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腰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凭静脉麻醉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术后苏醒的影响。 方法选取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15例,根据手术麻醉方法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5例。观察组给予腰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凭静脉全身麻醉,对照组给予单纯全凭静脉全身麻醉。于麻醉前(T0)、麻醉后10 min(T1)、麻醉后30 min(T2)、术毕(T3)时比较2组平均动脉压、心率、去甲肾上腺素及肾上腺素水平;比较2组术后苏醒时间、清醒镇静效果、手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平均动脉压、心率变化不明显,对照组平均动脉压、心率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水平均呈升高趋势,观察组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水平变化幅度小于对照组,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唤醒时警觉/镇静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手术期间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相较于单纯全凭静脉全身麻醉,腰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凭静脉全身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可有效防止血流动力学指标波动,减轻手术应激反应程度,术后苏醒快、苏醒质量佳,且未增加手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术前头皮神经阻滞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患者血浆皮质醇的改变,评估颅脑外科手 术行头皮神经阻滞镇痛,减轻术后应激反应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 年10 月-2017 年5 月在该院神经外科 成功实施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的患者46 例。随机分为神经阻滞组和非神经阻滞组,每组23 例。神经阻滞组 患者用0.5% 罗派卡因分别阻滞头部两侧对称的枕大神经、枕小神经、眶上神经和耳颞神经,非神经阻滞组患 者只实施全身麻醉。在快速诱导全身麻醉前,以及术后2、6、12 和24 h 时分别抽取外周静脉血测定血浆皮 质醇水平,同期记录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不良反应。结果 神经阻滞组术后2、6 和12 h 的VAS 评 分较非神经阻滞组低(P <0.05)。两组血浆皮质醇水平术后2 ~ 24 h 较快速诱导气管插管前升高(P <0.05)。 与非神经阻滞组比较,神经阻滞组术后2 ~ 12 h 血浆皮质醇水平降低(P <0.05)。结论 0.5% 罗派卡因头皮 神经阻滞是开颅术后镇痛的有效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头皮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用于术前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开颅手术,观察其循环的稳定性。探讨头皮神经阻滞复合全麻能否有助于开颅手术的安全性,能否降低二次手术的发生率。方法:将60例行开颅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对照组)和头皮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组(实验组)。在实验组中,根据手术切口的范围,选择性阻滞眶上神经、耳颞神经、枕大、枕小神经。记录围手术期重要的生命体征、药物使用量、苏醒与拔管时间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循环在围手术期更加平稳,波动较小。实验组丙泊酚(P=0.00)、舒芬太尼(P=0.00)及瑞芬太尼(P=0.00)的使用量低于对照组,其拔管时间(P=0.00)及苏醒时间(P=0.00)也相应缩短。实验组二次手术发生0例,对照组二次手术发生率为2例(P=0.492)。结论:头皮神经阻滞复合全麻能够更有效地维持开颅手术术中心率和血压的稳定,使患者能够早期恢复,可能降低二次手术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头皮神经阻滞复合七氟醚在颅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55例行开颅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8例,采用头皮神经阻滞复合七氟醚麻醉;对照组患者27例,采用七氟醚静吸复合舒芬太尼麻醉.观察2组患者诱导前、诱导后5min、切皮时、破脑膜、手术结束时和拔管后5 min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比较2组患者术后躁动情况、麻醉时间、苏醒时间以及舒芬太尼用量.结果 对照组患者切皮时、破脑膜、手术结束时以及拔管后5 min的MAP和HR均有显著性升高,且显著高于相同时刻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躁动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麻醉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舒芬太尼用量也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行头皮神经阻滞的颅脑手术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平稳、舒芬太尼用量少、术后苏醒快、躁动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8):133-136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对肩关节镜手术患者术后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 年6 月~2019 年9 月在我院骨科改关节外科行肩关节镜手术的60 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用全身麻醉,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对比两组的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术后疼痛情况、术后不同时间上肢功能。