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HIV/AIDS合并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发病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整群抽取2019年8月-2020年1月在大理市第二人民医院艾滋病抗病毒门诊就诊的715例HIV/AIDS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病例组245例(HIV/AIDS合并带状疱疹患者)和对照组470例(无带状疱疹的HIV/AIDS患者),并以同期住院的146例HIV阴性带状疱疹患者为非HIV组。采集患者临床资料,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HIV/AIDS患者带状疱疹发生率为34.27%,复发率为11.43%,重型带状疱疹发生率高。病例组患者平均年龄45.9岁,显著低于非HIV组带状疱疹患者。病例组平均CD4+T淋巴细胞为219个/μL,显著低于对照组403个/μL。HIV/AIDS患者发生第1次、第2次和第3次带状疱疹平均CD4+T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为268个/μL、143个/μL和50个/μL。低CD4+T淋巴细胞计数、合并病毒性肝炎为HIV/AIDS患者发生带状疱疹的危险因素,接受ART治疗为保护因素。结论 HIV/AIDS患者带状疱疹...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艾滋病(AIDS)合并肺结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 PTB)患者治疗前外周血中CD4+T淋巴细胞水平、CD4+/CD8+比值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收集长沙市第一医院2018年6月—2020年5月接受治疗且随访1年内生存的37例AIDS合并PTB患者资料,纳入存活组,另以1∶1比例匹配同期接受治疗且随访1年内病死的37例AIDS合并PTB患者资料,纳入病死组;治疗前两组均接受外周血中CD4+T淋巴细胞水平、CD4+/CD8+比值及相关实验室指标检测,重点分析治疗前外周血中CD4+T淋巴细胞水平、CD4+/CD8+比值与AIDS合并PTB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病死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CD4+/CD8+比值均低于存活组(P<0.05);两组间其他基线资料、实验...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唐草片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 ART)对艾滋病免疫功能重建不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21年6月—2022年12月于贵阳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治疗的艾滋病免疫功能重建不良患者共247例。其中70例使用抗反转录病毒药物治疗,177例在维持其原有抗反转录病毒药物治疗方案基础上联合唐草片,试验周期6个月,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以及治疗期间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HIV病毒载量、肝肾功能等安全性和疗效性指标。结果 联合治疗组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上升;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的患者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上升幅度最大。联合治疗组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优于单独抗病毒药物组。治疗期间病毒载量低于检测下限。结论 艾滋病免疫功能重建不良患者在维持原有抗反转录病毒治疗药物的基础上联合唐草片,可以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重建不良,并且可以降低抗病毒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2017—2021年广西某综合医院就诊人群中新报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患者晚发现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7—2021年广西某综合医院就诊人群中新发现的HIV/AIDS患者,使用SPSS28.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病例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在1~1 284个/μL区间,53.13%(441/830)的病例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整体晚发现率处于较高水平。不同就诊年龄、现住址、婚姻状况、民族、文化程度、感染途径、就诊类别、就诊科室以及不同临床表现病例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结果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31~49岁(OR=1.857,P=0.028)、有HIV临床表现(OR=6.245,P<0.001)、急诊科(OR=4.283,P=0.014)以及呼吸内科(OR=3.468,P=0.001)就诊者是晚发现的独立风险因素,同性传播(OR=0.320,P<0.001)是晚发现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赣州市HIV/AIDS患者免疫水平及疾病进展情况,为其抗病毒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入选的564例HIV/AIDS病例首次血液标本采用流式细胞仪(FACScont)进行CD4~+T淋巴细胞绝对值检测。结果 564例HIV/AIDS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为256.00(277.75)个/μl,CD4~+T淋巴细胞绝对值≤200个/μL者占35.28%,201~350个/μL者占32.09%,351~500个/μL者占18.26%,500个/μL者占14.36%。不同性别HIV/AIDS患者CD4~+T淋巴细胞绝对值的中位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和样本来源HIV/AIDS患者CD4~+T淋巴细胞绝对值的中位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赣州市多数HIV/AIDS患者CD4~+T淋巴细胞免疫水平偏低,HIV感染者已经进入发病高峰期,应加强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HIV/AIDS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水平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采集300例HIV/AIDS患者外周血,进行CD4+T淋巴细胞水平和巨细胞病毒DNA检测。结果:300例HIV/AIDS患者中CMV DNA呈阳性者26例,阳性率为8.67%。CMV阳性患者中,有18例CD4+T淋巴细胞低于200个/μL,占CMV阳性者的69.23%。当CD4+T淋巴细胞计数低于200个/μL时,CMV感染率明显升高,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高于200个/μL时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8.42,P<0.05)。不同性别间CMV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5,P=0.824)。年龄越小,CMV阳性率越高,各年龄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x2=7.93,P=0.042)。结论:在HIV/AIDS患者CD4+T淋巴细胞低于200个/μL时,应加强CMV监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T淋巴细胞亚群与HIV载量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某院从2022年5月-2023年6月收治的100例HIV感染者为研究对象,记作感染组。另取同期健康志愿者30例为健康组。对比两组各项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水平,并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项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诊断感染者的效能。此外,将感染组按照病毒载量的差异分为A组(<103 copies/ml)29例、B组(103-104 copies/ml)22例、C组(104copies/ml<病毒载量<105 copies/ml)25例及D组(>105 copies/ml)24例。对比不同HIV载量患者各项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水平。以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明确感染者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水平与HIV载量的关系。结果 感染组CD3+T、CD4+T、CD4+T/CD8+T水...  相似文献   

8.
