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不同腹膜转运特性的患者使用7.5%艾考糊精腹透液长时间留腹后的超滤量。 方法 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双盲和平行对照临床研究的亚组分析。连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根据腹透液肌酐与血肌酐比值(D/Pcr)和Twardoski的评判标准,分为高转运、高平均转运、低平均转运和低转运4组。患者分别使用7.5%艾考糊精透析液或2.5%葡萄糖 Dianeal?誖 PD-2、PD-4透析液,疗程4周。比较各组超滤量。 结果 共201例CAPD患者入选,其中艾考糊精组98例,葡萄糖组103例;男96例,女105例;年龄(56.1±13.7)岁(18~81岁)。198例进行了腹膜平衡试验,其中高转运患者24例(12.1%),高平均转运72例(36.2%),低平均转运81例(40.7%),低转运21例(11.0%)。治疗第4周,高转运、高平均转运和低平均转运患者中,艾考糊精组超滤量显著升高,无论与基线值还是与葡萄糖组比较,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而低转运患者中,艾考糊精组超滤量高于葡萄糖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艾考糊精腹透液产生的超滤量与D/Pcr呈正相关(R2 = 0.1681,P < 0.01),而葡萄糖透析液产生的超滤量与D/Pcr呈负相关(R2 = 0.0949,P < 0.01)。 结论 7.5%艾考糊精腹透液可显著改善CAPD患者的超滤量和腹膜肌酐清除率,尤其在腹膜高转运、高平均转运和低平均转运患者,其作用显著优于葡萄糖腹透液。  相似文献   

2.
含黄芪腹透液对高腹膜转运CAPD患者超滤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含黄芪腹透液对高腹膜转运CAPD患者腹膜超滤功能的影响。方法:高腹膜转运CAPD患者34例,治疗组(含黄芪腹透液)与对照组(市售腹透液)各17例,观察治疗后透析超滤量(UF)、腹膜溶质转运性能(D/P Cr、D/P urea、MTAC urea、MTAC Cr)及葡萄糖吸收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第1透析周期超滤量和24h总超滤量明显增加,治疗观察期高糖透析液使用量减少,葡萄糖吸收率有降低趋势,并能一定程度地提高腹膜对溶质的转运,总有效率76.5%,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透液中加入黄芪注射液可有效地提高透析超滤量,对高腹膜转运CAPD患者腹膜的超滤功能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是终末期肾病患者替代治疗的方式之一。以葡萄糖为渗透剂的传统腹膜透析液(腹透液)安全、有效的特性已被广泛接受,但由于葡萄糖相对分子质量较小,进入腹腔后易被吸收,难以维持较长时间的渗透梯度而致超滤下降,且生物相容性较差,长期使用可导致腹膜结构和功能的改变。艾考糊精是一...  相似文献   

4.
腹膜透析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近年来研究发现使用含葡萄糖的传统腹膜透析液存在许多不利因素,如血中葡萄糖浓度升高、渗透压升高、糖基化终产物的沉积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大量产生等,均与腹膜超滤衰竭有关.为解决葡萄糖透析液所带来的种种问题,一些新型的腹膜透析液有待研制.葡聚糖即葡萄糖多聚体可替代葡萄糖在透析液中充当渗透剂.它能通过胶体渗透作用产生超滤,甚至能在腹腔高渗的情况下防止透析液重吸收至体循环中.来自于外国一些动物实验和临床实践的数据资料证实使用葡聚糖腹膜透析液的利大于弊.本文就传统腹膜透析液和葡聚糖透析液的透析效应、特征、对腹膜结构和功能影响、代谢、糖负荷、葡聚糖相关腹膜炎、水合作用、超滤等做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5.
