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比较基于4DCT呼气末时相、18F-FDG PET-CT及T2加权(T2W) MRI所勾画胸段食管癌大体肿瘤体积(GTV)、位置及长度差异,探讨食管癌原发肿瘤GTV勾画时PET-CT与MRI图像结合的必要性。方法 26例拟行同步放化疗的胸段食管癌患者序贯完成增强3DCT、增强4DCT、PET-CT、增强MRI胸部定位扫描,基于3DCT图像形变配准。分别基于3DCT、4DCT的呼气末时相、PET-CT SUV 2.5、T2W-MRI和DWI图像勾画GTV获得GTVCT、GTV50%、GTVPET2.5、GTVMRI和GTVDWI。结果 GTVPET2.5大于GTV50%(P<0.001)和GTVMRI (P=0.008),而GTVMRI与GTV50%接近(P=0.439)。GTVMRI与GTV50%、GTVCT的适形指数(CI)大于GTVPET2.5与GTV50%、GTVCT的(P=0.004、P=0.039),GTVMRI与GTVPET2.5的CI明显小于GTVMRI、GTVPET2.5与GTV50%、GTVCT的(P=0.000~0.021)。镜检长度与GTVPET、GTVDWI长度相近(P>0.05),且GTVPET2.5与GTVDWI长度接近(P=0.072)。结论 基于PET-CT SUV2.5与呼吸门控状态下T2W-MRI所勾画食管癌GTV和空间位置差异明显,PET-CT与MRI结合进行食管癌靶区勾画的必要性尚需探讨,但MRI-DWI可以代替PET-CT帮助基于CT图像勾画GTV时上下界的确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基于食管癌原发肿瘤弥散加权像(DWI)高信号区域指导个体化局部加量放疗的可行性。方法 对比32例胸段食管癌患者放疗前和放疗第15次时增强3DCT、18F-FDG PET-CT及增强MRI定位扫描图像,基于放疗前和放疗中3DCT、PET-CT及基于MRI的DWI与T2WI融合图像勾画食管癌大体肿瘤体积(GTV)并分别定义为GTVCTpre和GTVCTdur、GTVPETpre和GTVPETdur、GTVDWIpre和GTVDWIdur,分别测量放疗前及放疗中标准摄取值(SUV)、代谢肿瘤体积(MTV)、病灶糖酵解总量(TLG)、表观弥散系数(ADC)并计算其变化。结果 治疗前与治疗中基于PET-CT和DWI图像所勾画食管癌GTV体积及其变化与相应增强3DCT之间均呈正相关(均P<0.001);SUV、MTV、TLG、AD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无论治疗前还是治疗中GTV的SUV与ADC、△SUV与△ADC均无相关性(均P>0.05);GTVPETpre与GTVDWIpre间适形指数(CI)明显高于GTVPETdur与GTVDWIdur间的CI (P<0.001);基于DWI的GTV最大径退缩率及体积退缩率均>基于PET者(24%∶14%,P=0.017;60%∶41%,P<0.001)。结论 无论放疗前还是放疗中食管癌SUV与ADC值、△SUV与△ADC均无相关性;放疗中期基于PET-CT图像高FDG摄取区勾画的GTV与基于DWI高信号区勾画者空间位置差异明显,且后者GTV退缩率明显大于前者。因此,放疗中基于DWI高信号区的变化进行放疗后程食管癌局部加量照射的可行性并不明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模拟定位在复发腹盆腔肿瘤放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18F-FDG PET-CT对38例治疗后复发的腹盆腔肿瘤患者进行模拟定位,分别根据CT影像及18F-FDG PET-CT拟定全身治疗方案及放疗靶区勾画,对比二者差异。结果 在38例患者中,21.1%(8/38)发现了盆腹腔外远处转移,改变了治疗方案。34例(89.5%)放射治疗靶区发生了改变。GTVPET-CT的均值为118.14 cm~3,GTVCT的均值为148.53 cm~3(P=0.044)。结论 18F-FDG PET-CT模拟定位对于复发盆腹腔肿瘤患者,完善了肿瘤再分期,改变了部分患者治疗方案,更加精确放射治疗靶区。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11C-MET PET-CT和MRI图像对脑胶质瘤GTV确定的差异。方法 选取6例经病理证实为胶质瘤患者的术前MRI及11C-MET PET-CT图像,分别由我科5位医师在两种图像资料上勾画GTV,比较两者差异。结果 在MRI11C-MET PET-CT上勾画的GTV体积相似(P=0.917),GTV变异系数也相似(P=0.600)。勾画的GTV重合度最大为73.0%、最小为51.8%。方差分析显示不同勾画者之间在两种图像资料上勾画的GTV相似(P=0.709),但PET-CT组GTV最大差值为27.66 cm3,而MRI组的为40.37 cm3。结论 MRI与PET-CT显示的肿瘤边界存在差异,不同勾画者勾画的GTV相似,PET-CT组的GTV最大差值较MRI组的小,11C-MET PET-CT显示GTV较为直观。  相似文献   

5.
