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CT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CT-FFR)可无创性检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一种结合了解剖与功能的检查方法。CT-FFR是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的影像数据测得的,具有CCTA和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的优势。CT-FFR从解剖学方面评估病变的狭窄程度,同时可以从血流动力学方面测定狭窄冠状动脉是否存在缺血及缺血的严重程度。综述总结了CT-FFR的优势、诊段效能及其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建立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以组织病理学和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为金标准,评价第二代双源CT双能量“一站式”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结合心肌灌注成像(MPI)检测急性心肌梗死的准确率。方法7只健康小型猪,采用导管介入冠状动脉明胶海绵栓塞方法制作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分别在造模前20 min、心肌梗死后即刻、心肌梗死后24 h行CAG及双能量模式CCTA和MPI。采用心肌17节段法评价心肌碘图灌注缺损。双盲法由2名放射科医师对图像进行评价,以病理和CAG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双能量CCTA结合心肌灌注碘图诊断心肌灌注缺损节段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双能量碘图显示45个梗死节段和40个非梗死节段。以病理和CAG结果为金标准,基于节段分析得出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95%、95%、93%;基于血管分布区域分析,双能量CT心肌灌注检测心肌梗死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86%、89%、100%。单次双能量扫描平均有效射线剂量为(3.07±0.85)mSv(2.21~4.49 mSv)。结论以病理和CAG结果为金标准,第二代双源CT双能量“一站式”CCTA结合心肌灌注碘图检测急性心肌梗死准确率较高,CCTA的图像质量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研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HIV(+)]患者中冠状动脉斑块特征参数及高危斑块形态学特征与血流储备分数(FFR)测量值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CCTA检查的121例HIV(+)共167支血管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CCTA检查。测量计算冠状动脉血管基于CCTA的无创性血流储备分数(CT-FFR)值,将CT-FFR≤0.80定义为冠状动脉缺血性改变,并依据CT-FFR值将其分为CT-FFR>0.80组(n=103)和CT-FFR≤0.80组(n=64)。使用半自动软件测量其斑块特征参数:斑块总体积、脂质斑块体积、钙化斑块体积、纤维斑块体积、非钙化斑块体积、最小管腔面积、斑块长度、狭窄程度、重塑指数及偏心指数;分析高危斑块形态学特征:低衰减斑块、正性重构、点状钙斑、“餐巾环征”。分析比较两组间冠状动脉斑块特征参数及高危斑块形态特征的差异,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T-FFR≤0.80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与CT-FFR>0.80组相比,CT-FFR≤0.80组中斑块长度更长[13.2 mm(8.5 mm,...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图像质量及其相关因素对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诊断效能的影响。方法该研究基于CT-FFR CHINA临床试验, 多中心前瞻性纳入疑诊冠心病患者, 并行CCTA、CT-FFR检查和经导管血流储备分数(FFR)测量。对CCTA图像质量进行主观和客观评价, 以导管FFR为参考标准, 使用χ2检验和DeLong检验比较不同主观图像质量分组(无伪影组、有伪影组)、冠状动脉血管强化程度(≤400、401~500、>500 HU)、主动脉根部信噪比(SNR)(≤16.9、>16.9)、体质指数(BMI)(<25、≥25 kg/m2)和心率组(<75、≥75次/min)间CT-FFR诊断心肌缺血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的差异。FFR与CT-FFR≤0.8认为心肌缺血。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17例患者, 共366支血管。CCTA图像所有靶血管均成功进行CT-FFR分析, 无伪影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AUC分别为90.45%、86.75%、93.10%、...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对冠心病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接受两次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检查,且结果显示为一支或多支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在30%~90%范围内的患者109例。收集并记录临床资料。使用CT-FFR软件对CCTA图像进行分析并得到病变的CT-FFR值,治疗前后的CT-FFR值和狭窄率分别记录为CT-FFR1、CT-FFR2、狭窄率1、狭窄率2。结合狭窄率、CTFFR值和临床指标构建以下模型:功能学联合模型model 0 (CT-FFR1+CT-FFR2),治疗前功能模型model 1 (CT-FFR1+临床指标),治疗前解剖功能模型model 2(狭窄率1+CT-FFR1+临床指标)。分三组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第一组CT-FFR1 vs狭窄率1,第二组CT-FFR1 vs CT-FFR2 vs model 0,第三组CT-FFR1 vs model 1 vs model 2,比较其对冠心病患者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于冠状动脉CT造影的血流储备分数(CT-FFR)在冠状动脉疾病(CHD)诊治中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冠状动脉CTA(CCTA)检查的患者87例,筛选符合条件血管,评估狭窄程度,并将图像导入数坤AI软件分析CT-FFR值。CT-FFR<0.75或冠状动脉CTA中度以上狭窄(狭窄程度≥50.0%)推荐血运重建手术;CT-FFR≥0.75或冠状动脉中度以下狭窄(狭窄程度<50.0%)推荐药物维持,随访患者实际接受的临床决策,比较冠状动脉CTA方法和CT-FFR方法对冠状动脉疾病的临床指导价值。结果入选136支血管,接受血运重建手术(支架植入或搭桥手术)共27例/48支,药物维持治疗60例/88支。CT-FFR方法灵敏度75.0%,特异度92.1%;冠状动脉CTA方法灵敏度79.2%,特异度60.2%,两者灵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基于冠状动脉CT造影血流储备分数对心肌缺血有单独预测价值,可以指导临床决策。  相似文献   

7.