超滤衰竭是腹膜透析常见的并发症,是导致腹膜透析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超滤衰竭定义为4.25%葡萄糖透析液留腹4 h后超滤量<400 ml。超滤衰竭根据病理生理机制分为4种类型:Ⅰ型超滤衰竭由于有效腹膜表面积增加导致,Ⅱ型超滤衰竭由于葡萄糖渗透转导作用下降导致,Ⅲ型超滤衰竭由于腹膜有效表面积减少导致,Ⅳ型超滤衰竭由于通过腹腔淋巴系统或局部组织间隙吸收大量水分导致。避免过度使用高浓度葡萄糖透析液、有效防治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保护残肾功能、选用生物相容性好的透析液、使用改善腹膜损伤和纤维化药物等是防治超滤衰竭的有益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发生急性腹透相关性腹膜炎时腹膜超滤功能、腹膜对小分子物质转运的变化,以及急性腹膜炎对患者血清白蛋白的影响。方法:对2006年1月~2008年3月期间因腹透相关性腹膜炎住院的22例CAPD患者(男12例,女10例)进行研究,收集腹膜炎发生后第1、3、6、9、12天的血和腹透液标本,分别检测血和腹透液常规及肌酐、糖、白蛋白、Na^+、K^+。同时记录每天腹透超滤量,并查看患者腹膜炎发生前最后一次的腹膜平衡试验(PET)结果和腹膜炎发生前2周每日超滤量并计算其均值,分别作为腹膜炎发生后腹膜对肌酐转运及腹膜超滤情况的基线对照组。腹膜溶质转运的计算通过同一时间点该溶质腹透液与血浆的比值(D/P)测得。结果:与腹膜炎发生前腹透超滤量相比,腹膜炎发生后第1、3天超滤量明显减少,呈负超滤(P〈0.01);腹膜炎发生后各时间点肌酐D/P值均较腹膜炎发生前肌酐D/P值明显升高(P〈0.05);腹膜炎发生后第3、6、9、12天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腹膜炎发生第1天(P〈0.05)。结论:CAPD合并急性腹膜炎时腹膜超滤功能降低,尤以腹膜炎早期更明显;急性腹膜炎导致腹膜对肌酐的转运增加及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7.
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主要替代治疗方法之一,腹膜透析治疗过程中,腹膜组织长期暴露于非生理性腹透液中,腹膜结构及功能发生一系列改变,最终导致腹膜纤维化和超滤失败。腹膜间皮细胞(HPMC)是构成腹膜最主要的细胞群体,它在保持腹膜结构的完整性和功能的有效性中起重要作用,腹膜表层间皮细胞持续暴露于非生理性透析液可引起腹膜间皮细胞慢性损伤。葡萄糖是一种廉价的有效的渗透剂,已被长期使用。腹膜纤维化的发生机制有多方面原因,大量研究证实,非生理性腹透液,特别是腹透液中高浓度葡萄糖的长期应用是导致腹膜纤维化的重要原因。高糖腹透液所致腹膜纤维化的可能机制包括:腹膜间皮细胞损伤、细胞外基质沉积、腹膜上皮间质转化等,但是具体机制尚未阐明。近年来,活性氧簇在其机制中的作用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腹膜透析微炎症状态和超滤量的影响。方法:选择稳定的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20例,采用双盲交叉对照设计,患者随机腹透液内分别加入HGF或生理盐水治疗3个月,再经1个月的洗脱期后交换处理因素,分别观察患者的腹膜微炎症状态、腹膜通透性和超滤量的变化。结果:与处理前和生理盐水处理后相比,HGF可降低透析液CRP、IL-6、TNF-α和TGF-β的水平(P〈0.05),降低透析液肌酐/血肌酐(D/PCr)比值,降低透析液尿素/血尿素(D/Purea)比值以及透析液白蛋白/血白蛋白比率。HGF可增加4h、0h透析液葡萄糖比率(D4/D0 glucose)及24h超滤量(P〈0.05),患者周总KT/V和总Ccr/ml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PD患者腹透液内使用HGF可改善腹腔微炎症状态,降低腹膜对小分子通透性,增加腹膜的超滤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CAPD)患者的病原菌特点及转归预后情况,为临床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2月在上海长海医院肾内科腹膜透析中心接受腹透治疗,且并发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的病原菌特点及转归情况。结果:共收治腹透相关性腹膜炎患者131例,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222例次,培养致病菌结果阳性143例次(64.4%),阴性79例次(35.6%)。185例次治愈;退出37例次,总治愈率为83.8%,病死率为4.1%,因感染导致腹膜透析退出率为16.3%,真菌感染的退出率为81.8%,显著高于G+球菌及G-杆菌感染(P0.001);多重感染退出率33%,4例均合并真菌感染。G-杆菌退出率明显高于培养阴性及G+球菌退出率(P0.001)。结论:腹透相关性腹膜炎是导致腹透患者退出的主要原因,其中多重感染比例增高,预后较差,且多与反复操作不当有关,故对腹透患者定期加强操作指导及监督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腹膜透析患者腹透液中癌症相关抗原125(CA125)水平及腹膜转运功能,并探讨二者之间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过夜腹透液中CA125浓度,行腹膜平衡试验检测腹膜转运功能.结果:腹透短期组、腹透中期组、腹透长期组三者的腹透液中CA125水平及4 h D/PCr相比较皆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腹透腹膜炎中、低发组观察前后两指标皆无统计学差异,也无明显的相关性,而腹透腹膜炎高发组观察前后两指标有统计学差异;观察各组两指标皆呈非显著性负相关.