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插入IL-2基因优化HBV DNA疫苗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IL-2基因的插入对DNA疫苗免疫效应的影响,探讨优化DNA疫苗设计、提高DNA疫苗兔疫效应的途径。方法:采用PCR产物直接克隆和重组DNA技术构建了人IL-2和HBsAg融合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 -S/IL-2,通过脂质体基因转移技术导入Cos-7细胞中检测其瞬间表达,并经肌肉注射免疫C57Bl/6小鼠,以检测和比较它们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结果:通过酶切、PCR及测序证实已正确完整地插入 IL-2基因,成功构建了 pcDNA3.1 -S/IL-2重组质粒。体外转染Cos-7后可见基因的表达和分泌,pcDNA3.1 -S/IL-2可以提高免疫小鼠的抗 HBs抗体滴度和脾淋巴细胞诱生的IL-2的生物活性水平,增加 HBsAg特异性的脾淋巴细胞增殖指数。结论:IL-2和 HBsAg基因的融合表达对 DNA疫苗的免疫反应起协同和增强作用,提示IL-2基因插入可能是增强DNA疫苗的免疫效应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人B细胞淋巴瘤活检组织中肿瘤细胞膜表面免疫球蛋白VH(smIgVH)基因片段能否在动物体内激发特异性抗独特型抗体。方法 :以RT PCR法获得IgVH 基因片段 ,以小鼠单核细胞趋化因子 (MCP 3)基因作为佐剂分子 ,进行重组PCR获得MCP 3和VH 基因片段的融合基因 ,克隆在真核表达载体 pcDNA3.1中 ,构建DNA疫苗质粒 pcDNA/MCP BVH。通过脂质体转染验证该质粒在真核细胞COS 7中的表达。结果 :通过上述方法获得了以活检组织肿瘤细胞mIgVH区基因片段 ;成功地构建了DNA疫苗质粒 pcDNA/MCP BVH。体外瞬时转染实验证明 ,该质粒能够在真核细胞COS 7中正确表达。结论 :成功地构建重组表达质粒 pcDNA/MCPBVH,在体外能够正确表达 ,为进一步研制抗B细胞淋巴瘤基因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HBV与HCV融合DNA疫苗的构建及其体液免疫应答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构建含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基因(S区基因)与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抗原基因(C区基因)的嵌合真核表达载体,观察preS1和preS2基因对HBV表面抗原及HCV核心抗原体液免疫的影响。方法 用PCR方法,分别扩增HBV S区基因和HCV C区基因。将S区基因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酶切鉴定后,大量提取质粒并免疫Balb/c小鼠,用ELISA法检测抗HBs和抗HCV抗体。结果 成功地扩增出目的基因片段,克隆后酶切鉴定结果正确,序列分析与文献报告相一致。免疫后检测到抗HBs和抗HCV抗体。preS1与preS2基因对构建的融合DNA疫苗的体液免疫应答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抗HBs抗体的产生低于只含S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reS1基因对抗HCV抗体的产生具有抑制作用,而preS2无影响。结论 不同长度的HBV S区基因可影响抗HBs和抗HCV抗体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HBV基因组各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转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构建HBV基因组各基因真核表达载体,转染HepG2细胞,建立稳定转染的HepG2细胞系.方法 采用PCR方法,以HBV全基因组质粒为模板扩增HBV基因的各基因片段,利用DNA重组技术将其定向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 ),经酶切和测序鉴定后,用脂质体转染法转染HepG2细胞,通过G418筛选,建立稳定转染的HepG2细胞系,用细胞流式技术及细胞免疫组化技术检测HBV各基因产物在细胞内的表达.结果 成功构建了pcDNA3.1( )/HBs、pcDNA3.1( )/HBc、pcDNA3.1( )/HBe、pcDNA3.1( )/HBp、pcDNA3.1( )/HB-preS1、pcDNA3.1( )/HB-preS2、pcDNA3.1( )/HBx真核表达载体,并建立了稳定转染的HepG2细胞系,成功地表达目的 基因.结论 真核表达载体成功构建和稳定转染HepG2细胞系的建立为进一步研究各基因的功能奠定良好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5.
