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病历摘要患者男性 ,45岁。因反复咳嗽 5个月于 2 0 0 1年 5月 4日以右肺弥漫性病变入院。患者入院前 5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干咳 (无发热 )、胸闷、胸痛、咯血、盗汗、声音嘶哑、消瘦等其它不适。在当地医院以“支气管炎”给予青霉素治疗 1周无效 ,2 0 0 1年 1月 4日胸片及胸部CT示 :右肺结节伴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 ,拟诊“鼻咽癌肺转移”。于 2 0 0 1年 1月 1 0日~ 2 0 0 1年 3月 1 0日间 ,在外院化疗 3个疗程 ;化疗方案 :2次为“紫彬醇 (商品名 :泰素帝 ) +顺铂 +四氢叶酸 +5 氟尿嘧啶” ,另 1次为“异环磷酰胺 +表阿霉素 +草酸铂 (商品名…  相似文献   

2.
李宝华  王京岚 《临床肺科杂志》2012,17(11):2076-2078
目的探讨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疾病的特征,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0年9月~2011年9月我院呼吸科住院的19例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患者的症状、诊疗经过及转归。结果经过组织病理学检查,19例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患者中,肺癌及转移瘤7例(7/19);恶性淋巴瘤4例(4/19);淋巴结结核3例(3/19);结节病2例(2/19);真菌感染2例(2/19);Castleman病1例(1/19);SLE 1例(1/19)。经过治疗获得不同转归。结论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疾病病因复杂,诊断困难,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早确诊、早治疗。  相似文献   

3.
患者 ,女性 ,5 0岁 ,江西九江市人。住院号 769770。因咳嗽 ,咳痰 3个月 ,发热 2 0余天。于 2 0 0 2年 7月 2 8日 ,门诊以发热原因待查收住入院。患者于 4月 2 0日淋雨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 ,量少 ,白色粘液样 ,不伴发热、胸痛、胸闷、咳血。予青霉素静脉滴注后略有好转 ,但一直迁延不愈。于 7月 2日发热 ,7月 5日体温达 3 8.6℃ ,伴胸闷、呼吸困难 ,不伴畏寒及关节酸痛。于当地市医院查血常规 :WBC 9.6× 10 9/L ,Hb 81g/L。胸部CT示 :(1)左上肺继发性肺结核 ,部分成浸润改变 ;(2 )左下肺改变考虑炎症 ,不排除左下肺结核播散 ;(3 )纵隔…  相似文献   

4.
<正>病例资料患者女性,57岁,退休护士。因"咳嗽伴皮下结节3月余,发热10天"于2014年7月入院。患者入院前3月余前受凉后出现咳嗽,少量白粘痰;伴劳力后胸闷气促、休息后可减缓;发现四肢(上臂、膝盖)皮下结节,不痛不痒、无皮肤破溃,少许盗汗,无咯血、胸痛、心悸、少尿、下肢浮肿,无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关节肿痛、皮疹。查血常规、CRP正常。胸部增强CT示"两肺斑片影,两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  相似文献   

5.
1病例摘要患者,男,59岁,办公室职员(已退休)。因咳嗽,咳痰伴间断发热1个月于2009年9月3日入院治疗。患者入院前1个月出现咳嗽,咳痰,伴每天午后发热38~39℃,无咯血、无胸闷、无盗汗等其他不适。经头孢呋辛、阿奇霉素治疗,1周后体温逐渐下降至37.5℃。X线胸片显示右上肺不规则团...  相似文献   

