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讨论桥本氏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 HT)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甲状腺乳腺疝外科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5月1日初次就诊行手术治疗且术后病理证实为PTC的682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病理特征, 其中男189例, 女493例, <55岁529例, ≥55岁153例;根据是否合并HT,分为PTC组和PTC合并HT组, 应用χ2检验比较两组在性别、年龄、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hyroglobulin autoantibodies, TgAb)、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 TSH)、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hyroid peroxidase antibody, TPOAb)、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hyrotropin receptor antibody,TRAb)、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病灶数量、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entral lymph node met...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ncinoma, PTC)患侧中央区大容量淋巴结(转移数目>5枚)转移(large-volume lymph node metastasis,LV-LNM)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外科收治的1 367例PTC的临床资料, 男310例,女1 057例, 共1 644侧中央区纳入研究。根据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个数分为小容量淋巴结转移(转移数目≤5枚)(small-volume lymph node metastasis,SV-LNM)组(1 573侧)及LV-LNM组(71侧), 通过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患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ent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 CLNM)及患侧LV-LNM与PTC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患侧CLNM发生率35.28%(580/1 644), 患侧中央区LV-LNM发生率4.32%(71/1 644)。单因素分析显示患侧中央区LV-LNM与性别...  相似文献   

3.
甲状腺癌为目前最常见的内分泌系统恶性肿瘤, 其发病呈逐年上升且呈年轻化的趋势。甲状腺癌病理类型分为乳头状癌、滤泡型癌、髓样癌和未分化癌。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 MTC)和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是两种常见的甲状腺癌病理类型。MTC起源于滤泡旁细胞(C细胞), PTC起源于滤泡上皮细胞, 两者起源不同, 故MTC与PTC两种病理类型同时发生十分罕见, 国内外鲜有报道。由于MTC和PTC具有不同的生物学来源、侵袭性和预后, 治疗具有挑战性。本文主要围绕该病的发病机制、辅助检查、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以期为MTC并发PTC患者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再次手术的原因及对预后的影响因素, 总结经验, 规范手术范围及方式, 减少可避免的再次手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行再次手术的60例PTC患者的临床资料, 通过不同区域肿瘤复发的临床特征描述及比较其与再次手术后复发的差异, 分析再次手术原因及影响再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中, 患侧中央区及侧区淋巴结转移(lymph node metastasis,LNM)有11例(18.3%);仅有患侧侧区淋巴结转移(late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LLNM)有34例(56.7%);喉返神经后方LNM有6例(10.0%);对侧LLNM有10例(16.7%)。单因素χ2分析发现再次手术后复发转移的患者, 初次手术时年龄更大(P=0.003), LNM数目更多(P=0.037), 再次手术前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水平更高(P=0.034)。多因素分析中, 初次手术LNM数目(OR=1.174, P...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乳腺疾病患者血清XPNPEP2(APP2)表达水平, 探讨乳腺癌患者血清XPNPEP2表达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1年9月间,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甲乳外科收治的乳腺肿瘤患者, 收集其常规术前血液检验后剩余血清,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中的XPNPEP2水平。以术后常规病理检查将纳入病例分为乳腺癌组(BC)、乳腺良性肿瘤组(BT)及乳腺炎组(BI), 比较组间XPNPEP2水平差异;同时在BC组, 分析XPNPEP2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上的相关性。结果共收集血样98例, 其中BT组31例, BC组54例, BI组13例。BI组外周血XPNPEP2为69.13±24.44, 明显高于非炎性(BC组及BT组)病例(51.62±30.1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比值比(OR)=17.51, 95%可信区间(CI):0.28~34.75, P<0.05]。BC组, 淋巴结转移病例XPNPEP2明显高于无转移病例(OR=21.38, 95%CI:1.53~41.2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G(human leukocyte antigen-G, HLA-G)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患者外周血和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北仑分院甲乳外科50例PTC患者(PTC组)、25例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结节性甲状腺肿19例和甲状腺腺瘤6例, 即甲状腺良性肿瘤组)和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北仑分院健康体检中心20例正常体检人群(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中可溶性HLA-G(sHLA-G)的表达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前述PTC组织、甲状腺良性肿瘤组织中HLA-G的表达水平, 并分析其与甲状腺癌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 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 两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手术前PTC组、甲状腺良性肿瘤组和健康对照组患者外周血中sHLA-G的表达量分别为(21.33±5.54)、(22.73±4.99)和(18.29±4.43)ng/ml。与健康对照组相比, PTC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的发病率居高不下, 本研究着眼于建立新型的转移相关基因分类器及相关的预后模型, 以有效预测PTC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interval, PFI), 并识别复发高危风险的患者。方法利用转移相关基因(metastasis-related genes, MTGs)与人类癌症基因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 TCGA)合并分析, 并使用套索回归分析及受试者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分析来建立相应的新型基因分类器, 并与相关的临床特征一起建立预后模型, 以预测PTC术后的PFI。最后, 在外部数据集和不同细胞系上验证基因分类器的有效性。本研究使用R 3.6.3和GraphPad Prism 8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通过差异整合分析提取了155预后相关的MTGs, 从中建立并优化了新型的10基因分类器, 预后分析证实分类器评分是PTC的重要独立预后因素。最后, 建立了包括新型分类器的回归...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术前纤维蛋白原/前白蛋白(FPR)和白蛋白/碱性磷酸酶(AAPR)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分析2019年12月至2022年1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甲状腺手术的400例PTC患者的临床资料, 依据是否存在颈部淋巴结转移分为转移组及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选影响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并构建列线图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列线图模型预测价值。结果本研究共纳入PTC 400例, 其中206例(51.5%)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比值比(OR)=0.374, P<0.05], 被膜侵犯(OR=2.939, P<0.05), 肿瘤直径≥1 cm(OR=2.931, P<0.05), 中性粒细胞(OR=1.629, P<0.05), FPR(OR=1.578, P<0.05), AAPR(OR=0.001, P<0.05)是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 据此构建出列线图模型。FPR、AAPR及列线图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73.1%、76...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基于CT征象的模型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影像科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6例PTC患者作为PTC组, 13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nodular goiter, NG)患者作为NG组。PTC组中女112例, 男45例, 年龄(49.32±3.25)岁;NG组女104例, 男52例, 年龄(50.12±3.27)岁。术前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 分析其影像征象特点, 对形态、高张力、平扫"咬饼征"、增强"咬饼征"、微钙化、增强后模糊/范围缩小、结节密度、甲状腺非对称的弥漫性增大等征象进行单因素分析, 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根据筛选出的危险因素构建PTC鉴别模型, 以ROC曲线评估模型对鉴别诊断PTC的价值。结果 PTC组形态不规则、无高张力、平扫"咬饼征"、增强"咬饼征"、微钙化、增强后模糊/范围缩小、结节密度均匀、完全稍低组织密度、无囊变、甲状腺非对称的弥漫性增大比例高于NG组(χ2=161.01、3.3...  相似文献   

