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4只狗在结扎冠状动脉法形成的心衰模型上观测轻度等容血液稀释后血液动力学、心肌坏死量、肺和肝含水总量、血液流变学及心肌Na-K-ATP酶活性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表明,血液稀释组(血释组)和对照组具有相等的梗塞范围和Na-K-ATP酶活性,但血释组的血液动力学明显改善,LVEDP显著降低,CO明显升高,肺含水量明显减少。故认为,轻度血液稀释对缺血性心衰是有益的非药物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比了小儿青紫型和非青紫型先心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脑血流图改变,并对青紫型先心病继发红细胞增多者进行血液稀释疗法后再次检测以上指标。结果表明,血液稀释法能迅速降低小儿先心病(尤其是青紫型)继发红细胞增多者的血液粘度,其心脑循环间关系极其密切。  相似文献   

3.
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其实,人离开了水就无法生存。人体总重量的三分之二左右是水,而血液中95%是水。从生理角度看,成人每天的基础水量是1000~1500毫升,即在正常进餐用水情况下,每日应当补充水量1000毫升,以满足人体代谢的需求,机体才能正常运转,提高生命素质。从某种意义上讲,饮水比饮食更重要。医学研究表明,饮水量不足,可使人的  相似文献   

4.
降低血液粘度可望改善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的预后,近二十余年来始为人们所认识。1963年Lansjeon等报道持续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76小时,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5.
血液稀释疗法稀释液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血液稀释疗法的临床疗效仍有急议,文章对其争议的原因、常用稀释液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血液稀释疗法稀释液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液稀释疗法的临床疗效仍有争议,文章对其争议的原因、常用稀释液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血液稀释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发病机理的认识多侧重于血管因素,对血液因素则重视不够。通过血液稀释(HD),可降低血粘度,增加脑血流量(CBF),使ICVD的临床症状和预后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手术患者使用急性非等容血液稀释(ANIH)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36例成年手术患者,ASAⅠ ̄Ⅱ级,随即分两组:ANIH组(16例),AHH组(20例)。均采用硬膜外复合全麻。ANIH组诱导前采自体血400ml,诱导同时两组患者快速补充晶体液和胶体液各500ml,术中监测MAP、HR、CVP、Hct,手术结束前自体血回输患者(ANIH)组。术中Hct低于25%时输异体血。结果两组患者围术期生命体征稳定,均达到血液稀释的目的;AHH组CVP升高较ANIH组明显。术毕时和术后第1天的Hct,ANIH组较AHH组高(P<0.05)。结论ANIH组和AHH组都可达到血液稀释的目的,并对循环系统无不良影响,符合手术患者血液保护的要求,安全有效。ANIH组在血液保护和减低高容量负荷方面优于AHH组。  相似文献   

9.
对303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组,采用血液稀释(下称血稀组)及传统疗法(下称对照组)进行单盲对照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比较,血稀组血液流变学指标,于结膜微循环指标、血小板聚集率、血脂等主要指标明显改善(P〈0.05),心弱痛症状显效率为65.7%,总有效率为93.4%,而对照组分别为38.1%、67.6%,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心电图改善血稀组显效率为27.7%,总有效率为69.7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研究新西兰兔股四头肌经重物外力损伤后,在肌组织损伤修复过程中,按摩对炎症因子IL-6、PGE2、CRP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以及超生影像学和组织学的改变,探讨按摩促进肌肉损伤修复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40只,体重(2.0±0.5)kg,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A组,n=4)、按摩前对照组(B组,n=4)、自然恢复组(C组,n=16)和按摩组(D组,n=16)。A组实验动物不作任何处理,作为正常对照;B、C、D组实验动物用自制打击器制备兔右后肢股四头肌损伤模型。D组于造模后第5天开始按摩〔5〕,C组不予按摩。C、D组于伤后7、11、15及19 d各取4只实验动物取股四头肌样本,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以上各组血清中IL-6、PGE2、CRP的含量,同时测量血液流变学的变化;HE染色及微泡超声影像技术检测观察制模后7、15 d的组织病理变化。结果按摩干预后,按摩组与自然恢复组比较,PGE2、IL-6、CRP含量下降显著(P<0.01),全血黏度与血浆黏度均显著降低(P<0.01)。超声微泡造影显示,D组较C组损伤部位较轻,血供较丰富,坏死区明显减轻,且血管恢复较快。结论按摩能通过调节IL-6、PGE2、CRP炎症因子含量,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血流状态,促进血管生成,从而修复受损肌组织。  相似文献   

