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退行性腰椎滑脱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DLS)是指由于退变的腰椎椎体出现变位以致相邻椎体之间发生向前或向后的方向性移位,但与真性腰椎滑脱症相比其椎弓完整无峡部崩裂,故又称假性腰椎滑脱症[1],临床主要表现为腰痛、腿痛、下肢神经根痛及下肢间歇性跛行等。  相似文献   

2.
平乐正骨"筋滞骨错"理论是在平乐正骨筋病理论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在临床治疗中,该理论强调整体辨证与局部辨证相结合、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强调以筋为先、以衡为用的治疗原则;注重综合运用各种中医疗法治疗各类筋病,且治疗方法中手法治疗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主要分为治筋手法和治骨手法。本文从平乐正骨"筋滞骨错"理论的内涵、核心理论、治疗原则及其与"十二经筋"理论的关系、与"骨错缝、筋出槽"理论的异同几个方面对平乐正骨"筋滞骨错"理论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3.
平乐正骨“筋滞骨错”理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乐筋病学是平乐正骨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形成特色鲜明的平乐正骨“筋滞骨错”理论体系。本文现就这一体系的具体含义及特色进行阐述,以期进一步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4.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病机主要在于筋骨失衡,表现为“筋滞”(包括筋痹、筋伤、筋急、筋挛、筋纵、筋痿、经筋病等)和“骨错”(包括骨缝开错、骨缝裂开、骨缝间微有错落、骨缝参差等)。平乐正骨“筋滞骨错”理论由赵明宇主任医师在平乐正骨筋病学基础上提出,在治疗过程中,贯彻以筋为先、以衡为用的治疗原则,视具体情况采取阶梯性治疗,注重机体结构与功能的统筹兼顾,通过以筋滞骨错手法为主的中医综合治疗理筋滞、纠骨错,恢复脊柱的动静力学平衡、筋骨互用平衡,最终达到筋骨兼顾,标本兼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赵启  赵利敬  袁帅  赵明宇 《河南中医》2020,40(3):459-462
目的:观察“筋滞骨错”理论指导下腰腹联合手法治疗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failed back surgery syndrome,FBSS)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8月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颈肩腰腿痛科收治的FBSS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手法配合中药塌渍治疗,治疗组给予平乐正骨“筋滞骨错”理论指导下的腰腹联合手法配合中药塌渍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下腰痛评分系统(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1β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90.0%,对照组有效率76.6%,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筋滞骨错”理论指导下腰腹联合手法治疗FBSS临床疗效高于常规手法治疗。  相似文献   

6.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DLS)是脊柱的一种退行性疾病,临床多采用保守治疗,其中手法是DLS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疗效显著。基于西医认为的DLS是因脊柱系统不稳定所致,而脊柱的稳定性是动态平衡和静态平衡的联合作用,以及中医骨伤学认为其病机为“骨错缝、筋出槽”的筋骨失衡观点,赵明宇主任医师将中医经络学理论、现代解剖学理论与DLS相结合,在此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了“腰腹联合”手法治疗DLS。赵明宇主任医师认为“脊柱稳定性”与“筋骨平衡”具体而论是以筋(肌肉)、骨(椎体)为主,即“筋骨并重”;筋(肌肉)不仅仅为腰背部的,腹部肌群亦尤为重要。“腰腹联合”手法治疗DLS患者的根本目的是恢复其筋骨平衡,有效提高脊柱稳定性。具体操作是以调节滑脱椎体,改善腰、腹肌群,恢复筋骨的平衡等为关键途径。文章从中西医对DLS的认识、“筋骨并重”理论的概述、“筋骨并重”在“腰腹联合”手法治疗DLS中的应用分析、“腰腹联合”手法治疗DLS的具体应用四个方面详细论述,以期为临床手法治疗DLS诊疗模式的构建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中医正骨推拿手法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手法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手法操作规范、适应症和安全性。方法 将116例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59例和对照组57例,试验组予手法治疗,对照组予腰椎牵引治疗;两组均每周治疗2次,连续治疗4周。应用自拟症状体征评分量表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1.3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有显著性差异,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手法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骨手法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40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康兴刚 《中医正骨》1999,11(3):38-38
退行性腰椎滑脱是由于椎旁韧带、椎间盘纤维环及关节囊的松弛,导致腰椎的稳定性降低,在外伤或劳累时椎间过度活动后不能自动地复位所形成的椎体间的错位〔1〕。因其减少了椎管和椎间孔的有效容积,使走行于其间的神经、血管受到挤压,而出现瘀血水肿、功能障碍、腰腿疼...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手法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手法操作规范、适应症和安全性.方法 将116例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59例和对照组57例,试验组予手法治疗,对照组予腰椎牵引治疗;两组均每周治疗2次,连续治疗4周.应用自拟症状体征评分量表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 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1.3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有显著性差异,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手法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筋骨平衡”理论认为筋与骨相互为用,共同维持人体的动静态稳定结构,保证人体筋骨健康。“筋骨平衡”是腰椎的生理状态,“筋骨失衡”即“筋出槽”和“骨错缝”是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基本病机。“筋骨失衡,以筋为先”是指导推拿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原则。对于以腰部周围软组织劳损、痉挛、疼痛以及活动受限等为主要病理表现的“筋出槽”和以腰椎曲度改变、椎间关节失稳、椎体发生位移等为主要病理表现的“骨错缝”,通过运用理筋类手法和调整类手法可以重构腰椎“筋骨平衡”的状态。因此临床在退行性腰椎滑脱症诊疗中应树立“筋骨平衡”的理念。  相似文献   