双顺反子载体构建及其在基因联合免疫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便于多价DNA疫苗的制备和基因表达的研究.方法 以pcDNA3.0为基础构建了pcDNA3.0BA双顺反子载体,将HBV preS2S与HCV pc154基因插入pcDNA3.0BA构建了单价和双价质粒.质粒转染Cos-7细胞瞬时表达,并经肌肉免疫BALB/c小鼠测定抗体应答和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结果 pcDNA3.0BA全长为6.4kb,具有两个外源基因表达单元,其调控元件均为CMV启动子和BGH pol A;两个表达单元中多克隆位点单酶切分别为:MCS1为EcoRⅤ、Not Ⅰ、Xho Ⅰ;MCS2为:Kpn Ⅰ、BamHⅠ、EcoRⅠ.双价质粒在Cos-7细胞中preS2S与HCV pc154两个基因都同时表达,诱导小鼠产生了抗HBs和HCV核心蛋白抗体,抗体效价和淋巴细胞对抗原刺激的增殖能力单价和双价质粒相比差异不显著.结论 pcDNA3.0BA双顺反子载体可以共表达多个基因,并诱导产生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探讨B细胞淋巴瘤细胞膜表面免疫球蛋白可变区的互补决定区3能否在动物体内激发特异性抗独特型抗体,以人B细胞淋巴瘤细胞系Namalwa为模型,克隆其膜表面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互补决定区3(CDR3)基因片段作为抗原基因,构建DNA疫苗质粒。方法:以RT-PCR的方法获得互补决定区3(CDR3)基因片段,进而克隆了小鼠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3)基因作为佐剂分子,以重组PCR的方法获得CDR3和MCP-3基因的融合基因片段,克隆在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构建DNA疫苗质粒,然后通过脂质体转染的方法验证该质粒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应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获得了以Namalwa细胞mIgCDR3作为抗原基因的DNA疫苗质粒。结论:人B细胞淋巴瘤细胞系Namalwa CDR3基因的DNA疫苗构建正确,体外瞬时转染实验证明该质粒能够在真核细胞中正确表达。所构建的重组表达质粒为下一步的抗B细胞淋巴瘤基因疫苗的体内动物实验工作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
抗HBV的治疗性双质粒DNA疫苗的构建及初步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构建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治疗性DNA疫苗并进行体外、体内鉴定。方法:采用PCR技术扩增含有HBV包膜中蛋白(preS2.S)抗原基因和hIL-2/hIFN-γ融合蛋白的基因,将目的基因分别亚克隆于pVAX1真核表达载体,并进行酶切和测序分析;转染双质粒于COS-7细胞检测基因及蛋白表达情况;利用Combinatotial Extension(CE)软件模建分析佐剂质粒表达融合蛋白的空间结构;双质粒联合在体电脉冲技术(EP)注射BALB/c小鼠以检测特异性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结果:经酶谱和测序分析表明,构建的双质粒pVAX1/S2.S(pS2.S)和pVAX1/IL-2IFN-γ(pIIF)的基因片段的方向、序列完全正确;ELISA法定量检测双质粒转染COS-7细胞后48小时目的基因(preS2.S和hIL-2/hIFN-γ)的蛋白表达水平较高,HBsAg、IL-2、IFN-γ的含量分别为45.1、10.03、11.5ng/ml;模拟空间结构分析表明佐剂质粒的融合蛋白中两细胞因子的活性部位均裸露在外;小鼠免疫试验结果表明,疫苗pS2.S能诱导健康小鼠的保护性抗-HBs的抗体产生,且具有剂量相关性;佐剂pIIF可显著增强疫苗pS2.S质粒的免疫效果;在EP辅助作用下,质粒pS2.S和pIIF共肌注BALB/c小鼠,低剂量就能诱导较强特异性的细胞和体液免疫。结论:成功构建了抗HBV的DNA疫苗pS2.S及佐剂pIIF质粒,并具有较特异的体内外活性。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HBsAg和GM-CSF融合表达质粒的构建及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卿玉玲  赵嘉将  任红 《免疫学杂志》2003,19(3):201-204,207
