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源性物质是体内已有的物质,内源性物质药物生物等效性的评价因为体内自身物质的存在变得复杂化。文中以内源性物质和生物等效性为关键词,检索Pubmed和万方数据库,对常用的内源性物质药物的生物等效性评价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吸入剂相较于普通制剂在剂型、装置及作用方式等方面有其特殊性,吸入剂生物等效性评价若按照普通制剂的评价方法进行,可能导致所得结果的准确度降低,故吸入剂的生物等效性评价具有挑战性。目前,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国内对于吸入制剂的研究也呈现上升趋势,但国内尚未正式出台吸入剂生物等效性评价的相关指南,这给相关研究带来一定局限。本文主要通过对美国、欧洲以及加拿大药品管理机构关于吸入制剂生物等效性评价的指南及修订稿进行介绍,并与我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于2019年8月发布的关于公开征求《经口吸入制剂仿制药药学和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进行比较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以期为国内相关吸入制剂生物等效性研究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3.
生物等效性评价方法的进展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检索近年来有关生物等效性评价理论的文献,发现有不少评价生物等效性方面的新观点和建议,但是否能用这些标准取代现行方法,仍有待实践检验。  相似文献   

4.
本文我们将着重讨论一些特殊的仿制药品的生物等效性试验方法.此类药品包括代谢物具有生物活性类的药物、对映异构体、内源性物质、高变异性药物和局部作用药物等仿制药品.  相似文献   

5.
浅谈生物等效性评价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晓东 《中国药师》1999,2(1):48-50
在进行制剂的生物等效性评价时,通常以认可的制剂为标准参比制剂,求算受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并对药动学参数(如 AUC,C_(max)等)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一般是先进行三因素方差分析即制剂间、周期间和个体间的因素分析,要求制剂间和周期间的差异无显著意义,并求算误差的标准差,再进行双单侧t检验(two one-sided t test)。 双单侧t检验是以不等效为无效假设的,如果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所对应总体的数学期望值分别为μR和μr ,则其假设检验为:  相似文献   

6.
生物等效性评价的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进行制剂的生物等效性评价时,通常以认可的制剂作为参比制剂,采用双交叉试验设计,即将受试者等分成两组,一组先服用参比制剂后服用受试制剂,另一组先服用受试制剂后服用参比制剂。两种制剂间隔一定的清洗期。分析血药浓度,计算有关药动学参数并采用双单侧t检验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1]。但在生物等效性评价试验实施过程中,往往因一些非人为因素影响实验结果,或是欠妥的规定或观点,使一些客观存在的,符合实际的研究资料被退回。本文通过理论与实际例子来说明在有些情况下,尽管不符合某些规定,但确实是符合实际的。1生物等效性试验中序列…  相似文献   

7.
生物等效性评价的统计分析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物等效性试验用于评价试验药(T)与注册药物(R)的生物等效性,以确定其效应相当。目前生物等效性平均、群体、个体生物等效性三种。平均生物等效性只评价观察指标的平均水平,而不考虑个体间的变异;而群体生物等效性既考虑了平均水平,又考虑了个体间的变异;个体生物等效性除考虑平均水平和个体变异。还考虑个体与药物间的交互作用。本文介绍了评价三种生物等效性的统计学原理,准则,等效性界值的确定,以及应用中的注意事项。并以实例说明。  相似文献   

8.
9.
等效性评价方法研究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阐明生物等效性与临床等效性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方法:介绍新药等效性评价方法的原理,生物等效性分析方法的新进展包括总体或(和)个体生物等效性和多变量生物等效性检验的方法,以及临床等效性中等效界值、目标参数及有待解决的问题,并结合实例进行论述。结论:等效性评价的基本方法已得到推广使用,但在应用上还存在很大的可塑性,不利于新药审评标准的把握,应加强等效性评价方法的正确应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关于药物代谢物在生物等效性评价中的地位已经争论数十年,目前对于达到最后统一的意见还有相当的距离。一部分人认为检测母体药物就足以反映药物制剂间的性能差异,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建立一个能反映所有药物制剂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生物等效性标准是保证药物间相互替代的可靠方法,而且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着很多需要探讨的问题。通过相关情况的综述使我们意识到,对于在生物等效性评价中是否使用代谢物资料没有简单的规则,而众多争议问题的解决必须更多地依赖于以后对于影响药物和代谢物浓度因素的全面了解,药物代谢相关模拟试验的完善和药物基因组学的研究必将大大推动这一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群体生物等效性(PBE)和个体生物等效性(IBE)检验进行评价,并通过模拟分析和实例分析证明评价方法的可行性。方法:建立混合效应模型,采用小样本置信区间法、自助法和广义P-值法评价PBE和IBE检验,通过模拟分析考察了三种统计评价方法的检验功效以及Ⅰ型误差率,最后进行实例分析,用统计软件R编程实现。结果:三种统计评价方法是可行的,自助法和广义P-值法的检验功效优于小样本置信区间法,广义P-值法的Ⅰ型误差率较大,但可以通过增加样本量的方法来减小Ⅰ型误差率。结论:在样本量较大时,采用广义P-值法进行PBE和IBE检验的评价最为合适。  相似文献   