血流储备分数(FFR)是评价冠状动脉血管生理功能的金标准,利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获得的冠状动脉图像进行流体力学运算,得到的FFR值(CT-FFR)能够无创性评估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从而同步实现对冠状动脉疾病(CAD)患者缺血病灶解剖和功能的评估.CT-FFR与FFR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有利于指导CAD患...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基于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CTA)的血流储备分数(CT-FFR)和冠状动脉病变最严重狭窄处的近端与远端CT-FFR测量差值(ΔCT-FFR)对重度钙化冠状动脉功能学评估诊断效能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18年1月-2019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住院的107例冠心病(CAD)患者的149支血管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住院期间依次进行CCTA、CT-FFR、侵入性冠状动脉造影(ICA)和有创血流储备分数(FFR)检查。以单支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100判断为血管水平的重度钙化,根据CACS水平将冠状动脉分为CACS≥100组(n=56)和CACS<100组(n=93)。以FFR≤0.8作为诊断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异常的“金标准”,ΔCT-FFR定义为冠状动脉病变最严重狭窄处近端与远端CTFFR的测量差值。采用Pearson相关和Bland-Altman图评估血管水平CT-FFR与FFR值的相关性和一致性。通过ΔCT-FFR校正CT-FFR的检测结果,使用Delong检验比较不同诊断方法间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的曲线下面积(AUC),在血管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第3代双源CT大螺距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模式(Turbo Flash)冠状动脉CT成像(CCTA)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图像质量及有效辐射剂量。方法前瞻性收集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接受第3代双源CCTA检查的患者1003例,其中有70例患者在CCTA检查后30 d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对冠状动脉各节段图像质量进行评分,计算有效辐射剂量。以CAG结果为“金标准”,计算CCTA显示冠状动脉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CCTA与CAG评价冠状动脉狭窄分级的一致性采用Kappa值并进行U检验。结果(1) 图像质量:右冠状动脉不可诊断血管节段为0,左冠状动脉主干及前降支不可诊断血管节段为0,左冠状动脉回旋支不可诊断血管节段为0.04% (3/835)。(2)准确性评价:基于节段水平分析,Force 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灵敏度为97.0% (289/298)、特异度为98.3% (706/718)、阳性预测值为96.0% (289/301)、阴性预测值为98.7% (706/715);基于血管分析,灵敏度为97.5% (159/163)、特异度为85.1% (40/47)、阳性预测值为95.8% (159/166)、阴性预测值为90.9% (40/44);基于患者分析,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为100%。CCTA与CAG显示的冠状动脉狭窄部位高度一致(U=2.4,P=0.008)。(3)辐射剂量:有效辐射剂量为(1.17±0.29)mSv。结论第3代双源CT Turbo Flash模式可以在自然呼吸、无心率干预下进行冠状动脉成像,扫描成功率高,图像质量佳,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高,有效辐射剂量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心肌多参数图像在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前无创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常熟医院采用双层探测器光谱CT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检查并于30 d内接受侵入性冠状动脉造影(ICA)检查的90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数据, 共纳入189支冠状动脉。根据患者行ICA检查评估后是否接受PCI治疗, 将患者分为PCI组(44例)和非PCI组(46例)。基于CCTA及光谱CT心肌多参数图像获取患者冠状动脉的直径狭窄率、心肌碘浓度(IC)值、有效原子序数(Zeff)值。比较灌注异常区心肌及灌注正常区心肌的IC值及Zeff值, 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并比较冠状动脉管腔直径狭窄率、心肌IC值、Zeff值及其联合模型在冠心病患者PCI术前评估中的价值。结果 PCI组和非PCI组间患者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所有患者灌注异常区心肌与灌注正常区心肌的IC值[分别为(0.42±0.28)、(2.26±0.48)mg/ml]、Zeff值(分别为7.39±0...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 SPECT 心肌灌注显像(MPI)为参考,评价 CT 血管造影检测功能相关性冠状动脉狭窄(FRCS)的诊断效能.资料与方法2005-11~2011-03在天津医科大学心血管病临床学院同期(30d 内)行冠状动脉 CT血管造影(CCTA)和 MPI 的504例可疑或确诊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以 CCTA冠状动脉狭窄≥50%并伴有相应血管支配区域 MPI 灌注缺损作为诊断 FRCS的参考标准.以病例或血管为观察对象,分别计算 CCTA 冠状动脉狭窄≥50%或≥75%时检测 FRCS 的诊断效能.