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7):41-43+47
目的探讨24 h血压动态监测仪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17年1月~2019年10月选择我院80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与80例单纯高血压患者,分别设置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仪对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比较两组动态血压监测结果。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A组实施常规降血压药物治疗,B组根据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指导用药,比较两组的血压水平、血压变异性指标。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脉压差、晨峰血压均更高(P0.05),观察组的夜间血压下降幅度更小(P0.05)。治疗后,B组的收缩压、舒张压、收缩压变异指数与A组相比均更低(P0.05)。结论 24 h动态血压监测仪用于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治疗中,可反映患者血压波动情况,还可指导患者用药,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与否对动态血压的影响及动态血压监测的重要性。方法收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52例。按冠状动脉造影或冠脉螺旋CT(VCT)结果分为冠心病组64例和非冠心病组88例,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对相关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冠心病组24 h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昼间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和夜间平均收缩及舒张压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率明显小于非冠心病组(P<0.05);冠心病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勺型比例小于非冠心病组(P<0.05);晨峰出现频率大于非冠心病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24 h动态血压监测可较客观准确的测出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变化情况,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较未合并者的血压波动性更大。动态血压的监测对高血压并发冠心病的患者在预防、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估方面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24 h动态血压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对2008~2011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230例,原发性132例,继发性98例。给予24 h动态血压监测,观察入院4周、8周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白天平均收缩压(d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白天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白天收缩压负荷值(dSL)、夜间收缩压负荷值(nSL)、白天舒张压负荷值(dDL)、夜间舒张压负荷值(nDL)。结果:8周原发性132例均血压控制达标,24 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白天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舒张压;白天收缩压负荷值、夜间收缩压负荷值;白天舒张压负荷值、夜间舒张压负荷值均优于4周前(P<0.05)。继发性90例达标,24 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白天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舒张压;白天、夜间舒张压负荷值均优于4周前(P<0.05)。8例无明显改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4 h动态血压对老年高血压治疗达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胡雪芳  沈春兰  朱奇志 《吉林医学》2010,31(12):1614-1615
目的:探讨24h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检测意义。方法:对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38例,分别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和常规血压检测,比较二者检测所得数据之间的差异并分析原因。结果:两种不同方法测得的血压数据存在较大差异,24h动态监测所得数据收缩压为(148.42±13.55)mmHg,显著低于常规血压测量所得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24h动态监测所得数据舒张压为(96.30±11.33)mmHg,同样显著低于常规血压所测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4h动态血压监测较常规血压监测更能有效说明患者血压实际状况,更有助于临床诊断和病情估测。  相似文献   

5.
韩宏程  胡小蕊  刘静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3):1141-1142
目的:评价卡维地洛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应.方法:选择我科2003年7月至2004年1月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2例,行首次24 h动态血压监测后开始服用卡维地洛,初始剂量为12.5 mg,每日口服1次.治疗开始后每日服药前测卧位血压1次,若血压控制不满意,可根据病情增加剂量.4周结束时重复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治疗前和治疗4周结束时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血电解质、空腹血糖等检查.结果:经4周卡维地洛治疗后,显效37例(88.10 %),有效4例(9.52 %),无效1例(2.38 %),总有效率(97.62%).治疗后患者平均收缩压(SBP)、平均舒张压(DBP)谷峰比值分别为63 %和65 %.结论:本观察发现卡维地洛降压疗效确切,有效率为97.62 %,有满意的谷/峰比值,副作用少,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新型抗高血压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卡维地洛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应。方法 :选择我科 2 0 0 3年 7月至 2 0 0 4年 1月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4 2例 ,行首次 2 4 h动态血压监测后开始服用卡维地洛 ,初始剂量为 12 .5 mg,每日口服 1次。治疗开始后每日服药前测卧位血压 1次 ,若血压控制不满意 ,可根据病情增加剂量。 4周结束时重复行 2 4 h动态血压监测。治疗前和治疗 4周结束时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血电解质、空腹血糖等检查。结果 :经 4周卡维地洛治疗后 ,显效 37例 (88.10 % ) ,有效 4例 (9.5 2 % ) ,无效 1例 (2 .38% ) ,总有效率 (97.6 2 % )。治疗后患者平均收缩压(SBP)、平均舒张压 (DBP)谷峰比值分别为 6 3%和 6 5 %。结论 :本观察发现卡维地洛降压疗效确切 ,有效率为 97.6 2% ,有满意的谷 /峰比值 ,副作用少 ,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新型抗高血压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全天血压动态监测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80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方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采用血压动态监测仪对血压进行每日动态监测,对照组患者采用随机偶测血压的方法进行每日血压监测。所有患者依据每日血压监测结果调整用药方案,治疗三个月。结果:治疗前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血压和心率无差异(P>0.05)。3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的收缩压差值均值为(16.6±1.0)mmHg、舒张压均值为(10.7±0.8)mmHg,心率为(11.5±0.7)次/min,优于对照组差值(5.0±0.9)mmHg、(2.7±0.7)mmHg、(1.6±0.6)次/min,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患者用药期间有9例发生不良反应,分别为严重头晕头痛2例、恶心呕吐4例、心前区疼痛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对照组患者用药期间有17例发生不良反应,分别为严重头晕头痛6例、恶心呕吐5例、心前区疼痛6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89%,两组对比研究组的治疗效果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进行全天血压动态监测能够更好的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并减少治疗过程中的一些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患者中的意义。方法:随机对我院2003~2006年间高血压患者进行观察。结果:24h血压平稳,无心脑血管并发症出现。结论:动态血压监测对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患者中的意义。方法:随机对我院2003 ̄2006年间高血压患者进行观察。结果:24h血压平稳,无心脑血管并发症出现。结论:动态血压监测对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未合并高血压的糖耐量减低患者24 h血压改变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05~2007年入院查体患者162例,根据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或餐后2 h血糖分为健康对照组40例,无高血压的糖耐量减低组37例,无高血压的糖尿病组45例,无糖耐量减低的高血压组40例,记录各组的血脂(TG、TC、HDL、LDL)、偶测血压数值,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记录24 h动脉血压并测量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及24 h动态脉压(24 h PP)。结果(1)糖耐量减低组与糖尿病组的TG高于健康对照组和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糖耐量减低组24 h SBP及24 hDBP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与高血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耐量减低组24 h PP与高血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耐量减低患者在临床明确诊断高血压前已发生血压调节的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水平与靶器官损伤之间的联系。方法入选240例受试者分为6组,分别是血压正常组60例(男48例,女12例),单纯高血压组60例(男51例,女9例),合并心脏损害35例(男30例,女5例),合并脑损害27例(男21例,女6例),合并肾脏损害31例(男28例,女3例),合并多脏器损害27例(男19例,女8例)。对所有入选者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每个受检者至少提供36组数据,所获24h血压参数做下列统计:(1)24h平均血压;(2)昼夜平均收缩压、舒张压;(3)夜间血压下降率。结果靶器官损伤组与血压正常组昼夜节律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24h动态血压有明显昼夜节律者较失去昼夜节律者更不易出现靶器管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24h动态心电图及动态血压同步监测的研究.方法 以本院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抽取的52例妊娠期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同年选择50名健康孕妇为对照组.存在合并妊娠产妇给予24h动态心电图及动态血压同步监测,健康产妇给予临床常规检测.对比两组24h血压昼夜...  相似文献   

