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动态CT增强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Huang Y  Wu N  Lin DM  Li L  Wang JW 《中华肿瘤杂志》2005,27(6):360-363
目的采用动态CT增强扫描方法,探讨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SPN)的动态强化特点,以期提高SPN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对51例SPN患者行同层动态CT增强扫描,造影剂总量100ml,注射速度4ml/s,延迟15s开始扫描,至120s结束。对动态CT扫描图像进行分析、密度测量,建立时间2密度曲线(TAC)。以双盲法分析CT扫描横断面图像及动态CT扫描结果。结果恶性SPN38例;良性SPN1(慢性炎症、增殖型结核、硬化性血管瘤)6例;良性SPN2(结核球、囊肿、隔离症、霉菌球)7例。恶性SPN强化程度明显大于良性SPN2,前者强化峰值(87.6)明显高于后者(57.80;P<0.01),强化值(峰值-平扫值;59.6)亦明显高于后者(11.1;P<0.01)。恶性SPN强化程度与良性SPN1相似,强化峰值、强化值在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恶性SPNTAC在形成陡峭的上升支后有一较长的平台期;良性SPN1的TAC与恶性相似,但上升支平缓,部分良性SPN1TAC可见降支形成;而良性SPN-TAC低平。以20HU为阈值,强化值≤20HU定为良性病变,>20HU定为恶性病变,其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54.0%,准确性为88.4%。结论SPN强化的特性参数为峰值及强化值,其有助于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以强化值20HU为阈值,当强化值≤20HU时,一般可诊断为良性病变;TAC形态有助于SPN的定性诊断,恶性SPN曲线无明显降支,部分炎性病变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肠道CT图像纹理分析在肠道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诊断或病理证实的118例肠道病变患者(良性47例,恶性71例)的肠道CT资料。取肠道病变部位CT平扫图像的5个灰度共生矩阵纹理参数(对比度、能量、熵、相关、一致性)进行分析,比较肠道良恶性病变患者上述纹理特征差异。并绘制ROC曲线,分析各参数对肠道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 恶性肠道病变对比度、熵大于良性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肠道病变的能量、相关、一致性均小于良性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结果显示,对比度、能量、熵、相关、一致性5个纹理特征指标在鉴别肠道良恶性病变方面具有显著差异,其诊断AUC分别为0.711、0.935、0.883、0.771、0.854。结论 肠道CT图像纹理分析可准确鉴别肠道良恶性疾病,具有较高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后处理技术对肺内占位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2016年5月到2018年6月选择在我院进行诊治的肺内占位病变患者194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多层螺旋CT与CT多平面重建后处理技术检查,记录影像学特征,并判断鉴别诊断良恶性的效果。结果:在194例患者中,病理诊断为良性病变100例(良性组),诊断为恶性病变94例(恶性组),恶性组与良性组CT常规特征中的分叶征、锯齿征、毛刺征、血管聚集征、空泡征等比例差异显著(P<0.05)。所有患者CT多平面重建后处理图像均可清晰显示肺动脉,不同重建方法显示肺部血管有高度一致性,重建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后处理鉴别诊断肺内占位病变良恶性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灵敏度以及特异度分别为90.5%、91.9%、91.5%和91.0%。结论: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后处理技术在肺内占位病变中的应用获取图像清晰,重建区域自由,能有效鉴别诊断良恶性状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DCE-MRI)对肺部良恶性空洞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肺部33例良性空洞性病变以及47例恶性病变患者的相关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分别作为良性组与恶性组,患者均行MRI平扫以及DCE-MRI扫描,分析其对肺部良恶性空洞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 