者62例作为未发生组。收集2组年龄、BMI、有无高血压、有无糖尿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病理类型、淋巴结切除范围、FIGO分期、盆腔淋巴结清扫数、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数、有无术后引流等信息,分析子宫内膜癌术后发生盆腔淋巴囊肿的危险因素。结果 淋巴结切除范围、FIGO分期、盆腔淋巴结清扫数、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数、有无术后放疗是子宫内膜癌术后发生盆腔淋巴囊肿的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切除范围大、FIGO分期、盆腔淋巴结清扫数、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数、术后放疗是子宫内膜癌术后发生盆腔淋巴囊肿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子宫内膜癌术后发生盆腔淋巴囊肿的影响因素较多,临床应依据上述因素采取相关预防措施,以减少盆腔淋巴囊肿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9.
马景涛  刘敬  郭丽敏 《中国肿瘤》2017,26(4):321-326
[目的]探讨胸科恶性肿瘤(包括食管癌和肺癌)合并冠心病患者术前行冠脉造影及临床干预与围手术期心脏事件的相关性,并探讨术前应用冠脉造影评估心脏情况及临床干预的意义.[方法]选择胸科肿瘤且合并冠心病患者(共213例,其中冠脉造影组50例,未行冠脉造影组163例),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围手术期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与是否行冠脉造影、年龄、糖尿病等不同因素的相关性,并将患者按年龄分层(< 65岁组和≥65岁组),再次分析以上因素与心脏事件的相关性.[结果]全组213例患者共51例发生围手术期心脏事件,其中冠脉造影组共发生心脏事件5例,未行冠脉造影组共发生46例;<65岁组围手术期共发生心脏事件21例,≥65岁组共发生心脏事件30例;吸烟组共发生心脏事件44例,未吸烟组共发生7例;糖尿病组共发生心脏事件21例,无糖尿病组共发生30例,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是否行冠脉造影、年龄、是否患高血压病、是否患糖尿病、是否吸烟是行胸科肿瘤冠心病患者围手术期心脏事件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其中冠脉造影为保护因素,其余几项均为危险因素.分层分析显示,<65岁组患者:是否行冠脉造影为独立保护因素,而是否患有糖尿病为独立危险因素;≥65岁组患者:是否行冠脉造影为独立保护因素,是否吸烟、是否患有糖尿病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胸科肿瘤合并冠心病,尤其是高龄、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病、有吸烟史的患者,术前行冠脉造影评估心脏情况可降低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因此推荐胸科肿瘤合并冠心病患者术前应用冠脉造影评估心脏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与胰腺癌(pacreatic cancer,PC)发病可能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16年7月沧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80例PC患者和同期住院的624例非肿瘤、非代谢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性别、吸烟、饮酒、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慢性胰腺炎、胆石症、肿瘤家族史等资料,评估组合风险因素对PC发病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吸烟、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胆石症、肿瘤家族史是PC发病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OR=1.91,P<0.05)、吸烟(OR=2.14,P<0.05)、糖尿病(OR=12.14,P<0.05)、高血压病(OR=1.67,P<0.05)、高脂血症(OR=1.91,P<0.05)、胆石症(OR=3.73,P<0.05)是PC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吸烟、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胆石症可能是PC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具有多个危险因素将提高PC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老年肺癌住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防治DVT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老年肺癌患者临床资料,依据DVT发生情况分为DVT组与非DVT组。收集2组基础资料,先行单因素分析,待获得有统计学差异的数据后再行Logistic回归分析,获得影响老年肺癌住院患者D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78例老年肺癌患者共18例发生DVT,发生率为23.08%(18/78)。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类型、肿瘤分期、糖尿病、手术方式、辅助化疗与老年肺癌住院患者DVT形成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腺癌、肿瘤Ⅲ期、糖尿病、开胸手术、辅助化疗为老年肺癌住院患者D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老年肺癌住院患者DVT发生率较高,腺癌、肿瘤Ⅲ期、糖尿病、开胸手术、辅助化疗为老年肺癌住院患者D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需以此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减少DVT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肺癌术后呼吸功能衰竭(RF)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84例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肺癌手术治疗。术后按照是否发生RF分为RF组和非RF组。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肺癌术后RF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84例患者术后有33例发生RF。2组性别、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灶长度、肿瘤部位、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F组年龄≥60岁、吸烟、全肺切除比率高于非RF组,术中出血量、术中液体输入量高于非RF组,第1秒用力呼气肺容积(FEV1)、第1分钟最大呼吸量(MVV)、用力肺活量(FVC)低于非R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0岁、吸烟、全肺切除、术中出血量多、术中液体输入量多、肺功能低下是肺癌术后R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60岁、吸烟、全肺切除、术中出血量多、术中液体输入量多、肺功能低下是肺癌术后R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重视术前危险因素评估,选择合适手术方式,采取有效的预防手段降低RF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人工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 (deep vein thrombosis,DVT) 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2008 年2月至 2012 年9月,114 例关节置换患者术前和术后第7天进行双下肢静脉 Duplex 彩色超声检查,观察 DVT 的形成情况,根据是否形成 DVT,分为 DVT 组和非 DVT 组,记录患者的相关临床因素,分析患者的临床因素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 的发生有无相关性。术后采用标准计量的低分子量肝素抗凝。本组男 46 例,女 68 例;年龄 24~85 岁,平均 (59.64±8.63) 岁。结果 术后发生血栓的患者 32 例,发生概率为 28%,其中 THA (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 15 例,发生概率为 18.9%,TKA (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 17 例,发生概率为 48.6%。进行多因素的 logistic 回归分析表明:年龄≥65 岁、TG ≥1.7 mmol/L、全身麻醉、膝关节置换是关节置换术后 DVT 发生的危险因素 (P<0.05)。结论 年龄高、体重大、TG 水平升高、膝关节置换、全身麻醉、有家族性 VTE 史、饮酒史等的患者发生 DVT 的风险较高。而年龄高、膝关节置换、全身麻醉及 TG ≥1.7 mmol/L 则是关节患者术后发生 DVT 的危险因素,需要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术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鳞状细胞癌抗原1(SCCA1)表达水平对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SNIP)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SNIP患者65例,根据术后2年内复发情况,将其分为复发组(n=12)和未复发组(n=53)。