13.
本文观察68例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动态血压,探讨冠心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与血压升高的关系,所有患者均同时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及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显示日间血压明显高于夜间(P<0.05),其中以上午6—12小时血压为高,且此时心电监测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时间。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降压治疗前、后动态血压的特点以及不同服药方法对血压的影响。方法对63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进行治疗前及不同服药方法降压后的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采取随机平行分组对照方法将63例患中的43例Ⅱ级高血压分为2组,A组根据药物半衰期和/或作用持续时间服药,B组以白天服药为主,抗高血压药均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 硝苯地平(钙拮抗剂) 小剂量氢氯噻嗪(利尿剂),治疗4周后再予以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没有昼高夜低的血压波动规律,尤以收缩压负荷、夜间收缩压高为明显。根据药物半衰期和/或作用持续时间长短服药是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24h平稳降压的有效降压方法。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动态血压监测临床意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凤仙 《中外医疗》2011,30(6):106-10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对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监测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0例合并2型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及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监测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24hSBP、NSBP、24hPP、NPP、NMBP明显高于原发性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尽早进行ABPM监测,可以及时发现血压节律改变,对于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防止靶器官的损害,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背景 血压监测能够帮助高血压患者了解自身血压情况和控制效果,同时也是早期识别高血压异常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社区血压监测方式包括诊室血压、随访血压和24 h动态血压。目的 比较高血压患者24 h动态血压、诊室血压、随访血压的差异及诊断结果的一致性,为推广应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提供经验借鉴。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8年5月上海市金山工业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管的、接受24 h动态血压监测的169例高血压患者的病历资料。通过电子病历获得其24 h动态血压(昼间血压、夜间血压、24 h平均血压)、诊室血压、随访血压,比较其差异及一致性。结果 差异性分析结果显示,昼间血压、夜间血压、24 h平均血压、诊室血压、随访血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昼间血压、夜间血压、24 h平均血压、随访血压与诊室血压的一致性均较差(Kappa值<0.400)。结论 要精准监测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情况,需要诊室血压、随访血压与24 h动态血压相结合,并注意指导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时正确的监测方法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采取24 h动态血压监测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的评估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2月我科24 h动态血压监测采集的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按照心血管危险分层标准分为极高危组患者5例、高危组患者10例、中危组患者22例和低危组患者43例,比较四组患者的白天平均收缩压(dSBP)、24 h平均收缩压(24hSBP)、白天平均舒张压(dDBP)、24 h平均舒张压(24h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血压晨峰值差异和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结果:四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dSBP、24hSBP、dDBP、24hDBP、nSBP、血压晨峰值及nDBP均存在明显差异(P <0.05),其中,极高危组患者的dSBP、24hSBP、dDBP、24hDBP、nSBP、血压晨峰值以及nDBP最高(P <0.05),低危组患者的最低(P <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取24 h动态血压监测能有效评估心血管危险分层。  相似文献   

19.
分析24h动态检测脑卒中血压变化中,出血性脑卒中与缺血性脑卒中血压尤其是夜间血压变化及其类型的不同,认为24h动态检测血压对卒中类型、机理及治疗都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的监测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4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55例,其中单纯高血压患者92例,设为对照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63例,设为观察组,给予患者护理干预,并动态监测其24 h血压变化。结果对照组舒张压与收缩压的24 h平均值、昼间平均值、夜间平均值、24 h血压总负荷、晨峰出现率均明显低于观察组,舒张压与收缩压杓型比例、夜间舒张压与收缩压的下降率均明显高于观察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实施24 h动态血压监测,可客观反映其血压情况,有助于早期预防与治疗心血管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