良性组与恶性组在空洞平均厚度以及直径,空洞内容物,空洞壁T1WI,空洞内部信号T1WI、T2WI、DWI、ADC信号强度以及TIC曲线等方面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与恶性组在空洞边界、外壁形态、空洞壁T2WI等方面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与恶性组患者TTP、MAXSlope、Ve、Vp、MAXConc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患者Ktarns、Kep明显低于恶性组患者(P<0.05);ROC曲线显示,Ktarns、Kep等DCE-MRI半定量参数用于肺部良恶性空洞病变诊断AUC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灶(solitary nodule,SPN)CT增强扫描增强程度进行比较。探讨其在良恶性鉴别中的意义。方法:利用CT增强扫描,对比测定CT值的增幅变化,对SPIN进行定性诊断。结果:SPN的病灶性质不同,增强扫描的增强程度有着一定差异,恶性SPN的增强幅度高于良性SPN。结论:孤立性肺结节灶的CT征象是鉴剐良、恶性的分析指标之一,但必须综合多种征象,进行全面分析.以免产生偏差和误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8F-FDGPET/CT利尿延迟显像在前列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前列腺病变患者55例,均行18F-FDGPET/CT早期及利尿延迟显像。测量病灶处两次显像最高标准摄取值(SUVmax)。55例患者均经手术或针吸法取得病理结果,并与PET/CT结果相比较。结果:病理证实前列腺癌16例,良性病变39例,良、恶性病变间的SUVmax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8F-FDGPET/CT利尿延迟显像诊断前列腺癌的灵敏度为68.8%(11/16),特异性为89.7%(35/39),准确度为83.6%(46/55)。结论:18F-FDGPET/CT利尿延迟显像是一种诊断前列腺癌较好的无创性检查方法,病灶处SUVmax可以为区别前列腺良、恶性病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肺磨玻璃结节(GGN)的胸部CT征象,分析其在结节良恶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19年9月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65例具有GGN的CT影像征象的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良性组(26例)、恶性组(39例),收集整理相关临床及影像资料,分析良、恶性GGN不同CT影像特点及诊断价值。结果:良、恶性肺GGN在病变直径、形状、边界、分叶征、毛刺征、空泡征、支气管充气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和密度具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其中胸膜凹陷征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最高,分别为76.92%和73.08%;而粗糙边界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最低,分别为25.64%和26.92%。分叶征、胸膜凹陷征的AUC值分别为0.718、0.75,对恶性GGN有较高的预测价值。结论:肺GGN的胸部CT征象(病变直径、形状、边界、分叶征、毛刺征、空泡征、支气管充气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密度)有助于鉴别诊断良、恶性肺GGN。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与弥散加权成像(DWI)对腮腺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103例腮腺肿瘤患者,均接受MRI检查,包括MRI平扫+DWI+动态增强扫描。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良恶性腮腺肿瘤MRI影像特征、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峰值时间(Tpeak)、廓清率(WR),分析DWI、DCE-MRI单独及联合检查对腮腺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103例腮腺肿瘤患者中,良性74例,恶性29例,分别作为良性组和恶性组。良性组与恶性组腮腺肿瘤患者边界、形态、T2加权成像信号强度、信号均匀程度、周围组织侵犯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形性腺瘤组患者ADC值、Tpeak均高于腺淋巴瘤组和恶性组,WR180、WR360均低于腺淋巴瘤组和恶性组,且腺淋巴瘤组WR180、WR360均高于恶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腺淋巴瘤组与恶性组患者ADC、Tpeak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9.
