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患者在病程不同时期采取的主要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78例(81眼)ROV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81眼中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21眼,经药物治疗17眼,眼光治疗4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58眼,经药物治疗45眼,激光治疗13眼;视网膜黄斑分支静脉阻塞(MBRVO)2眼,采用药物治疗,分析不同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单纯药物治疗63眼,有效54眼(61.9%);激光治疗17眼,有效14眼(82.3%);结论:RVO应定期随访观察,在病程中的不同时期,需分别采取以药物、激光光凝.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合并视网膜静脉阻塞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的特征。方法对98例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中11例合并视网膜静脉栓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的患者,进行荧光素眼底造影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纯型DR同时合并视网膜静脉阻塞(RVO)者,其高发阻塞部位与单一眼底静脉阻塞部位(以颞上方最多见)有所不同;DR病人中同时发生RVO的机率(10.2%)高于正常人群。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较易合并RVO。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叶天士治疗泄泻的用药规律。方法:统计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卷六·泄泻》中的药味出现频次,并对其按药物功效分类,从泄泻病因和涉及脏腑两方面对用药规律进行分析。结果:叶天士治疗泄泻用药以利水渗湿药、补虚药、理气药、化湿药最多,频次上以茯苓为最多,出现频率较高的药对有陈皮、茯苓,人参、茯苓,茯苓、泽泻;脏腑辨证多从脾、肝、肾论治,重视脾虚,药物归经以脾胃两经最多。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方法对敦煌医书《辅行诀》方剂中五脏归经用药配伍规律体系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临床运用敦煌方药辨治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敦煌遗书《辅行诀》治疗疾病的中医方剂录入计算机,使用Microoft Office Excel2007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五脏归经对脏腑病证用药规律。结果:整理《辅行诀》中药方剂61首,涉及中药66味,总用药次数为336次。归经配伍体系是归肺脾心三经补气药为甘草、人参;归心脾肾经的三经温里药为干姜;归肺脾二经发散风寒药为生姜;归脾肝二经补血药为白芍药;归肺经温化寒痰药为旋复花;归肺经发散风寒药为桂枝;归脾经清热燥湿药为黄芩。结论:《辅行诀》方药归经频次最高药物是治疗天行病小阴旦汤的基本组成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中医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证型分布特点,分析PCOS的证候、涉及脏腑、病理因素、治疗方法及分布规律,为中医临床治疗PCOS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符合要求的文献中所涉及的证型、脏腑、病理因素和治疗方法进行规范,并运用SPSS 17.0软件进行频次描述。结果:按照频次进行排序,PCOS中最常见的10个证型依次为:肾虚血瘀、肾虚痰湿、肾虚肝郁、脾肾两虚、痰湿血瘀、气血亏虚、肾精亏虚、肾阳虚、肝郁血瘀、肾阴虚;PCOS涉及的脏腑有肾、肝、脾;PCOS涉及的病理因素按频次排序依次为:瘀、痰、湿、热;按频次排序,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前5位依次为:补肾法、活血化瘀法、化痰法、祛湿法和调肝法。  相似文献   

6.
视网膜静脉周围炎又称Eales病、青年性复发性视网膜玻璃体出血。近年的研究发现实际上本病同样波及视网膜小动脉,并且其分布并不局限于视网膜周边部。亦有人将其归为特发性视网膜血管炎。由于本病常因玻璃体大量出血而突然失明,中医认为属暴盲范围,也似中医学的萤星满目、云雾移睛、眼衄、血灌瞳神等。中医药在治疗视网膜静脉周围炎方面有着悠久历史,近年来也展开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  相似文献   

7.
更年期综合征常见中医证候及其症状分布特点的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1986~2005年间我国辨证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中医文献资料的统计分析,探讨本病常见中医证候及其症状分布特点.方法:以符合选择标准的文献建立数据库,并运用SPSS12.0软件统计证候出现的频次、频率以及常见证候所对应的症状出现的频次、频率.结果:证候名称经规范为146个,其中出现频率在5%以上的有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肾阴虚证、肾阳虚证、心肾不交证、肝气郁结证.症状经规范为328个,与以上各常见证候对应的且出现频率在10%以上者的症状个数分别为:30(肝肾阴虚证)、28(脾肾阳虚证)、30(肾阴虚证)、41(肾阳虚证)、23(心肾不交证)、30(肝气郁结证).结论:更年期综合征辨证分型复杂,症状繁多,其常见中医证候的症状分布特点符合传统中医理论.  相似文献   

8.
苏藩主任为全国第四批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云南省名中医.导师从医50年,从事中医眼科临床40余年,通过体悟<内经>等古籍对眼与五脏六腑密切关系的阐述,在眼病治疗中重视脏腑辨证,认为眼与肝脾肾关系尤为密切.  相似文献   