10.
桥本氏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 HT)是最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之一, 而HT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并不少见。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hyroglobulin antibody, TgAb)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hyroid peroxidase antibody, TPOAb)作为HT的标志性抗体和诊断的有效指标, 通过激活相应免疫反应, 致甲状腺发生HT。而慢性炎症又与肿瘤发展密切相关, 但目前TgAb和TPOAb与合并有HT的PTC患者(HT-PTC)间的关系尚无系统阐述, 本文结合两种抗体在HT-PTC患者诊治及预后中的意义进行综述, 为临床诊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1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术后病理确诊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2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其是否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分为转移组和无转移组,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298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为41.3%。单因素分析显示转移组患者身高、肿瘤最大径、钙化、被膜浸润、伴桥本甲状腺炎与无转移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身高≥160.5 cm、肿瘤最大径≥5.5 mm、被膜浸润及伴桥本甲状腺炎为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与肿瘤最大径、身高、被膜浸润及伴桥本甲状腺炎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监测甲状腺全切(total-thyroidectomy, TT)术后血清及引流液中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 PTH)水平及变化情况,观察不同的临床因素对术后PTH水平的影响及预测术后发生永久性甲状腺功能低下(permanent hypoparathyroidism,PHP)的可能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省肿瘤医院甲状腺头颈外科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因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行TT的患者150例, 记录术后1、3、7及30 d和6个月患者血清PTH的变化情况, 通过统计及比较各组间的性别、肿瘤最大径、手术范围等临床资料数据, 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方法, 寻找术后出现甲状旁腺功能低下(hypoparathyroidism, HP)的危险因素。同时结合术后1 d引流液中PTH水平, 预测甲状旁腺功能受损情况。结果绝大多数TT患者, 术后1个月血清中PTH可恢复正常, PHP的发生率为3.33%(5/150)。单因素表明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bilateral central neck diss...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膀胱癌(BC)患者血清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肿瘤易感候选基因11(lncRNA CASC11)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3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徐汇医院收治的98例BC患者(BC组)和95例良性泌尿系统疾病患者(良性疾病组)的临床资料, 并选取同期98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以BC患者的血清lncRNA CASC11平均表达水平为界, 分为lncRNA CASC11高表达组(50例)和lncRNA CASC11低表达组(48例)。比较各组的血清lncRNA CASC11、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比较不同临床特征的BC患者的血清lncRNA CASC11表达水平;分析血清lncRNA CASC11、CYFRA 21-1、CA125对BC的诊断价值;分析BC患者的血清lncRNA CASC11表达水平与CYFRA 21-1、CA125的相关性;分析血清lncRNA CASC11表达水平与BC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 良性疾病组、BC组患者的血清lncRNA CASC11、CYFRA ...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改良无充气经锁骨下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进行甲状腺乳头状癌颈侧区淋巴结清扫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10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头颈外科接受改良无充气经锁骨下入路腔镜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术的3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例, 女性29例, 年龄(32.6±8.3)岁(范围:17~55岁)。甲状腺原发灶最大径[M(IQR)]为1.06(1.16)cm(范围:0.53~2.44 cm), 淋巴结转移灶最大径为(1.04±0.37)cm(范围:0.44~1.88 cm)。记录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清扫淋巴结数目及术后并发症。患者术后通过门诊随访, 随访截至2022年11月30日。结果所有手术均在腔镜下顺利完成, 无中转开放。手术时间为160(20)min(范围:100~215 min), 术后住院时间为4(2)d(范围:2~14 d)。中央区及颈侧区淋巴结清扫获取的淋巴结数目分别为11(12)枚(范围:0~37枚)和(34.7±14.8)枚(范围:15~69枚)。术后发生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4例, 均在术后1个月恢复;喉返神经损伤1例, 继续随访评估是否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术前甲状腺功能与cN0单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2021年12月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08例cN0单侧PTMC患者临床资料, 其中男49例, 女159例, 年龄25~75岁, 平均(46.42±10.84)岁。根据术后病理是否有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分为转移组(n=64)和非转移组(n=144)。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石蜡病理结果及一般资料间差异。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四分位数[M(Q1, Q3)]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208例cN0的PTMC患者发生中央区淋巴...  相似文献   