结果 观察组在手术开始5 min(T1)、手术开始30 min(T2)、手术结束时(T3)、拔除气管导管30 min 时(T4)的HR 和MAP 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苏醒即刻、术后6 h、术后12 h、术后24 h 的VAS 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 h、12 h、24 h 的上肢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肩关节镜手术的麻醉效果良好,能有效稳定术中血流动力学,减轻术后疼痛,加快上肢功能的恢复锻炼,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宋兵 《当代医学》2021,27(14):113-115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与神经阻滞麻醉联合在小儿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本院采用手术治疗的100例患儿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儿入院编号,采用奇偶数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定麻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儿各项指标、疼痛评分、麻醉苏醒时间、躁动评分情况及躁动发生率.结果 麻醉诱导后,两组患儿心率水平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麻醉诱导前后,两组平均动脉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不同时期疼痛评分及躁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但麻醉苏醒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躁动发生率为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联合神经阻滞麻醉能起到良好止痛效果,减少躁动情况的发生,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老年全身麻醉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拟行全身麻醉并择期手术老年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39例。两组均行临床常规麻醉,对照组加以0.9%氯化钠注射液,观察组则加用等剂量的右美托咪定。观察两组苏醒期躁动以及认知功能。结果:观察组苏醒期躁动、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认知功能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7天时,观察组认知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有助于降低老年全身麻醉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减轻患者术后认知功能损伤,加速患者术后康复,临床普及价值高。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9):130-133
目的 探讨头皮神经阻滞在颅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2020 年1—11 月我院接诊的颅脑手术患者60 例(ASA 评分≤3 分,年龄21~70 岁)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n=30)实行头皮神经阻滞联合全麻,对照组(n=30)实行全麻。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时刻MAP、HR 水平、苏醒后VAS 评分、术后镇痛相关并发症。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诱导前、诱导5 min MAP、HR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切皮时、脑破膜、手术结束时、拔管后5 min MAP、HR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同时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苏醒后VAS 评分为(1.48±0.35)分,低于对照组的(3.85±0.4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恶心呕吐、尿潴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呼吸抑制、皮肤瘙痒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皮神经阻滞在颅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以减少对患者MAP、HR 水平的影响,降低苏醒后VAS 评分,并减少术后镇痛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下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将64例接受下肢骨折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2)采用单纯全身麻醉,联合组(n=32)采用全身麻醉联合B超引导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术中不同时刻血流动力学状态、麻醉药物用量、苏醒时间及苏醒后躁动发生情况。结果 T2时刻,联合组和对照组HR、MAP均较T1时刻明显下降(P<0.05),T3~T5时刻,联合组HR、MAP均与T1时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均明显高于T1时刻水平(P<0.05)。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组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明显缩短(P<0.05)。联合组苏醒后躁动的发生率、躁动程度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行下肢骨折手术,可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镇痛药物用量,促进早期苏醒和拔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在小儿腹股沟区手术麻醉中的应用及术后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在我院行腹股沟区手术的患儿160例,依据麻醉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0例,研究组行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行全凭静脉麻醉.比较两组患儿生命体征、术后疼痛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患儿围术期HR、Sp02及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疼痛评分及苏醒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术后躁动、恶心呕吐、术中体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呼吸抑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腹股沟区手术麻醉应用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术后疼痛轻,不良反应少,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躁动及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分为2组,右美托咪定组(D 组)和对照组(C 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后即刻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0.5μg/kg 和等容量生理盐水。