HIV/AIDS患者口咽部念珠菌病与CD4+、CD8+T淋巴细胞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HIV/AIDS患者的口咽部念珠菌病的发病特点,CD4+计数、CD8+计数、CD4+/CD8+比值的分布特点,以及抗真菌治疗的特点。方法 观察20例合并口咽部念珠菌病的HIV/AIDS患者和对照组口腔病损情况,病损部行真菌镜检和真菌培养,外周血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8+计数。研究组和对照组伊曲康唑治疗第1周、第2周、疗程结束时、停药后两周真菌学疗效比较。结果 19例为白念珠菌感染,1例为近平滑念珠菌感染。20例艾滋病患者可见舌部感染6例,口腔侧壁感染14例。CD4+、CD8+计数和CD4+/CD8+比值分别在119.40±127.43、652.50±338.57和0.163±0.130范围。伊曲康唑治疗HIV/AIDS组第1周、第2周、疗程结束时、停药后两周真菌清除率分别为16.67%、50.00%、61.11%、66.67%。结论 HIV/AIDS患者口咽部念珠菌感染的最常见致病菌是白念珠菌,最常见靶部位是舌和口腔侧壁。HIV/AIDS患者的口咽部念珠菌病抗真菌疗效与免疫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HIV/AIDS合并药疹住院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水平与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转归及愈后的关系。方法收集本院47例住院HIV/AIDS合并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致敏药物、药疹类型、实验室检查及疾病转归情况,重点分析CD4~+计数200个/μL组与CD4~+计数200个/μL组的异同。结果 CD4~+计数200个/μL组患者重症药疹发生率为48.28%,合并电解质紊乱的发生率为51.72%、合并感染率为62.07%,平均住院日为19.63天,皮疹消退时间为23.81天,死亡率为20.69%,而CD4~+计数200个/μL组患者重症药疹的发生率为11.11%、合并电解质紊乱的发生率为22.22%、合并感染率为11.11%,平均住院日为11.52天,皮疹消退时间为17.32天,死亡率为5.56%,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二者在在肝功能受累、是否使用激素治疗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继发感染引起的死亡占总死亡率的71.43%。结论 CD4~+计数200个/μL组HIV/AIDS患者较CD4~+计数200个/μL组HIV/AIDS患者重症药疹的发生率更高、更易合并电解质紊乱、感染,并且平均住院日与皮疹消退时间更长,死亡率更高;继发感染是主要死因,早期及时的对症治疗、防治继发感染很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CD4+T淋巴细胞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沭阳医院治疗的93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组),选取同期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沭阳医院治疗的90例单纯肺结核患者(肺结核组)以及90例艾滋病未合并肺结核患者(艾滋病组)作为研究对象。检测三组的血清CD4+T淋巴细胞水平。结果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组、肺结核组和艾滋病组的CD4+T淋巴细胞水平分别为(92.21±16.68)个/mm3、(351.22±63.33)个/mm3和(240.41±30.21)个/mm3,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组明显低于肺结核组和艾滋病组(P<0.05),艾滋病组明显低于肺结核组(P<0.05);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组病变分类Ⅲ型患者CD4+T淋巴细胞水平为(85.66±17.03)个/mm3,明显低于Ⅰ型、Ⅱ型和Ⅳ型患者(P<0.05);Ⅱ型患者CD4+T淋巴细胞水平为(95.51±13.38)个mm3,明显低于Ⅰ型和Ⅳ型患者(P<0.05)。结论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中,CD4+T淋巴细胞明显减少,与肺结核病变类型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微波治疗联合外涂咪喹莫特乳膏治疗HIV/AIDS合并肛门尖锐湿疣的效果。方法对110例HIV/AIDS合并肛门尖锐湿疣患者治疗前进行血清CD4+T淋巴细胞数量和HIV-RNA载量检测,采用微波治疗1周后外涂咪喹莫特乳膏联合治疗,每4周复诊一次,如有复发重复治疗,并进行末次治疗后4个月的随访。结果在CD4+T淋巴细胞数量≥350×106/L的HIV患者中,20周时的治愈率为89.55%(60/67),CD4+T淋巴细胞数量<350×106/L的患者治愈率为72.09%(31/43)。结论 HIV/AIDS合并肛门尖锐湿疣治疗后易复发,在CD4+T细胞数量≥350×106/L患者中,微波结合咪喹莫特乳膏外涂治疗时间短,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HIV/AIDS患者贫血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和"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数据库"为数据来源,收集河南中医项目地区2014年老年HIV/AIDS患者贫血数据及其相关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HIV/AIDS患者贫血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 132例老年HIV/AIDS患者,1 143例老年HIV/AIDS患者合并贫血(27.66%),其中男586例,女557例(P0.01);HIV阳性9年的患者贫血危险度低于HIV阳性6年的患者;中医治疗可以降低老年HIV/AIDS患者贫血患病率,服用HAART治疗时间8年以上患者的贫血患病率是服用HAART治疗时间小于4年患者的1.68倍(P0.05);CD4细胞计数对老年HIV/AIDS患者贫血也有明显影响,CD4细胞计数越低,其贫血患病率越高。