目的 构建乙型肝炎HBsAg和GM—CSF的融合表达质粒,借助GM—CSF的免疫佐剂作用,提高乙型肝炎DNA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 用PCR方法及分子克隆技术构建融合表达质粒pcDNA3.1—S—GM—CSF和pcDNA3.1—GM—CSF—S,并以重组质粒转染真核细胞,研究重组质粒体外表达。结果 经酶切鉴定及DNA序列证实重组质粒构建正确,细胞转染试验表明重组质粒能在COS-7及HepG—2内表达。结论 乙型肝炎HBsAg和GM—CSF的融合表达质粒构建成功,重组质粒能在真核细胞内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 构建针对preS2基因的肝癌特异性反义RNA表达载体,并对其特异性和有效性进行研究。方法 PCR扩增preS2(3203—340)基因,克隆至含甲胎蛋白启动子的EB病毒表达载体pEBAF,构建反义RNA表达载体pEBAF-as—preS2。脂质体转染肝癌细胞和ECV304细胞,3d后Northern blot检测preS2 mRNA的表达,ELISA检测HBV抗原,荧光定量PCR检测HBV DNA。结果序列分析表明,pEBAF-as-preS2构建成功,Northern blot证实反义RNA仅在AFP阳性的肝癌细胞中表达,pEBAF-as-preS2转染3d后,可显著抑制HepG2.2.15细胞HBV复制和抗原表达,对HBsAg、HBeAg表达的抑制率分别为33.4%和41.5%;对HBV复制抑制率为86%。结论 反义RNA表达载体pEBAF-as-preS2仅在肝癌细胞中特异表达、并可有效抑制HBV,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绿色荧光蛋白(GFP)与人乙型肝炎病毒(HBV)X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建立稳定表达HBVX蛋白(HBx)与GFP融合蛋白的HepG2细胞系,以进一步研究HBx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肝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应用PCR法从adr亚型HBV质粒pHBVDNA中扩增HBVX基因片段,PCR产物经HindⅢ和KpnⅠ双酶切后定向插入绿色荧光蛋白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的相应酶切位点,转化宿主菌DH5α,采用上述双酶切及DNA测序鉴定重组质粒pGFP-HBx;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pEGFP-C1质粒、pGFP-HBx重组质粒DNA转染人肝母细胞瘤细胞系HepG2细胞,G418选择抗性细胞克隆,荧光显微镜下观察GFP表达,挑取表达GFP的抗性克隆扩大培养、传代。采用RT-PCR检测转染细胞HBVX基因的表达。结果经酶切及测序鉴定成功构建了GFP-HBVX重组表达载体pGFP-HBx;将pEGFP-C1、pGFP-HBx重组质粒转染HepG2.,经G418筛选15d获得抗性细胞克隆。将带绿色荧光的抗性克隆细胞扩大培养并经传代70次,细胞仍表达强的荧光蛋白。RT-PCR检测表明转染pGFP-HBx重组体的HepG2/GFP-HBx细胞有HBVX转录、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GFP.HBVX真核重组表达载体pGrP-HBx;获得了稳定表达GFP-HBx融合蛋白的HepG2细胞系,这为进一步研究FIBx的生物学功能以及HBx在肝癌发生中的作用与机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魏中南  夏剑波 《微循环学杂志》2011,21(1):19-20,80,84
目的:克隆乙型肝炎病毒前S2基因,构建其真核表达质粒.方法:以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为模板,设计引物扩增全长前S2基因,再将目的基因插入到真核载体pcDNA3.1(+)中,经PCR、酶切和DNA测序确认.结果:从患者血清抽提的DNA中扩增得到约860bp大小的目的片段,经回收、纯化、酶切后转化大肠杆菌DH5α,...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MORC2并瞬时转染人胃癌细胞SGC-7901,观察融合蛋白在细胞内表达及定位.方法 以人MORC2 cDNA为模板,PCR扩增MORC2全长编码基因,亚克隆至pcDNA3.1-hisA表达载体.将构建的重组质粒测序并转染到胃癌细胞SGC-7901中,提取细胞蛋白进行Wester...  相似文献   

13.
β-淀粉样蛋白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构建β-淀粉样蛋白真核表达质粒,为进一步开展老年性痴呆DNA疫苗的保护性研究打下基础。方法提取Tg2576转基因鼠基因组DNA,PCR扩增β-淀粉样蛋白(Aβ1-42)基因,用限制性内切酶KpnⅠ/XhoⅠ分别对扩增产物和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酶切,将目的基因定向克隆到pcDNA3.1载体上;对重组质粒进行双酶切初步鉴定后进行序列测定。结果特异扩增出Aβ1-42片段,大小为126bp,片段成功插入pcDNA3.1载体中。经双酶切及序列测定结果表明Aβ1-42目的基因正确重组入pcDNA3.1载体中。结论成功构建Aβ1-42真核表达质粒。  相似文献   

14.