目的 基于深度反卷积神经网络(DDNN)自动分割技术,探讨其在鼻咽癌靶区和危及器官(OAR)辅助人工勾画的应用价值。方法 利用已完成治疗的 800例鼻咽癌患者的CT信息,构建基于DDNN算法的端到端自动分割模型,选取 10例新的鼻咽癌患者作为研究测试集。通过比较10名初级医师在自动勾画基础上辅助人工勾画(DLAC)与单纯人工勾画(MC)的精确度系数(DICE)、平均一致距离(MDTA)、变异系数(CV)、标准距离偏差(SDD)、勾画时间等参数以评估自动勾画的效果。结果 在DLAC组,GTV、CTV的DICE分别为 0.67±0.15、0.841±0.032,MDTA分别为(0.315±0.23)、(0.032±0.098)mm,显著优于MC组(P<0.001)。除脊髓、左右晶体、下颌骨外,DLAC组其他OAR的DICE高于MC组,其中下颌骨最高,视交叉最低。此外,相较MC组,DLAC组GTV、CTV、OAR的CV、SDD均显著降低(P<0.001),总勾画时间节省63.7%(P<0.001)。结论 与MC相比,基于DDNN建立的DLAC能更为准确地实现鼻咽癌GTV、CTV和OAR的勾画,可大幅提高医师工作效率及勾画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崔晓佳  成国建  蔡晶 《中国肿瘤》2017,26(6):494-500
[目的]探讨在食管癌调强放疗(IMRT)中,应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DWI)与CT融合图像勾画靶区对靶体积及正常肺组织受照剂量的影响,以及应用DWI对于放疗近期疗效评价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40例初治食管癌患者,分别依据单纯CT图像、DWI与CT融合图像以及PET-CT与CT融合图像勾画靶区及危及器官.比较三种影像资料下勾画的GTV、PTV体积的大小差异;以及在PTV的处方剂量达到64Gy/32次时,比较三组调强放疗计划中双肺V5、V20、MLD的差异.同时在放疗前、放疗中(放疗开始后的1个月)及放疗后(放疗结束后1个月)各行1次胸部DWI扫描,比较放疗不同阶段、不同b值下所测肿瘤病灶ADC值的差异.[结果] 92.5%(37/40)的病例在DWI融合组以及PET-CT融合组勾画的GTV比在单纯CT组勾画的GTV体积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DWI融合组勾画的GTV与PET-CT融合组勾画的GTV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GTV基础上外扩得到的PTV,92.5%的病例在DWI融合组以及PET-CT融合组中比在单纯CT组的体积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三组计划中的双肺V5、V20、MLD进行比较,92.5%的病例在DWI融合组及PET-CT融合组的双肺V5、Va0、MLD均较单纯CT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b值条件下,随着放疗的进行,放疗前、中、后所测得的ADC值逐渐升高,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DWI定位及融合技术勾画食管癌靶区提高了靶区勾画的精确性,更有利于正常肺组织的保护,降低正常肺组织的照射剂量.同时DWI对于食管癌患者放疗的近期疗效评价具有可靠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局部晚期鼻咽癌按照诱导化疗后肿瘤体积勾画靶区安全性仍存在争议,研究局部晚期鼻咽癌诱导化疗后勾画靶区和危及器官(organs at risk,OAR),分析大体肿瘤靶区(gross tumor volume,GTV)变化对靶区适形性指数(conformity index,CI)、均匀性指数(homogeneity index,HI)和OAR剂量的影响,并观察近期疗效与不良反应,为局部晚期鼻咽癌诱导化疗后勾画靶区安全性进行临床研究.方法 收集2012-01-01-2012-12-31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收治的46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采用紫杉醇(paclitaxel,PTX)联合顺铂(DDP)诱导化疗2个周期,按化疗后影像勾画GTV及OAR,逆向5野调强适形(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设野,对2次放疗计划靶体积差值及剂量学差异行配对检验;同期DDP每周方案化疗,观察不良反应与近期疗效.