结论老年HIV/AIDS患者性别、确认HIV阳性时期,服用HAART时期、CD4细胞计数和中医药是否干预均对贫血患病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miR-23 a-3 p?miR-155?miR-124a表达变化与艾滋病患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效果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收治的152例艾滋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胸腺五肽组和HAART组,各76例。胸腺五肽组给予胸腺五肽治疗,HAART组给予HAART。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miR-23 a-3 p?miR-155?miR-124a表达量与治疗效果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CD4+计数?CD8+计数上升,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载量下降,且与胸腺五肽组相比,HAART组CD4+计数?CD8+计数较高,HIV病毒载量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iR-23 a-3 p?miR-155?miR-124a表达下降,且与胸腺五肽组相比,HAART组患者miR-23 a-3 p?miR-155?miR-124a表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miR-23 a-3 p?miR-155?miR-124a表达均呈负相关(r=-0.336?-0.525?-0.298,P=0.003?0.001?0.010)。结论艾滋病患者采用HAART,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且miR-23 a-3 p?miR-155?miR-124a表达会随着治疗效果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广泛应用时代艾滋病相关腹泻(HIV/AIDS related diarrhea,HRD)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HRD患者的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病程、发病诱因、疾病诊断、免疫功能等。结果 79.20%的患者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病程超过10年,约86.50%患者腹泻病程大于3个月,65.60%的患者诊断为药物相关性腹泻。31例患者CD4^+T淋巴细胞50~350/μL,32例患者CD4^+T淋巴细胞>350/μL。结论 HAART时代,HRD患者HIV感染史长,以肠道免疫损伤、菌群异位等非感染性慢性腹泻临床常见,含LPV/r的二线治疗方案可增加其发生的危险,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数高者腹泻发生率也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广泛应用时代艾滋病相关腹泻(HIV/AIDS related diarrhea,HRD)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HRD患者的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病程、发病诱因、疾病诊断、免疫功能等。结果 79.20%的患者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病程超过10年,约86.50%患者腹泻病程大于3个月,65.60%的患者诊断为药物相关性腹泻。31例患者CD4~+T淋巴细胞50~350/μL,32例患者CD4~+T淋巴细胞350/μL。结论 HAART时代,HRD患者HIV感染史长,以肠道免疫损伤、菌群异位等非感染性慢性腹泻临床常见,含LPV/r的二线治疗方案可增加其发生的危险,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数高者腹泻发生率也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性皮损中T/B细胞变化的差异及其意义.方法 60例患者局部病变皮损标本、29例正常人皮肤标本,分别进行CD3、CD4、CD8、CD20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与正常人对照组比较,皮肤淀粉样变性皮损中,淋巴细胞总数、CD3+T细胞、CD8+T细胞的均数增高(P<0.05),CD4+T细胞均数无明显增高(P>0.05),CD4+/CD8+T细胞比值下降(P<0.05),CD20+B细胞均数增高(P<0.05).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在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性苔藓样、斑疹型或双相型三种分型病变间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性局部皮损存在有T/B淋巴细胞的异常表达,但三种病变类型间病变机制的免疫学异常无区别.