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白血病早期死亡高危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军  林果为 《白血病》1998,7(4):201-203
籽解急性白血病(AL)早期死亡的高危因素,对近10a上海地区27家医院共347例AL住院患者早期死亡的高危因素进行了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出血、感染和多脏器衰竭是AL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急性白血病(AL)早期死亡的高危因素,对近10a上海地区27家医院共347例AL住院患者早期死亡的高危因素进行了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出血、感染和多脏器衰竭是AL死亡的主要原因。全反式维甲酸的应用降低了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早期病死率,早期死亡的高危因素为:年龄≥60岁或≤1岁,发病时伴有出血,弥散性毛细血管内凝血,肝脏明显肿大,FAB分类属于急性骨髓细胞白血病,外周血细胞>100×109/L,BPC<50×109/L,伴发病发热和感染。提示:为了降低AL的早期病死率,必须针对上述高危因素采取相应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急性白血病早期死亡相关因素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血病》2000,9(3):156-158
  相似文献   

4.
急性白血病患者预防性血小板输注的阈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急性白血病患者多有严重的血小板减少,血小板的输注常为必要的手段。预防性血小板输注的阈值应如何确定,应根据临床因素综合考虑,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血小板输注最低阈值一般定为10×109/L。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AL)化疗后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 并构建预测不良事件发生的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313例AL合并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AL患者化疗后血流感染的发生率、病死率及病原菌分布特点;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患者发生不良事件(死亡或感染性休克)的情况。采用非条件logistic二元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筛选AL化疗后合并血流感染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使用R软件, 建立预测不良事件发生的列线图模型;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验证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 313例AL患者中, 总病死率为4.2%(13/313), 血流感染全因病死率为3.5%(11/313)。313例中, 革兰阴性菌感染254例(81.1%), 主要为大肠埃希菌115例(45.3%)、肺炎克雷伯菌80例(31.5%)和铜绿假单胞菌29例(11.4%), 死亡10例(3.9%);革兰阳性球菌感染51例(16.3%), 主要为链球菌属22例(43.1%)、葡萄菌属20例(39.2%)、屎肠球菌7例(...  相似文献   

6.
测定了1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红细胞免疫功能。结果表明红细胞表面的 C_3b 受体、血清中红细胞免疫粘附(RCIA)增强因子明显降低,而红细胞表面免疫复合物(IC)及血清中 RCIA 抑制因子与正常对照无明显差别。说明急性白血病患者的红细胞免疫功能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7.
脐血血浆输注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血象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血病》2000,9(5):283-284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并发恶性肿瘤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连续收集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笔者单位收治的6202例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一步按照是否并发恶性肿瘤(恶性肿瘤在T2DM之后或同时确诊)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T2DM并发恶性肿瘤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T2DM并发恶性肿瘤患者的发病部位依次为:消化系统210例(44.87%)、呼吸系统112例(23.93%)、女性生殖系统75(16.03%)、泌尿男性生殖系统19例(4.06%)、血液系统16例(3.42%)、内分泌系统14例(2.99%)、其他22例(4.7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2.968)、高龄(OR=3.039)、糖尿病病程长(OR=4.383)、合并心血管疾病(OR=5.229)、胰岛素治疗(OR=2.492)是T2DM并发恶性肿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T2DM患者合并恶性肿瘤的检出率较高,以消化道恶性肿瘤最为常见,男性、高龄、糖尿病病程长、合并心血管疾病、胰岛素治疗是T2DM并发恶性肿瘤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一项难治性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的预测模型并初步检验其预测效能。方法:收集2011年6月至2017年1月西安凤城医院、西安长安医院收治的333例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一线化疗结束至疾病进展的间隔时间,将患者分为敏感组与难治组,分析可能影响难治性SCLC发生的相关因素。根据危险因素权重,构建预测模型,利用ROC曲线对其预测效能进行检验。结果:333例患者中,敏感性SCLC、难治性SCLC分别为241例(72.4%)、92例(27.6%)。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发现,吸烟指数、临床分期、化疗方案、是否合并SVCS、是否行胸部同步放疗是影响难治性SCLC发生的独立性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是否为敏感组为因变量,各独立性危险因素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模型。Logistic(P)=0.422-0.564×吸烟指数+0.921×SVCS-0.745×临床分期-0.540×化疗方案-0.807×胸部同步放疗。进行变换后,可得P=1/[1+e-Logistic(P)]。ROC曲线下面积为0.79,特异度为83.4%,灵敏度为79.4%。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显示,χ2=1.52,P=0.93。模型拟合效度好,预测价值高。结论:多种危险因素参与了难治性SCLC的发生,临床应进行及时有效评估。构建的预测模型有较好的评估效能,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初步研究深圳市急性白血病(AL)发病及可能致白血病危险因素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了2002年至2007年收治的1056例AL患者的资料。结果 男性患者较女性患者多见(男∶女= 1.78∶1),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较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患者多见(AML∶ALL=1.87∶1),AML以青壮年为主(65 %),ALL老年少见(1.33 %);AL病例数呈逐年增高趋势; 治疗相关性白血病比例明显低于国外文献报道,且主要原因是肿瘤放、化疗和银屑病口服乙双吗啉所致。结论 进一步肯定了有关我国急性白血病发病情况的一些特征,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新的特点,这些新的变化有待于下一次全国性白血病流行病学调查来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11.
