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贾品茹  张静  陆博  成慧 《中国康复》2022,37(5):289-292
目的:研究肩周肌群训练联合肌内效贴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肩袖损伤标准的患者4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进行肩周肌群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肌内效贴布,治疗疗程为4周。2组在治疗前(T1)、治疗4周后(T2)、治疗结束后1个月随访时(T3)进行评估,评价指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系统(CMS)、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CLA)、患侧肩关节活动范围(ROM)。结果:在T2和T3时,2组患者VAS评分均较T1时明显下降(均P<0.05),CMS及UCLA评分均较T1时明显提高(均P<0.05),前屈、外展、内外旋活动度均较T1时明显增加(均P<0.05),且研究组VAS评分均更低于对照组(均P<0.05),CMS及UCLA评分均更高于对照组(均P<0.05),前屈、外展、内外旋活动度均更高于对照组(均P<0.05);在T3随访时,研究组VAS评分较T2时明显下降(P<0.05),CMS及UCLA评分均较T2时明显提高(均P<0.05),前屈、外展、内外旋活动度均较T2时明显增加(均P<0.05),而对照组各项评分和肩关节ROM较T2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说明肩周肌群训练联合肌内效贴治疗肩袖损伤效果更好,而且在治疗结束后1个月内肌内效贴仍能够维持一定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肩关节镜联合中医针灸推拿治疗老年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医院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80例老年肩袖损伤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观察组采用肩关节镜手术联合中医针灸推拿康复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疼痛评分(NRS)、肩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NRS评分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力量测试、疼痛、肩关节活动范围、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关节镜联合中医针灸推拿在老年肩袖损伤治疗中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患者肩关节功能可得到有效改善,肩部疼痛感明显减轻,且无明显并发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富血小板血浆注射治疗肩袖部分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42例肩袖部分撕裂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2组各有1例脱落,最终各20例完成研究。观察组给予超声引导下富血小板血浆注射治疗,对照组给予超声引导下玻璃酸钠注射治疗。2组均每周治疗1次,共3次。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3及6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Constant-Murley评分(CMS)和美国肩肘外科医师评分(ASES)对2组患者的肩关节疼痛及功能情况进行评估,并记录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同时,于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对所有患者进行超声检查记录撕裂大小以评估肌腱结构完整性。结果:在治疗后1个月,2组的VAS、CMS、ASE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观察组的VA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CMS和ASES评分较对照组升高(均P<0.05),在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的撕裂尺寸较对照组降低(均P<0.05);在治疗后随访的任何时期,2组患者的VAS均较治疗前降低、CMS和ASE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均P<0.05);观察组的撕裂尺寸较治疗前降低(P<0.05),而对照组的改变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下富血小板血浆注射不仅可显著改善肩袖部分厚度撕裂患者肩关节疼痛和功能,而且减小撕裂尺寸,促进撕裂肌腱组织再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康复训练对全关节镜下修复肩袖损伤术后肩关节功能的疗效.方法 选取肩袖损伤后行全关节镜肩袖修补术的患者共74例,将其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5例,2组均在术后进行肩关节被动训练,治疗组在肩关节被动训练的基础上增加3阶段康复训练.2组患者均于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年、术后2年、术后3年采用美国肩肘医师协会评分(ASES)、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CLASS评分(UCLASS)、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肩关节功能评定.结果 术前,2组患者ASES、UCLASS、VAS评分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月、1年、2年、3年时,治疗组的ASES、UCLASS、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段(P<0.05),术后6月、1年、2年、3年,治疗组的VAS评分分别为(1.3±0.3)分、(1.00±0.3)分、(0.8±0.3)分、(0.8±0.2)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的(6.6±0.9)分(P<0.01).术后,2组患者各时段肩关节的疼痛、功能、主动前屈活动度、前屈力量和主观满意度较术前均显著改善(P<0.05),且显著优于同时段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关节镜修复肩袖损伤术后患者提供早期系统个性化的肩关节康复训练可促进肩关节功能有效恢复,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偏瘫后肩痛(HSP)患者不同时期理学检查结果及肌肉骨骼超声影像学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共纳入脑卒中(均为首发)后HSP患者43例,于恢复早期(卒中后3个月内)、恢复晚期(卒中后6个月)对患侧肩部进行理学检查,包括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改良Ashworth痉挛评级、被动关节活动度(ROM)检测及Brunnstrom分期评定等,同时于上述时间点采用超声扫查患侧肩关节,超声扫描区域包括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肩胛下肌腱、冈上肌腱、冈下肌腱、肩锁关节、肩峰下三角肌下滑囊等部位。 