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肿瘤细胞可利用抑制性免疫检查点蛋白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及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逃脱T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阻断PD-1/PD-L1通路的治疗性抗体对越来越多的实体瘤产生持续的临床效应。此文综述PD-1/PD-L1信号通路阻断剂在经典霍奇金淋巴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并总结使用该治疗手段的部分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2.
拓进宝  任羽  王丽萍 《安徽医药》2022,26(4):729-733
目的 分析程序性死亡因子-1(programmed death factor-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1,PD-L1)、TNF家族B细胞活化因子-R(B cell-activating factor-R belonging to the TNF family,...  相似文献   

3.
程序性死亡分子1 (programmed death-1,PD-1)及其配体(programmed death-1 ligand,PD-L)是一对新近研究较多的负性共刺激分子.PD-1与其配体结合后,传导的信号能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在调节T细胞活化和免疫耐受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从而对防止自身免疫病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PD-1/PD-L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使其有望成为治疗免疫性疾病新的靶向分子.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 (programmed cell death-1,PD-1)与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 1,PD-L1)在眼睑基底细胞癌(B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8—2021年于山西省眼科医院眼整形科行手术切除的眼睑基底细胞癌患者标本共20例作为病例组,取癌周围组织5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组中PD-1、PD-L1的表达情况,利用图像分析系统测定2组中PD-1、PD-L1表达的平均阳性面积率及平均光密度。结果 在眼睑基底细胞癌组织中,PD-1、PDL1呈高表达,在癌周组织中,PD-1、PD-L1呈低表达;图像分析结果显示,PD-1、PD-L1在病例组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1/PD-L1通路在基底细胞癌的发病中起关键作用,为PD-1/PD-L1通路抑制剂在基底细胞癌患者中的作用的临床试验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单克隆抗体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药在肿瘤治疗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故对免疫检查点抑制药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进行概述,并分析了免疫检查点抑制药的研究热点PD-1/PD-L1通路在抗肿瘤免疫的治疗意义,再对目前PD-1/PD-L1抑制药在诊断、治疗和预后中的应用调查,在此基础上分析PD-1/PD-L1抑制药进一步应用需要研究的问题,以期为PD-1/PD-L1抑制药进一步应用提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和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表达情况和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某院诊治实施手术治疗胃癌患者103例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分析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PD-1、PD-L1表达阳性率、死亡和存活率,患者癌组织中PD-1、PD-L1表达阳性率,及不同病理分期中PD-1、PD-L1表达阳性率差异。结果:癌组织PD-1和PD-L1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40.78%vs.0.00%,63.11%vs.0.97%,P<0.05]。死亡患者癌组织中PD-1、PD-L1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存活患者[62.50%vs.21.82%,87.50%vs.43.64%,P<0.05]。不同分化程度、不同TNM分期PD-1表达阳性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化程度PD-L1表达阳性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TNM分期中III^IV期患者PD-L1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I^II期患者[78.85%vs.29.41%,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PD-1和PD-L1表达水平较高,PD-L1表达水平和病理特征有一定相关性,PD-1和PD-L1与患者预后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程序性死亡分子1 (programmed death-1,PD-1),1种T细胞表面的免疫抑制分子,可与程序性死亡配体1 (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组成信号通路.PD-1/PD-L1信号通路可抑制T细胞活化,并对肿瘤免疫逃逸起关键作用.