结果以病例为观察对象,CCTA 冠状动脉狭窄≥50%或≥75%检测 FRCS 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7.2%和35.8%、84.7%和97.3%、40.2%和66.7%、94.4%和9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血管为观察对象,CCTA 冠状动脉狭窄≥50%或≥75%检测 FRCS 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0.2%和33.7%、95.4%和99.0%、42.9%和60.0%、98.5%和9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CTA 具有较佳的排除 FRCS 的能力.当冠脉狭窄≥50%时,CCTA 虽然对 FRCS 检测灵敏度较高,但其阳性预测值相对较差.当冠脉狭窄≥75%时,CCTA 检测 FRCS 的阳性预测值有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能谱CT参数预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表达的价值。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79例患者分为EGFR基因表达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两组间动脉期及静脉期的能谱参数指标,并采用ROC曲线分析能谱参数指标预测EGFR基因表达的效能。结果 79例患者EGFR基因表达阳性者32例,阴性者47例。1)动脉期NIC、λHU、70 ke V单能量水平对应的CT值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28,P=0.001; t=4.534,P <0.05; t=3.028,P=0.004);动脉期NWC、有效原子序数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75; P=0.784; t=-0.434; P=0.666); 2)静脉期NIC、λHU、70 ke V单能量水平对应的CT值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P=0.001; t=3.874,P <0.001; t=3.031,P=0.003); NWC、有效原子序数在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1,P=0.612; t=-0.395,P=0.694); 3)比较两组增强前后CT值差值ΔCT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定量参数术前预测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Ki-67表达的效能。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辽宁省肿瘤医院64例ESCC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SCC瘤组织中Ki-67的表达水平, Ki-67表达指数≥30%为Ki-67高表达组(47例), <30%为Ki-67低表达组(17例)。测量光谱CT定量参数值, 包括动脉期和静脉期120 kVp混合能量图CT值、40 keV虚拟单能级图CT值、碘密度(ID)值、标准化碘密度(NID)和有效原子序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Ki-67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间各参数的差异, 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参数预测Ki-67表达的效能, 曲线下面积(AUC)的比较采用DeLong检验。结果 Ki-67高表达组动脉期120 kVp CT值、40 keV CT值、ID、有效原子序数和静脉期120 kVp CT值、40 keV CT值、ID、NID、有效原子序数均高于Ki-67低表达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间动脉期NI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5, P=0.070)。...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应用能谱CT的能谱曲线及碘浓度值鉴别肾透明细胞癌(ccRCC)病理Fuhrman级别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62例经病理证实的ccRCC 64个病灶的常规CT表现及增强皮髓质期(CMP)能谱CT表现,能谱CT主要参数包括能谱曲线斜率、标准化能谱曲线、碘浓度及标准化碘浓度(NIC),其中Fuhrman分级低级别(Ⅰ~Ⅱ级)35例,病灶37个,高级别(Ⅲ~Ⅳ级)27例,病灶27个,依据不同病理Fuhrman级别对肿物常规CT表现及能谱CT各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和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单独使用能谱CT或联合常规CT特征鉴别高级别和低级别ccRCC的能力. 结果 CMP高级别ccRCC的碘浓度值和NIC值显著低于低级别ccRCC(碘浓度36.57±9.62 mg/ml和49.65±11.42 mg/ml,P<0.001;NIC 0.61 ±0.13和0.92±0.16,P<0.001).碘浓度和NIC诊断高级别ccRCC 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1、0.935.最佳阈值、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碘浓度0.811 mg/ml、81.1%、77.8%;NIC 0.745、86.5%、92.6%.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肿瘤大小(P=0.011)和肾周脂肪浸润(P =0.002)等常规CT影像学特征能作为鉴别高级别ccRCC的独立危险因素,将NIC列入Logistic回归模型可显著提高诊断高级别ccRCC的准确率(P =0.001).结论 高级别ccRCC的碘浓度值和NIC值显著低于低级别ccRCC,结合常规CT表现,可以提高鉴别高级别和低级别ccRCC的准确率,有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和制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术(CCTA)测量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外膜脂肪组织体积(EATV)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沐阳医院行CCTA的1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冠心病将患者分为A组(n=72,未合并冠心病)、B组(n=88,合并冠心病)。