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ERCC1蛋白表达及其基因多态性与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患者生存期关系。方法:从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时间段内肿瘤科收治的患者当中选择45例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术后接受辅助化疗治疗,分别采用免疫组化分析和聚合酶链式反应,来研究ERCC1蛋白表达及其基因多态性与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患者生存期关系。结果:蛋白表达阳性患者23例,生存期(29.8±2.4)个月;蛋白表达阴性22例,生存期为(30.1±2.3)个月,数据对比后分析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ERCC1基因在C8092A位点上时,CC、CA、AA、患者生存时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C118T 位点上时,基因CC、CT和TT患者的生存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CC1蛋白表达与患者的生存期并不存在明显联系,而在分析患者的基因多态性情况之后可看出,患者C8092A位点上的基因多态性情况与其生存期存在一定程度的关系,对关键位点进行分析较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 complementation 1,ERCC1)是核苷酸切除修复(NER)系统的关键酶,其表达情况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及铂类耐药有关.检测ERCC1基因多态性有助于制定食管癌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3.
4.
5.
BAG-1和ERCC1基因多态性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铂类药物敏感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Bcl-2结合抗凋亡基因1(Bcl-2associated athanogene1,BAG-1)codon324(C→T,rs11551682)和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ing group1,ERCC1)codon118(C→T,rsl1615)基因多态性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对铂类药物敏感性的关系。方法:以聚合酶链-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方法检测142例接受铂类药物化疗的晚期NSCLC患者的BAG-1codon324基因型和ERCC1codon118基因型,比较不同基因型与化疗敏感性的关系。结果:BAG-1codon324基因型频率分别为C/C占77.46%(110/142),C/T占22.54%(32/142),未发现T/T。142例患者中,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42例,疾病稳定55例,疾病进展41例;总有效率为32.39%。BAG-1codon324C/C基因型患者对顺铂类药物的敏感性是C/T基因型患者的2.852倍(95%可信区间:1.133~7.182,P=0.026),且BAG-1codon324C/C基因型与C/T基因型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5.7和5.3个月,P=0.002)。携带BAG-1codon324C/C和ERCC1codon118C/C基因型,对铂类药物的敏感性存在一定的联合作用(P=0.005)。结论:BAG-1codon324和ERCC1codon118基因型可能是晚期NSCLC患者铂类药物敏感性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老年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蛋白表达及其与病理特征见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88例OSCC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将病理标本送检,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LSAB)法检测病理标本内基因Bax、Bcl-2、P53表达情况。分析Bax、Bcl-2、P53与OSCC患者病理特征间的相关性。结果 88例OSCC患者,经检测Bcl-2阳性41例,占比46.59%;Bax阳性39例,占比44.32%;P53阳性30例,占比34.09%。有淋巴结转移Bax阳性表达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Bcl-2、P53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有统计学差异(P<0.05);Ⅰ级、Ⅱ级Bax阳性表达率高于Ⅲ级,Ⅰ级、Ⅱ级Bcl-2阳性表达率低于Ⅲ级,Ⅱ级、Ⅲ级P53阳性表达率高于Ⅰ级,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老年OSCC组织细胞Bcl-2、Bax、P53基因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密切相关,Bcl-2、Bax、P53基因蛋白表达可作为评估老年OSCC病情进展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X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XRCC1)和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π1(GSTP1)多态性与中国晚期胃癌患者接受含奥沙利铂方案一线化疗后生存期的关系.方法 85例晚期胃癌患者接受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化疗,并在化疗前抽取患者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行多态性检测,比较不同基因型与患者生存期的关系.结果 85例患者中位至疾病进展时间为5.3个月,中位生存期为8.0个月.ERCC1-118 C/C、XRCC1-399 G/G和GSTP1-105 A/G+G/G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携带3个、2个、1个、0个优势基因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2.5、10.0,6.5和4.5个月,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54,P<0.01).结论 ERCC1-118、XRCC1-399和GSTP1-105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晚期胃癌患者接受含奥沙利铂化疗方案一线化疗后的生存期相关,可预测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PTEN基因多态性与河北省高发区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病风险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PTEN作为押癌基因,具有脂质磷酸酶和蛋白磷酸酶的活性,在调节细胞生长、分化和凋亡方面起重要作用.位于胛EN基因第4内含子的一个插入性多态ⅣS4(-/+)可能通过不同剪切来影响其基因表达。本研究旨在探讨河北省食管癌高发区人群中这一常见多态与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基于人群的病例一对照研究。以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进行基因分型,分析来自食管癌高发区的350例食管癌患者和634例健康对照者的FrrEN基因多态性。结果:具有上消化道肿瘤家族史可明显增加食管癌的发病风险,经性别、年龄和吸烟状况校正的OR值为1.73(95%CI=1.29~2.32)。PTENIVS4基因型在食管癌患者和健康对照中总体分布无显著性差异。与ⅣS4-/-基因型相比携带ⅣS4+/+基因型显著降低食管癌发病风险,校正的OR值为0.64(95%CI:0.44加.94)。根据吸烟状况和上消化道肿瘤家族史进行分层分析,发现在有上消化道肿瘤家族史个体中携带ⅣS4-/+基因型降低食管癌的发病风险(校正OR=0.55,95%CI=0.34—0.90),而在吸烟个体、非吸烟个体及上消化道肿瘤家族史阴性个体中PTENⅣS4-/+、+/+基因型均不影响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病风险。结论:PTENIVS4+/+基因型是河北省食管癌高发区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的保护性因素,此外PTENⅣS4-/+基因型仅降低家族集聚性食管癌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GLUT1表达与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及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2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及其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切缘正常黏膜组织中GLUT1的表达.结果 免疫组化阳性信号定位于细胞膜中,GLUT1在口腔鳞癌组织、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8.46%、54.84%和19.23%,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GLUT1可能参与了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1.