靶向PD-1信号通路的单克隆抗体包括抗PD-1和PD-L1抗体,它们通过阻断PD-1与PD-L1的相互作用来增强机体内源性抗肿瘤免疫效应,在临床试验中,该类单克隆抗体在各类肿瘤患者中表现出令人惊喜的疗效,成为一类有希望的肿瘤免疫治疗药物.此文就靶向PD-1信号通路的单克隆抗体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抑制剂(programmed cell death receptor 1,PD-1)药物不良反应的研究热点,了解该领域发展现状并为未来研究提供方向和参考。方法 以PubMed数据库中收录的关于PD-1抑制剂的药物不良反应文献为来源,以“antineoplastic agents, immunological/adverse effects”[Mesh] and “programmed cell death 1 receptor/antagonists and inhibitors”[Mesh]为检索策略,以2010-2020年为限定时间。采用书目共现分析系统软件抽取主要主题词/副主题词,获得高频主题词论文矩阵,利用gCLUTO软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检索得到411篇文献,20个高频主题词,可视化分析后得到联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黑色素瘤和疗法比较4个聚类。结论 皮炎是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抑制剂较常见的不良反应,非小细胞肺癌患和晚期黑色素瘤为在抗PD-1治疗上最常被研究的肿瘤类型,Nivolumab是最常被研究的PD-1抑制剂类药物,对相关科学研究有...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肿瘤的免疫治疗已成为继传统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和靶向药物治疗手段之后新的治疗方法,尤其以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位靶点的免疫检查点抑制治疗使得非小细胞肺癌、黑色素瘤等恶性实体肿瘤患者获得了有效持久的临床获益。PD-L1的检测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关键环节,但在乳腺癌中的其检测方法和判定标准尚未统一。就PD-L1的检测方法以及其在乳腺癌各分子分型中的表达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杜玲玲  徐佳骏 《中国药师》2015,(11):1971-1974
摘 要 目的: 介绍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抑制药抗癌新药Nivolumab。方法: 根据文献,对Nivolumab的作用机制以及目前获批或进入III期的几个主要适应证的临床研究结果进行综述与评价。结果: Nivolumab可通过与PD-1的结合,阻断其与关键配体PD-L1和PD-L2的相互作用,恢复T细胞的抗肿瘤活性;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中的多项临床研究结果显示Nivolumab单用或者与化疗药物或CTLA-4抑制药Ipilimumab合用,对于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以及肾细胞癌的效果优于目前临床应用的化疗药物,Nivolumab总体耐受性好,3~4级的不良事件主要为免疫介导肺炎,肝功能紊乱,疲劳等。结论:Nivolumab通过肿瘤免疫效应可改善对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以及肾细胞癌等多种肿瘤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1,PD-1)可优先在机体 B 细胞、T 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中表达,是一种重要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1有两个配体,即程序性死亡配体(programmed death-ligand,PD-L)1和PD-L2。PD-1可防止T细胞过度活化和下调免疫应答,在降低自身免疫反应和促进自身耐受中发挥重要作用。PD-1信号被肿瘤用于逃避免疫杀死,近年来FDA批准多种PD-1抑制剂被用于诱导抗肿瘤免疫应答并取得一定临床疗效,但在治疗过程中也发生很多药物不良反应。该文对PD-1抑制剂在神经科应用过程中产生的神经肌肉并发症等进行综述,以期为PD-1抑制剂规范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程序性死亡配体1/程序性死亡受体1 (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 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L1/PD-1)免疫检查点阻断治疗为代表的肿瘤免疫疗法在临床上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治疗效果。小分子肿瘤免疫治疗药物与免疫检查点抗体药物的联用,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策略。因此,研发能阻断PD-L1/PD-1免疫检查点相互作用的小分子药物是下一代肿瘤免疫疗法的新方向。本研究对丹酚酸B (salvianolic acid B, SAB)下调肿瘤细胞中PD-L1表达发挥抗肿瘤作用及机制进行了研究。利用Western blot、流式细胞术、PD-1/PD-L1相互作用分析SAB对结肠癌细胞RKO和前列腺癌细胞PC3细胞内和膜表面PD-L1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荧光定量PCR检测SAB对PD-L1 mRNA的影响;细胞阻抗法和结晶紫法检测SAB对人类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杀伤肿瘤细胞的效果;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分析SAB与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2 (ubiquitin c...  相似文献   

