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对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及免疫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全麻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患者80例,ASA I或II级。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于术前30 min开始对观察组患者双侧足三里、合谷及三阴交穴给予电刺激;对照组则在目标穴位贴电极片,但不给予电刺激。分别在麻醉前30 min(T0)、插管时(T1)、切皮时(T2)、气腹时(T3)、拔管时(T4)记录所有患者的HR及MAP水平;于手术前和术后第1天分别取3 mL外周静脉血用于检测血浆IL-2、IL-6及IL-10浓度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MAP及HR在T1、T2、T3、T4时均要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两组患者的IL-2、IL-6及IL-10浓度水平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观察组IL-2、IL-6及IL-10浓度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AS能够有利于保持胃癌根治术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2.
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现已成为国内围术期医疗管理的一种新模式,以降低患者围手术期应激反应为首要原则,通过优化围术期的各种防治措施,从而实现减少住院周期,促进患者康复的目的。这与中医理论体系中“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治未病思想不谋而合。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作为传统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安全无创、简便易行的新型穴位刺激方法,在预防与治疗疾病、促进机体功能恢复等方面具有独特疗效。近年来,TEAS在围术期中的应用研究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相关学者和临床医生的关注。文章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TEAS在术前预康复、术中麻醉以及术后恢复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构建具有中医特色的ERAS围手术期临床管理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治疗对老年胃肠肿瘤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60例行全麻胃肠肿瘤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组.干预组进行TEAS治疗,选用双侧内关、足三里及印堂穴,对照组除不进行电刺激外其余均与干预组相同.观察患者围手术期认知(MMSE)、自理能力(ADL)、压疮、跌倒评分,术后排气排便、进食,术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心脏外科开胸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8月至2022年4月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脏外科行开胸心脏手术的40例患者,年龄39~71岁,体质量指数(BMI)18.63~24.80 kg·m-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Ⅱ~Ⅲ级。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C组)和经皮穴位电刺激组(EA组),每组20例。EA组在麻醉诱导后于双侧内关、合谷穴行经皮穴位电刺激直至术毕,C组仅在相同时间、相同穴位粘贴电极片但无电刺激操作。比较两组拔除气管导管后即刻、4、8、12、24、48、72 h静息和活动时的视觉模拟(VAS)评分,拔除气管导管后48 h内PCIA有效按压次数和总按压次数,术后补救镇痛例数,术中麻醉药物用量,术后ICU停留时间、总住院时间及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EA组静息时VAS评分在气管导管拔除后4、8、12、24、48 h均低于C组(P均<0.05)。活动时气管导管拔除后8、12、24、48h EA组VAS评分均低于C组(P均<0.05)。拔除气管导管后48 h内EA组PCIA有效按压次数、PCIA总按压次数均较C组下降(P均&...  相似文献   

5.
经皮穴位电刺激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皮穴位电刺激(TAES)与相应的穴位相结合可用于围手术期、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便秘等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脑卒中后功能障碍的康复,提高男女生殖功能,成瘾戒断综合征,治疗糖尿病及周围神经病变,缓解运动性疲劳,消除肩周炎、膝关节炎、慢性盆腔炎等急慢性炎症.对小儿原发性遗尿、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剖宫产产妇寒战等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妇科宫颈癌患者术后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腹腔镜下子宫广泛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50例,对照组25例采用静吸复合麻醉,观察组25例采用TEAS辅助静吸复合麻醉。记录术后尿潴留发生率,尿残余量及留置尿管时间。结果:观察组术后尿潴留发生率明显降低,第一次自主排尿后尿残余量减少,留置尿管时间缩短。结论:TEAS干预可显著促进患者术后膀胱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荆门市中医医院行髋部骨折手术老年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穴位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对照组未采取此措施。记录患者气管导管拔除时间、麻醉药品用量、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测定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S100β水平。结果:治疗组瑞芬太尼用量和气管导管拔除时间及恶心呕吐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术后第3天及第7天MMSE评分均显著增高;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降低;与术前1天相比,对照组术后第3天及第7天MMSE评分均显著降低;与T0时比较,两组术后T1、T2、T3时的IL-6、IL-1β、NSE、S100β水平均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T1、T2、T3时的IL-6、IL-1β、NSE、S1...  相似文献   

