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目的:探讨双能量CT电子云密度/等效原子系数(Rho/Z)鉴别小肾癌(1~4cm)中肾透明细胞癌(ccRCC)和非透明细胞癌(nccRCC)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2016年10月行术前双能量CT增强扫描的87例肾细胞癌患者,其中ccRCC 70例,nccRCC 17例。选取增强扫描皮髓质期图像,并应用双能量CT Rho/Z对所有图像进行评估,记录Z、Rho和双能量指数(DEI)值。比较Z、Rho和DEI值在ccRCC和nccRCC组间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参数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Z和DEI在ccRCC和nccRCC组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均<0.001)。在ccRCC和nccRCC的鉴别诊断中,Z的最佳诊断阈值为9.69,总体正确率为88.5%,敏感度为94.1%,特异度为87.1%,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55;DEI的最佳诊断阈值为0.044,总体正确率为83.9%,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80%,AUC为0.953。结论:在增强扫描皮髓质期中,双能量CT的Rho/Z应用中的参数有助于小肾癌(1~4cm)中ccRCC和nccRCC的鉴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基于三期增强CT的影像组学和临床特征在小肾透明细胞癌与小肾非透明细胞癌的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2例(透明细胞肾细胞癌75例,非透明细胞肾细胞癌27例)经病理诊断为肾细胞癌(RCC)的患者的包括性别、年龄、肿瘤最大径、肿瘤位置(左肾或右肾)、出血、钙化、囊变坏死、中心瘢痕、假包膜在内的临床信息及患者的三期增强CT图像,在每一期的图像上逐层勾画感兴趣区(ROI);提取病灶的纹理特征;利用方差阈值法、K最佳法、LASSO模型进行降维筛选,分别在皮质期、实质期、排泄期筛选出来20、11、14个最佳特征;利用这些影像组学特征和具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特征构建基于支持向量机(SVM)模型的单期、两期联合、三期联合分类器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校准曲线来评价模型的性能。结果 患者仅假包膜一项临床信息与小肾癌的病理类型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余的临床信息包括:性别、肿瘤位置、出血、钙化、囊变坏死、中心瘢痕、年龄、肿瘤最大径与小肾癌病理类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测试集上,实质期模型达到曲线下面积(AUC)=0.59,排泄...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构建CT影像组学的Logistic回归模型鉴别乏脂肪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fp-AML)与肾透明细胞癌(RCC)。方法 选取并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2例fp-AML和62例RCC患者,进行三期CT扫描(平扫期,UP;皮质期,CMP;髓质期,NP)。在ITK软件上勾画整个肿瘤的感兴趣区。在A. K.软件上通过影像组学特征选择,构建UP组、CMP组和NP组三个Logistic回归模型。通过ROC曲线来评估其诊断效能。结果 常规CT分析显示fp-AML相对年轻,而RCC病灶易出现瘤肾界面成角征、囊变、假包膜特征。影像组学分析显示,UP组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在训练集中曲线下面积(AUC)为0.950,测试集为0.917; CMP的AUC分别为0.839及0.827; NP组的AUC分别为0.840及0.865。三组比较UP组AUC,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0.941,90.3%,90.9%,优于CMP组及NP组。结论 基于CT影像组学的Logistic回归模型有助于鉴别fp-AML和RCC,平扫期鉴别效能较优。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应用能谱CT的能谱曲线及碘浓度值鉴别肾透明细胞癌(ccRCC)病理Fuhrman级别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62例经病理证实的ccRCC 64个病灶的常规CT表现及增强皮髓质期(CMP)能谱CT表现,能谱CT主要参数包括能谱曲线斜率、标准化能谱曲线、碘浓度及标准化碘浓度(NIC),其中Fuhrman分级低级别(Ⅰ~Ⅱ级)35例,病灶37个,高级别(Ⅲ~Ⅳ级)27例,病灶27个,依据不同病理Fuhrman级别对肿物常规CT表现及能谱CT各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和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单独使用能谱CT或联合常规CT特征鉴别高级别和低级别ccRCC的能力. 结果 CMP高级别ccRCC的碘浓度值和NIC值显著低于低级别ccRCC(碘浓度36.57±9.62 mg/ml和49.65±11.42 mg/ml,P<0.001;NIC 0.61 ±0.13和0.92±0.16,P<0.001).碘浓度和NIC诊断高级别ccRCC 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1、0.935.