采用静吸复合麻醉,在术前及术后24 h 采用40项恢复质量评分量表(QoR‐40)评估恢复情况。记录麻醉诱导前、拔管时、拔管后5 min 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记录拔管后30 min 及术后24 h 的觉模拟评分(VAS 评分),麻醉恢复期躁动发生率及拔管时间,追加芬太尼的例数等。结果术后24 h ,D 组患者 QoR‐40评分、情绪状态评分以及身体舒适度评分均高于 C组(P<0.05)。与 C 组比较,D 组拔管时、拔管后5 min 的 MAP 降低,HR 明显减慢(P<0.05)。 D 组拔管后30 min 时 VAS 评分明显低于 C 组(P<0.05)。 C 组躁动率明显高于 D 组(P<0.05)。两组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D 组患者恢复期追加芬太尼例数明显少于 C 组。结论右美托咪定可改善全身麻醉患者术后第1天的恢复质量,减少恢复期躁动,稳定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肝炎肝硬化患者应用丙泊酚联合七氟醚静- 吸复合麻醉对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5 ~ 2017 年于天津医科大学宝坻临床学院行手术治疗的肝炎肝硬化患者72 例,依据随机原则 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予以七氟醚复合丙泊酚静- 吸复合麻醉,对照组予以丙泊酚全程静脉麻醉。于 拔管后即刻(T0)、拔管后10(T1)、30(T2)和60 min(T3)分别比较两组改良OAA/S 评分与改良Aldrete 评分。分别比较两组术后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脑电双频指数(BIS)及躁动发生率。 比较两组术后呛咳反应及恶心呕吐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不同时间点的改良OAA/S 评分与改 良Aldrete 评分比较有差异(P <0.05);两组的改良OAA/S 评分及改良Aldrete 评分比较有差异(P <0.05); 两组的改良OAA/S 评分及改良Aldrete 评分变化趋势比较有差异(P <0.05)。对照组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 复时间、拔管时间、苏醒状态BIS 指数及躁动发生率大于观察组(P <0.05)。两组术后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 率比较无差异(P >0.05)。结论 丙泊酚联合七氟醚静- 吸复合麻醉用于肝炎肝硬化患者手术麻醉,可以提 高术后的苏醒质量,苏醒较迅速,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苏醒时间、拔管时呛咳、手术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神经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二组患者均接受咪达唑仑、丙泊酚、顺苯磺酸阿曲库铵、舒芬太尼全身麻醉。手术结束前30min,D组患者静脉输入右美托咪啶0.5μg/k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0ml),C组输注生理盐水20ml,输注时间10min。记录诱导前(T0)、术毕(T1)、吸痰时(T2)、苏醒时(T3)、拔管时(T4)、拔管后5min(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脑电双频指数(BIS)。记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气管拔管时间、拔管时呛咳评分及术后躁动情况。结果D组麻醉苏醒期心血管反应稳定。C组血压、心率手术后各时间点均较术前和D组明显升高(P〈0.05)。与C组相比D组拔管时呛咳评分及术后躁动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二组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可有效减轻神经外科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的应激反应,减少术后呛咳躁动。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 探讨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在胸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60例开胸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 2组,每组30例.A组采用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B组采用单纯全麻.术后2组均采用静脉自控镇痛.观察2组患者麻醉后不同时间点的心率及血压情况,比较2组患者术后不同状态下及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观察2组不良反应.比较2组术中芬太尼用量.结果 A组采用复合麻醉后不同时间点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无明显变化,而B组则有明显波动,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不同时间点及不同状态的VAS评分对比显示,A组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 2组术后24 h,48 h安静及运动时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苏醒期躁动、苏醒延迟、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B组为30.00%,A组芬太尼用量与B组 比较,明显降低,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胸科手术采取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镇痛强,芬太尼用量少,降低术后早期(12 h内)疼痛评分,苏醒期躁动、苏醒延迟,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韦信洪 《中外医疗》2014,(30):142-143
目的探讨分析上腹部手术患者分别采用单纯全麻处理以及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处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择期进行上腹部手术患者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术中采用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阻滞麻醉联合)和对照组(术中单纯采用全身麻醉),对比观察两组患者麻醉维持用药总量、在麻醉期间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等变化情况、术后恢复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术后镇痛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麻醉使用的瑞芬太尼、阿曲库铵、丙泊酚等总量均较对照组均明显减少(P〈0.05);两组患者在麻醉期间HR、MAP及CVP等各项指标情况并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0 min观察组各项指标水平与诱导前无明显变化,对照组各项指标水平较诱导前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和完全清醒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出现疼痛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躁动、烦躁、疼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9.3%)明显低于对照组(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腹部手术患者术中采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处理,有利于减少全麻药物用量,术中血流动力学循环状况稳定,可帮助患者尽快苏醒、恢复,且不良反应较轻,可作为一种理想的麻醉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帕瑞昔布钠联合头皮神经阻滞对神经外科术后镇痛作用的时间,探讨其是否为一种可行的镇痛方案。