12.
晚期大肠癌患者外周血ERCC1基因多态性与奥沙利铂化疗疗效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ERCC1 Asn118Asn(C→T,rs11615)多态性与中国汉族晚期大肠癌患者对奥沙利铂(Oxaliplatin)一线化疗效果的关系。方法:99例晚期大肠癌患者化疗前取静脉血并提取DNA,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ERCC1 Asn118Asn进行SNP分型。患者接受奥沙利铂化疗,观察至疾病进展时间(1TrP)及疾病控制率(DCR),比较不同基因型与化疗效果的关系。结果:ERCC1 Asn118Asn基因位点在本研究人群中的突变频率C/C为50.51%,C/T为41.41%,T/T为8.08%。其中62例Ⅳ期大肠癌患者疾病控制率为54.84%,C/C与C/T+T/T基因型在疾病控制组(CR+PR+SD)和未控组(PD)之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3.764,95%CI:1.310~10.813)。37例Ⅲ期大肠癌患者中位DFS为7个月(95%CI:5.483~9.653),C/C型患者中位DFS为10个月(95%CI:8.215~11.642),而C/T+T/T型患者为5个月(95%CI:4.663~7.267),两者差异显著(Log—rank X^2=12.864,OR=2.237,P〈0.01)。结论:ERCC1 Asn118Asn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晚期大肠癌患者接受奥沙利铂一线化疗后的临床效果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ERCC1 Asn118Asn(C→T,rs11615)多态性与中国汉族晚期大肠癌患者对奥沙利铂(Oxaliplatin)一线化疗效果的关系。方法:99例晚期大肠癌患者化疗前取静脉血并提取DNA,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ERCC1 Asn118Asn进行SNP分型。患者接受奥沙利铂化疗,观察至疾病进展时间(1TrP)及疾病控制率(DCR),比较不同基因型与化疗效果的关系。结果:ERCC1 Asn118Asn基因位点在本研究人群中的突变频率C/C为50.51%,C/T为41.41%,T/T为8.08%。其中62例Ⅳ期大肠癌患者疾病控制率为54.84%,C/C与C/T+T/T基因型在疾病控制组(CR+PR+SD)和未控组(PD)之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3.764,95%CI:1.310~10.813)。37例Ⅲ期大肠癌患者中位DFS为7个月(95%CI:5.483~9.653),C/C型患者中位DFS为10个月(95%CI:8.215~11.642),而C/T+T/T型患者为5个月(95%CI:4.663~7.267),两者差异显著(Log—rank X^2=12.864,OR=2.237,P〈0.01)。结论:ERCC1 Asn118Asn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晚期大肠癌患者接受奥沙利铂一线化疗后的临床效果有关。 相似文献
14.