应用多层螺旋CT测量EATV。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Gensini积分与EATV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EATV预测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的最佳诊断界值。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体质量指数、EATV是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B组冠状动脉三支及以上病变患者、双支病变患者、单支病变患者的EATV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285,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EATV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687,P<0.05)。EATV预测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0(95%可信区区间0.721~0.860,P<0.01),预测指数最大值为0.452,最佳截断值为141.5 cm3,灵敏度为0.841,特异度为0.611。结论EATV是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术可以准确评估EATV大小,对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冠状动脉狭窄、心血管危险因素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不良心脏事件(MACE)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贵州省人民医院收治的CAD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收集其完整临床资料,分析其冠状动脉CT成像,并采用比例风险回归模型(COX模型)对患者临床影像学CT-FFR、心血管危险因素以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进行风险预测,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其对CAD患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预测效能。结果 单因素分析:糖尿病史、左心室射血分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病变程度、CT-FFR值≤0.80(基于患者、血管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冠状动脉狭窄≥70%~90%者、既往有糖尿病、CT-FFR值≤0.80(P<0.05)。LVEF增大是CAD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保护因素。预测结果:联合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AUC(95%CI)=0.946(0.898,0.994)]与3种独立预测模型对比更优(P<0.05)。结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光谱CT定量参数预测表现为磨玻璃结节(GGN)肺腺癌侵袭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3至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手术切除且病理证实为肺腺癌的129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 其中男45例, 女84例, 年龄33~81岁。按照病理结果129例患者分为微浸润腺癌(MIA)组64例和浸润性腺癌(IAC)组65例。所有患者均在术前2周内接受光谱CT增强扫描, 在后处理工作站上重建碘密度图、有效原子序数(Zeff)图、电子云密度(ED)图, 测量并计算相关光谱参数, 包括标准化碘浓度(NIC)、动脉增强分数(AEF)、Zeff及ED;分析病灶的常规CT特征, 包括最大径、CT值、结节类型、结节边缘、分叶征、毛刺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异常血管征及空气支气管征。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U检验、χ2检验比较2组临床特征、常规CT特征及光谱CT参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肺腺癌侵袭性的独立危险因素, 并构建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参数及模型预测肺腺癌侵袭性的效能。结果 MIA组与IAC组的最大径、CT值、结节类型、边缘、毛刺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512层螺旋CT第2代追踪冻结技术(SSF2)下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与冠状动脉疾病报告和数据系统(CAD-RADS评分)的相关性。方法:以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检查的42例疑似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查数据行SSF2算法校正重建与标准重建,比较不同重建方式下图像质量评分、密度、噪声及SNR差异。通过SSF2分析患者的左前降支、左旋支、右冠状动脉CT-FFR值、CACS及狭窄程度,分析CT-FFR、CACS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结果:SSF2重建与标准重建比较,图像质量评分更高、噪声更低、SNR更好(均P<0.05)。2名医师对SSF2重建图像质量评判的一致性较好(K=0.848,P<0.001)。左前降支中段、左旋支近段及右冠状动脉远段中度以上狭窄占比均较高。左前降支、左旋支及右冠状动脉均以混合斑块占比较高。左前降支重度钙化、左旋支无钙化及右冠状动脉轻度钙化占比均较高。左前降支、左旋支、右冠状动脉的CAD-RADS评分与CACS均呈中度正相关(r=0.519,0.554,0....  相似文献   

19.