结果 诱导化疗前后原发灶鼻咽部GTV(GTVnx)平均体积分别为(83.85±22.64)和(42.87±15.41) cm3,t=-5.905,P=0.001;颈淋巴结GTV(GTVnd)分别为(85.93±31.20)和(44.96±19.01) cm3,t=--5.905,P=0.001;化疗后GTVnx靶区CI(t=-2.311,P=0.021)和HI(t=-3.297,P=0.001)均好于化疗前靶区;化疗后GTVnd靶区CI(t=-2.907,P=0.001)和HI(t=-4.643,P=0.001)均好于化疗前靶区.诱导化疗后脑干、脊髓、眼球、颞叶、腮腺所受最大剂量(t=-5.905,P=0.001)和平均剂量(t=-5.834,P=0.001)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年局部控制率(local control rate,LCR)、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istantmetastasis free survival,DMFS)、无瘤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DFS)和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91.3%、86.9%、80.4%和89.1%.诱导化疗后同步放化疗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100.0%,Ⅲ~Ⅳ级者54.2%;口腔黏膜炎发生率为100.0%,Ⅲ级者30.4%;皮肤反应发生率为97.9%,Ⅲ级者54.2%;恶心呕吐发生率为93.5%,Ⅲ级者19.6%.结论 鼻咽癌TP方案诱导化疗后肿瘤体积缩小,按化疗后病灶勾画GTV的IMRT,CI和HI可接受;OAR最大剂量和平均剂量减小,OAR得到较好保护;诱导化疗后同步放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程度略重,可耐受;近期疗效较好,远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18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肺门纵隔淋巴结累及野放疗靶区勾画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行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54例,术前3~5 d内行18FDG PET.CT常规全身显像和胸部延迟显像,以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标准,比较根据常规显像和双时相显像结果勾画的淋巴结累及野放疗靶区的不同.结果 肺门淋巴结靶区39%患者GTV常规与GTV病理一致,57%患者GTV双时相与GTV病理一致;AGTV1(GTV常规-GTV病理)=32.64 cm3,AGTV2(GTV双时相-GTV病理)=22.57 cm3,后者比前者变化少(u=519.00,P=0.023).纵隔淋巴结靶区56%患者GTV常规与GTV病理一致,67%患者GTV双时相与GTV病理一致;ΔGTV1=22.85 cm3,ΔGTV2=20.95 cm3,后者与前者变化相似(u=397.50,P=0.616).结论 根据18FDG PET-CT双时相显像结果勾画的NSCLC肺门纵隔转移性淋巴结靶区更接近于根据病理结果勾画的靶区,双时相显像较常规显像能更好地指导淋巴结累及野靶区的勾画.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DWI扫描与CT扫描勾画食管癌靶区后放疗所致放射性肺损伤(RILI)的差异.方法 选取胸段食管癌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DWI组及CT组,每组各20例,DWI组患者使用DWI与CT融合图像与单纯CT图像分别进行靶区勾画,并利用Pinnacle38.0计划系统分别计算出双肺V5、V20及MLD;CT组患者使用CT图像进行靶区勾画,并计算出双肺V5、V20及MLD.所有患者在出现明显RILI症状时行胸部CT扫描,在放疗后3、6个月行胸部CT扫描,并计算出RILI的体积.