摘 要:[目的] 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患者血清cyfra21-1水平变化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接受手术切除的OSCC患者148例,术后病理确认 OSCC 68例(OSCC组,n=68),良性肿瘤80例(良性肿瘤组,n=80)。取癌旁的正常黏膜组织作为对照(对照组,n=68)。患者入院时,详细询问并记录其性别、年龄、吸烟史、嗜酒史、癌变部位、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局部浸润等临床数据。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血清cyfra21-1水平,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不同血清cyfra21-1水平患者累积生存率,运用Log-rank法进行比较。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血清cyfra21-1水平预测OSCC患者预后效力。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影响OSC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OSCC组患者血清cyfra21-1水平显著高于良性肿瘤组和对照组(P<0.05),良性肿瘤组患者血清cyfra21-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癌变部位、吸烟史、嗜酒史患者间术前血清cyfra21-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局部浸润患者间术前血清cyfra21-1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Ⅲ~Ⅳ期、高分化、有淋巴结转移、血清cyfra21-1水平≥3.85 ng/ml不利于OSCC患者预后(P<0.05)。血清cyfra21-1水平≥3.85ng/ml的OSCC患者5年累积生存率为64.15%,显著低于血清cyfra21-1水平<3.85ng/ml的OSCC患者(P<0.05)。[结论] 术前血清cyfra21-1水平可作为预测OSCC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及微管蛋白β3(TUBB3)检测在晚期肺鳞状细胞癌患者吉西他滨+顺铂(GP)方案治疗中的指导意义。方法 选取74例行GP方案治疗的晚期肺鳞状细胞癌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RCC1、BRCA1及TUBB3表达情况。比较不同临床特征晚期肺鳞状细胞癌患者的ERCC1、BRCA1及TUBB3表达情况。根据免疫组化结果对患者进行分组,3阳性为A组(n=16),2阳性+1阴性为B组(n=18),1阳性+2阴性为C组(n=19),3阴性为D组(n=21),比较4组患者的临床特征、总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结果 74例晚期肺鳞状细胞癌患者肺鳞状细胞癌组织中ERCC1、BRCA1、TUBB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95%、55.41%、47.30%。不同性别、临床分期、分化程度肺鳞状细胞癌患者肺鳞状细胞癌组织中ERCC1、BRCA1及TUBB3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miRNA-802(miR-802)及其靶基因ROS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及潜在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原发OSCC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标本23例;荧光定量PCR检测各标本中miR-802及ROS1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各标本中ROS1的表达;结合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分析miR-802及ROS1在OSCC发生发展中可能的临床意义。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较,OSCC组织中miR-802的表达显著降低(P<0.001),而ROS1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miR-802与ROS1在OSCC中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746,P<0.0001);miR-802与ROS1的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等临床病理特征无显著相关性,而与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miR-802通过介导其靶基因ROS1参与调控口腔鳞状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ERCClcodon118基因表达对预测三代含铂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的影响。方法对24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ERCClcodon118基因多样性检测,并对各基因型对三代含铂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进行比较。结果C/C型组与C/T型组+T/T型组患者的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肿瘤大小、血管侵犯等基本资料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C/C型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为(13.2±5.4)个月,生存时间为(25.4±4.3)个月,1年、2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62.9%、23.5%和14.4%;C/T型+T/T型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和生存时间分别为(6.2±4.3)个月和(10.5±3.2)个月,其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26.9%、8.3%和1.9%。结论ERCClcodon118基因表达可能与预测三代含铂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敏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磷脂酶Cε1(phospholipase C epsilon-1,PLCE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LCE1在83例OSCC组织和2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 PLCE1表达与OS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Cox 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影响OSC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果:PLCE1在OSCC组织与口腔正常黏膜组织中高表达率分别为53.01%和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PLCE1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吸烟无相关性,而与肿瘤分化程度、T分期、临床分期、N分期有密切关系。单变量分析显示临床分期、PLCE1、T分期、N分期是影响OSCC预后的因素,双变量分析显示PLCE1是其独立预后因素。结论:PLCE1过表达与OSC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OSCC恶性程度和不良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DNA修复基因ERCC1 118C/T和XRCC1 Arg194Trp多态性与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149例经病理确诊的接受含铂两药方案化疗的NSCLC患者外周血ERCC1 118和XRCC1 194位点的基因型,并分析其与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经2个周期化疗后,149例进展期NSCLC患者化疗有效率为32.9%。携带至少1个ERCC1 118T突变基因患者的化疗有效率至少是C/C野生型基因携带者的3倍(49.1%vs 23.4%,OR=3.156,95%CI:1.548~6.334,P=0.001)。携带至少1个XRCC1 194Trp突变基因患者的化疗有效率显著高于Arg/Arg基因型携带者(41.3%vs 23.2%,OR=2.326,95%CI:1.138~4.753,P=0.019)。ERCC1 118C/T和XRCC1 Arg194Trp 2个基因多态之间存在一定的联合作用,携带至少1个ERCC1 118 T突变基因同时又携带至少1个XRCC1 194Trp突变基因型者的化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同时携带ERCC1 118C/C和XRCC1 194Arg/Arg野生型基因者(66.7%vs 17.1%,OR=9.714,95%CI:3.104~30.406,P<0.001)。结论与单基因检测比较,2个基因的联合检测在预测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中的价值更大。ERCC1 118和XRCC1 194基因多态联合与NSCLC患者对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相关,ERCC1和XRCC1基因型的联合检测有可能成为预测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