16.
甲状腺癌发生颈淋巴结转移与疾病复发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准确判断淋巴结转移对肿瘤分期及治疗至关重要, 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然而, 术前发现颈淋巴结转移是甲状腺癌患者个体化诊治的重点和难点。目前, 临床上常使用细针穿刺洗脱液甲状腺球蛋白检测在术前评估分化型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情况, 其诊断效能较高。对肿瘤标记物及新兴生物标记物的不断探索与应用, 为甲状腺癌术前淋巴结转移诊断研究提供了崭新的视角。液体活检作为一种新型无创的检测技术, 获取样本方便, 在早期诊断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方面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此外, 液体活检生物标志物的分析与应用, 将有助于临床诊疗策略的制定, 为甲状腺癌患者的早期精准治疗提供可能。本文围绕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相关分子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肝细胞癌肿瘤自发性破裂出血是此类患者最常见的急腹症病因, 也是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其起病急、病情凶险, 需要及时诊断及早期干预以挽救患者生命, 改善预后。肿瘤破裂出血的治疗方式繁多, 包括介入止血、消融术、肝切除术等, 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急诊肝切除术、介入止血后的综合治疗、止血后的限期肝切除手术、外科手术联合消融治疗、肝移植术等治疗方式。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 对于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本文就肝细胞癌患者肿瘤破裂的研究进展, 结合笔者单位的临床实践经验, 就其原因、诊断、治疗方式的选择和预后预测等进行重点讨论。  相似文献   

18.
肝癌细胞与肿瘤微环境相互作用, 同时肝癌展示出时间异质性和空间异质性。本文就肝细胞癌的肿瘤微环境异质性与肿瘤异质性, 从肝细胞癌异质性特点、异质性产生机制以及肝细胞癌异质性对诊断和治疗的影响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为肝细胞癌的诊断治疗提供新的思考方向。  相似文献   

19.
前列腺癌肾转移极罕见。本文报道1例前列腺癌伴肾癌内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诊治经过。患者, 67岁。因腰背疼痛3个月, 加重伴发热2周于2018年6月就诊, 病理诊断为前列腺腺癌伴骨转移, Gleason评分4+4分, T2N0M1期。腹部CT检查示右肾下极肿物, 约3.0 cm×2.5 cm×2.5 cm, 动脉期明显强化, 考虑右肾癌。行右肾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示肾透明细胞癌Ⅱ级, 肾癌组织内见多个小灶前列腺腺泡细胞癌浸润。术后诊断:转移性前列腺癌, 右肾透明细胞癌。术后影像学随访18个月未见右肾肿瘤复发。患者的前列腺癌予药物去势和醋酸阿比特龙治疗, 治疗6个月后出现PSA进展, 先后予多西他赛化疗、锶89治疗, 效果欠佳, 随访至第30个月患者因恶液质死亡。  相似文献   

20.
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 但极少转移到输尿管。本文报道1例68岁前列腺癌输尿管转移患者, 主因左侧腰腹部疼痛1个月入院。入院后泌尿系增强CT检查:左侧输尿管中段肿物;盆腔、腹膜后和左侧腹股沟多发肿大淋巴结。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69.4 ng/ml。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病理提示为腺泡腺癌。输尿管镜检查:距左侧输尿管口15 cm处可见一光滑质硬肿物, 完全梗阻左输尿管, 活检病理为异形细胞团浸润, 肿瘤不除外。拟行腹腔镜输尿管肿瘤切除术+输尿管端端吻合术, 行术中冰冻病理检查明确肿瘤性质。由于肿瘤周围粘连严重, 最终行肾、输尿管、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前列腺癌输尿管转移。患者术后应用阿比特龙和戈舍瑞林治疗前列腺癌。术后6个月复查CT示盆腔和腹膜后多发肿大淋巴结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