6.
病史:患者,女,56岁,于2008年2月初时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咳嗽、少量黄痰伴有低热,体温最高37.8℃,出现盗汗现象,活动后胸闷气喘,无胸痛症状。自服感冒药后热退、咳嗽减轻。数天后患者发现少量咯血即在外院就医胸片及胸部CT检查见:两肺弥漫性粟粒样结节影,纵隔和两侧肺门淋巴结肿大伴多发钙化。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未获肿瘤病理学证据。PPD试验呈阳性,痰多次涂片检查抗酸杆菌(-),考虑肺结核可能,3月起诊断性抗痨治疗(INH,EMB,PZA,RPT)。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33岁,上海人.2007年6月因咳嗽、消瘦、低热3月在区中医院拍胸片示双肺弥漫性结节伴纵隔淋巴结肿大,拟诊肺炎,肺肿瘤。予以抗炎、中药治疗1周,效果不佳。曾去市三级医院就诊拟"肺转移性肿瘤"。2007年6月来区中心医院肺科就诊,入院查体:神清,口唇无紫绀,无杵状指,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42岁,因腹痛、恶心、呕吐10d在当地医院诊治。胃镜检查示:浅表性胃炎。上腹部CT示:后腹膜及后纵隔多发肿大淋巴结,部分融合成团,中心液化,考虑恶性可能,不排除淋巴结结核。于2006年7月18日转入我院。体检:体温37.6℃,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心肺听诊正常,腹平软,未及包块,中上腹有深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活跃,双下肢无水肿,病理征阴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电视纵隔镜对纵隔淋巴结肿大的诊断效果。方法 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20例行电视纵隔镜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20例患者均获得病理诊断,无手术并发症。讨论电视纵隔镜对于纵隔淋巴结肿大的诊断以及肺癌术前病理分期具有很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多发淋巴结肿大的结缔组织疾病26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多发淋巴结肿大的结缔组织病(CTD)的临床特征,探讨可能的误诊原因。方法对2001—2004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初诊误诊的多发淋巴结肿大的CTD患者26例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例患者均表现为多发淋巴结肿大,其中21例伴发热。分别误诊为恶性淋巴瘤(14/26)、转移性肿瘤(5/26)、淋巴结炎(5/26)和淋巴结结核(2/26)。其中14例行淋巴结活检,组织病理学报告均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结合临床表现及各项辅助检查,26例患者最终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9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5例、成人斯蒂尔病12例。经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后,所有患者多发淋巴结肿大均消失。结论CTD可引起多发淋巴结肿大,但其临床表现和淋巴结活检病理学检查均无特异性。详细询问病史和细致的查体,尽早完善各项免疫学检查是避免延误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应用纵隔镜检查术诊断纵隔淋巴结结核和结节病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寻找和探索一种区分良恶性纵隔淋巴结肿大,确诊纵隔淋巴结结核和结节病的有效方法。方法应用纵隔镜检查术对胸部CT或MRI检查发现的纵隔淋巴结肿大、临床诊断不清疑为淋巴结结核或结节病者实施此检查,获取病理组织,做出明确诊断,以指导治疗。结果本组25例患者接受纵隔镜检查,其中16例被病理诊断为纵隔淋巴结结核,占64%(其中增殖性结核14例,占88%;干酪性结核2例,占12%);8例诊为结节病,占32%;1例难于确定为淋巴结结核或结节病,占4%。非典型的纵隔淋巴结结核与结节病在影像诊断上难于区别,而且在显微镜下也极易混淆。这两种疾病常与其他原因引起的纵隔淋巴结肿大(如恶性淋巴瘤、淋巴结转移性癌等)在影像检查中不易区分,极易误诊,造成误治。本组病例术前影像诊断及临床诊断大多考虑为恶性疾病,其中第一诊断为恶性疾病的占84%(21/25),有2例已在外院接受化疗。结论对于纵隔区域发现的肿大淋巴结,纵隔镜检查术是一种很有价值的确诊手段,治疗前应尽一切可能获取明确的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12.
肺门,纵隔淋巴结结核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报告了58例肺门、纵隔淋巴结结核的诊治经验,X线检查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临床上需与中心型肺癌,纵隔肿瘤相鉴别,作者对诊断与鉴别诊断、手术适应证及术中注意事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经支气管针吸活检在纵隔及肺门淋巴结结核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TBNA)在纵隔及肺门淋巴结结核诊断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 在常规气管镜检查过程中,对CT检查提示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肺部及气道腔内无异常表现的24例患者予以TBNA术,在用细胞学穿刺针活检的基础上,选择性地应用组织学穿刺活检针,对所获标本进行细胞学、组织学切片及涂片找抗酸杆菌等检查。结果 24例患者中,18例获得明确的组织学诊断,5例涂片中找到抗酸杆菌,所有患者均无明显的并发症。结论 TBNA操作方便、安全,有较高的诊断率,可作为诊断纵隔及肺门淋巴结结核的首选方法和技术。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性 ,5 6岁。因反复刺激性干咳九年余于2 0 0 0年 6月入院 ,既往史、家族史无特殊。入院检查 :生命体征均属于正常范围 ,口唇无紫绀 ,气管居中 ,心肺阴性 ,胸片示双肺纹理增多 ,双肺野未见占位性病变。胸腔 CT示双肺未见实质性病变 ,纵隔内气管隆突后下见肿大淋巴结 ,大小约 2 .2 cm 3.0 cm(图 1)。考虑纵隔肿瘤或肺外肿瘤纵隔淋结转移。为明确诊断行多项检查 :肿瘤五项指标 (AFP、CEA、SF、CA19- 9、CA5 0 )均在正常范围 :多次痰细胞学阴性 ;肝胆胰脾及乳腺检查均正常范围 ;胸腔 MRI示气管隆突右后方见卵圆形肿块呈长 T1、长 …  相似文献   