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患者(简称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ART)前后不安全性行为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云南省玉溪市2009年1月-2014年12月间入组ART者治疗前后随访记录、历史卡片和治疗数据库的相关信息,对不安全性行为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HIV/AIDS患者中988例ART前后1年内分别有70例(7.09%)和147例(14.88%)自述发生过不安全性行为。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RT前后HIV感染途径为同性性传播者(MSM)和注射吸毒者,较异性性传播者更易发生不安全性行为;相较无配偶者,配偶HIV感染状况为阳性的HIV/AIDS患者ART前后均更易发生不安全性行为;相较入组时CD4~+T细胞200 cell/μL组,CD4~+T细胞500 cell/μL的HIV/AIDS患者ART前后均更倾向于不发生不安全性行为。与ART前3个月相比,ART 7~9个月(OR=1.91; 95%CI:1.44~2.37,P0.05)和10~12个月(OR=2.07; 95%CI:1.71~2.55,P0.05)不安全性行为发生率较高。CD4分层分析发现350 cell/μL人群不安全性行为发生率高于350 cell/μL人群。结论 HIV/AIDS患者接受ART后不安全性行为发生率较高,在为患者提供抗病毒治疗药物和随访时还需加强安全性行为的教育。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珠海市HIV/AIDS初治病例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为本地区艾滋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1年12月本院收治的123例HIV/AIDS初治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HIV/AIDS初治病例中男:女1.93:1,20~50岁年龄组占91.05%;感染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其中异性间性传播47.97%,同性间性传播11.38%;常见临床症状为发热、腹泻和淋巴结肿大等,常见机会性感染有口腔真菌感染、肺孢子菌肺炎、结核病和带状疱疹等;CD4+淋巴细胞<100个/μL占47.15%,100~200个/μL占28.46%,200~350个/μL占23.58%,>350个/μL占0.81%。结论珠海市HIV/AIDS初治病例男性多于女性,以青壮年为主,感染途径以性传播为主。临床医生应加强对艾滋病的筛查及宣教工作,做到早发现和早治疗,遏制艾滋病蔓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女性HIV感染者/AIDS患者(HIV/AIDS)高脂血症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提前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以"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和"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数据库"为数据来源,收集河南中医项目地区2018年女性HIV/AIDS患者相关信息,利用SPSS软件,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女性HIV/AIDS患者高脂血症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1 538例女性HIV/AIDS患者,平均年龄(49.36±8.84)岁,其中高脂血症414例(26.92%),HIV确诊时间10年(OR=0.363,95%CI:0.174~0.756)、含LPV/r HAART方案(OR=1.522,95%CI:1.161~1.997)、HAART治疗10年(OR=3.139,95%CI:1.548~6.367)、肝功能损伤(OR=1.676,95%CI:1.196~2.35)、血糖升高(OR=2.075,95%CI:1.507~2.856)、CD4~+细胞计数350~500个/mL(OR=2.27,95%CI:1.223~4.212)、CD4~+细胞计数500个/mL(OR=3.139,95%CI:1.727~5.704)、服用中药(OR=1.463,95%CI:1.086~1.972)均是高脂血症的危险因素。结论 HIV感染病程的延长、HAART服药时间的延长、含LPV/r HAART方案、肝损伤、血糖升高、CD4~+细胞计数升高、服用中药均是高脂血症的危险因素,其中CD4~+细胞计数与高脂血症呈正相关,应提前进行预防干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T淋巴细胞穿孔素基因启动子区域DNA甲基化状态及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分离9例活动期SLE患者和7例正常人对照外周血CD4+与CD8+T细胞,并分别提取DNA.采用亚硫酸氢钠-测序法对CD4+与CD8+T细胞穿孔素基因启动子区域DNA甲基化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在穿孔素基因启动子区域,正常对照组CD4+T细胞平均甲基化水平显著高于CD8+T细胞(P<0.05).活动期SLE患者CD4+T细胞平均甲基化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CD8+T细胞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活动期SLE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的穿孔素基因启动子区域处于低甲基化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