结论:腹膜透析患者癌症相关抗原125水平与腹膜转运功能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中并发超滤衰竭的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总结3例腹膜透析中超滤衰竭患者使用7.5%葡聚糖(Icodextrin)腹透液进行连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治疗,并配合使用1.5%(或4.25%)葡萄糖腹透液,使病人恢复超滤,保持每天超滤1 000~1 500 ml.结果:病人水肿都消失,症状好转,观察1~15个月,病情稳定,复查各项生化参数稳定.结论:腹膜透析中超滤衰竭的防治对策:(1)腹膜透析中并发超滤衰竭的原因还不清楚,多于长期透析后出现,提示长时间是一个主要原因.(2)腹膜透析中并发超滤衰竭时,暂停腹膜透析,临时转为血液透析,多数病人腹膜功能能够恢复,是有效治疗方法之一.(3)使用生物相容性好、超滤效果佳的新类型7.5%葡聚糖腹透液进行CAPD治疗,葡聚糖分子量大(20 000 d),葡聚糖腹透液可保持有效渗透压达16 h,超滤效果好,可以改变超滤衰竭病人的治疗效果.(4)在传统的葡萄糖腹透液中添加药物,以期保护腹膜,增加净超滤量.(5)研制生物相容性更好的腹透液是预防腹膜超滤衰竭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腹膜透析患者由于长期使用葡萄糖透析液、腹膜炎等因素,可导致腹膜纤维化的发生,限制了该治疗方式在临床的使用。中医药防治腹膜纤维化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实验及临床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对近来中医药在防治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纤维化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更好的开展中医药防治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纤维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参芎注射液对大鼠腹膜间皮细胞紧密连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高糖腹膜透析液和添加参芎注射液的腹膜透析液对腹膜间皮细胞(PMC)紧密连接形态结构和紧密连接相关蛋白封闭蛋白-1(ZO-1)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模型组和参芎注射液低剂量、高剂量干预组,4周后检测4组SD大鼠的腹透超滤量、腹膜转运功能。并应用光镜、透射电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各组的腹膜厚度,紧密连接结构的改变和ZO-1蛋白水平表达的变化。结果:各组之间比较超滤量、D/Pcr、D4/D0、腹膜厚度及ZO-1表达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透液中添加参芎注射液能改善大鼠的腹透超滤量,减轻腹膜的增厚,改善腹膜的转运功能,且高剂量干预组优于低剂量干预组(P<0.05)。结论:高糖腹膜透析液可引起PMC的损伤,影响紧密连接和ZO-1的表达,参芎对PMC及其紧密连接等结构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腹膜炎对CAPD患者腹膜小分子物质转运与超滤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了腹透时间、腹膜炎对连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腹膜转运与超滤功能的影响.方法观察对象为1998年~2001年在我透析中心行CAPD患者101例,其中发生腹膜炎者12例,为观察组;无腹膜炎发作史者89例,为对照组.于开始腹透后第1、6、12、18、24月分别进行腹膜平衡实验(PET),用于评价腹膜的小分子溶质转运(D/Pcreat)及超滤能力(UF).结果在无腹膜炎发作史的89例患者中,其D/Pcreat比值随腹透的进行而逐渐缓慢上升,至12个月时达到最大值(0.65±0.05),与透析第1个月相比无显著性差异(0.61±0.06,P=0.065);在伴有腹膜炎发作史者,其D/Pcreat比值上升幅度较大,并于腹透的第12个月也达到高峰值(0.74±0.056),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开始CAPD后,所有患者超滤量(UF)随透析时间延长,呈快速下降过程,特别是在伴有腹膜炎发作史的患者更为明显.无腹膜炎发作史的患者于透析第18个月达到最低水平(351±48 ml),与透析第1个月相比有显著性差异(382±42 ml,P<0.05),而伴有腹膜炎发作史的患者则于开始透析后的第12个月达最低水平(326±57 ml),两组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线性回归分析,累积腹膜炎发作时间与腹膜肌酐转运水平(D/Pcreat)呈明显正相关(r=0.83),与腹膜超滤量(UF)呈负相关(r=-0.75).结论以糖为基质的常规CAPD对腹膜转运功能与超滤功能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而腹膜炎则明显加剧或恶化常规CAPD对腹膜功能的负面作用.因此,进一步提高CAPD技术与方法,降低腹膜炎发生率仍是肾科工作者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5.
腹膜透析致残余肾功能减退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残余肾功能 (RRF)与腹膜透析的透析充分性及预后密切相关。然而 ,腹透患者的RRF随透析时间延长会不可抗拒的丢失。其影响因素可能包括 :原发疾病的发展 ,透析液的生物不相容性反应 ,透析过程中不恰当超滤脱水致血流动力学改变 ,终末期肾病患者脂质代谢系乱等。合并腹膜炎时的炎性介质释放 ,也可引起肾毒性反应 ,导致残余肾组织的损害。另外在治疗腹透感染时不恰当的使用肾毒性药物也是加速RRF减退的重要因素。预防RRF减退的对策应包括 :积极治疗原发病 ,制定合理的腹膜透析方案 ,慎用肾毒性药物 ,有效的控制血压、降低血脂等。  相似文献   

16.