最佳阈值、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碘浓度0.811 mg/ml、81.1%、77.8%;NIC 0.745、86.5%、92.6%.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肿瘤大小(P=0.011)和肾周脂肪浸润(P =0.002)等常规CT影像学特征能作为鉴别高级别ccRCC的独立危险因素,将NIC列入Logistic回归模型可显著提高诊断高级别ccRCC的准确率(P =0.001).结论 高级别ccRCC的碘浓度值和NIC值显著低于低级别ccRCC,结合常规CT表现,可以提高鉴别高级别和低级别ccRCC的准确率,有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和制定.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CT扫描期相及感兴趣区(ROI)勾画策略对影像组学方法预测肾透明细胞癌(ccRCC)核分级效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搜集具有完整4期CT扫描图像(平扫期、皮髓质期、实质期和排泄期)且经病理证实为ccRCC的137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96例为低级别(Fuhrman 1级和2级)ccRCC,41例为高级别(Fuhrman 3级和4级)ccRCC。在每期图像中选取肿瘤最大层面,使用ITK-SNAP软件分别勾画出病灶最大层面的2D-ROI并获得全瘤3D-ROI,并使用Pyradiomics软件分别提取病灶的影像组学特征。然后,采用22种特征选择方法和8种分类算法对组学特征进行筛选并构建了176个分类模型,使用五折交叉检验法验证各模型的预测效能,并采用诊断符合率、敏感度、特异度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基于3D-ROI的影像组学模型鉴别高、低核级ccRCC的前5个最大AUC的平均值及相应诊断符合率的平均值高于基于2D-ROI的影像组学模型。基于平扫期的影像组学模型的前5个最大AUC的平均值优于其它3个期相。在平扫、皮髓质期、实质期和排泄期CT图像上基于3D-ROI的组学模型的最大AUC分别为0.822、0.732、0.742和0.780,基于2D-ROI的组学模型的最大AUC分别为0.738、0.692、0.710和0.674。结论:采用影像组学方法预测ccRCC核分级推荐选用平扫图像和全瘤3D-ROI。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多层CT(MDCT)对乏脂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mf)与非透明细胞肾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8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AMLmf 19例,乳头状肾细胞癌(PRcc) 43例,嫌色细胞肾癌(ChRcc) 46例,均在术前行MDCT平扫及增强扫描.由两名放射科医师盲法分析肿瘤形态学特征和平扫强化特点,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x2检验及秩和检验进行分析.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评价CT征象的预测价值,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用于鉴别AMLmf与非透明细胞肾癌.结果 AMLmf较PRcc及ChRcc有更高的女性患病率.AMLmf在肿瘤大小、钙化、假包膜、肿瘤内血管、囊变坏死方面与PRcc及ChRcc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cc较AMLmf及ChRcc晚期强化发生率更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肿瘤内血管和囊变坏死是区分AMLmf与非透明细胞肾癌最有价值的预测变量.AMLmf平扫CT值、皮髓期△H值及廓清率均高于PRcc及ChRcc(P<0.05).ROC曲线分析肿瘤平扫CT值、皮髓期△H值和廓清率鉴别AMLmf与非透明细胞肾癌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8、0.739和0.772.当肿瘤平扫CT值为41.15 HU时,鉴别AMLmf与非透明细胞肾癌的敏感性为78.9%,特异性为77.5%;当皮髓期△H值为39.35 HU时,鉴别AMLmf与非透明细胞肾癌敏感性为78.9%,特异性为68.5%;当廓清率为-7.26%时,鉴别AMLmf与非透明细胞肾癌的敏感性为63.2%,特异性为84.3%.结论 肿瘤内部血管和囊变坏死是鉴别AMLmf与非透明细胞肾癌最有价值的预测变量.肿瘤平扫CT值、皮髓期△H值和廓清率有助于鉴别AMLmf与非透明细胞肾癌.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术前外周血炎症指数联合内脏脂肪(VAT)相关指标预测肾透明细胞癌(ccRCC)T分期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22年4月泰安市中心医院经手术切除及病理学证实的259例ccRCC患者临床及CT资料。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两组:低T分期组和高T分期组,均为单发病灶。统计患者临床资料,选取患侧肾静脉水平增强CT图像,采用梅奥粘连风险(MAP)评分系统评估肾周脂肪粘连程度,并选取脐水平CT平扫图像,测量并计算内脏脂肪面积(VFA)和相对内脏脂肪面积(rVFA)。同时对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Ⅱ)进行分析。