结果脑卒中恢复早期HSP患者疼痛VAS评分与Brunnstrom分期(r=-0.39,P=0.01)、肩关节被动外展(r=-0.56, P<0.01)、被动外旋(r=-0.36, P=0.02)、被动前屈(r=-0.37,P=0.02)均具有负相关性,与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病变(r=0.32,P=0.04)、肩胛下肌腱病变(r=0.31,P=0.04)、冈上肌腱病变(r=0.53,P<0.01)均具有正相关性;脑卒中恢复晚期HSP患者疼痛VAS评分与肩部Brunnstrom分期(r=-0.45,P<0.01)、被动外展(r=-0.60,P<0.01)、被动外旋(r=-0.41,P<0.01)、被动前屈(r=-0.52,P<0.01)均具有负相关性;与肌肉痉挛程度(r=0.34,P=0.03)、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病变(r=0.45,P<0.01)、肩胛下肌腱病变(r=0.33,P=0.03)、冈上肌腱病变(r=0.56,P<0.01)均具有正相关性。脑卒中恢复晚期HSP病情较恢复早期严重,恢复晚期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病变、肩胛下肌腱病变发生率较恢复早期更高(P<0.05),恢复早期、晚期冈上肌腱病变发生率均较高(分别为41.86%,46.51%),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脑卒中恢复早期、晚期HSP患者疼痛病情均与Brunnstrom分期、肩关节ROM具有负相关性,与肌肉骨骼超声异常结果具有正相关性;脑卒中恢复晚期HSP患者疼痛病情与肌张力具有正相关性;HSP患者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及肩袖组织容易发生损伤,且以恢复晚期更容易发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体外放散式冲击波治疗慢性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慢性肩袖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对照组采取理疗、手法按摩及针灸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增加放散式体外冲击波治疗.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后第1、2、4周采用欧洲肩关节协会的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系统、目测类比法(VAS)、和关节活动度(ROM)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Constant-Murley评分、VAS评分和ROM,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2、4周,治疗组的Constant-Murley评分、VAS评分和ROM与组内治疗前和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放散状冲击波治疗慢性肩袖损伤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慢性肩袖损伤患者的肩关节功能,缓解疼痛,提高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温针灸对肩袖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肩袖损伤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5)和试验组(n=35),两组均接受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术和肩袖肌群肌肉能量技术(MET)治疗,试验组另于肩髃、巨骨、肩前、肩贞予温针灸,连续治疗2周。治疗前后采用肩关节疼痛与功能障碍指数(SPADI)、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肩关节活动度(ROM)、肩关节等速肌力测试进行评定,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和复发情况。结果对照组脱落5例,试验组脱落4例。治疗后,两组SPADI评分、VAS评分均显著降低(|t|>5.039,P<0.001),ROM、等速肌力测试R值明显提高(|t|>2.751,P<0.01)。试验组SPADI评分、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3.616,P<0.001);ROM,前屈、后伸、内收、外展等速肌力测试R值高于对照组(|t|>2.214,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可进一步缓解袖损伤患者肩关节疼痛,提高肩关节活动度,促进肌力恢复,改善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注射型针刀用于肩袖钙化性肌腱炎急性发作期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肩袖钙化性肌腱炎急性发作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注射型针刀组(20例)和肩关节镜组(36例)。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的肩关节疼痛VAS评分、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统计治疗后3周两组的效果优良率、钙化吸收率,以及总共医疗支出费用。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次日、1周、2周、3周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UCL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的VAS评分和UCL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周,两组的治疗效果优良率及病灶钙化吸收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肩关节镜组比较,注射型针刀组的治疗费用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肩袖钙化性肌腱炎急性发作期采用注射式针刀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肩袖三角间隙注射结合常规康复技术治疗部分及全层小撕裂型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部分或全层小撕裂型肩袖损伤患者1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痛点注射组 43例和超声注射组43例(最终脱失7例)。3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痛点注射组加行肩关节局部痛点注射,超声注射组加行超声引导下肩袖三角间隙注射。