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CTA衍生的斑块特征、无创CT血流储备分数(FFRCT)及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I)等参数与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血运重建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搜集稳定性冠心病患者104例(病变血管118支),均接受冠状动脉CTA检查,且1个月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评估冠状动脉的斑块特征、最狭窄处管腔面积(MLA)、斑块负荷(PB)、重塑指数(RI)、低衰减斑块、正性重构、“餐巾环征”及斑点钙化;计算冠状动脉CTA衍生的FFRCT、测量病变冠状动脉周围脂肪FAI。根据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将患者分为PCI血运重建组和非血运重建组。比较分析两组间冠状动脉CTA衍生的病变解剖特征、血流动力学及病变周围炎症参数的关系。逻辑回归分析PCI血运重建与斑块特征、FFRCT、冠状动脉周围脂肪FAI等指标之间关系。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参数预测PCI血运重建效能。结果 与非血运重建组相比,PB、冠状动脉周围脂肪FAI及低衰减斑块在PCI血运重建组明显更高,FFRCT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及ABCD2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预后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62例临床诊断为TIA的患者进行连续性研究,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I、DWI及头颈联合CTA检查,分析头颈动脉的狭窄程度及分布.结果 7 d内发生脑梗死患者的ABCD2评分明显高于未发生脑梗死患者(z=-2.083,P=0.037).高ABCD2评分组及7 d内发生脑梗死患者的头颈部动脉重度狭窄及闭塞的血管段数明显增加(P<0.05).结论 DWI检查、头颈CTA检查及ABCD2评分有助于对TIA患者早期脑梗死的预测.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探讨冠脉CT血管成像(CTA)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及稳定型冠心病的斑块负荷及血管狭窄的价值。方法:选取符合要求的ACS患者及其年龄、性别均匹配的稳定型冠心病患者各4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ACS组和对照组,均行CTA检测并采用自动计算机软件包定量计算斑块及血管体积、各斑块负荷、血管狭窄及血管重建指标。结果:ACS组的非钙化斑块(NCP)负荷、总斑块负荷、狭窄程度及重建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而各种斑块及总斑块体积、血管体积及钙化斑块(CP)负荷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CP负荷及正性重建在ACS组中所占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1,0.035,0.007),而对照组中的CP负荷则高于AC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CTA可有效的鉴别ACS和稳定型冠心病的斑块负荷及血管狭窄等的差异,值得临床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对糖尿病性脑梗死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54例合并有糖尿病的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并按1:1比例选取同期收治54例未合并有糖尿病的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行CTA检查,观察两组患者脑梗死类型、动脉血管狭窄程度以及颅内及颅外血管狭窄或闭塞分布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多发性脑梗死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头颈部动脉、颅内动脉及侧支循环狭窄程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颈内动脉颅段、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及头臂动脉、颈总动脉分叉部及颈内动脉颅外段血管狭窄或闭塞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观察组大脑后动脉(PCA)、椎动脉颅内段、基底动脉及椎动脉颅外段血管狭窄或闭塞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头颈部血管钙化斑块及混合斑块占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动脉血管狭窄程度更为严重,动脉狭窄部位多位于后循环,并以钙化斑块及混合斑...  相似文献   

5.
螺旋CT血管造影及CT仿真内窥镜诊断颈动脉狭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评价CT血管造影(CTA)、CT仿真内窥镜(CTVE)诊断颈动脉狭窄的价值.材料与方法9例18支颈动脉行CTA、CTVE、MRA、DUS检查,3例颈动脉重度狭窄者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TA螺旋CT扫描,层厚3mm,螺距1.0.最大密度投影(MIP)及遮盖表面显示法(SSD)3D血管重建.CIVE导航系统行颈动脉C1VE成像.结果颈动脉轻度狭窄6支,中度狭窄3支,重度狭窄4支,5支正常.显示斑块、附壁血栓13支.8支颈动脉与DSA对照7支相符.3例手术所见与CTA对比一致性较好,术后狭窄解除,斑块消失.结论CTA能准确评估血管狭窄程度,显示斑块.CIVE能观察狭窄管腔内部形态及斑块.  相似文献   

6.