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各预测因素存在的差异,并构建联合预测模型。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曲线下面积(AUC),判断联合模型是否更具预测价值。结果 259例ccRCC中,低T分期218例,高T分期41例。两组分期中,SⅡ[536.88(387.51,737.02)vs.781.58(513.25,1131.12)]、MAP评分[2分(1分,3分)vs.3分(2分,4分)]、VFA[114.91 cm2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肾透明细胞癌的MSCT表现,以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3例肾透明细胞癌的MSCT表现,所有患者均行平扫、皮髓交界期、实质期和排泄期增强扫描。结果:23例中,单发21例,多发2例(1例为单侧2个病灶,1例为双侧7个病灶)。23例共30个病灶,左侧10个,右侧20个。肿瘤呈圆形或类圆形,直径1~12 cm,平均4.6cm,其中≤3 cm 12个。CT平扫病灶呈等密度4个,囊性低密度3个,混杂密度23个;钙化6个。增强扫描:除2个较小肿瘤呈均匀强化外,28个强化不均匀;皮髓质期25个病灶明显强化,强化最明显区高于邻近皮质者15个,相似或略低于邻近皮质者10个;实质期肿瘤强化程度降低;排泄期肿瘤与肾实质相比呈明显低密度,病灶边界更清楚;25个病灶内见不同程度坏死、囊变。13个有假包膜。3个囊性肾透明细胞癌,平扫病灶呈囊状,2个表现如单纯性肾囊肿,1个可见网格状分隔;增强扫描1个肾透明细胞癌明显囊变,囊壁及分隔明显不规则强化;2个多房囊性肾透明细胞癌分隔不规则强化。结论:肾透明细胞癌血供丰富,瘤内可有出血、坏死、囊性变、钙化及假包膜,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大多可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应用能谱CT碘定量多参数分析鉴别肾细胞癌(RCC)常见亚型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能谱CT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102例单肾单发RCC病人的影像和病理资料,其中肾透明细胞癌(ccRCC)75例,非ccRCC 27例[肾嫌色细胞癌(cRCC)15例,乳头状肾癌(pRCC)12例]。所有病人行平扫及双期动态增强扫描,测量并计算肿瘤最大径、绝对强化CT值、相对强化CT值、碘浓度值及标准化碘浓度(NIC)值。对每个病灶进行TNM分期和Fuhrman分级。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不同亚型RCC的病理分期分级;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肿瘤最大径及其他碘定量参数。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参数值的诊断效能,计算诊断参数的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结果 ccRCC与非ccRCC、cRCC与pRCC间病理学表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cRCC的绝对强化CT值、相对强化CT值、碘浓度值、NIC值均高于非ccRCC(P0.05),pRCC的绝对强化CT值、相对强化CT值、碘浓度值、NIC值均高于cRCC(P0.05)。NIC值为0.35时,鉴别ccRCC和非ccRCC的AUC为0.992,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8.67%、92.59%。NIC值为0.17时,鉴别c RCC和pRCC的AUC为0.978,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33%、91.67%。结论根据能谱CT碘定量参数可以鉴别ccRCC与非ccRCC、cRCC与pRCC,NIC值有助于鉴别不同RCC亚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肾透明细胞癌的不典型MR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共10例经病理证实的肾透明细胞癌的不典型MR影像资料,重点分析病变的大小、形状、信号及增强特点,以及有无假包膜、出血、囊变、坏死、脂质脂肪等特征。结果10例不典型肾透明细胞癌,出血1例(1/10),囊变坏死1例(1/10),含脂质1例(1/10),有假包膜7例(7/10),皮质期明显强化2例(2/10),轻中度强化8例(8/10),髓质期及平衡期强化8例(8/10),快进快出2例(2/10),持续强化8(8/10)。结论肾透明细胞癌表现多样,认识透明细胞肾癌不典型的影像特点,可以提高术前肾透明细胞癌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脂肪抑制T2WI(FS-T2WI)对2.0版肾透明细胞癌可能性评分(ccLS v2.0)阅片者间一致性和对肾透明细胞癌(ccRCC)诊断效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经病理证实的111例肾脏小肿瘤(SRM)患者的MRI图像, ccRCC 82例, 非ccRCC 29例。由2名放射科医师基于T2WI信号强度(低、等、高)和其他MRI征象独立评估ccLS分数(ccLS-T2WI), 间隔1个月后, 再基于频率选择饱和法FS-T2WI和其他MRI征象独立评估ccLS分数(ccLS-FS-T2WI)。SRM在T2WI和FS-T2WI上信号强度的差异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运用加权Kappa检验评价2名医师间ccLS-T2WI和ccLS-FS-T2WI一致性, 并采用Gwet一致性系数对加权Kappa系数的差异进行比较。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评估ccLS-T2WI和ccLS-FS-T2WI诊断ccRCC的效能, 曲线下面积(AUC)的比较采用DeLong检验。结果 111例SRM的T2WI和FS-T2WI信号强度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相似文献   