15.
病历摘要患者男,5岁。2 a前出现左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并于当地医院行摘除术(未行活检),1.5 a前患者相继出现左侧睾丸、左耳后、背部及双下肢多发包块(直径3 cm×3 cm~4 cm×6cm),未行特殊处理。自发病以来食欲较前明显减低,体重明显下降。为进一步明确诊断,于2006年1月入院。查体: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19.0×109/L,RBC 4.0×1012/L,Hb115 g/L,PLT 500×1012/L。骨髓象:骨髓增生活跃,粒系增生活跃。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阳性率70%,NAP积分140分,符合感染样骨髓象。皮肤包块穿刺细胞形态学(瑞—姬染色):肿瘤细胞散在分布,细胞胞…  相似文献   

16.
多层螺旋CT对纵隔淋巴结肿大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然  石建奎  张洪 《山东医药》2011,51(32):68-69
目的探讨和分析纵隔淋巴结肿大的CT表现及特征。方法对62例经手术、淋巴结活检和临床治疗证实纵隔淋巴结肿大患者行CT分析。所有患者行胸部CT检查,其中40例同时做了增强CT检查。结果 62例中转移性淋巴结肿大22例,结核13例,恶性淋巴瘤11例,结节病15例,坏死性淋巴结炎1例。胸部CT平扫在62例中均能发现纵隔淋巴结增大的部位、数目、大小和形态。转移性淋巴结肿大多数与淋巴引流区分布有关且多无明显强化,结核性淋巴结肿大多数与引流区分布无明显相关,强化不明显或稍有强化,淋巴瘤引起的淋巴结增大多伴有融合,部分轻中度强化结节病引起的淋巴结肿大强化明显。结论多层螺旋CT检查是诊断纵隔淋巴结大小的首选方法,对纵隔淋巴结肿大具有重要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系统性肥大细胞增生症(SM)的临床病理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报道l例中年男性SM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诊疗经过,并进行多学科讨论。结果:中年男性,全身骨痛,发现甲状腺结节,多处淋巴结肿大,影像学检查拟诊为甲状腺恶性肿瘤伴淋巴结及骨转移,病理结果示骨小梁间可见片状增生细胞,胞质透亮,核形态欠规则;甲苯胺蓝染色...  相似文献   

18.
19.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弥补了常规超声不能反映组织硬度信息的不足,在鉴别疾病良恶性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根据现有的研究结果,对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的发展及其在肺门及纵隔肿大淋巴结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儿童肺门淋巴结结核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