颈动脉增强对评价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AS)血管壁的强化特征,评价血管壁强化程度与斑块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方法:148例临床疑为颈部血管狭窄的患者中61例行CTA、87例行CE-MRA检查,分析斑块的类型并测量邻近血管壁的强化程度以及管腔狭窄程度,评价管壁强化特征与斑块稳定性之间的关系.CTA组部分患者与DSA对照.结果:CTA组:狭窄血管74支,轻度狭窄34支,中度狭窄24支,重度狭窄19支,3支完全闭塞;软斑块32块,硬斑块25块,溃疡斑6块,软斑块处血管壁强化明显高于硬斑块,部分患者与DSA比较,二种检查方法对血管狭窄的显示无显著性差异.CE-MRA组:狭窄血管79支,轻度狭窄28支,中度狭窄33支,重度狭窄13支,5支完全闭塞;软斑块28块,硬斑块49块,血栓2块,软斑块处血管壁强化明显高于硬斑块.结论:CTA和CE-MRA在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方面各有优势,能够为临床预测缺血性脑卒中提供非常可靠准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评价颈动脉颅外段狭窄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40例脑梗死患者组和10例志愿者对照组进行颈动脉血管造影(CTA),对血管狭窄部位、狭窄程度及斑块性质等进行评价。结果:脑梗死患者组颈动脉颅外段狭窄以颈动脉膨大部和颈内动脉起始部最多见,脑梗死患者组出现动脉狭窄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狭窄程度分为重度狭窄(管腔狭窄超过70%)占50%、中度狭窄(管腔狭窄30%-69%)占30%、轻度狭窄(管腔狭窄小于29%)占20%,颈动脉可见多发软、硬斑块。结论:颈动脉颅外段狭窄与脑梗死有着密切关系,且与动脉狭窄的程度成正比,危险性增加。CTA可全面评价颈动脉狭窄性病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头颈动脉CTA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特征及头颈动脉CTA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7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其中脑梗死79例,TIA 93例,采用头颈动脉CTA检查,分析其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特点及其与脑梗死类型的关系.结果:164例患者头颈动脉多层CTA图像满足诊断要求,125例显示有颅内外动脉狭窄,其中单纯脑动脉狭窄74例(59%)、单纯颈动脉狭窄32例(26%),颈和脑动脉狭窄并存19例(15%).单纯脑动脉狭窄、颈和脑动脉狭窄并存发生率在脑梗死组较TIA组高,其中颈和脑动脉狭窄并存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大面积脑梗死及分水岭脑梗死的部位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程度、侧别及Willis环有一定的相关性.基底节区、半卵圆中心、皮层区腔隙性脑梗死的部位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程度、侧别间无明确相关性.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颅内外动脉狭窄发生率均较高.单纯脑动脉狭窄、颈和脑动脉狭窄并存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颅内外动脉狭窄程度、侧别及Willis环与脑梗死类型有一定的相关性.头颈动脉多层CTA可以同时准确评价颅内外动脉的病变情况,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根据螺旋CT血管造影(CTA)情况,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外血管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成分和动脉管腔狭窄程度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选择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45例,经头颈部螺旋CT血管造影(CTA),分析脑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及动脉粥样斑块的性质、成分。结果45例患者中,CTA检出各种斑块(钙化斑、软斑、混合斑)33例(73.3%),22例(48.8%)有动脉狭窄,血管闭塞5例。颅外动脉狭窄最常见的部位是颈内动脉起始部,颅内动脉狭窄最常见的部位是大脑中动脉M1段。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颅内外动脉斑块发生率均较高,动脉粥样硬化致血管狭窄前循环发生率高于后循环,Ⅲ、Ⅳ级狭窄动脉相应供血区域大多出现缺血病灶,头颈动脉多层CTA可以准确评价颅内外动脉的病变情况,对脑卒中的二级预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为参照,比较冠状动脉MRA和CTA诊断狭窄的准确性,探讨斑块的MRA表现.材料和方法30例冠心病患者在2周内接受冠状动脉MRA、CTA和CA检查.MRA使用呼吸导航触发的高分辨三维FIESTA序列,CTA检查使用64排螺旋CT.以CA为诊断金标准,评价MRA和CTA检测≥50%狭窄血管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斑块的MRA表现.结果MRA和CTA判断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3.0%、86.9%、86.1%和85.1%、87.2%、86.8%.斑块的MRA复杂信号是MRA高、低估冠脉狭窄的主要原因,钙化是导致CTA高估狭窄的主要原因,MRA可以校正CTA对钙化所致狭窄的错误判断.