目的使用第三代双源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及斑块定量技术分析冠状动脉斑块成分特征,探讨其与心肌缺血的相关性,并评价各项定量特征在评估心肌缺血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9月于山东省立医院行CCTA和冠状动脉造影(ICA)检查的742例初诊冠心病患者,纳入ICA证实存在单支病变局限性狭窄的患者109例。将患者根据心肌酶升高伴心脏室壁运动不良和心肌酶及心脏室壁运动正常分为心肌缺血性损伤组(n=75)和心肌无缺血损伤组(n=34)。测量斑块的特征参数,包括斑块长度、斑块总体积、钙化斑块体积、脂质斑块体积、纤维斑块体积、斑块负荷、最小管腔面积、最大面积狭窄率(MAS%)、重塑指数、偏心指数、"餐巾纸环"征、斑点状钙化。采用卡方检验、Mann-Whitney U非参数检验、两独立样本t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及DeLong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冠状动脉管腔狭窄定量指标方面,心肌缺血损伤组的MAS%为85.00%(80.00%,92.00%),心肌无缺血损伤组的MAS%为63.00%(60.00%,65.00%),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32,P=0.001)。在斑块成分定量指标方面,心肌缺血损伤组的斑块总体积(TPV)、斑块负荷(TPB)、纤维成分斑块体积(FPV)、脂质成分斑块体积(LPV)、脂质成分斑块占比(LPR)分别为150.13(104.44,202.20)mm^3、75.67%±9.90%、95.73(66.57,134.23)mm^3、32.18(18.93,54.55)mm^3、25.13%±13.71%,心肌无缺血损伤组的相应指标分别为109.94(79.39,121.67)mm^3、65.37%±6.94%、67.35(57.67,90.11)mm^3、16.64(13.26,24.73)mm^3、18.44%±7.09%,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59,P=0.010;t=3.11,P=0.003;Z=-2.16,P=0.031;Z=-2.18,P=0.029;t=2.19,P=0.03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AS%(OR=1.55,P=0.021)是心肌缺血性损伤的独立预测因子。MAS%、LPV、LPR、TPV、TPB、FPV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0.82、0.77、0.72、0.74、0.6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CTA斑块定量分析中,MAS%、TPV、TPB、FPV、LPV、LPR是影响心肌缺血性损伤的主要因素;MAS%是心肌缺血性损伤的独立预测因子;且MAS%及LPV诊断心肌缺血的准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并比较CT管腔内对比度衰减梯度(TAG)和改良校正的管腔内对比度衰减梯度(MTAG-CCO)对冠状动脉功能性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2月~2017年8月来我院就诊并有意愿行CCTA及FFR检查的冠心病患者。将所有冠状动脉分为无功能性狭窄组(FFR0.80)和功能性狭窄组(FFR≤0.80);记录每支冠状动脉的TAG、MTAG-CCO及FFR值,比较两组间TAG、MTAG-CCO,并计算TAG、TAG-CCO、CCTA及TAG+CCTA及MTAG-CCO+CCTA对功能性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纳入35例患者(37支冠状动脉)。无功能性狭窄组和功能性狭窄组(-15.39±2.250 vs-19.87±2.054)HU/10mm的TAG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1561),MTAG-CCO(-0.02521±0.001867 vs-0.03260±0.002369)/10mm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79)。单独CCTA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0.0%,17.6%,41.7%和23.1%;TAG分别为55.0%,11.8%,42.3%和18.2%;MTAG-CCO分别为15.0%,41.2%,23.1%和29.2%;TAG+CCTA分别为90.0%,5.9%,52.9%和33.3%;MTAG-CCO+CCTA分别为50.0%,52.9%,55.6%和47.4%。结论 MTAG-CCO较TAG有进一步区别冠状动脉功能性狭窄的可能性;MTAG-CCO+CCTA的敏感度、特异度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