结果 DWI组患者中,利用DWI融合图像勾画的GTV、CTV、PTV体积均小于利用CT图像勾画的相应体积(P=0.000、0.000、0.000),且利用DWI融合图像勾画的双肺V5、V20、MLD体积剂量较利用CT图像勾画的相应体积剂量小(P=0.004、0.012、0.044).CT组和DWI组利用CT图像勾画的GTV、CTV、PTV体积及双肺V5、V20、MLD的平均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T组RILI的发生率高于DWI组(40%vs 10%,P=0.028).结论 使用DWI参与勾画的食管癌靶区优于单纯使用CT,并且可以降低RILI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与目的:放疗为食管癌重要的治疗方式之一,但疗效并不理想。目前认为肿瘤在PET-CT上高摄取的区域可能与放射抵抗有关。本文通过观察放疗前和放疗中两次PET-CT所显示的食管原发病灶18F-FDG高摄取区域的空间位置关系,从而推测依据放疗前的PET图像上所显示的食管癌原发灶高18F-FDG摄取的信息进行区域选择性加量放疗的可行性。方法:入组2011—2013年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接受同步放化疗治疗的初治食管鳞癌患者。所有患者在放疗前和放疗40 Gy时(第2次同步化疗前)分别行18F-FDG PET-CT扫描。在第1次PET图像上原发灶勾画首先以标准摄取值(standard uptake value,SUV)=2.5、5和40%~70%SUVmax-pre为阈值在PET图像上自动勾画得到大体肿瘤体积(gross tumor volume,GTV)2.5pre、GTV5pre、GTV40%pre、GTV50%pre、GTV60%pre和GTV70%pre。在第2次PET图像上,以SUV=2.5和70%~90%SUVmax-dur为阈值勾画得到GTV2.5dur、GTV70%dur、GTV80%dur和GTV90%dur。计算两次PET图像上以阈值自动勾画的区域的空间交集分数(overlap fraction,OF),即两个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的交集的体积与两个ROI相对较小的体积的比值。结果:共入组22例患者。所有患者的原发灶SUVmax、SUVmean均有显著下降(P=0.003和P<0.0001)。残留高摄取区域与治疗前GTV50%pre的OF达到70%以上,其中热点区域GTV90%dur完全处于原发灶的高摄取区域内,OF达到100%。以不同阈值勾画的体积有很大差异,而放疗前和放疗中的食管癌原发灶高代谢区域尽管体积变化很大,但空间位置保持相对的稳定。结论:放疗中食管鳞癌原发灶的SUV显著下降,但食管癌原发灶残留的18F-FDG高摄取区域仍然较稳定的落在治疗前原发灶GTV及治疗前PET上所显示的18F-FDG高摄取区域内,提示依据治疗前PET图像来选择性对食管癌原发病灶的部分区域进行局部加量放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比研究FDG PET-CT不同勾画方法间及与MRI显示鼻咽原发灶靶区差异,探讨FDG PET-CT勾画鼻咽原发灶大体肿瘤体积(GTV)生物靶区的可行性。方法 50例初治鼻咽癌患者治疗前均行FDG PET-CT和MRI检查,先在MRI图像上勾画GTV得到GTV-MRI,然后在FDG PET-CT上分别用目测法或不同阈值法(30%、40%、50%SUVmax)勾画GTV得到GTV-PETvis、GTV-PET30、GTV-PET40、GTV-PET50。采用Wilcoxon检验GTV-PET不同方法间和GTV-MRI差异,以及不同T分期中不同勾画方法间差异。结果 全组GTV-MRI、GTV-PETvis、GTV-PET30、GTV-PET40、GTV-PET50分别为27.8、22.2、22.7、14.4、9.0 cm3,除GTV-PETvis与GTV-PET30间(Z=-0.05,P=0.958)以及T1~2期(25例) GTV-MRI与GTV-PETvis和GTV-PET30相似外(Z=-0.93、-0.93,P=0.353、0.353),其余均不同(Z=-5.74~-2.09,P=0.000~0.037)。结论 应用FDG PET-CT不同方法勾画的GTV-PET均max为阈值自动勾画鼻咽原发灶GTV可实现生物代谢肿瘤体积范围勾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医生在PET-CT图像上对勾画肺癌大体肿瘤体积(GTV)和临床靶体积(CTV)的影响.方法 选取10例2008-2009年间PET-CT定位的肺癌患者,由本科胸组4位主任医生和副主任医生各自独立确定其GTV、CTV.比较每位患者GTV、CTV的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变异系数(标准差/平均值);同时比较CTV外轮廓边界位置并计算其系统误差.