Elisa法检测手术前后血清MMP-2、SCCA1表达水平。收录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饮酒史、吸烟史、肿瘤部位、手术方式、术后有无应用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 5-FU)、Krouse分期及有无糖尿病、高血压;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SNIP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术后血清MMP-2、SCCA1表达水平对SNIP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 术后,2组血清MMP-2、SCCA1表达水平均较术前降低(P<0.05),但复发组血清MMP-2、SCCA1表达水平均高于未复发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吸烟史、术后未应用5-FU、Krouse分期为T3~T4期、术后血清MMP-2表达水平、SCCA1表达水平是影响SNIP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LMWH)预防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的742例PICC置管术后患者DVT的发生情况,并对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PICC置管术后发生DVT的患者应用LMWH后再发深静脉血栓情况进行统计,与同期PICC置管术后未应用过LMWH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PICC置管术后DVT发生率为7.1%,其发生与D-二聚体增高、感染、伴糖尿病或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疾病、长期卧床等因素相关。PICC置管术后发生DVT的患者应用LMWH后再发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零,PICC置管术后未应用过LMWH的患者DVT发生率为7.1%,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DVT发生率较高,其发生率与与D-二聚体增高、感染、伴糖尿病或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疾病、长期卧床等因素相关;LMWH可显著降低DVT发生率,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在有DVT高发风险的PICC患者中进行预防性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食管癌根治术后伴肺部感染人群菌群分布情况及影响肺部感染发生的因素。方法 将收治的符合标准的82例食管癌患者依照是否出现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患者均接受食管癌根治术和术后辅助放疗,治疗结束后采集患者肺部痰液标本,并对患者菌株进行鉴定;采用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肺部感染发生因素。结果 共分离出26株菌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感染共分离出17株,占比最高,且差异存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患者年龄、BMI、吸烟、肺转移、肿瘤位置、合并症间存明显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BMI、吸烟、肺转移、肿瘤位置及合并症是影响食管癌根治术后伴肺部感染人群并发肺部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食管癌根治术后伴肺部感染人群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且年龄、BMI、吸烟、肺转移、肿瘤位置及合并症是影响食管癌根治术后伴肺部感染人群病发肺部感染的独立性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术中急性压疮危险因素评估及指标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陕西省神木市医院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324例肿瘤患者,其中52例患者发生术中压疮。进行压疮危险因素调查,采用聚类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一般资料分析发现,发生压疮和未发生压疮两组患者年龄、手术时间、术前皮肤情况、美国麻醉师协会评级、术中失血量、是否使用激素、身体质量指数(BMI)、心功能分级、体位改变和术中低血压等资料结果比较(均P <0. 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发现,患者术前皮肤情况、美国麻醉师协会评级、术中失血量、是否使用激素、BMI、心功能分级、体位改变和术中低血压均是影响术中急性压疮的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肿瘤患者术前皮肤情况、美国麻醉师协会评级、术中失血量、是否使用激素、BMI、心功能分级、体位改变和术中低血压均是影响术中急性压疮的危险因素,关注患者危险因素后提供针对性解决方案,可预防术中急性压疮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postoperative pulmonary 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PPILC)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1年3月至2018年2月手术治疗的851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鉴定病原菌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PPILC的危险因素。 结果 60例肺癌患者发生术后并发肺部感染,共分离出86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占60.5%,以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氏阳性菌占33.7%,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真菌占5.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吸烟、年龄、合并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侵入性操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机械通气时间、术后胸腔引流总量、术后血红蛋白和血清白蛋白水平、胸腔引流时间、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和住院时间为PPILC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年龄、吸烟、合并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TNM分期等可影响PPILC的发生,临床上应加强关注合并以上危险因素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防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宫颈癌患者术后尿失禁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69例宫颈癌患者,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是否存在术后尿失禁,将患者分为发生组(38例)及未发生组(31例)。分析影响宫颈癌患者术后尿失禁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发生组年龄≥45岁、肿瘤直径≥4 cm、已绝经、留置导尿管时间≥7 d发生率均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肿瘤直径、绝经、留置导尿管时间是宫颈癌患者术后发生尿失禁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1,且P<0.05)。结论 术前应加强对年龄、绝经女性筛查,对于肿瘤直径较大的患者,需注意术中切除范围,术后尽早下床活动,缩短导尿管留置时间,有利于降低术后尿失禁发病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食管癌患者根治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食管癌根治术治疗,依据术后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收集2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等基线资料,经Logistic回归分析,获取影响食管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20例患者共26例术后发生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1.67%(26/120)。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白蛋白水平、手术通气方式、糖尿病、慢阻肺、吸烟史、术前肺功能与术后肺部感染发生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5岁、手术时间≥4 h、术中出血量≥200 mL、术前白蛋白水平<30 g/L、单肺通气、糖尿病、慢阻肺、吸烟史、术前肺功能(FEV1/FVC)<70%为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且OR>1)。结论 食管癌患者根治术后肺部感染发生风险较高,且与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白蛋白水平等密切相关,临床需尽早开展针对性干预,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