结论高分辨三维FIESTA序列MRA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的效能与CTA接近,MRA对显示钙化斑块导致的管腔狭窄比CTA有优势;斑块的MRA表现比较复杂,给狭窄的判断带来困难,也为斑块性质的判断提供机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RMRI)对再发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性质。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56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将30例复发性脑梗死患者纳入观察组((检出斑块35个),分析两组患者斑块的性质、斑块负荷参数及对颈动脉易损斑块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两组患者以Ⅲ型最多,观察组的不稳定斑块检出率(48.57%)显著高于对照组(24.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颈动脉斑块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闭塞检出率及狭窄率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文总共检出64个颈动脉斑块,超微血流成像检查结果显示:易损斑块21个,稳定斑块43个;HRMRI检查结果显示:易损斑块25个,稳定斑块39个。采用超微血流成像的检查为准,HRMRI诊断复发性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易损斑块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kappa一致性分别为90.48%(19/21)、86.04%(37/43)、87.50%(56/64)、76.00%(19/25)、94.87%(37/39)、0.752。结论 HRMRI有利于分析再发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性质,能够有效地检测血管腔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析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检测中,使用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样本确定为本院2018年12月到2020年8月接受的疑似颈动脉狭窄的80例脑梗死患者,基于临床检查方式的预约与分配,将其中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验结果数据录入彩色多普勒超声组、头颈部CTA检测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颈动脉斑块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联合头颈部CTA在缺血性脑卒中(IS)颈动脉狭窄检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80例IS患者,以DSA检查并根据血管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组25例、中度组30例和重度组25例,采用CDFI联合头颈部CTA对3组患者进行检查,观察各组斑块长度、斑块厚度以及斑块数量,并对斑块总面积、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以及颈总动脉指数(CCA)、颈内动脉指数(ICA)、椎动脉指数(VA)进行比较。结果 经DSA检查显示共有102条狭窄血管,超声检查检出81条狭窄血管,CTA检出狭窄血管90条,超声检查联合CTA检出98条狭窄血管,中度组与重度组斑块总面积、IMT、斑块长度、斑块厚度、斑块数量、CCA、ICA、VA均高于轻度组,且重度组均高于中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斑块CDFI与头颈部CTA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率均高于单一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动脉斑块CDFI联合头颈部CTA对检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将CTA与DSA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评价CTA对头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6例有临床症状的患者行头颈部CTA检查,并在1周之内行DSA检查,将检查结果与CTA进行对照。结果:共检测了56例患者的颈总动脉,颈内外动脉,大脑前、中、后动脉,椎动脉及基底动脉。本组CTA检测出血管壁软斑块32处,软斑块合并钙化斑块24处,单纯钙化斑块46处;血管轻度狭窄124处,中度狭窄86处,重度狭窄43处,血管闭塞9条。结论:CTA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对头颈部动脉血管的斑块、狭窄及畸形有重要诊断价值,可作为头颈部动脉血管性病变的首选和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减影CTA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3例临床拟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脑梗死患者行颅颈部CT血管成像检查,在同一序列依次进行平扫和增强扫描,增强延迟16~20整数秒,重建层 厚0.625 mm,间隔0.45 mm,通过Image Combination V7.01软件自动处理获得减影图像.由1名有经验的操作者间隔30 d以上对同一病例常规CTA和减影CTA图像分别进行去骨处理并记录消耗时间.由2名资深放射科医师以商讨形式对去骨效果、血管边缘清晰度评级,血管狭窄程度按NASCET标准分级.结果 2组去骨时间有统计学差异,减影CTA时间为(16.0±0.23)min vs (19.9±0.18)min(t=19.10,P<0.001);减影CTA去骨效果优于常规CTA(χ2=12.6,P=0.006),虽然减影与常规CTA对血管狭窄程度分级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0.06,P=0.972),但减影CTA血管边缘清晰度不如常规CTA(χ2=15.0,P=0.002).