随着腹膜透析(腹透)时间延长, 腹膜将面临多重因素打击而发生结构和功能改变, 从而影响腹透效率。目前临床上依然缺乏保护腹膜功能的有效手段。该文回顾近10年来具有腹膜功能保护潜能的措施, 包括针对腹透液的治疗策略、对腹膜功能有潜在保护作用的药物, 以及远红外线、干细胞移植等在内的非药物治疗, 以期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腹膜透析致余肾功能减退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残余肾功能(RRF)与腹膜透析的透析充分性及预后密切相关,然而,腹透患者的RRF随透析时间延长会不可抗拒的丢失,其影响因素可能包括:原发疾病的发展,透析液的生物不相容性反应,透析过程中不恰当超滤脱水致血液动力学改变,终末期肾病患者脂质代谢系乱等,合并腹膜炎时的炎性介质释放,也可引起肾毒性反应,导致残余肾组织的损害,另外在治疗腹透感染时不恰当的使用肾毒性药物也是加速RRF减退的重要因素,预防,RRF减退的对策应包括:积极治疗原发病,制定合理的腹膜透析方案,慎用肾毒性药物,有效的控制血压,降低血脂等。  相似文献   

18.
改良腹膜平衡试验在腹膜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改良腹膜平衡试验(改良PET)在腹膜透析(腹透)患者中的应用,初 步建立改良PET转运参数的参考值,探讨其评估腹膜溶质转运特性的准确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97例腹透患者用高渗腹透液(4.25%葡萄糖)进行改良PET,分别测定4 h透析液肌酐与血肌酐 比值(4h D/Pcr)、计算物质转运面积系数(MTAC)、1 h透析液钠与血钠比值(1h D/PNa+)及记录 净超率量(nUF)。其中有14例患者在1个月内曾行标准腹膜平衡试验(标准PET),其结果与改 良PET进行自身比较。所有患者在研究时及研究前1个月内均无腹膜炎。结果 97例腹透患 者中有90例nUF大于400 ml,这些患者的转运参数经正态分布校正后建立了改良PET的参考 值。改良PET的4 hD/Pcr为0.70±0.15,标准PET4 hD/Pcr为0.68±0.13,两者非常接近,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两种PET对患者腹膜转运特性分型结果相似。7例nUF小于400 ml的患者中有 5例有效腹膜表面积增大;2例存在水通道介导的水转运障碍,其中1例同时存在有效腹膜表面 积增大,还有1例患者改良PET转运参数在正常范围内。结论 与标准PET相比,用高渗腹透 液进行改良PET能够准确地评估腹膜小分子溶质转运特性,此外还能提供更多更敏感的液体转 运信息,为临床诊断超滤衰竭,以及进一步鉴别其原因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腹膜透析(腹透)是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替代治疗方法之一。然而腹膜炎仍然是腹透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导致腹透患者技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本文阐述了中国腹透相关腹膜炎流行病学特点;参照国际腹膜透析学会指南并结合作者所在腹透中心的经验,讨论了腹透相关腹膜炎的预防和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膜溶质转运特性对腹膜透析患者营养指标的影响.方法按照腹膜平衡试验(PET)计算结果,将68例稳定的连续性不卧床性腹膜透析(CAPD)患者分为高转运组(37例)和低转运组(31例).检测患者血浆和腹透透出液中的总蛋白、白蛋白及氨基酸量,同步计算蛋白质摄入量(DPI)和蛋白质分解率(nPCR).比较两组营养状态及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两组的残余肾功能、CAPD治疗时间、每日透析液剂量、超滤量、葡萄糖吸收量、血糖、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和尿素清除指数(Kt/V)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高转运组每日经腹透透出液丢失的总蛋白质和多种氨基酸量显著高于低转运组(均P<0.05);各项营养指标均低于低转运组;两组体重及血清白蛋白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每日经腹透液丢失的Alb量和TAA与D/P4Scr呈正相关关系(均P<0.05).结论腹膜透析高转运患者营养指标较低转运者差,应加强对高转运患者的营养护理和指导;每日透析液量及超滤量能达到TCcr与DPI平衡即可,不宜盲目增加腹透液的剂量、浓度和存留时间,导致过度透析,引起蛋白质和氨基酸经腹透液大量丢失及吸收大量的葡萄糖,加重患者蛋白质缺乏性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