张耀辉  郑章增  高星 《实用癌症杂志》2022,(10):1689-1691+1700
目的 研究超声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类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技术鉴别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价值。方法 选择180例(196个病灶)乳腺病变患者。患者均接受超声BI-RADS分类及SWE检查。计算超声BI-RADS分类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比较恶性与良性乳腺肿块患者的Emean、Esd、Eratio。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Emean、Esd、Eratio曲线下面积(AUC),计算与超声BI-RADS分类联合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结果 超声BI-RADS分类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91.07%、70.00%、76.02%;恶性乳腺肿块患者的Emean、Esd、Eratio均高于良性乳腺肿块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绘制ROC曲线,Emean、E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细胞学检查和肿瘤相关物质群(TSGF)测定对周围型肺部孤立结节(SPN)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标本取自40例周围型SPN患者,采用分光光度比色法检测血清和健、患双侧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TSGF,并与痰、BALF及支气管镜刷检细胞学检查比较,取40例良性病变患者作对照组.结果:恶性SPN患者血清和患侧BALF中TSGF水平均高于良性患者及对照组,P<0.01.恶性SPN组BALF中TSGF阳性率(64.0%)及细胞学阳性率(48.0%)显著高于痰脱落细胞(16%,P<0.01)及支气管镜刷检(24%,P<0.05).恶性SPN组血清TSGF阳性率(80%)高于BALF中细胞学阳性率(48.0%,P<0.05),亦高于BALF中TSGF阳性率(64.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侧BALF中TSGF测定及细胞学检查可显著提高恶性周围型SPN诊断率,是周围型SPN良恶性鉴别诊断有效的辅助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高分辨CT影像学检查对良恶性肺GGN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过高分辨CT发现55例具有GGN的患者,经过手术和穿刺活检病理结果分为良性组(21例)、恶性组(34例),收集整理相关临床及影像资料,分析良、恶性GGN不同CT影像特点及诊断价值。结果 良、恶性肺GGN在年龄、吸烟指数、恶性肿瘤家族史、GGN病变最大径、毛刺征、空泡征、分叶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支气管充气征和CT值方面具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年龄偏大、吸烟史、毛刺征、空泡征、分叶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和增高的CT值是恶性肺GGN的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吸烟史、毛刺征、空泡征、分叶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和增高的CT值对良、恶性肺GGN有诊断价值,而部分良性肺GGN需进一步结合患者情况和其他辅助检查等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检查对良恶性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收治的110例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患者的X线和CT检查资料,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二者对良、恶性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的诊断情况。结果病理结果显示,110例患者中,良性骨肿瘤56例,恶性骨肿瘤41例,肿瘤样病变13例,X线诊断符合率为70.0%(77/110),CT诊断符合率为82.7%(91/110),两者联合诊断符合率为97.3%(107/110),CT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X线,两者联合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单独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的检查时间为(27.6±3.4)min,CT的检查时间为(28.3±3.1)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线的检查费用为(72.9±12.0)元,CT的检查费用为(551.5±46.4)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线和CT检查对良、恶性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均有明显的影像学特征,具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X线检查简便、经济,CT检查诊断符合率更高,临床医师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磁共振(MRI)弥散加权成像(DWI)与CT增强扫描在宫颈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3例疑似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CT增强扫描和DWI-MRI检查,以病理组织活检结果为“金标准”,比较DWI-MRI、CT增强扫描诊断结果、诊断效能(灵敏度、特异度、漏诊率、误诊率、准确度)、诊断预测值(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并统计DWI-MRI确诊的符合病理结果的恶性、良性患者相关参数[流入速率(WIR)、流出速率(WOR)、最大相对增强率(MRE)、达峰时间(TTP)、扩散系数(ADC)]变化。结果 103例疑似宫颈癌患者,经病理组织活检诊断出恶性87例,良性16例;DWI-MRI诊断恶性84例,良性13例;CT增强诊断恶性71例,良性10例。DWI-MRI检查灵敏度、准确度较CT增强扫描高,漏诊率较CT增强扫描低(P<0.05);DWI-MRI阴性预测值(81.25%)较CT增强扫描高(P<0.05);恶性宫颈癌患者WIR、WOR、MRE、ADC参数较良性患者高,TTP参数较良性患者低(P<0.05)。结论 与CT增强扫描相比,DWI-MRI诊断宫颈...  相似文献   

14.