结果 GTV、CTV最大值与最小值比的平均值分别为1.66、1.65,变异系数分别为0.20、0.17,体积差异较大原因主要为同侧肺门和纵隔淋巴结区域不同.CTV头脚方向与左右、前后方向系统误差分别为0.48 cm与0.37、0.32 cm (F=0.40、0.60、0.15,P=0.755、0.618、0.928).结论 不同放疗科医生在肺癌患者PET-CT定位图像上定义靶区存在差异,GTV、CTV最大值与最小值比的平均值均在1.7以下,差异较大主要原因为位于肺门或纵隔淋巴结区域.CTV头脚方向系统误差较左右和前后方向稍大但均<5 mm.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variation of gross tumor volume (GTV) and clinical target volume (CTV) definition for lung cancer between different doctors.Methods Ten lung cancer patients with PET-CT simulation were selected from January 2008 to December 2009.GTV and CTV of these patients were defined by four professors or associate professors of radiotherapy independently.Results The mean ratios of largest to smallest GTV and CTV were 1.66 and 1.65, respectively.The mean coefficients of variation for GTV and CTV were 0.20 and 0.17, respectively.System errors of CTV definition in three dimension were less than 5 mm, which was the largest in inferior and superior (0.48 cm,0.37 cm,0.32 cm;F=0.40,0.60,0.15,P=0.755,0.618,0.928).Conclusions The variation of GTV and CTV definition for lung cancer between different doctors exist.The mean ratios of largest to smallest GTV and CTV were less than 1.7.The variation was in hilar and mediastinum lymphanode regions.System error of CTV definition was the largest (<5 mm) in cranio-caudal direction.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两种放疗靶区确定方法对脑胶质瘤疗效的影响及不良反应的差别,探讨放疗靶区确定的方法。方法:116例脑胶质瘤随机分为2组,GTV外放组以增强CT和MR图像融合勾画的大体肿瘤外扩形成的CTV作为靶区,GTV+水肿区外放组以相同方法勾画的大体肿瘤加外周水肿区外扩形成的CTV为靶区,比较两组1、2和3年局部控制率、生存率、近期及远期不良反应。结果:MR图像上勾画的GTV较CT图像上的勾画体积平均增大17%。两组病理Ⅲ+Ⅳ级者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79.2%、62.5%、37.5%和81.0%、71.4%、4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11,P=0.434)。两组病理Ⅲ+Ⅳ级者1、2和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9.2%、58.3%、31.8%和81.0%、66.7%、4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0.05、0.331和0.56,P值分别为0.843、0.585和0.468)。但病理Ⅲ、Ⅳ级患者中两组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差距在治疗后18个月起有随时间延长而加大的趋势,GTV外放组下降速率相对较快。结论:CT和MR图像融合应作为胶质瘤放疗计划的常规步骤,高病理分级者以大体肿瘤及外周水肿区作为GTV...  相似文献   

14.