9.
廖怀章  孙江波  刘绪银 《中医正骨》2010,22(12):16-20,22
目的:探讨湖南邵阳地区汉族人群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证候特征。方法:按事先确定的病例选择标准选择患者,对其进行辨证分析,所得结果采用统计软件进行频次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①464例患者共有83种症状和异常舌脉,其中腰背酸软、腰背酸痛、肢酸软痛、腰背冷、疲乏少力、动作迟缓、反应迟钝、齿松、健忘、目干涩、面色萎黄、舌质淡红、舌质暗红、舌有瘀斑、舌苔薄白、舌苔少、脉细弱、脉弦、脉细涩聚为1类,其余为2类。②对各复合证候进行聚类分析:阳虚血瘀、阳虚寒凝、阴虚髓亏、阴虚血瘀、阳气滞血瘀、气虚血瘀聚为1类,其余为2类。③男性患者较早出现湿阻、寒湿、阳虚证,女性患者较早出现气滞与阴虚证。④对脏腑定位进行聚类分析,肾、肝肾、脾肾为1类,其余为2类。⑤主要证候出现频次依次是:肝肾(包括心)阴虚血瘀105例、阴虚髓亏81例,肾(包括脾、肺、肝、心)阳虚髓亏73例、气虚血瘀73例、阳虚血瘀51例,痰湿瘀阻27例,气滞血瘀54例。结论:湖南邵阳地区汉族人群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证候以虚、瘀为主,病位主要是肾、肝、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药物归经理论,指导中医骨伤科用药。方法:分别统计《中医伤科学》中各种骨折三期辨证用药(内外用药)中代表方剂的药物归经。结果:治疗骨折的药物归经,归肝(胆)、心(小肠)、脾(胃)、肺(大肠)、肾(膀胱)经药物的次数分别为:47、37、15、20、13。用药频数分别为:267、297、87、71、67。结论:中医治疗骨折与治疗药物归经之间有明显的相关关系,选用中药时,以肝肾经为主,同时兼顾心经用药,有助于提高中药的靶向作用,提高骨折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膝骨关节炎近10年文献中内服方药功效和中医证型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检索近10年中药内服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文献,整理、归纳和分析膝骨关节炎的内服方剂功效和中医证型规律。结果:491篇有效文献中共有491个方剂,统计的方剂功效共有12个,总使用频次为1965次。所列的中医证型共有18个,总使用频次为2973次。结论:近10年来治疗膝骨关节炎主要是应用补法(补益肝肾、补益脾肾、强筋壮骨),泻法(通络止痛、活血化瘀、活血行气、散寒除湿、祛风除湿),补泻兼施法(益气活血、扶正驱邪)。现代膝骨关节炎的潜在中医分型是:虚证(肝肾亏虚型、肾虚髓亏型、脾肾亏虚型),实证(寒湿痹阻型、气滞血瘀型、湿热壅盛型、筋脉淤滞型、风湿痹阻型),虚实夹杂证(阳虚寒凝型、气虚湿阻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常见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为建立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奠定基础.方法 从中国知网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和国内外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以及PubMed中检索1949-2016年有关文献,共纳入文献257篇,提取文献题目、作者、证型名称及相应症状,建立Excel数据库.对文献中呈现的原始证型及规范后的证型进行归类统计,计算频次、频率.将频率大于2.00%的规范后证型作为高频证型,建立Access数据库进行数据处理,统计每一高频证型对应症状的频次、频率.结合临床实际合并含义相近的症状,得出合并后的频次、频率.结果 PCOS高频证型主要有痰湿证、肾虚证、肾阳虚证、肾虚血瘀证、痰瘀互结证、肝郁肾虚证、肝郁化火证、血瘀证、肾阴虚证、气滞血瘀证、脾肾阳虚证、脾虚痰湿证、肝郁证、肝郁气滞证等,并总结了高频证型的相应症状,分析了PCOS中医证候研究现状.结论 PCOS病性复杂,以实证为主,虚证次之;病位主要集中在肾、肝、脾;病理产物或致病因素主要有痰湿、瘀血.目前关于PCOS的中医证候研究还需进一步改进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血三脏"理论是周福生教授"三脏一体"辨证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心肝脾3个脏腑,经过黄绍刚教授团队经过多年的临证探讨,认为该理论与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联系。现代医学认为肠易激综合征的主要发病机制可能涉及脑肠轴和肠道菌群,即新提出的脑-肠-菌轴学说,故本文通过肠易激综合征探讨"血三脏"理论和脑-肠-菌轴学说之间的相关性,从生理病理的角度发现"血三脏"理论心肝脾之间的关联性与脑肠轴和肠道菌群的双向调节关系存在高度吻合。  相似文献   