背景与目的: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IVIM)是近年来发展的基于双指数计算模型的功能成像方法,可反映单纯扩散和灌注两种效应。该研究旨在探讨IVIM各参数的可重复性及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与定量动态增强MRI(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比较,并探讨两种成像方法灌注参数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发现乳腺占位性病变并获得术后明确病理结果的患者56例,共61个病灶,其中良性病变30个,恶性病变31个。患者术前均行IVIM及DCE-MRI检查。2名放射科医师独立对图像进行后处理,获得IVIM参数(D、D*、f值),DCE-MRI参数(Ktrans、Kep、Ve值)。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ICC)检测2名医师IVIM测量值的一致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乳腺良恶性病变各参数值的差异;对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其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效能;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比较IVIM灌注相关参数与DCE-MRI的相关性。结果:2名医师IVIM测量值的组内、组间重复性均较好(ICC≥0.730,P均<0.05)。乳腺恶性病变的D值低于良性病变,而f、Ktrans及Kep值高于良性病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Ve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f、Ktrans、Kep值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ROC下面积分别为0.896、0.677、0.796、0.847。D与Ktrans、Kep的ROC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以1.07×10-3 mm2/s为诊断阈值,D值特异度最高(86.67%),以0.54/min为诊断阈值,Kep值的灵敏度最高(98.36%)。相关分析显示f与Ktrans、Kep值及D*与Ktrans值均呈弱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373、0.360和0.294(P 均<0.05)。结论:IVIM参数在不同医师分析中重复性较好,IVIM与DCE-MRI均有助于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两种成像方法在反映组织灌注情况中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肺部CT增强对不同大小、密度孤立性肺结节(SPN)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调查病理确诊孤立性肺结节患者204例,以病理结果为参考标准,比较CT增强峰值在不同大小、不同密度SPN良恶性分布差异,并探讨其在不同病理类型SPN中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CT增强在实性和/或直径在2~3 cm的SPN鉴别诊断价值较高(OR值分别为5.15,95%CI:2.62~10.14和5.39,95%CI:1.89~15.39),在部分实性、直径≤2的结节中良恶性鉴别能力较差;CT增强峰值是否≥15 HU在不同病理类型SPN中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T增强阳性率随着直径增大及密度变实而逐渐增加。结论 在孤立性肺结节的鉴别诊断中,应参考结节的密度、直径及可能的病理结果,合理选择CT增强扫描。  相似文献   

16.
背景与目的:亚实性肺结节(subsolid pulmonary nodule,SSPN)作为一种特征性而非特异性的肺部病灶与早期肺癌关系密切,为探讨其对ⅠA期肺癌的诊断价值,本研究将分析不同性质SSPNs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收集2008年4月—2014年4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CT引导Hookwire定位下胸腔镜手术(video 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治疗的405例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根据磨玻璃影(ground-glass opacity,GGO)成分含量将SPNs分为单纯型磨玻璃影(pure ground-glass opacity,pGGO)、混合型磨玻璃影(mixed ground-glass opacity,mGGO)和实性结节(solid nodule,SN)3组,并统计各组恶性率。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再将SSPNs分为ⅠA期肺癌组和良性组,分析对比影响SSPN良、恶性的影像学特征。结果:共纳入405例SPN患者,其中SSPNs有367例(包括124例pGGOs和243例mGGOs),且在ⅠA期肺癌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良性组[95.9%(257/268) vs 80.3%(110/137),P<0.001]。