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对患者进行肩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系统(CMS)各分项评分及功能独立性测量量表(FIM)中的自理能力评定,并比较3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治疗3周后,3组患者VAS评分较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均P<0.01),痛点注射组和超声注射组较对照组评分均更低(均P<0.05),且超声注射组更低于痛点注射组(P<0.05);3组患者CMS各项评分和FIM的自理能力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均P<0.01),痛点注射组和超声注射组较对照组上述评分均更高(均P<0.05),且超声注射组更高于痛点注射组(P<0.05);痛点注射组和超声注射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且超声注射组总有效率更高于痛点注射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肩袖三角间隙注射结合常规康复技术较痛点注射结合常规康复技术治疗部分及全层小撕裂型肩袖损伤能更好地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肩关节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行肩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的患者在术后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配合使用体外冲击波治疗(ESWT)的临床效果。方法:此项研究选取肩袖损伤诊断明确且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共计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2组患者术后0~12周分3个阶段行制动康复训练、保护康复训练、增强康复训练。2组患者均采用被动功能训练,观察组同时增加体外冲击波辅助治疗。分别于患者术前、术后3周、6周及12周采用UCLASS评分、Constant评分、VAS评分和ROM评分评估患肩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3周、6周及12周,2组分别与组内术前比较,UCLASS、constant及ROM评分均有显著提高(P<0.05),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术后3周、6周及12周,2组各评分行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肩关节镜下行肩袖修补术的患者在术后康复训练的基础上早期提供规律的体外冲击波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患侧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另外在缓解疼痛方面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整体式新型肩关节悬吊衣在肩关节半脱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脑卒中偏瘫伴肩关节半脱位(GHS)住院患者7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穿戴整体式新型肩关节悬吊衣(此创新已申报国家专利且已通过),对照组患者佩戴普通肩吊带。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量表(FMA)、Barthel指数(BI)和目测类比量表(VAS)对患者进行评定,并测量患者坐位患肩肩峰至肱骨头中点的垂直距离间距(AHI),评估半脱位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FMA、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1),且观察组均更高于对照组(均P<0.01);2组患者的AHI值、VAS评分均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1),且观察组均更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整体式新型关节悬吊衣能有效的预防、治疗和纠正肩关节半脱位,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改良带袢钢板悬吊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近中期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72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治疗术式不同分为研究组(n=37)、对照组(n=35)。研究组行改良带袢钢板悬吊固定,对照组行锁骨钩钢板固定。比较2组围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6个月肩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及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Constant-Murley评分、肩关节活动度、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结果? 研究组切口长度、恢复工作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3个月、6个月Constant-Murley评分、肩关节前屈及外展活动度均较术前提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3个月、6个月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6个月肩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4.59%)与对照组(80.00%)相比,无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70%)与对照组(17.14%)相比,无差异(P>0.05)。结论? 改良带袢钢板悬吊固定用于肩锁关节脱位可减轻手术创伤,降低术后疼痛感,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但能否提升总体肩关节功能疗效、减少并发症仍需进一步论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内排锚钉缝合桥技术联合传统缝合桥技术在重度肩袖撕裂伤肩关节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重度肩袖撕裂伤且接受肩关节镜修复手术的6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术中采用内排锚钉缝合桥技术联合传统缝合桥技术的患者设为联合组(30例),采用传统缝线桥技术的患者设为传统组(33例),对比2组手术前后疼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肩关节活动度(前屈、内旋、外展和外旋)、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Constant-Murley)、美国肩肘外科医师协会评分(ASES)]及再撕裂发生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和预后(Neer评分)。