14.
王翠霞教授认为外阴白斑与肝脾肾三脏关系较为密切,主要为精血不足,脾肾两虚,肝经湿热。足阴肝之脉入毛中,过阴器,抵少腹。从经脉循行角度,脏腑功能失常,脉络不通,会导致前阴部病变;又肾开窍于二阴,肾精不足,气血运行不畅,则经脉不通,会导致外阴营养不良或局部血管的改变。脾虚肝旺,湿热下注,可导致白带量多等阴道炎症,炎症长期刺激也可导致外阴白班。使用中药口服、中药熏洗、局部注射、中药涂擦、TDP神灯照射、其他治疗,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配合西医局部治疗,内外并重,整体论治,为局部组织增加营养并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胃肠动力疾病,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通过探讨中西医病理机制,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提供新的思路与治疗方法。方法:搜索近几年的国内外文献,通过中医整体观念与辨证理论思想将其辨证分型;运用西医生理病理学基础归纳总结出肠易激综合征的西医病因病机和发病机制。结果:总结出中医辨证分型为肝郁脾虚、脾胃虚弱、脾肾阳虚。西医病因病机分型主要为胃肠动力异常、脑-肠轴异常、内脏感觉异常、胃肠道激素异常、肠道感染与炎症等多重因素。结论:IBS病位虽在胃肠,但多有肝失条达、肝郁气滞,肝郁脾虚是其主要病机。西医发病机制为以精神心理因素刺激为主导,伴有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系统异常的身心疾病。  相似文献   

16.
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OR)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疾病,该病引起的卵巢储备功能低下会引起女性生育能力的下降。本文在从中医理论出发探讨DOR的病因病机,认为本病系外感六淫、七情内伤、生活失度及禀赋不足等原因引起的脏腑、经络、气血功能失调,以致月经失信,胎孕难成。本病总属本虚标实,以脏腑机能虚损为本,气血津液疏布代谢异常为标。傅氏益经汤以心、肝、脾、肾四经同治,补肾的同时注重防护心肝脾气,体现了中医学治疗DOR的基本辨证思路,对现代医家临床辨治DOR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围绝经期综合征病机主要是阴阳失调、肾气亏虚、肝脾等功能紊乱,涉及主要脏腑,有肾、肝、脾,关系冲、任二脉。肾气不足,天癸竭,冲任虚衰是一系列生理变化的基础因素。治宜以调整阴阳、补脾、益肾、平肝为主。指出:中医药治疗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有显著的特色和优势。  相似文献   

18.
长沙市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证型分布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根据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病名、病因病机、证候特点,前瞻性研究长沙市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病状特点、中医证候类型及其诊断要点。方法:在长沙地区选择4家中医院,对确诊为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病例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收集人口学、症候学资料建立SPSS数据库,以频数分析方法研究各症状的分布规律,用多维尺度分析方法探讨各辨证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用聚类分析归纳出证候类型及其诊断要点。结果:调查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804例,该病的中医病因病机:肝肾亏虚,筋骨不强是其发病的病理基础,"寒"、"湿"、"瘀"、"虚"、"热"所致筋骨瘀滞是其基本病理,从病状归纳出肾阳虚、血瘀、寒湿、肾阴虚、肝阴虚、痰浊、湿热、风、脾虚等9种辨证要素,聚类分析出肝肾阴虚、气滞血瘀、阳虚寒凝、湿热郁结等几种主要中医证型。结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个多病因的疾病,"瘀"、"寒"、"湿"、"虚"、"热"是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主要病因病机因子,其病因病机责之于肝肾之虚和寒、湿、瘀、热之实。肾阳虚、血瘀、寒湿、肾阴虚、肝阴虚、湿热是膝关节骨关节炎主要的辨证要素。肝肾阴虚证、阳虚寒凝证、气滞血瘀证、湿热郁结证是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常见中医证型。  相似文献   

19.
周大标  吴冰心  阳越  吴钒  李志钢 《陕西中医》2022,43(6):752-754,766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以骨量减少、骨微结构发生改变为特征。中医学认为其与肝、脾、肾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临床可见肝肾阴虚、脾肾阳虚、肝郁血虚、气滞血瘀等证型。治疗多从肝、脾、肾论治,兼顾行气活血化瘀,以脏腑气血阴阳调和为目的。现从肝、脾、肾的脏腑功能出发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中医治疗,从分子层面总结中药、复方制剂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分析中药及复方制剂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干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相关信号通路的机制,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治疗提供临床思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的中医证候要素。方法:构建帕金森病证候的期刊文献数据库,运用频数分析对30多年来帕金森病证候研究的现代文献进行整理,研究其证候要素。结果:帕金森病的主要证候要素病位在肝、肾、经络、脾,病性以阴虚、动风、气虚、血虚、痰、血瘀、阳虚为主。结论:帕金森病的主要病位要素在肝、肾、经络、脾,病性要素以阴虚、动风、气虚、血瘀等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