崔红香 《现代肿瘤医学》2019,(17):3101-3104
目的:探讨影响Ⅰa-Ⅱb期宫颈癌患者发生闭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初步检测其效能。方法:收集河北保定第七医院妇科于2014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179例行“广泛性子宫全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的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闭孔淋巴结阳性组与阴性组,分析可能影响闭孔淋巴结转移发生的危险因素。根据相关危险因素权重,构建风险预测模型。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期、MRI提示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是否存在宫旁浸润、肌层浸润、脉管癌栓是影响宫颈癌患者闭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分析发现,MRI提示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肌层浸润是影响宫颈癌患者闭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将独立危险因素纳入logistic分析并建立模型,可得方程:Y=-1.115+1.480X1+1.741X2+1.746X3(Y:闭孔淋巴结转移率,X1:MRI提示淋巴结转移,X2:肿瘤直径,X3:肌层浸润深度)。利用ROC曲线检验该模型预测效能,曲线下面积为0.81,灵敏度为0.63,特异度为0.91,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显示,χ2=1.526,P=0.93。模型拟合效度好,预测价值高。结论:MRI提示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肌层浸润是影响宫颈癌发生闭孔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危险因素,预测模型Y=-1.115+1.480×(MRI提示淋巴结转移)+1.741×(肿瘤直径)+1.746×(肌层浸润深度)有较好的评估效能,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老年人急性白血病(AL)医院感染的特点,分析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医院感染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对1999年1月至2008年1月9年间住院的116例老年AL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致病菌和易感因素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非老年人组进行比较。结果 老年人组116例中发生医院感染73例(62.9 %),感染死亡38例(52.1 %),明显高于同期非老年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感染部位以口腔和呼吸道感染为主;多部位感染、重症感染高于非老年人组。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多因素分析显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ANC)绝对值、化疗周期、近期感染、治疗阶段、住院时间及住院季节是老年人AL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人AL医院感染发生率高,感染死亡率高,外周血ANC绝对值、化疗周期、近期感染、治疗阶段、住院天数及住院季节是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甲状腺癌(TC)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建立Logistic回归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确诊的TC术后患者120例,根据是否出现术后感染分为感染组(n=21)和未感染组(n=99)。采集所有患者血液标本,分离培养鉴定。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TC患者术后感染的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Hosmer-Lemeshow检验评估模型拟合度,ROC检测该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21例TC术后感染患者共分离出37株病原菌,分离菌株以革兰阴性菌铜绿假单胞菌(29.73%)为主;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病理类型为低分化癌和住院时间≥14 d均为TC患者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建立TC患者术后感染的Logistic回归风险预测模型模型预测概率P=1/[1+e(-0.783+0.925×(年龄)+0.891×(糖尿病)+1.039×(病理类型)+0.857×(住院时间))],Hosmer-Lemeshow 7.906,P=0.091;ROC分析显示,Logistic回归风险预测模型预测VAP的AUC为0.79...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老年人急性白血病(AL)医院感染的特点,分析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医院感染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对1999年1月至2008年1月9年间住院的116例老年AL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致病菌和易感因素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非老年人组进行比较.结果 老年人组116例中发生医院感染73例(62.9%),感染死亡38例(52.1%),明显高于同期非老年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感染部位以口腔和呼吸道感染为主;多部位感染、重症感染高于非老年人组.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多因素分析显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ANC)绝对值、化疗周期、近期感染、治疗阶段、住院时间及住院季节是老年人AL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人AL医院感染发生率高,感染死亡率高,外周血ANC绝对值、化疗周期、近期感染、治疗阶段、住院天数及住院季节是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老年人急性白血病(AL)医院感染的特点,分析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医院感染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对1999年1月至2008年1月9年间住院的116例老年AL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致病菌和易感因素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非老年人组进行比较.