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观察消瘀止痛膏用于踝关节骨折术前消肿止痛的效果。方法:9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采用托马斯架抬高患肢,伤后24h内进行局部冷敷,对照组给予甘露醇静脉滴注,实验组给予消瘀止痛膏外敷。结果:疼痛消失时间实验组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3天实验组伤肿程度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瘀止痛膏外敷用于踝关节骨折术前消肿止痛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本院自制消瘀止痛膏外敷对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60例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入本院自制消瘀止痛膏外敷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整体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院自制消瘀止痛膏外敷能够提高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疼痛感;而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进一步降低患者的疼痛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逐瘀退肿散治疗跟骨骨折后早期足踝部肿胀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6月本院骨伤科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抬高患肢、早期冰敷、功能锻炼、静脉滴注甘露醇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逐瘀退肿散外敷治疗。结果:治疗组皮肤皱褶出现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3 d、7 d后肿胀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逐瘀退肿散外敷治疗跟骨骨折后早期足踝部肿胀疗效确切,能迅速消除局部肿胀,缩短皮肤皱褶出现的时间,减少手术前等待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甘露醇静滴加散瘀膏外敷治疗小腿闭合性骨折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0月到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小腿骨折肢体肿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予每天两次甘露醇125ml静滴消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散瘀膏外敷。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29%,对照组为62.86%,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结论:甘露醇静滴加散瘀膏外敷治疗小腿闭合性骨折肿胀临床疗效确切,优于单纯使用甘露醇治疗小腿闭合性骨折肿胀,是治疗小腿闭合性骨折肿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自制消瘀止痛膏外敷联合正骨理筋手法对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疼痛程度改善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48例。对照组予以保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自制消瘀止痛膏外敷联合正骨理筋手法治疗。对比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对比两组疼痛程度改善情况,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评估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44/48),高于对照组的75.00%(36/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低于治疗前,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精神状态、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消瘀止痛膏外敷联合正骨理筋手法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疗效显著,可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消瘀止痛膏治疗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消瘀止痛膏治疗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4例踝关节扭伤的患者按随机的方法分为两组,治疗组81例,外敷自制的消瘀定痛膏;对照组33例,用宽4cm粘膏条于功能位固定,给予伤科跌打片口服。两组均于治疗1个疗程(3周)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8%,对照组为81.8%,经统计学分析P〈0.01,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消瘀止痛膏治疗踝关节扭伤有确切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  92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均采用闭合复位 ,然后将消瘀止痛膏抹于纱布上 ,再包扎于腕部肿胀区 ,保持此位置 ,用小夹板结合石膏夹板外固定。结果  92例中有 80例随访 6~ 18个月 ,其中优 69例 ,良 17例 ,尚可 13例 ,总优良率为 93 .5 %。结论 采用闭合复位、外敷消瘀止痛膏、小夹板结合石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确切 ,可加快骨折愈合 ,减少后遗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神灯加外敷消瘀止痛膏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神灯加外敷消瘀止痛膏综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灸疗法,均以10次为一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对照组有效率为81.3%.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治疗组在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时具有疗程短、疗效高的特点,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可以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四黄酊治疗四肢骨折后软组织肿胀、疼痛的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予以四黄酊,对照组予甘露醇、β-七叶皂苷钠。结果:观察组软组织肿胀、疼痛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四黄酊能够更快的改善四肢骨折后软组织肿胀、疼痛症状,为进一步治疗节省时间,提高治疗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将外用消瘀膏与中药内服用于骨折肿胀治疗中,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选取常州市金坛区中医医院2016年4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94例骨折肿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消瘀膏外用+中药内服治疗,对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消肿时间为(12.05±1.09)d,短于对照组(25.41±2.68)d,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消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消肿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74%,高于对照组80.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外用消瘀膏与中药内服用于骨折肿胀治疗中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肿胀症状,提升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消瘀止痛散外敷在骨伤三期患者中消肿止痛的效果.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扶他林治疗组)57例与观察组(消瘀止痛散外敷组)57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2周VAS评分、肿胀评分及生存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1、2周VAS评分、肿胀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 消瘀止痛散外敷在骨伤三期患者中消肿止痛中的效果较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消瘀止痛膏贴治疗运动性踝关节急性软组织损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患者107例随机分成3组,治疗组(53例)使用消瘀止痛膏贴,对照Ⅰ组(26例)使用消瘀止痛膏,对照Ⅱ组(28例)使用伤痛一喷灵;记录治疗前后症状及评分,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组治疗后疼痛、压痛、局部瘀紫、肿胀、关节活动等方面均有显著改善。治疗组瘀紫、肿胀改善方面优于对照Ⅱ组,压痛改善则不及;疼痛、关节活动的改善方面3组疗效相当;治疗组以及对照Ⅰ组在总体症状改善方面优于对照Ⅱ组。3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消瘀止痛膏贴是治疗运动性踝关节急性软组织损伤的有效且安全的外用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中药外敷药物治疗在骨折早期肿胀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骨折患者68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015年4月~2016年5月我院开展中药外敷后)34例给予常规中西医治疗及消瘀膏外敷治疗及护理,对照组34例为常规中西医治疗及护理,比较分析两组临床疗效与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1%,对照组为7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100%,对照组为58.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制剂内服及外用药物用于治疗骨折肿胀,能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帮助肿胀症状早日消除,减少并发症,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王汉威 《中药材》2004,27(9):709-709
目的:观察接骨油纱对骨折肿胀、疼痛、皮下瘀斑和骨痂生长的疗效.方法:将86例新鲜闭合性四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59例用接骨油纱外敷,对照组27例用消炎止痛膏外敷.结论:接骨油纱对消除骨折引起的肿胀、疼痛、皮下瘀斑有明显作用,能促进骨痂生长,是治疗骨折的有效外用药.  相似文献   

15.