SSPN的总恶性率为70.0%(257/367),且mGGO的恶性率(72.0%)要高于pGGO(66.1%)和SN(28.9%)。恶性SSPN多发生于中年女性肺上叶,且病灶边界不清、边缘毛刺、分叶和胸膜凹陷征的发生率高于良性组(P<0.05)。结论:SSPN是肺癌的重要征象,且以mGGO的恶性倾向最高。若中年女性伴有肺上叶的SSPN,且病灶边界不清、边缘出现毛刺、分叶或胸膜凹陷时,应高度怀疑恶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超声造影 (CEUS)在常规超声(US)不能鉴别诊断的附件区良恶性包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8月30日至2011年1月31日间,对US未能显示出病灶特征,良恶性鉴别诊断困难的附件区包块24例患者再行CEUS.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资料.结果:19例经穿刺或/和外科手术病检证实、5例经临床诊断(诊断性治疗、复查和随访)证实:卵巢恶性肿瘤13例、良性包块11例(良性肿瘤9例、附件炎性包块2例).CEUS诊断13例恶性肿瘤准确率100%,敏感性100%(13/13);诊断良性包块9例正确,2例误诊(粘液性囊腺瘤诊断为粘液性囊腺癌),特异性82%(9/11);CEUS鉴别附件区良、恶性包块的准确性为92%(22/24).结论:CEUS可敏感显示US不能鉴别诊断的附件区良、恶性包块的病变特征,有助于良/恶性质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妇科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GI-RADS)分类法对卵巢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76例卵巢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手术病理确诊为卵巢恶性肿瘤(恶性组)16例与卵巢良性肿瘤(良性组)60例,记录2组的超声特征与血流状况,进行超声GI-RADS分类方法判定分析。结果 GI-RADS分类判断卵巢恶性肿瘤14例,卵巢良性肿瘤62例。常规超声显示恶性组的病灶单发、直径≥3 cm、低回声与基底宽比例都明显高于良性组(P<0.05)。恶性组的卵巢动脉血流峰值速度低于良性组,阻力指数高于良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超声GI-RADS分类法对卵巢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为87.5%和100.0%。结论超声GI-RADS分类法在卵巢良恶性肿瘤中的应用能根据影像学特征与血流状况进行鉴别诊断,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都比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分析良、恶性卵巢肿瘤三维超声检查下的声像图及血流参数特征。方法 184例卵巢肿瘤患者,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分为良性组(149例)和恶性组(35例),观察并比较良性组、恶性组经阴道三维多普勒超声的特征。结果 1例卵巢癌漏诊,4例良性卵巢肿瘤误诊为恶性。恶性组多为实性伴散在液性区,血流分型以Ⅲ型为主(30/35,85.7%);良性组多为液性伴较多分隔,血流分型以Ⅰ型为主(137/149,91.9%),两组血流分型差异明显(P<0.05)。良性组VI、FI、VFI均显著小于恶性组(P<0.05);不同临床分期卵巢癌其血流参数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卵巢良性肿瘤与卵巢癌在声像图、血流分布、血流分型等方面均有明显不同,三维多普勒超声对恶性卵巢肿瘤术前诊断较准确,但不能区分卵巢癌分期。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局限性肺部磨玻璃影(f GGO)对早期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将98例行胸部CT示肺部有局限性的直径≤5 cm fGGO的患者根据病理诊断将其分为Ⅰ期肺癌组与良性病变组,比较2组病例的CT征象、不同TNM分期肺癌病例中单纯型磨玻璃影(pGGO)与混合型磨玻璃影(mGGO)的差异,并评价f GGO诊断Ⅰ期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预测值及诊断一致率。结果Ⅰ期肺癌与良性病变分别为63例与35例,mGGO组的恶性率(71.21%)高于pGGO组(50.00%)(P<0.05)。随着肺癌病例TNM分期的提高,pGGO的比例呈降低趋势,而m GGO的比例呈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fGGO呈毛刺征(93.65%)、分叶征(74.60%)及血管集束征(80.95%)的比例均高于良性病变组(分别为45.71%、31.43%、51.43%)(均P<0.05)。根据CT fGGO表现对90例患者获得了正确的诊断,总一致率为91.84%(McNemar χ~2=0.50,P=0.727),灵敏度为92.06%,特异度为91.43%。阳性预测值为95.08%,阴性预测值为86.49%。结论 fGGO是早期肺癌的重要表现,病灶出现毛刺征、分叶征或血管集束征时提示恶性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