结果 老年人组116例中发生医院感染73例(62.9%),感染死亡38例(52.1%),明显高于同期非老年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感染部位以口腔和呼吸道感染为主;多部位感染、重症感染高于非老年人组.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多因素分析显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ANC)绝对值、化疗周期、近期感染、治疗阶段、住院时间及住院季节是老年人AL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人AL医院感染发生率高,感染死亡率高,外周血ANC绝对值、化疗周期、近期感染、治疗阶段、住院天数及住院季节是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急性白血病患者与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关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与院内感染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31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的调查分析.结果 231例共发生院内感染48例,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肛周和口腔为主.感染病原菌为革兰氏阳性球菌和革兰氏阴性杆菌及真菌.中性粒细胞减少、多疗程化疗和广谱抗生素使用是院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为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率,必须对中性粒细胞<0.5×109 L-1的患者进行保护性隔离,并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感染性疾病.预防和控制感染是提高疗效、延长患者生存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观察181例急性白血病患者(急非淋120例,急淋61例)外周血幼红细胞出现情况,结果显示急非淋和急淋外周血幼红细胞出现率分别为32.50%和28.87%;急性白血病外周血幼红细胞出现与贫血程度无关;急非淋者外周血未出现幼红细胞者对治疗反应好,完全缓解率高,尤其在M4、M5亚型更为明显,生存期也较长,提示外周血幼红细胞出现与否可作为急非淋的疗效和预后评价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8.
摘 要:[目的] 分析肿瘤患者红细胞输注无效的相关因素,为临床肿瘤患者科学、有效的输血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4月衢州市柯城区人民医院485例肿瘤患者红细胞输注无效与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分析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与输血效果的关联性。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可能影响肿瘤患者红细胞输注无效的因素。[结果] 肿瘤患者红细胞输注无效比例为21.65%(105/485)。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患者红细胞输注无效与既往输血次数、既往输血量及妊娠次数密切相关;迟发型溶血反应的发生率与肿瘤患者红细胞输注效果密切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多次输血(OR=8.48,P=0.00)是肿瘤患者红细胞输注无效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有多次输血史的肿瘤患者发生红细胞输注无效的风险较高。针对有反复输血史的肿瘤患者,应制定独立、安全、有效的个体化输血策略。  相似文献   

19.
目的:筛选恶性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SPN)的危险因素,构建判断SPN良恶性的临床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孤立性肺结节患者270例的临床资料及胸部影像学特征。结果270例患者中,肺癌110例(40.7%),良性病变160例(59.3%)。在SPN的影像学分析中,分叶、毛刺、胸膜牵拉、增强后强化、支气管充气征与结节恶性病变显著相关,P<0.05,而边缘清晰、钙化、密度均匀均与良性病变显著相关,P<0.05。在单因素分析中,恶性孤立性肺结节与患者年龄、吸烟史、影像学特征、结节最大径等因素显著相关,P<0.05。在多因素分析中,患者年龄、恶性影像学特征及结节最大径是恶性SPN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建立的SPN恶性概率估算的临床预测方程为:SPN恶性预测值P=ex/(1+ex),X=-5.882+0.050×年龄+1.672×影像学良恶性+0.123×结节最大径,其中e为自然对数。选取截断点为0.46,敏感性达82%,特异性达85%,阳性预测值80%,阴性预测值87%。临床预测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01。结论患者年龄、恶性影像学特征及结节最大径是判断SPN良恶性的独立影响因素,建立的数学预测模型的准确性较高,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白血病(AL)患者院内感染特点并对其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2002年2月至2012年2月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老年AL患者28例,收集临床资料,研究其院内感染特点及危险因素。结果 28例中 22例(78.57 %)发生院内感染, 老年AL患者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同一时段非老年患者[58.68 %(98/167)](χ2=4.008,P=0.045)。最易发生院内感染的部位是呼吸系统[31.82 %(7/22)],其次为口腔[ 18.18 %(4/22)] 。可能影响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有血清清蛋白水平(χ2=4.182,P=0.041)、中性粒细胞数(χ2=11.387,P<0.001)、住院天数(χ2=10.044,P=0.002)及预防性使用抗生素(χ2=4.173,P=0.041),其余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老年AL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高,血清清蛋白水平、中性粒细胞数、住院时间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是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对老年AL患者应严格把握使用抗生素的指征,加强营养支持治疗,适当缩短住院时间,降低老年AL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