9.
王棕皆  曾繁培  钱彬 《西部医学》2017,29(9):1233-1236
【摘要】目的 评价经皮穴位电刺激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 纳入全身麻醉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患者68例,年龄18~60岁,按美国麻醉医师(ASA)分级为Ⅰ~Ⅱ级,随机分为电刺激组和对照组各34例。电刺激组采用麻醉前经皮电刺激双侧合谷(LI4)、内关(PC6)和足三里(ST36)30 min;对照组未行穴位电刺激。主要观察指标为患者术后24小时QOR 40评分,次要观察指标包括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电刺激组患者术后24 小时QOR 40评分升高;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减少;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患者满意度提高。结论 经皮穴位电刺激可提高全身麻醉下乳腺癌患者术后早期恢复和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研究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电视辅助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 TEAS)组和假经皮穴位电刺激组(Sham组),每组30例。TEAS组于麻醉诱导前30min经皮穴位电刺激双侧合谷穴、内关穴、后溪穴及支沟穴,电刺激持续至手术结束。Sham组于上述穴位贴电极片,但不给予电刺激。分别于手术前30min(T1)、单肺通气1h(T2)、手术结束后双肺通气10min(T3)及术后24h(T4)采集颈内静脉血,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清IL-6、IL-10、TNF-α浓度;记录术后3d内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拔除胸管时间和平均住院日。结果 与Sham组比较,TEAS组血清IL-6及IL-10浓度在手术结束双肺通气10min时均显著降低(P<0.05);组内比较,两组患者血清IL-6及IL-10水平在手术结束双肺通气10min时均高于术前(P<0.05);两组术后肺部并发症、胸管拔除时间及平均住院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皮穴位电刺激可降低全身麻醉下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术中炎性因子的表达,可能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肺保护存在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黄春丽 《吉林医学》2014,(11):2467-2468
目的:探究脊柱手术患者常规护理和围术期护理的效果差异。方法:将74例脊柱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7)与试验组(n=37),分别进行常规护理与围术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和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的临床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脊柱手术患者采取围术期护理,可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的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对行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的方法。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在我院行脑深部点刺激术治疗的19例帕金森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这些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然后观察这些患者身体恢复的情况。结果 :经过治疗和护理后,这些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其中有14例患者在术后3~4d可以正常下地行走;有5例患者在术后出现嗜睡、烦躁、语言障碍等症状,接受7~10d的护理后,症状完全消失。接受2周的护理后,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 :对行脑深部点刺激术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能有效地改善患者治疗的效果,有利于患者术后身体的恢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姜曦  魏昌伟  吴丹  罗婷 《北京医学》2021,43(7):646-649
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eri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isorder, PND)是老年人麻醉及手术常见的一类神经并发症,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老年人麻醉和手术增多,为了加速老年人术后恢复,保障术后生活质量,降低社会医疗保障系统的负担,PND的预防和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对PND的预防和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行脊柱手术围术期的护理。方法对8例凝血功能障碍患者术前评估凝血功能,做好改善凝血功能障碍治疗的护理,术后严密监测患者血压和出血量,观察脊髓神经功能,预防切口血肿和硬膜外血肿以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结果8例患者术后出现1例切口血肿,1例反复出现硬膜外血肿,1例切口周围皮肤瘀紫,3例患者经过积极处理后均症状好转.其余患者未出现并发症,8例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术前全面评估患者病情,及时处理凝血功能障碍,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前提;术后加强病情观察,积极有效地预防并发症,能有效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预防浆细胞性乳腺炎(PCM)手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效果.方法 于2019年1月至2019年8月期间,于我院收治的且行慢性溃疡修复术的86例PCM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纳入对象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不予以电刺,观察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予以TEAS.比较两组...  相似文献   

18.
何浪 《中国乡村医生》2006,22(13):36-37
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的作用 TENS从20世纪70年代兴起,是通过皮肤将特定的低频脉冲电流输入人体以治疗疼痛的电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经皮穴位电刺激是在针灸和经皮神经电刺激的基础上,以经皮电极在靠近神经或与重叠神经的穴位上施加电流刺激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具有无创便携、操作简便、易于推广等特点。其可能通过平衡自主神经功能、改善胃肠动力、调节胃肠激素和神经递质分泌等机制发挥作用,并有望成为胃肠道疾病中更具发展前景的治疗方法。本文总结了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的起源及作用机制,并对其在胃肠道疾病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方向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在混合痔术后疼痛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以疼痛为主要症状的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白环俞穴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口服曲马多缓释片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治疗后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治疗组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的止痛作用与对照组口服曲马多缓释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能避免口服止痛药的副作用,且操作方便安全,有推广运用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