结果 联合组术后1个月VAS评分低于传统组(P < 0.05);联合组术后1个月、6个月肩关节内旋主动活动度与传统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前屈、外展、外旋活动度大于传统组(P均< 0.05);联合组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Constant-Murley、ASES均高于传统组;联合组术后6个月Sugaya分级优于传统组(P均< 0.05)。联合组术后没有伤口不愈合、持续性肿胀、感染等并发症。术后1年Neer评分显示联合组预后优良率高于传统组(P < 0.05)。结论 在重度肩袖撕裂伤肩关节镜中采用内排锚钉缝合桥技术联合传统缝合桥技术可获得更好的修复效果,有助于更好地改善肩关节活动度,提升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关节镜清理联合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冈上肌钙化性肌腱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采用关节镜清理与PRP治疗冈上肌钙化性肌腱炎的患者46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3例。实验组行肩关节镜下钙化灶清理+PRP注射,对照组行单纯关节镜清理,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均得到有效随访。实验组中,5例行肩袖修补术(3例为术前确诊肩袖撕裂,2例为钙化灶较大,清理后行肩袖修补),对照组中,3例行肩袖修补术(2例为术前确诊肩袖撕裂,1例为钙化灶较大,清理后行肩袖修补)。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明显低于术前,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SES)评分明显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术后1个月VAS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1个月ASE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52,t=8.73,P=0.001)。结论 关节镜清理联合PRP治疗冈上肌钙化性肌腱炎,是一种有效、微创的方法。关节镜可以尽量清除钙盐,能对肩袖损伤范围精确评估,并对明确的、损伤较大的肩袖损伤,行带线锚钉肩袖修补。同时,结合PRP注射,可加快损伤肩袖的修复,减轻疼痛,加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肩袖间隙肩关节腔和三角肌下滑囊注药治疗冻结肩的可行性与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确诊的65例冻结肩患者进行超声引导经肩袖间隙肩关节腔和三角肌下滑囊注药治疗。治疗前超声检查测量肩袖间隙处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至皮肤的最短距离和喙肱韧带的厚度,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1个月及3个月行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以及Constant量表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UCLA)量表肩关节功能评分。 结果治疗前测量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至皮肤最短距离为(11.81±2.52)mm,喙肱韧带厚度平均为(2.69±0.42)mm。所有患者均成功进行超声引导经肩袖间隙肩关节腔和三角肌下滑囊注药治疗。与治疗前评分比较,治疗后1周、1个月和3个月的VAS疼痛评分随时间延长而降低,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8)。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1个月、3个月Constant量表和UCLA量表的肩关节功能评分得到改善,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6);与治疗后1个月比较,治疗后3个月Constant量表和UCLA量表的肩关节功能评分改善不明显,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6)。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个月、3个月Constant量表中的疼痛程度、日常生活能力、肩关节活动程度和肌力均得到改善,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6);与治疗后1个月相比,治疗后3个月的疼痛程度、日常生活能力、肩关节活动度和肌力均未见进一步改善,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16)。 结论超声引导经肩袖间隙注射可一次进针实现肩关节腔和三角肌下滑囊2个部位的注射,临床短期疗效满意,可作为冻结肩超声引导微创治疗的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关节镜下改良压配式双排缝合(Improved-press-fit DR)技术对巨大肩袖撕裂患者肩关节功能、活动度及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65例巨大肩袖撕裂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2)和观察组(n=33)。其中对照组给予关节镜下缝合桥(Suture-Bridge)技术治疗,观察组给予Improved-press-fit DR技术治疗。使用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SES评分)评分标准、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评分)肩关节评分系统、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对两组患者进行肩关节功能评定,使用[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进行生活质量评定,进行活动度(体侧外旋、前屈)评定,使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疼痛评定。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ASES评分、UCLA评分、Constant评分、EQ-5D评分、体侧外旋、前屈度数均明显升高(P <0.05),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明显升高(P <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 <0.05),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明显降低(P <0.05);观察组再撕裂率(3.03%)...  相似文献   

17.