12.
双源CT碘定量评价肾透明细胞癌病理分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双源CT双能量成像碘含量定量分析在术前判断肾透明细胞癌病理分级的价值,以评估其恶性程度,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双源CT皮髓期和实质期双能量增强扫描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透明细胞癌的患者共42例(低级别组25例,高级别组17例).分别比较皮髓期和实质期高低级别组肾透明细胞癌碘含量及标准化碘浓度(NIC)的差异,同时运用ROC曲线评估两项指标的诊断效能.结果 皮髓期及实质期低级别组肾透明细胞癌碘含量和NIC均高于高级别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实质期标准化碘浓度0.715作为诊断阈值,AUC最高,判断透明细胞癌病理分级的敏感性可达90%,特异性达82%.结论 双源CT碘含量尤其是标准化浓度可以较准确的判断肾透明细胞癌的病理分级,为定量评估其分化程度提供新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肾透明细胞癌与乏脂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特征,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肾透明细胞癌与5例乏脂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表现,所有病例均进行多层螺旋CT多期扫描。结果 18例肾透明细胞癌平扫表现为肾实质内均匀或不均匀的等、稍低或稍高混杂密度肿块,增强皮质期或实质期明显不均匀强化,强化程度等于或高于肾皮质,髓质期强化程度迅速下降,其中16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囊变、坏死和/或出血,钙化1例。5例乏脂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平扫表现为肾实质内均匀的稍高密度肿块,增强后皮质期强化程度等于、低于或高于肾皮质,髓质期强化程度有所下降。5例均未见坏死、囊变、出血及钙化。结论肾透明细胞癌与乏脂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术前大部分可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基于CT影像组学方法术前预测肾透明细胞癌(ccRCC)的病理分级和分期的可行性.方法 搜集本院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泌尿外科收治的125例经病理证实的ccRCC患者.根据肾细胞癌(RCC)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泌尿病理协会(ISUP)(2012)组织学分级系统分为低级别组(核Ⅰ~Ⅱ级)66例和高...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探讨CT定量分析对肾脏乏脂血管平滑肌脂肪瘤(mfAML)与肾透明细胞癌 (ccRCC)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60例ccRCC患者和33例mfAML患者的CT影像资料。分别测量肾肿瘤病灶实质部分及同侧肾皮质的四期CT值。对比两组病灶的平扫CT值及强化方式的差异,对不同强化模式下两组病灶的三期增强CT值、绝对强化CT值及相对强化幅度分别进行定量分析。结果:mfAML组肿瘤实质平扫CT值较ccRCC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当平扫CT值取43HU为阈值时,鉴别二者的敏感度达93.3%。增强扫描后mfAML与ccRCC大部分均表现为“快进快出”型强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358,P=0.085)。“快进快出强化”型及“持续强化”型ccRCC组肿瘤三期增强CT值、三期绝对强化CT值及三期相对强化幅度均高于mfAM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当“快进快出型”病灶排泄期相对强化幅度取0.40为阈值、“持续强化”型病灶皮髓质期相对强化幅度取0.40为阈值时,鉴别mfAML组与ccRCC组的敏感度分别达91.5%、100%。结论:平扫时CT值>43HU、“快进快出型”病灶排泄期相对强化幅度、“持续强化”型病灶皮髓质期相对强化幅度<0.40诊断肿瘤为mfAML时有较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长径≤3 cm 且病灶中心位于肾轮廓外的肾透明细胞癌(CCRCC)与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的 CT特征,比较两者的影像学异同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 CCRCC 和18例乏脂肪 AML,对其 CT 形态学特征、CT 平扫及增强 CT 值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2组病灶的长径、形态、早期排泄期 CT 值及早期排泄期强化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病灶内囊变坏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病灶的平扫密度、强化均匀性、假包膜征象及平扫 CT 值、皮髓质交界期 CT 值、皮髓质交界期强化幅度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病灶内囊变坏死、平扫密度、强化均匀性、假包膜征象、平扫 CT 值、皮髓质交界期 CT 值及强化幅度对 CCRCC 与乏脂肪 AML 的鉴别诊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肾颗粒细胞癌的CT、MRI诊断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报道肾颗粒细胞癌的CT、MRI表现.