局部晚期食管癌扩大野同期放化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局部晚期食管癌扩大野同期放化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101例局部晚期食管癌初治患者入组,其中常规野放疗 44例、常规野放化疗 29例、扩大野放化疗 28例,放疗总剂量60 Gy。常规野临床靶体积(CTV)包括大体肿瘤体积(GTV)外扩0.8 cm、食管原发灶上下各扩 3~5 cm。扩大野第1阶段CTV包括全食管、GTV外扩0.8 cm及淋巴引流区、双侧锁骨上区、胃左淋巴引流区,第2阶段CTV包括GTV外扩0.8 cm、食管原发灶上下各扩 3~5 cm,缩野避脊髓。同期化疗包括TP及NP方案。结果 90.1%患者完成放疗计划,同期放化疗患者均完成1周期以上化疗。随访率为99.0%,单纯放疗、同期放化疗的随访时间满 2年者分别为24、42例。常规野放疗、常规野放化疗、扩大野放化疗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3、21、19个月,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5%、48%、46%,同期放化疗能提高生存率(χ2=6.83,P=0.033)。同期放化疗 3~4级骨髓抑制较单纯放疗发生率高(53%∶0%,χ2=32.94,P=0.000),其余不良反应(急性放射性肺炎、急性放射性食管炎、食管纤维化、晚期放射性肺损伤)均相似(χ2=5.56、6.70、2.39、0.42,P=0.235、0.349、0.881、0.981)。结论 同期放化疗能提高局部晚期食管癌的生存率,扩大野放化疗是安全的,但是否能提高局部晚期生存率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迷走右锁骨下动脉(ARSA)对食管癌和肺癌精确放射治疗靶区与危及器官(OAR)的体积及受照剂量的影响.方法:食管癌或肺癌合并ARSA患者,在相同的射野参数条件下,分别计算ARSA误诊(F组)和正确诊断(R组)时精确放射治疗靶区和OAR的体积及受照剂量.结果:在处方剂量和90%靶区体积的百分处方剂量相近的情况下,ARSA误诊合并食管癌、右肺癌行精确放疗时,可不同程度增加GTV、CTV、PTV体积和受照剂量,及心脏、肺、脊髓受照剂量和脊髓受照长度.在F组中,合并食管癌胸上段的GTV、CTV和PTV体积增加最大,占40%~50%;合并食管癌胸下段的GTV、CTV和PTV平均剂量增加最大,约40%;合并食管癌时,心脏、肺、脊髓的平均剂量增加最大,占30%~85%;合并肺癌时,靶区、心脏、肺、脊髓的各项评价指标变化最小,≤12%.结论:ARSA误诊可以不同程度的增加食管癌和肺癌精确放疗的靶区和OAR的体积及受照剂量.  相似文献   

16.
摘 要:[目的] 探讨局部晚期鼻咽癌诱导化疗后肿瘤体积缩小,按化疗后肿瘤改变勾画大体肿瘤体积(GTV)对靶区体积和正常组织(OAR)剂量、近期疗效的影响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6例局部晚期鼻咽癌,采用TP方案诱导化疗2个周期,按化疗后勾画GTV及OAR,逆向5野适形调强(IMRT)设野,对两次放疗计划靶体积差值及剂量学差异行配对t检验;同期DDP化疗,观察近期疗效及治疗失败情况。[结果] 诱导化疗前和后原发灶GTV 平均体积分别为(53.86±26.54)cm3和 (35.01±20.47)cm3(t=4.09,P=0.001);颈淋巴结 GTVnd分别为(37.42±16.39)cm3和(22.82±11.05)cm3(t=4.82,P=0.001);诱导化疗使肿瘤总体积减少了35%、39%;诱导化疗后脑干、脊髓、颞叶、眼球、腮腺所受最大剂量区体积、平均剂量减少5%~17%;3年LCR、DMFS、DFS、OS 分别为 89.1%、82.6%、73.9%、87.0%。GTV边缘复发率为10.9%,远处转移率为17.4%。[结论] 局部晚期鼻咽癌 TP 方案诱导化疗后肿瘤体积明显缩小,按化疗后肿瘤勾画GTV的调强放疗能使高剂量区体积减少,OAR最大剂量区体积减小,OAR可得到较好保护;肿瘤局部控制率、近期疗效较好;远处转移、GTV边缘复发是治疗失败主要原因,值得临床继续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放疗计划评估是放疗医生临床实践中的重要环节,为了确保放疗效果,本专家委员会制定了包含9个核心部分的共识。(1)核对:包括定位图像名字、时间、部位以及照射部位的左右侧等。核对定位扫描图像完整性,包括肿瘤和危及器官(OAR)。