13.
张华竹  刘晓波 《药学研究》2021,40(1):40-43,59
细胞程序性死亡因子1(programmed death-1,PD-1)及其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是一对共刺激分子,激活细胞程序性死亡因子1及其配体1信号通路可抑制肿瘤特异性T细胞活性,有助于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监视.而阻断该通路可以激活机体抗肿瘤免疫应答,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基于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1,PD-1)/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 ligand-1,PD-L1)通路探讨补肾解毒散结方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免疫微环境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50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n=25)采用mFOLFOX6化疗+PD-1抑制剂,研究组(n=25)在此基础上给予补肾解毒散结方,服用2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化疗4个周期),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PD-1、PD-L1水平,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疗效及免疫微环境的关系。结果 研究组的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 DCR)为64.0%,明显高于对照组36.0%(P<0.05);治疗后,研究组CD3+、CD4+水平明显升高(P<0.05),CD8+、CD4+  相似文献   

15.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 (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是一种表达于T、B、NK细胞的跨膜蛋白,也是一种重要的免疫检查点(immune checkpoint).阻断PD1与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2(programmed death ligand-1/2,PD-L1/ PD-L...  相似文献   

16.
目前,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及其配体(PD-L1)单抗已有不同给药方案获批,在最初获批的按体质量给药方案基础上,增加了固定剂量给药方案和延长给药间隔的方案.本文从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经济学评价研究角度,评价不同PD-1/PD-L1单抗给药方案的区别.认为延长给药间隔方案后所有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特别是严重免...  相似文献   

17.
摘要: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导致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主要原因。近年来研究发现程序性死亡受体(programmed death-1 PD-1)负性调节病毒特异反应性T细胞的功能,被认为是HBV和HCV肝炎病毒持续感染的决定性因素,在慢性病毒性(HBV和HCV)性肝炎发病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就程序性死亡受体(PD-1)在慢性病毒性肝炎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程序性死亡蛋白-1/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protein 1/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PD-1/PD-L1)抑制剂相关肝脏毒性发生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方法 纳入苏北人民医院2020年7月-2022年3月使用PD-1/PD-L1抑制剂期间出现免疫相关肝脏毒性(immune mediated hepatitis,IMH)的患者共26例,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发生时间、合并用药、临床表现、肝损伤类型、治疗手段和转归情况。结果 26例患者年龄范围为43~80岁,其中男性22例,女性4例; ≥ 3级不良反应中男性3例,女性3例;女性患者 ≥ 3级不良反应比例明显高于男性。发生肝功能异常不良反应的中位时间为27.5 d(2~248 d),其中20例为1~2级不良反应,均为肝脏生化学检查异常;6例为3~4级不良反应,分别为肝细胞损伤型1例、胆汁淤积型2例和混合型3例。停药或对症处理后肝功能恢复时间范围为2~41 d,平均好转时间为(18.45±9.89)d。不良反应恢复后19例患者继续免疫治疗,其中8例患者再次出现肝功能异常。随访22例患者肝功能均预后良好。结论 临床使用PD-1/PD-L1抑制剂需高度警惕IMH,尤其是用药初期和之前发生过IMH的患者。女性患者发生IMH的严重程度可能更高,需及时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19.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1,PD-1)及其配体(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PD-L1)通路在许多实体瘤中过度激活,有助于肿瘤细胞免疫逃逸,所以阻断PD-1和PD-L1信号通路是恢复肿瘤特异性T细胞免疫能力从而治疗肿瘤的一个有效策略。目前,已有抗PD-1/PD-L1信号通路单克隆抗体药物上市,用于非小细胞肺癌、膀胱癌、三阴性乳腺癌及黑色素瘤等实体瘤的治疗。除了抗体药物外,靶向PD-1/PD-L1信号通路的肽类以及小分子抗癌药物也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对近年来PD-1/PD-L1信号通路抑制剂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20.
黄凤爱  张俊平 《药学实践杂志》2023,41(5):277-283,290
肿瘤免疫治疗已成为新型的癌症治疗手段,有望彻底消除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特别是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和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抗体在多种实体瘤的治疗中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但是生物制剂存在免疫原性强、价格昂贵等缺点,因此,寻找免疫检查点小分子抑制剂成为未来肿瘤免疫疗法的新挑战。本文将综述近年发现的抑制PD-1/PD-L1表达的中药活性小分子及其对肿瘤免疫微环境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