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是存在于脐带沃顿胶和血管周围组织中的一种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和自我更新的潜能。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分化为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肌细胞和神经细胞,并且具有免疫调节性;脐带作为医疗废弃物来源丰富,对供者无不利影响,无伦理问题的限制,这为细胞治疗和组织工程提供了新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2.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性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人脐带中富含间充质干细胞(MSCs)。这些细胞能表达多种间充质干细胞标志物及多种干细胞相关基因,能分化为3个胚层衍生的多种成熟细胞,合成多种营养因子和细胞因子,支持造血干细胞等细胞的增殖和功能,并具有低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3.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以免疫细胞活化和自身抗体产生为特征的自身免疫病。间充质干细胞(MSC)是属于中胚层的一类多能干细胞,不仅具有多向分化潜能,还有多种免疫调节作用。许多研究表明MSC对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细胞(上调Foxp3’T细胞水平、下调Th17细胞水平、抑制浆细胞的成熟等)的表达以及细胞因子(IL-10、TGF—β、TNF—α等)的分泌干预抑制SLE,并且免疫原性较低。尤其脐带MSC,因为其独特优势,目前已经成为干细胞干预治疗SLE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4.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鞘内注射治疗脊髓损伤(SCI)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22例SCI患者,给予UC—MSCs鞘内注射治疗,细胞数1×10^6个/(kg·次),1次/周,4次为1个疗程,其中4例接受2个疗程,1例接受3个疗程,余均接受1个疗程。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制定的脊髓损伤神经功能评分标准(ASIA标准)对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进行评定,采用国际神经修复学会脊髓损伤功能评价量表(IANR—SCIRFS)对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22例患者中13例有效,9例无效。不完全性SCI患者有效率达81.25%,完全性SCI的6例患者均无效。有5例有效的患者接受了2~3个疗程治疗,疗效均有进一步的提高。有效患者多表现为运动和/或感觉功能改善,大小便控制能力增强。22例患者治疗后1个月与治疗前比较,痛觉、触觉、运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有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头痛(1例)、腰痛(1例),均在1~3d内消失。随访3个月至3年,无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结论UC—MSCs鞘内注射治疗是安全的,可以改善大部分不完全性SCI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这些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 is an autoimmune disease characterized by the activation of immune cells and production of autoantibodies by plasma cells and release of cytokines. 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 are widely studied as an alternative cell source for their ability to differentiate into multiple mesenchymal lineages. An important function for MSC for autoimmune diseases is their immunomodulatory effect on various activated lymphoid cells, such as T cells B cells, NK cells, and dendritic cells; and on cytokines , such as IL-10, TGF-β, TNF-α, et al. Umbilical cord MSCs (UC-MSCs) had a higher proliferation capacity and lower immunogenicity, indicating that it may be a novel alternative source of human MSC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 In this review, we introduce the immunomodulatory effect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UC-MSC in SLE based on recent findings in human and animal models.  相似文献   

6.
激活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可延长细胞寿命,延缓衰老的发生.SIRT1在调节炎性反应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在间充质干细胞的组织修复过程中,细胞衰老及炎性反应严重影响其修复能力.因此,有望通过调节SIRT1活性改变间充质干细胞组织修复能力.  相似文献   

7.
BACKGROUND: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possess multipotent differentiation and self-replication abilities, and can differentiate into osteoblasts, chondrocytes, smooth muscle cells and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which contribute to reepithelialization and angiogenesis. OBJECTIVE: To compare effects of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nd chitosan-gelatin sponge in skin wound healing. METHODS: Thirty male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equivalently randomized into model, chitosan-gelatin sponge and stem cell groups. 3×3 cm full-thickness skin defects were created on the rat dorsal area in each group, and 1 day later, model rats in each group were given intradermal injection of PBS, chitosan gel or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respectively, for successive 15 days. RESULTS AND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the model group, the wound healing rate was higher, the epidermal thickness was decreased, and the collagen fiber area was larger in the chitosan-gelatin sponge and stem cell groups. Furthermore, the healing effect in the chitosan-gelatin sponge group was superior to that in the stem cell group. To conclude, both chitosan-gelatin sponge and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especially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can effectively repair skin defects.  相似文献   

8.