12.
背景:缺血性卒中时,局部脑血流中断。一般认为,血液稀释可改善受损脑组织的血流,从而缩小梗死体积。 目的:评价急性缺血性卒中时血液稀释治疗的作用。 检索策略:检索了Cochrane卒中组试验资料库(-2002年1月)、Medline(1966年-2002年1月)和会议摘要,并与该领域的制药公司和研究人员联系,以确定其他已发表和未发表的试验。 选择标准: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病72h内进行血液稀释治疗的随机试验。  相似文献   

13.
脑血流随血细胞比容(Ht)的降低而增加,这是血液稀释(HD)治疗脑缺血的理论基础,然而由于HD 降低了血氧含量,致使血流增加对氧输送和脑组织氧合作用无明显改善。事实上,Ht 减少对脑组织氧合作用的影响一直未肯定。为评价 HD 对正常人脑血液动力学和氧代谢的影响,作者选择8名正常人,采用正电子发射 X 线断层扫描(PET)和标记的 ~(15)O 吸入技术,测定 HD 前后局部脑血流(CBF),  相似文献   

14.
颈内动脉(ICA)闭塞后,血栓栓塞和血液动力学改变均可致脑局部缺血。抗血小板治疗虽然可预防血栓栓塞性卒中,但却不能有效地预防血液动力学性脑缺血。血液稀释法可使正常和缺血脑组织的血流量增加,因此能改善患者血液动力学性缺血。作者用PET对慢性ICA闭塞时脑血液动力学及氧代谢的作用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15.
结扎兔冠脉左室枝45min,再灌注180min,复制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等容血液稀释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的协同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40只动物随机分为4组:Ⅰ组(对照组)、Ⅱ组(稀释组)、Ⅲ组(SOD组)和Ⅳ组(稀释+SOD组)。结果:与Ⅰ组比,Ⅱ,Ⅲ组左室收缩功能(最大收缩压、+dp/dtmax)显著改善,Ⅳ组较Ⅱ,Ⅲ组又有显著改善。与Ⅰ组梗塞面积(左室梗塞面积占左室总面积的百分比为18.1±2.3%)比,Ⅱ,Ⅲ,Ⅳ组梗塞面积显著缩小(分别为11.4±2.1%,13.8±2.2%,8.3±2.9%),Ⅳ组梗塞面积较Ⅲ组又有进一步缩小(P<0.05)。提示:等容血液稀释和SOD对兔缺血/再灌注心肌均有保护作用;两者联用可进一步改善左室收缩功能和缩小梗塞面积。  相似文献   

16.
结扎兔冠脉左室枝45min,再灌注180min,,复制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等容血液稀释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的协同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40只动物随机分为4组:I组(对照组)、Ⅱ组(稀释组)、Ⅲ组(SOD组)和Ⅳ组(稀释+SOD组)。结果:与I组比,Ⅱ,Ⅲ组左室收缩功能(最大收缩压、+dp/dtmax)显著改善,Ⅳ组较Ⅱ,Ⅲ组又有显著改善。与I组梗塞面积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脑缺血后的代谢变化规律.脑局部血流减少后首先出现的是神经元活动的静止,进一步出现细胞膜去极化,最终脑细胞死亡.第一、二阶段组织学改变是可逆的,后一阶段则属不可逆损害.及时恢复血供可使缺血组织向良性方向发展,缩小梗塞面积.  相似文献   

18.
血液稀释对机体氧供需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永保 《内科》2007,2(3):388-390
血液稀释(hemodilution,HD)是使血管内血容量中细胞成分相对或绝对减少,从而达到节约用血的技术方法之一。围手术期血液稀释主要有3种形式:①急性等容量血液稀释(acutenormovolaemic haemodilution,ANHD);②急性高(超)容量血液稀释(acute hypervolaemic hemodilution,AHHD);③急性非等容量血液稀释(acute non-normovolaemic hemodilution,ANIHD)。  相似文献   

19.
血液稀释疗法(HD)是指在有效循环血量不减少的情况下,使血液粘度降低的一种治疗方法。早在1886年,Kronecker以犬作实验,用生理盐水溶液替换大量放出的血液,使红细胞压积(Hct)降至0.15,第一个成功地为研究血液稀释提供了动物模型。此后进行的一些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主要集中在HD时  相似文献   

20.
等容血液稀释疗法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急性放血,同时输入平衡盐溶液和胶体溶液及/或将血液分离,血浆再自体回输,以保持原有的血容量,降低红细胞压积(Hct),达到降低血液粘度的目的,称为等容血液稀释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