岳岚  许睿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21):2833-2835
目的探讨发散式体外冲击波结合运动康复训练对肩袖肌腱炎运动创伤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60例肩袖肌腱炎运动创伤患者,其中有1例患者在治疗中途由于个人原因放弃治疗,实际收治患者59例,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在进行发散式体外冲击波治疗的同时进行肩关节的运动康复训练,对照组按传统保守方法治疗,均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标准评价患肩的功能状况。结果除治疗后第1周两组疼痛、日常生活活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治疗后第2~5周观察组疼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肩关节活动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肩袖肌腱炎运动创伤患者进行发散式体外冲击波结合运动康复训练后,可明显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上肢机器人训练对改善肩袖损伤术后患者的疗效。方法:60例肩袖损伤术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物理因子和运动疗法治疗,观察组给予上肢机器人辅助下运动训练。2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应用肩关节位置重现偏差角度、肩关节被动活动范围(PROM)、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关节Constant-Murley量表(CMS)、功能独立性量表(FIM)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治疗6周后,2组患者肩关节位置重现偏差角度、VAS较前降低(P<0.05),PROM、CMS、FIM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观察组肩关节位置重现偏差角度、PROM、VAS、CMS、FIM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肩袖损伤术后患者,常规运动疗法结合上肢机器人训练能更加有效地改善患者肩部本体感觉及上肢运动功能,减轻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早期康复干预对肩袖损伤患者(麻醉下)手法松解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肩袖损伤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4例。2组患者均给予麻醉下手法松解术(MUA)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于术后早期介入系统康复干预,如术后麻醉未清醒阶段实施被动姿势控制训练,完全清醒后指导患者主动活动手指、腕关节及肘关节,后续则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逐渐增加弹性球训练、肩关节训练、扩胸运动、肌力训练等。于术前、术后2周、4周时分别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CM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生活质量评分量表(SF-36)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 术后2周、4周时观察组患者肩关节CMS评分[分别为(60.03±5.54)分和(85.94±4.02)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水平(P<0.05);术后2周、4周时观察组SAS评分[分别为(50.26±3.89)分和(43.26±3.89)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水平(P<0.05);术后48 h、术后4周时观察组疼痛VAS评分[分别为(3.14±0.65)分和(0.60±0.62)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水平(P<0.05);术后4周时观察组SF-36评分[(84.59±3.89)分]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水平(P<0.05)。 结论 于MUA术后早期介入康复干预能显著改善肩袖损伤患者的肩关节功能,缓解其疼痛程度及焦虑情绪,有助于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4):617-618
选取2012年9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54例肩袖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观察组采取关节镜下辅助缝合,对照组在缝合时采取传统缝合方法缝合(即单排缝合)。观察两组患者前屈、外展、内旋、外旋度变化情况,观察两组患者Constant评分、UCLA评分、静息时VAS、活动时VAS评分情况。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前屈、外展、内旋、外旋度均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前屈、外展、内旋、外旋度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onstant评分、UCL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静息时VAS、活动时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Constant评分、UCL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静息时VAS、活动时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肩袖肌腱损伤镜下缝合采取关节镜下辅助缝合效果较好,患者肩关节活动度恢复较好,Constant评分、UCLA评分、静息时VAS、活动时VAS评分改善较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