曾一 《陕西中医》2009,30(4):439-440
目的:观察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类中药治疗闭合性软组织挫伤的疗效。方法:采用消瘀止痛膏(五倍子、五加皮、骨碎补等)外敷治疗本病77例。结果:总有效率100%。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的功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新伤消瘀散1号方外敷联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60例,采用随机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所有病例均由同一组医生行手法整复固定治疗,治疗组复位后给予患肢腕部外敷新伤消瘀散1号方,再外用小夹板固定腕关节;对照组在手法整复后小夹板外固定腕关节。疗程4周,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及疼痛视觉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83.33%,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伤消瘀散1号方外敷联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较好,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消瘀和伤散治疗足踝部骨折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回顾分析九江市中医医院门诊2017年8月—2018年12月收治的足踝部骨折后组织水肿患者6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接受消瘀和伤散外敷后石膏托外固定治疗,对照组清洁后石膏托外固定制动,比较分析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纳入研究的2组患者分别记录受伤后1 d、受伤后1周(肿胀、内踝处周长)及入院至手术时间间隔天数,及手术后1周、2周(肿胀、内踝处周长)及踝关节功能(AOFAS评分标准),试验组足踝部骨折后局部肿胀均有明显改善,术后4周踝关节恢复较好,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观察对象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足踝部骨折组织水肿患者接受消瘀和伤散治疗后,有助于缓解骨折后损伤局部的肿胀程度,缩短入院至手术时间,缓解手术术后的肿胀及加快创口修复,以利于尽快进行术后功能锻炼和功能恢复,因而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双柏散外敷治疗下肢骨折后肿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下肢骨折后肿胀患者80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对症加血府逐瘀汤加减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双柏散外敷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下肢肿胀程度、疼痛评分变化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下肢肿胀消退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VAS评分下降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优于对照组的75.0%(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双柏散外敷治疗下肢骨折后肿胀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踝关节骨折在临床中发生的很多,多为高能量暴力损失,约占全身骨折的3.9%,发生率居关节内骨折首位,在骨折损伤的同时绝大数伴有关节内病变,如关节内翻或外翻导致的关节内软骨损伤等,因此必须尽快给予关节解剖的复位以及功能的恢复。但踝关节骨折常合并软组织损伤,关节肿胀严重,导致手术被迫延后。所以关节肿胀的消除,尽快手术成为患者最终康复的关键。目前临床上多采用甘露醇等静脉滴注消肿,但用甘露醇等进行脱水治疗肿胀易反弹,对水、电解质及肾功能有一定的影响,而且伴有失血性休克者脱水后会加重已经存在的休克和水、电解质紊乱,这种方法只是消除组织水肿的一个环节,对组织间隙水肿无效,所以消肿作用有限。本院骨科自2012年1月---2013年5月外敷消瘀止痛膏治疗踝关节骨折后软组织肿胀、疼痛,争取尽早手术,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药外敷联合中波紫外线治疗骨折后软组织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骨折术后肿胀患者10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中药外敷+中波紫外线治疗)与对照组(中波紫外线治疗),治疗14 d。观察两组患者肿胀部位缓解情况,对比治疗7 d及14 d后两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最终肿胀消除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16%,高于对照组的64.71%(P0.05)。治疗7 d及14 d后两组患者VAS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其中观察组患者VAS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肿胀恢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功能评分为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外敷联合中波紫外线治疗能够加速骨折术后肿胀的吸收、促进伤口愈合、减轻患者痛感,同时能提高患者骨折局部功能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