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颗粒细胞癌的CT、MRI表现,并与40例透明细胞癌的CT、MRI表现相对比.结果:肿瘤直径为2~5em.颗粒细胞癌CT、M RI表现的特点为:平扫肿瘤密度、信号较均匀,有完整的包膜;增强扫描肿瘤呈较均匀强化,肾皮髓期强化程度均明显弱于肾皮质.结论:肾颗粒细胞癌与肾透明细胞癌在CT、MRI上有不同的表现,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析肾透明细胞癌与嗜酸细胞腺瘤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选取我院收治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透明细胞癌(20例)及肾嗜酸细胞腺瘤(15例)的CT表现,分析两者病灶的大小、形态、密度、CT值及强化方式等。结果肾透明细胞癌与肾嗜酸细胞腺瘤病灶的直径差异不明显(P>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肾透明细胞癌与嗜酸细胞腺瘤CT平扫均多数为等或稍低密度,增强期多表现为明显强化,但肾透明细胞癌的强化特点为快进快出型,而肾嗜酸细胞腺瘤为快进慢出型,且肾透明细胞癌可有淋巴结转移,而肾嗜酸细胞瘤可有中央瘢痕。结论综合分析肾透明细胞癌与肾嗜酸细胞腺瘤的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影像学特点,有助于两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肾癌亚型的影像学特征,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肾细胞癌,其中透明细胞癌28例,乳头状癌12例,嫌色细胞癌8例,均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检查,比较平扫、皮髓质期、实质期和排泄期各肾癌亚型坏死、囊变发生率及肿瘤的强化形式及强化幅度。结果透明细胞癌与乳头状癌、嫌色细胞癌在强化幅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乳头状癌与嫌色细胞癌强化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明细胞癌的坏死、囊变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种亚型。动态增强各期透明细胞癌强化程度最高,强化形式呈"快进快出"表现,乳头状癌轻至中度强化,嫌色细胞癌强化最轻,两者均呈渐进性延迟强化;85%透明细胞癌显示不均匀强化或主要周边强化,而41%乳头状癌、87%嫌色细胞癌显示较均匀的强化,三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的肾癌亚型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诊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能谱CT定量分析鉴别诊断肾透明细胞癌(ccRCC)和肾脏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的临床价值,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前行肾脏平扫+能谱CT双期增强扫描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8例ccRCC与9例乏脂肪RAML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能谱分析软件,测量并计算皮、髓质期病灶实性部分的碘浓度(IC)、标准化碘浓度(NIC)、能谱曲线斜率及40~140 keV下的CT值,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病变各参数值进行比较,绘制ROC曲线,分析IC、NIC、能谱曲线斜率的诊断效能。结果 ccRCC皮质期IC(62.20±19.50)μg/ml、NIC(0.48±0.13)μg/ml分别高于乏脂肪RAML皮质期IC(35.82±18.40)μg/ml、NIC(0.26±0.12)μg/ml(P<0.05)。ccRCC皮质期曲线斜率(8.66±2.53)、髓质期曲线斜率(4.86±1.17)分别大于乏脂肪RAML皮质期曲线斜率(4.87±2.50)、髓质期曲线斜率(3.32±1.30)(P<0.05)。ccRCC皮质期40~100 keV、髓质期40~60 keV下的CT值分别高于乏脂肪RAML皮质期40~100 keV、髓质期40~60 keV下的CT值(P<0.05)。以皮质期与髓质期IC分别>52.14μg/ml与27.76μg/ml、NIC分别>0.39与0.69、曲线斜率分别>6.35与3.76为阈值诊断,ccRCC的敏感度分别为70.6%与85.3%、73.5%与91.2%、85.3%与85.3%,特异度分别为87.5%与75.0%、100.0%与75.0%、75.0%与75.0%。结论能谱CT成像及多参数定量分析对ccRCC与乏脂肪RAML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有望为术前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