结论 减影CTA去骨快,血管连续性好,能整体显示血管走行、狭窄部位及程度,但血管边缘清晰度稍差,且不适用于斑块性质准确评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标准化头颈联合CTA检查在头颈动脉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64层螺旋CT,对拟诊颅、颈动脉疾病的35例患者进行头颈联合CTA检查,均以九位法及自动旋转法来显示动脉的位置,对两种方法显示头颈动脉狭窄的能力进行对比分析.以常规DSA检查作为标准,评价CTA诊断头颈血管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2.81±0.32和2.83±0.36.九分法与自动旋转法对头颈动脉的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颈联合CTA总体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3.1%、99.4%、97.5%.结论:智能触发增强扫描技术结合头颈动脉九位法显示,不受个体差异影响,可以实施标准化头颈联合CTA检查,对头颈动脉狭窄的诊断及手术方案的制订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利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并评估斑块性质.资料与方法 对206例可疑颈动脉斑块或颈动脉狭窄的患者行颈部CTA,根据CT值的不同,并与邻近组织结构(肌肉、脂肪以及骨骼)的Cr值比较,分析斑块成分,并将斑块分组.结果 206例(共分析颈动脉412支)中,15例双侧颈动脉和48例单侧颈动脉CTA未见明显异常,颈动脉CTA发现双侧颈动脉病变者134例.颈动脉CTA发现颈动脉异常者334支,其中196支表现为管壁弥漫性增厚,138支表现为不规则斑块.不稳定斑块组77支,其中35支以单纯脂质成分为主,28支以单纯纤维成分为主,14支发现混合斑块;稳定斑块组以单纯钙化成分为主者50支,多发钙化斑块11支.结论 颈动脉CTA可以分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主要成分,并初步评价颈动脉斑块的性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和成分、斑块发生部位、动脉管腔狭窄程度与缺血性脑梗死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64例临床诊断并经CT或MRI证实的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资料.164例均行双源CT血管造影检查.对颈动脉颅外段及颅内段较大分支进行评价,重点分析颈动脉粥样斑块的件质和成分、斑块好发部位以及造成颈动脉管腔的狭窄程度等,并与138例对照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164例中,颈动脉颅外段斑块137例(占83.5%),其中颈动脉分叉处斑块好发(97/137,70.8%).颈动脉单纯斑块75例,其中非钙化性斑块(含多发)26例,占15.9%,钙化斑块(含多发)49例,占29.9%;颈动脉混合性斑块89例,占54.2%.72例颈动脉管腔中一重度狭窄患者中,52例(占72.2%)伴发同侧脑梗死;12例颈动脉闭塞患者中,11例(占91.7%)伴发同侧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和检出数量与脑梗死有明显的相关性(P<0.005).结论 缺血性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性质和成分、斑块的数量、斑块的发生部位及管腔的狭窄程度密切相关;双源CT血管造影可作为缺血性脑梗死病因的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64排CT血管成像(CTA)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69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DM)36例及单纯高血压组(HP) 33 例,使用64排螺旋CT行下肢动脉CTA检查,采用动脉造影的12分段积分法,分析2组病例各个血管节段的斑块分布情况(斑块检出率)、范围、斑块性质及血管狭窄,侧支程度.结果 膝以下小动脉斑块中,DM组以硬斑为主,HP组以软斑为主,前者检出率明显高于后者(P<0.05);DM组与HP组病变狭窄程度积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DM组与HP组均有侧支循环形成,DM组明显多于HP组,且以膝以下血管为主,HP则以膝以上为主.膝以上大动脉病变中,DM与HP组血管斑块均以混合斑块为主,二者检出率、动脉病变狭窄程度积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病变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于是否可以通过有创血流储备分数(FFR)预测的病变特异性缺血,旨在通过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定量斑块测量的综合机器学习(ML)缺血危险评分实现预测。方法在一项254例病人的多中心试验中,进行了CTA和有创性冠状动脉造影,对484根血管计算FFR。CTA数据集采用半自动软件进行分析,以量化狭窄和非钙化(NCP),低密度NCP(LD-NCP,30 HU),钙化和总斑块体积,对比度密度差(CDD,单位面积的最大管腔差异密度)和斑块长度。综合ML包括自动特征选择和从定量CTA与增强型集成算法和十倍分层交叉验证建模。结果 80例病人的100个血管中经FFR(FFR≤0.80)发现局部缺血。CDD(0.172)、LDNCP(0.125)、NCP(0.097)和总斑块体积(0.092)的预测缺血的信息最高。ML比单个CTA测量显示出更高的曲线下面积(0.84),包括狭窄(0.76)、LD-NCP体积(0.77)、总斑块体积(0.74)和预测冠状动脉疾病(CAD)可能性(0.63);P0.006。结论综合ML缺血危险评分能够改善有创性FFR、过度狭窄、斑块测量和CAD检测前可能性对病变特异性缺血的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