(2)肿瘤靶区和OAR勾画:检查肿瘤靶区命名标准化,检查肿瘤靶区和OAR勾画是否在合适的窗宽、窗位下进行;肿瘤区(GTV)勾画是否充分结合多模态影像勾画;临床靶区(CTV)是否按照解剖屏障进行修回;是否考虑肿瘤运动而设定内靶区,并确认内靶区外放是否与相应的呼吸管理模式相匹配;计划靶区(PTV)外放是否根据相应肿瘤中心的设备精度、人员技术水平、图像引导放疗方式进行综合考虑;是否在水平面、矢状面和冠状面全面审核靶区和OAR勾画的准确性和完整性。(3)射野设置和入射角度:照射技术、入射角度及数量的选择是否合理,射野或者拉弧的数量是否考虑对于治疗时间的影响。(4)剂量覆盖:是否在CT图像的水平面、矢状面、冠状面逐层评估三维剂量分布,处方剂量覆盖不到的PTV区域,甚至CTV或GTV是否是肿瘤容易复发的部位,处方剂量包绕的PTV之外的区域是否落在重要OAR上。(5)剂量冷热:PT...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不同的正常肺体积定义对肺癌放疗计划的肺剂量学影响。[方法]收集接受放射治疗的肺癌患者20例,均用CT模拟定位。勾画肺癌靶区GTV、CTV、PTV-GTV、PTV-CTV及危及器官(OAR)。正常肺体积按4种定义分别勾画,A组:双肺体积包含GTV;B组:双肺体积减去GTV;C组:双肺体积减去CTV;D组:双肺体积减去PTV-GTV。获取不同肺体积定义的肺剂量学参数值V5、V20、MLD,以B组为对照组分别与其余三组配对比较肺的剂量学参数。[结果]不同肺体积定义会导致肺剂量参数值显著变化(P值均小于0.000),各参数值变化幅度与GTV大小呈正相关,其中肺V20相关性较V5及MLD强。当以GTV/双侧肺体积代表GTV因素时,能更好地反映GTV大小对肺剂量参数指标的影响。[结论]肺癌靶区勾画中肺体积的不同定义影响正常肺剂量学。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18)FDG PET-CT诊断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优势及确定淋巴结放疗靶区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PET-CT在诊断淋巴结转移方面的优势,基于CT和PET-CT确定淋巴结大体肿瘤靶区(GTVN)和临床靶区(CTVN),根据术后病理分析PET-CT在确定淋巴结放疗靶区中的价值。结果13例由CT确定的GTVN(GTVN-CT)与病理一致,19例基于PET-CT的GTVN(GTVN-PET-CT)与病理相符。对照淋巴结病理结果,PET-CT改变了15例由CT确定的GTVN和其中10例的CTVN。PET-CT导致GTV缩小(GTVN-PET-CTGTVN- CT的12例共涉及22组淋巴结,其中9例CTVN亦扩大。GTVN-PET-CT>GTVN-CT的亚组分析显示,PET-CT确定的淋巴结GTV准确率高于CT(67%:25%,P=0.041)。结论PET-CT在诊断淋巴结转移中的优势使之可作为优化和确定食管癌淋巴结放疗靶区的有用工具。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食管超声下钛夹作为基准标记对食管癌病灶GTV确定的意义及钛夹标记的稳定性、安全性及不良反应。方法入组36例食管癌患者,放疗定位前行食管超声下钛夹标记,记录食管超声下T分期和内镜下临床分型。钛夹标记前后各采集CT定位图像一次,由同一名医生勾画钛夹标记前后采集CT图像的GTV,分别记录钛夹标记前后GTV体积,钛夹标记前后病灶上下缘最大差值的绝对值。结果①36例患者均完成试验,40个病灶,78枚钛夹被植入,CT观察到77枚(98.57%),钛夹脱落中位时间为23天,无Ⅲ度以上钛夹置入相关性不良反应。②钛夹基准标记后勾画GTV体积增大的有7例(19.44%),缩小的有23例(63.88%)。钛夹标记前后GTV体积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③内镜分型与超声T分期的病例分布经PERSON相关性检验显示有统计学意义(γ=0.928,P=0.000)。以上下界勾画误差绝对值大于1 cm为二分量计数标准,经多因素回归检验提示:内镜分型与勾画GTV上下边界误差有相关性(P=0.041),超声T分期与勾画误差无相关性。结论结论食管超声下钛夹定位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性强,可改善食管癌放疗靶区的勾画,内镜下临床分型对临床靶区勾画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