11.
正骨盆旋移,是骨盆在人体矢状轴、纵轴及横轴上发生的力线旋转偏移、力学失衡。其主要因素包括骶髂关节紊乱、耻骨联合错位、腰骶关节错位、尾骨脱位等,而上述疾病一系列症状表现又称为骨盆旋移综合征。其发病不分老幼、男女,与骨盆周围肌群、韧带、筋膜及骨骼密切相关。随着社会科技进步及工作形式改变,久坐等固定姿势也成为骨盆旋移综合征的发病因素之一~([1])。赵明宇老师及其团队在平乐正骨筋病学的基础上,结合临床治疗经验,提出了平乐正骨"筋滞骨错"理论体系治疗骨伤科颈肩腰腿痛疾病。临证诊疗骨盆旋移综合征遵循"筋骨并重、以筋为先"的治疗原则,注重整体与局部的辨证统一,以衡为要。其在平乐正骨"筋滞骨错"理论指导下,对腰椎间盘突出症、退行性腰椎滑脱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骶髂关节紊乱症等病的诊疗均已有详细阐述~([2-5])。本文对平乐正骨筋滞骨错理论在骨盆旋移综合征的临床应用进行简述,以供各位同道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筋滞骨错"理论指导下手法治疗黏连期肩凝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73例黏连期肩凝症患者。男31例,女42例。年龄38~60岁,中位数50岁。病程5~15个月,中位数9个月。均采用基于"筋滞骨错"理论的手法治疗,同时辅以肩部中药薰洗、中药塌渍治疗及功能锻炼。手法治疗每天1次,连续治疗30 d。治疗后采用李海燕等制定的肩关节功能评定量表,从疼痛、肩关节活动度、肌力、日常生活能力、局部形态5个方面对患者的肩部功能进行评定,同时采用《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肩周炎的疗效标准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本组患者的肩关节疼痛均明显减轻,关节功能明显改善,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肩周炎的疗效标准评定,治愈33例、好转38例、未愈2例。所有患者均获得3个月以上随访。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3个月本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评分总分、肩部疼痛、关节活动度、肌力、日常生活能力及局部形态评分均提高[(60.03±9.44)分,(84.82±5.70)分,t=-19.216,P=0.000;(14.45±7.15)分,(25.21±3.17)分,t=-11.753,P=0.000;(16.89±4.16)分,(21.00±2.75)分,t=-7.032,P=0.004;(3.99±0.86)分,(4.67±0.50)分,t=-5.889,P=0.005;(20.67±5.49)分,(29.27±2.77)分,t=-11.957,P=0.000;(4.03±1.11)分,(4.67±0.75)分,t=-4.125,P=0.000]。结论:在"筋滞骨错"理论指导下手法治疗黏连期肩凝症,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增大肩关节活动度,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运用中医正骨推拿手法治疗的有效性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阳谷县中心医院接受诊治的120例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腰椎牵引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正骨推拿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4.
正骨手法配合针刺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4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正骨手法配合针刺对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对42例确诊为腰椎滑脱症的患者采用先松筋整复、整复脊柱、斜扳法、按腰搬腿法、牵拉抖动法、平推压腿法再配合针刺。并根据滑脱方向不同采用不同复位方法进行治疗。结果:42例患者经治疗,随访6个月-2年,结果治愈36例,好转6例,有效率100%。结论:手法复位配合适当的针刺及可靠的腰椎稳定措施是治疗本病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5.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DLS)是一种常见的导致腰痛、双下肢感觉及活动异常的疾病。平乐正骨筋滞骨错理论是以传统中医理论为基础,结合伤科学及平乐正骨筋病理论发展而来的,注重筋骨的结构与功能变化。该理论中的有形观与无形观、整体与局部辩证统一、功能与结构统筹兼顾及动静有机结合的诊疗思维,对DLS病因病机的认识、诊断治疗及预后调护均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医正骨手法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间90例腰椎滑脱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正骨手法配合药物、功能锻炼的方法。结果:治愈18例,显效58例,好转8例,无效6例,治愈好转率为91%;所有患者均无复发。结论:中医正骨手法有利于腰椎滑脱症状的缓解,病愈后坚持功能锻炼是巩固疗效及预防复发的积极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基于平乐正骨"筋滞骨错"平衡理论指导的推拿正骨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08例,按随机数表法分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中药熏蒸+中成药内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平乐正骨"筋滞骨错"平衡理论指导的推拿正骨手法治疗,均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疼痛评分(...  相似文献   

18.
任维 《山东中医杂志》2007,26(5):322-323
笔者自2001年5月~2005年5月收治了42例假性腰椎滑脱症患者,采用正骨手法配合功能锻炼的方法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9.
腰痛的病因并不是只有腰椎间盘突出、腰椎椎管狭窄等,赵明宇主任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发现有臀部摔伤史或分娩史的患者的腰痛与尾骨脱位有极大的联系。本文拟在“筋滞骨错”理论的基础上,从尾骨的解剖学特点、尾骨脱位相关腰痛的病因病机、诊断及治疗等方面来进行讨论,为尾骨脱位相关腰痛的临床诊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牵抖冲压法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牵抖冲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屈髋屈膝垫枕复位法,比较2组近期和远期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近期、远期显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37〈0.05,P=0.0064〈0.05)。治疗后治疗组腰椎滑移距离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28〈0.05)。结论牵抖冲压法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