背景: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是进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研究时极其重要的部分,细胞培养技术的优化对推动间充质干细胞的临床应用特别是细胞治疗至关重要。同时,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标记及示踪技术是干细胞移植治疗的研究热点之一。目的:对国内外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染色标记技术的研究与进展作一综述。方法:以“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培养,染色标记”为中文捡索词,以“Umbilical cord-derived mesenchymalstem cells,Cell culture,Labeling methods”为英文检索词,检索维普和中国知网(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Medline,highwire和外文生物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Foreign Journals Integration System)2001年1月至2013年10月有关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及标记染色文献。最终纳入35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尚未得到广泛应用,最关键的原因是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染色技术不是很成熟,这些方面都值得在研究中进一步优化。虽然近几年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标记及示踪技术有了较快的进展,但仍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脐带组织已经成为科研工作者们的研究热点。由于脐带为出生以后的废弃物,其细胞的收集没有侵袭性和伦理道德问题。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含量丰富、较为原始、分化能力强,可在体外进行分离、培养,扩增迅速且生物性能稳定,多次传代扩增仍能保持旺盛功能,免疫原性低。国内外研究表明MSCs具有直接或间接的抗炎、抗纤维化、抑制肝细胞凋亡、刺激肝细胞再生的作用,因此脐带间充质子细胞可作为肝脏疾病细胞治疗的理想的靶细胞。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体外与造血干细胞共培养后Notch信号分子的改变。方法:通过胶原酶消化方法分离UC-MSC,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以及成脂、成骨和成软骨诱导鉴定UC-MSC具备间充质干细胞的特性。进而,将UC-MSC与脐血CD34+造血干细胞(HSC)体外培养,实时PCR方法检测MSC及CD34+细胞表面Notch配体及受体表达以及表达是否存在变化;在共培养体系中加入Notch信号阻滞剂DAPT(γ-secretase抑制剂),比较Hes-1基因活化状态的改变。结果:体外实验显示:UC-MSC在形态学、细胞表面表型和诱导分化能力上均具备间充质干细胞的特性。UC-MSC及CD34+细胞表面存在Notch信号配体及受体的表达,共培养后Jagged 1、Notch1基因表达明显增加;共培养后CD34+细胞中的Hes-1基因表达明显增加而加入DAPT后Hes-1基因表达未检出明显改变。结论:UC-MSC支持造血中,Notch信号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同种异体脐血淋巴细胞转化的影响。方法从人脐带中分离、培养得到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等方法对其进行表型鉴定;同时采用MTT法检测UCMSCs对同种异体脐血淋巴细胞转化的影响,以验证UCMSCs在免疫调控方面的作用。结果成功培养出UCMSCs,培养至第3代的UBMSCs形态为均一梭形,细胞倍增时间为51.6 h。细胞表面表达MSCs相关抗原CD29,但不表达造血细胞相关抗原CD34,细胞化学染色显示PAS(+)、NBE(+)、POX(-),表明此种自脐带中分离得到并诱导扩增的成纤维样细胞为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对PHA刺激的脐血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具有免疫抑制作用,且该作用与UCMSCs接种数量有关,当接种量为2 000个/孔时,抑制率高达60.8%。结论 UCMSCs具有免疫抑制作用,能抑制同种异体脐血淋巴细胞的转化,且此种抑制作用与接种的脐血淋巴细胞数量有关。  相似文献   

12.