目的:构建人MUC1重复序列串联体基因与GM-CSF基因重组的真核共表达质粒pcDNA3.1(+)-MUC1-GM-CSF,并观察重组质粒在COS-7细胞中的表达。方法:将信号肽及编码MUC1基因片段合成、合成的片段经退火等方法获得MUC1基因重复序列串联体,酶切鉴定及序列分析后,与GM-CSF基因克隆入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中,构建真核共表达质粒pcDNA3.1(+)-MUC1-GM-CSF。以重组质粒转染COS-7细胞,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及ELISA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结果:酶切鉴定及序列分析表明,重组质粒含有人MUC1重复序列串联体与GM-CSF的融合基因,在COS-7细胞中可检测到MUC1表达,重组质粒免疫小鼠可诱导产生抗GM-CSF抗体。结论:人MUC1重复序列串联体与GM-CSF基因重组的真核共表达质粒的成功构建,为对其免疫原性、生物学特性及免疫治疗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构建赖型钩端螺旋体外膜蛋白LipL32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并在COS-7细胞中表达,为钩端螺旋体DNA疫苗的研究和开发奠定基础.方法:从赖型钩端螺旋体017株全基因组中PCR扩增出目的基因,双酶切构建重组质粒pcDNA3.1-LipL32.脂质体转染法将重组质粒转染COS-7细胞,通过RT-PCR、Western blot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了LipL32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在COS-7细胞中获得瞬时和稳定表达.结论:赖型钩端螺旋体外膜蛋白LipL32基因真核表达载体能在哺乳动物细胞内表达,为钩端螺旋体DNA疫苗的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构建人α-防御素-1(α-HNP-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且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方法提取人外周血粒细胞中的总RNA,反转录为cDNA作为模板,采用PCR的方法扩增得到人α-防御素-1(α-HNP-1)的基因片断。将扩增产物连接入pGEM-T载体,转化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蓝白筛选,对PCR及酶切鉴定含有目的片断的克隆进行测序。经测序证实无误后,将获得的pGEM-T-HNP-1重组质粒上的α-HNP-1基因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上,构建HNP-1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NP-1。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NP-1用脂质体法转染原代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免疫组化法检测α-HNP-1的表达。结果获得预期大小为303bp的RT-PCR产物;经PCR、酶切鉴定和DNA测序分析证实重组质粒载体pcDNA3.1-HNP-1构建正确;免疫组化法显示转染细胞呈阳性反应。结论成功构建HNP-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且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能成功表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构建空肠弯曲菌peb1A基因真核表达载体,探讨DNA疫苗不同免疫程序的免疫效果。方法:以重组pET28a(+)-peb1A质粒为模板,将空肠弯曲菌peb1A基因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经酶切和测序鉴定后,将重组质粒转染COS-7细胞中表达,Western blot鉴定表达蛋白;昆明小鼠随机分组:设空白对照组、空载体对照组、pcDNA3.1(-)-peb1A实验组,用ELISA法检测免疫后的昆明小鼠血清IgG和IgM抗体水平。结果:重组质粒pcDNA3.1(-)-peb1A经双酶切和PCR鉴定,构建正确。peb1A基因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peb1A基因序列一致。重组质粒成功转染COS-7细胞,并能正确表达重组蛋白。裸DNA组IgG水平均高于两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一剂量短时间(0、10、20天)免疫程序优于长时间(0、15、25、35天)免疫程序(P<0.05)。结论:成功构建空肠弯曲菌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3.1(-)-peb1A,其经肌肉注射免疫小鼠,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短时间免疫程序免疫效果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IL 18,并在哺乳动物细胞COS 7和Rlc310中进行瞬时和稳定性表达。方法 :从含hIL 18基因的中介载体 pGEM TEasy( pGEM T/hIL 18)中 ,以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方法获得目的片段 ,克隆入真核表达质粒 pcDNA3.1( )中。以脂质体法转染COS 7和Rlc310细胞 ,用RT PCR检测IL 18mRNA的水平 ,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蛋白表达。结果 :构建了hIL 18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IL 18,并可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瞬时、稳定表达 ,获得了可稳定表达hIL 18基因的Rlc310细胞株。结论 :pcDNA3.1/IL 18的构建及表达 ,为IL 18抗肿瘤作用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