12.
从定量分析和方法验证的角度来看,生物样品中内源性化合物的定量测定是非常复杂和困难的,而内源性药物的生物等效性评价同样也有其特殊性。文中通过对国内外文献资料进行调研、分析和总结,详细综述了内源性药物的生物分析方法及生物等效性试验设计和评价方法,并对面临的不同问题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法。本文提供的一些思路和方法,对内源性药物的生物样品分析及生物等效性评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吴畏  何凤慈 《中国药业》2004,13(10):23-25
生物等效性评价在新药开发和新药评价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目前的生物等效性研究还存在着不少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对生物等效性结果的判断及其结果的参考价值.该文概要介绍了当前生物等效性研究的一些需要重视及尚未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生物等效性在新药研究、非专利药开发和药品上市后评价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实验方法学、药剂因素、内源性物质、活性代谢物、立体异构药物和高变异性药物等方面对生物等效性研究在技术指南及实际应用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具体论述,同时对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等生物等效性研究的相关进展做了初步介绍。  相似文献   

15.
生物等效性评价中数据对数变换后的一些统计问题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特定药物的生物等效性指导原则》对高变异性药物生物等效性研究相关规定,为我国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提供借鉴和帮助。方法:从剂型、给药方式、试验设计、受试者选择、给药条件、检测物质选择、豁免条件、体外溶出试验等多个方面对美国FDA公布的高变异性药物《特定药物的生物等效性指导原则》进行详细分析,并特别指出涉及我国仿制药质量与疗效一致性评价首批品种的高变异性药物。结果:美国FDA公布的涉及高变异性药物《特定药物的生物等效性指导原则》对具体化学仿制药的生物等效性评价从多个方面进行较为详细的规范,是对美国FDA相关生物等效性总则的补充和解读,对仿制药的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结论:在我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尚未颁布针对具体高变异性药物相关生物等效性指导原则的背景下,美国FDA《特定药物的生物等效性指导原则》中对高变异性药物相关规范对我国正在进行的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具有一定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高变异药物的生物等效性研究是一个引人关注的现实课题,本文分析和介绍了高变异药物生物等效性研究的困难及其主要解决方法,希望能够有助于国内临床研究单位加强对高变异药物生物等效性研究问题的重视,从而更加科学可靠地评价高变异药物的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18.
格列齐特缓释片生物等效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格列齐特缓释片在人体口服相对生物利用度及生物等效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健康受试者口服格列齐特缓释片后的血药浓度,计算其药动学参数,以方差分析方法对主要药动学参数进行均数的差别检验,以双单侧t检验进行生物等效性判定。结果空腹状态下格列齐特缓释片受试制剂或参比制剂的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AUC0-72、AUC0-∞、tmax、Cmax分别为(43.4±6.8)和(43.9±11.0)mg·h·L^-1,(46.9±8.0)和(47.3±12.2)mg·h·L^-1,(6.8±2.8)和(6.4±2.0)h,(2.4±0.6)和(2.4±0.6)mg·L^-1。受试制剂对参比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2.0±18.4)%。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之间无显著差异,双单侧t检验结果表明受试制剂AUC0-72及Cmax对数值的90%可信限分别落在参比制剂80%-125%和70%-143%。结论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为生物等效制剂。  相似文献   

19.
20.
生物利用度—生物等效性评价方法概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概括介绍了生物等效性评价形成的历史、评价方法和试验设计等方面的内容,并提出对群体生物等效性和个体生物等效性评价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