背景: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具有来源丰富,对供者无影响,易于采集和运输,无异体排斥反应,避免伦理争议等诸多优点。 目的:综述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应用进展。 方法:以“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征,基因分析,诱导分化, 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MSCs),biocharacteristics, gene analysis,induce differentiation”为关键词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数据库文章。 结果与结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呈典型的成纤维状,其表达的表面标志抗原具有非单一性,高表达间质细胞标志、整合素受体,不表达造血系标志、协同刺激分子CD80、CD86 和CD40、人白细胞抗原HLA-DR,HLA-G,HLA-DP,HLA-DQ、内皮标志CD31或CD33、CD14、CD56等。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与造血干细胞和胚胎干细胞类似,在体外可以分化为骨细胞、软骨细胞、肝细胞、心肌细胞等;在体内可以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骨骼肌细胞、内皮细胞、胰岛细胞等。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仍存在亟需解决的问题,如分离方法、培养条件的规范化,如何控制其生长和分化等。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脐带组织已经成为科研工作者们的研究热点.由于脐带为出生以后的废弃物,其细胞的收集没有侵袭性和伦理道德问题.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含量丰富、较为原始、分化能力强,可在体外进行分离、培养,扩增迅速且生物性能稳定,多次传代扩增仍能保持旺盛功能,免疫原性低.国内外研究表明MSCs具有直接或间接的抗炎、抗纤维化、抑制肝细胞凋亡、刺激肝细胞再生的作用,因此脐带间充质子细胞可作为肝脏疾病细胞治疗的理想的靶细胞.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脐带组织已经成为科研工作者们的研究热点.由于脐带为出生以后的废弃物,其细胞的收集没有侵袭性和伦理道德问题.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含量丰富、较为原始、分化能力强,可在体外进行分离、培养,扩增迅速且生物性能稳定,多次传代扩增仍能保持旺盛功能,免疫原性低.国内外研究表明MSCs具有直接或间接的抗炎、抗纤维化、抑制肝细胞凋亡、刺激肝细胞再生的作用,因此脐带间充质子细胞可作为肝脏疾病细胞治疗的理想的靶细胞.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脐带组织已经成为科研工作者们的研究热点.由于脐带为出生以后的废弃物,其细胞的收集没有侵袭性和伦理道德问题.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含量丰富、较为原始、分化能力强,可在体外进行分离、培养,扩增迅速且生物性能稳定,多次传代扩增仍能保持旺盛功能,免疫原性低.国内外研究表明MSCs具有直接或间接的抗炎、抗纤维化、抑制肝细胞凋亡、刺激肝细胞再生的作用,因此脐带间充质子细胞可作为肝脏疾病细胞治疗的理想的靶细胞.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脐带组织已经成为科研工作者们的研究热点.由于脐带为出生以后的废弃物,其细胞的收集没有侵袭性和伦理道德问题.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含量丰富、较为原始、分化能力强,可在体外进行分离、培养,扩增迅速且生物性能稳定,多次传代扩增仍能保持旺盛功能,免疫原性低.国内外研究表明MSCs具有直接或间接的抗炎、抗纤维化、抑制肝细胞凋亡、刺激肝细胞再生的作用,因此脐带间充质子细胞可作为肝脏疾病细胞治疗的理想的靶细胞.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脐带组织已经成为科研工作者们的研究热点.由于脐带为出生以后的废弃物,其细胞的收集没有侵袭性和伦理道德问题.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含量丰富、较为原始、分化能力强,可在体外进行分离、培养,扩增迅速且生物性能稳定,多次传代扩增仍能保持旺盛功能,免疫原性低.国内外研究表明MSCs具有直接或间接的抗炎、抗纤维化、抑制肝细胞凋亡、刺激肝细胞再生的作用,因此脐带间充质子细胞可作为肝脏疾病细胞治疗的理想的靶细胞.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脐带组织已经成为科研工作者们的研究热点.由于脐带为出生以后的废弃物,其细胞的收集没有侵袭性和伦理道德问题.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含量丰富、较为原始、分化能力强,可在体外进行分离、培养,扩增迅速且生物性能稳定,多次传代扩增仍能保持旺盛功能,免疫原性低.国内外研究表明MSCs具有直接或间接的抗炎、抗纤维化、抑制肝细胞凋亡、刺激肝细胞再生的作用,因此脐带间充质子细胞可作为肝脏疾病细胞治疗的理想的靶细胞.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脐带组织已经成为科研工作者们的研究热点.由于脐带为出生以后的废弃物,其细胞的收集没有侵袭性和伦理道德问题.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含量丰富、较为原始、分化能力强,可在体外进行分离、培养,扩增迅速且生物性能稳定,多次传代扩增仍能保持旺盛功能,免疫原性低.国内外研究表明MSCs具有直接或间接的抗炎、抗纤维化、抑制肝细胞凋亡、刺激肝细胞再生的作用,因此脐带间充质子细胞可作为肝脏疾病细胞治疗的理想的靶细胞.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脐带组织已经成为科研工作者们的研究热点.由于脐带为出生以后的废弃物,其细胞的收集没有侵袭性和伦理道德问题.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含量丰富、较为原始、分化能力强,可在体外进行分离、培养,扩增迅速且生物性能稳定,多次传代扩增仍能保持旺盛功能,免疫原性低.国内外研究表明MSCs具有直接或间接的抗炎、抗纤维化、抑制肝细胞凋亡、刺激肝细胞再生的作用,因此脐带间充质子细胞可作为肝脏疾病细胞治疗的理想的靶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