方法:60例择期开颅手术病人按数字随机分为2组:头皮神经阻滞组(对照组),帕瑞昔布钠+头皮神经阻滞组(试验组)。麻醉诱导前根据手术切口部位用0.5%的罗哌卡因选择性阻滞眶上神经、耳颞神经、枕大及枕小神经,术毕用0.5%罗哌卡因浸润手术切口。记录拔管后即刻(0时),术后1、2、4、12、24时各时点疼痛评分、镇静评分、恶心呕吐评分、生命体征。结果:帕瑞昔布钠+头皮神经阻滞组镇痛时间可以维持18 h左右,对呼吸、镇静程度及生命体征的影响较小。与对照组相比,延长了追加镇痛药物的时间(P=0.00),但没有改变追加药物的剂量。结论:帕瑞昔布钠联合头皮神经阻滞是一种良好的神经外科术后镇痛方案,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右美托咪定对七氟醚全身麻醉术后躁动的作用。方法选取该院普外科全身麻醉手术病人180例,年龄25-60岁,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组、B组、C组,每组60例,麻醉维持和诱导均采用七氟醚-瑞芬太尼。手术结束前15 min A组静脉推注右美托咪定1μg/kg(5 min),B组静脉推注咪达唑仑0.05 mg/kg,C组静脉推注0.9%生理盐水10 mL,记录给药即刻、给药后5 min、给药后10 min患者血压、心率以及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苏醒时间、麻醉后苏醒恢复室时间、评估苏醒期躁动分级。结果 A、B组患者麻醉苏醒时间、术后躁动发生率均低于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患者麻醉苏醒时间、术后躁动发生率低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手术期呼吸、循环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及苏醒后恢复室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剂量右美托咪定对七氟醚-瑞芬太尼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疗效效果优于咪达唑仑。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血流动力学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4月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手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手术后患者认知功能及手术前后患者血清中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脑型脂肪酸结合蛋白(B-FABP)水平。结果:手术过程中观察组血流动力学指标较对照组稳定(P<0.05)。手术结束后2、6、12、24 h观察组患者VA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手术结束后第1天和第3天观察组患者认知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结束后6 h,观察组患者血液中H-FABP和B-FAB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使用能明显改善手术过程中患者血流动力学波动,减轻患者术后疼痛,降低患者术后认知障碍,缓解患者术后H-FABP及B-FABP水平的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术中持续输注利多卡因对七氟烷麻醉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分级Ⅰ~Ⅱ级拟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20例,分为利多卡因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麻醉维持均采用七氟烷,利多卡因治疗组诱导后静注利多卡因15 mg/kg,之后2mg· kg-1· h-1维持直至手术结束;对照组静脉注射相同容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观察两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显著高于利多卡因组(P<0.05),利多卡因治疗组拔管时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静脉利多卡因术中持续输注降低了七氟烷麻醉后苏醒期的躁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全身麻醉复合喉罩联合髂腹下与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对行腹股沟区手术患儿围术期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腹股沟区手术患儿60例,分为全身麻醉复合喉罩组(A组)、全身麻醉复合喉罩联合髂腹下及髂腹股沟神经阻滞组(B组)和静脉麻醉联合髂腹下及髂腹股沟神经阻滞组(C组),每组20例.观察3组手术时间、苏醒所需时间、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和丙泊酚总用量;入室时(T1)、麻醉诱导或神经阻滞结束时(T2)、切皮时(T3)、牵拉疝囊时(T4)、手术结束时(T5)、苏醒时(T6)患儿的HR和平均动脉压(MAP);苏醒时(T6)、术后2 h(TT)、4 h(T8)、6 h(T9)、12 h(T10)和24 h(T11)患儿的FLACC疼痛行为评分;苏醒期躁动、术后不良反应、术后应用镇静镇痛药的情况.结果 A组、B组的苏醒所需时间短于C组(P<0.05),A组与B组比较无差异(P>0.05);A组丙泊酚总用量多于B组、C组(P<0.05);3组的HR及MA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在T3、T4时点,B组HR及MAP均低于A组及C组;3组PACU停留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不同时间FLACC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评分低于A组.B组苏醒期躁动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使用镇静镇痛药比例最低(P<0.05).结论 全身麻醉复合喉罩联合髂腹下及髂腹股沟神经阻滞运用于小儿腹股沟区手术,可以提供良好的术中及术后镇痛,有效缩短术后苏醒时间,减少全麻药物用量、苏醒期躁动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