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2种导管消融术式治疗短病程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的优劣性。方法 56例接受导管消融治疗、病程<2a的持续性房颤患者,根据消融术式分为2组,24例行环肺静脉隔离(circumferential pulmonary vein isolation,CPVI)+左心房顶部+二尖瓣峡部+三尖瓣峡部线性消融(CPVI+3线组),32例行CPVI+左心房顶部+三尖瓣峡部线性消融(CPVI+2线组);观察2组消融手术总时间、CPVI时间、线性消融时间、X线曝光时间、术后房颤复发率、术后房性心动过速或心房扑动发生率。结果 CPVI+2线组消融手术总时间、线性消融时间和X线曝光时间明显少于CPVI+3线组(P<0.05);CPVI+2线组术后复发率为40.6%,CPVI+3线组为3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房性心动过速或心房扑动发生率CPVI+2线组(3.1%)明显低于CPVI+3线组(25.0%)(P<0.05)。结论对短病程持续性房颤患者,CPVI+左房顶部线+三尖瓣峡部线性消融的策略临床综合疗效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右心室起搏比例和不同部位起搏对老年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植入体内埋藏式双腔心脏起搏器(DDD)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1年起搏器程控仪获取的右心室起搏比例,将右心室起搏比例≥50%患者纳入A组,右心室起搏比例<50%患者纳入B组,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1年彩色多普勒心脏超声的变化。同时,将A组分为右室心尖部(RVA)起搏者和右室间隔部(RVS)起搏者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A组术后1年左房内径(LAD)较术前增大,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术前和B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43、4.20、6.37,P均<0.05);B组术后1年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LVEF和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73、0.78、1.16,P均>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两亚组术前LAD、LVEDD、LV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77、0.35、1.32,P均>0.05),两组术后LVEDD、LVEF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86、4.62,P均<0.05),RVS组术后LAD、LVEDD、LVEF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1.45、0.14、0.48,P均>0.05);而RVA组术后LAD、LVEDD均较术前明显扩大,LVEF较术前明显下降(t分别=2.20、3.13、4.31,P均<0.05)。结论老年患者中右室间隔部起搏与右室心尖部起搏相比更有利于保持患者心功能的稳定,但同时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右心室起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左心房内径和炎性因子在心房颤动(AF)发生和发展的作用。方法 45例持续性AF患者和45例阵发性AF患者作为AF组,选取同期住院无心房颤动病史的窦性心律患者45例为对照组。研究对象行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房内径(LAD),行免疫比浊法和ELISA检测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结果心房颤动组LAD值和hs-CRP、IL-6、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F患者LAD与hs-CRP、IL-6和TNF-α正相关(P0.05)。与阵发性AF组比较,持续性AF组中、高危水平hs-CRP的LAD水平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阵发性AF组和持续性AF组组内比较,高危水平hs-CRP患者的LAD水平均比中危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 AF组患者血清hs-CRP、IL-6和TNF-a水平与LAD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DDD模式下比较右心室心尖部(RVA)起搏与右心室流出道(RVOT)间隔部起搏对患者左心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我院行永久起搏器(双腔DDD)植入治疗的患者219例,根据心室电极植入部位的不同分为A组(RVA起搏)、B组(RVOT起搏),每组再根据患者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不同分为两个亚组。调取患者12个月的随访资料,分析两组患者术后LVEF、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起搏治疗前后各项起搏参数、起搏QRS波群时限和术后并发症等。结果两组在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比较无显著差异。术后12个月,A组起搏阈值、电极阻抗较术中均有回落,LVEF较术前降低,LAD、LVEDD较术前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电极阻抗较术中有回落(P〈0.05),起搏阈值、R波振幅与术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VEF、LAD、LVEDD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的起搏QRS波群时限较A组显著缩短[(145.09±4.96)ms vs.(157.40±12.44)ms,P〈0.01]。对亚组进行分析发现:术前LVEF≥50%的患者,A、B两组仅LVEDD较术前有增大(P〈0.05),LVEF和LAD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LVEF〈50%的患者,A组患者的LVEF较术前降低,LAD、LVEDD较术前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患者的LVEF、LAD、LVEDD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主动固定电极行RVOT起搏在临床应用中是安全、可行的。经过12个月的起搏治疗,对术前心功能不全的患者,RVOT起搏能提供接近生理性的心室激动顺序,维持心室肌电-机械活动同步化,对患者心功能的损害小;对术前心功能正常的患者,虽然RVOT起搏提供了更为协调的心室收缩,但在保护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及阻止左心室重构方面并未显示出优于RVA起搏的证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特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浆B型脑钠肽(BNP)水平的变化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筛选特发性心房颤动患者62例,分为阵发性心房颤动组19例,持续性心房颤动组43例,并选取健康对照组30例,对三组患者的血浆BNP水平进行测量,并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房内径(LACD)。结果特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浆BN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性心房颤动组血浆BNP水平与阵发性心房颤动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LVEF、LVDD、LAC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升高,持续性心房颤动组血浆BNP水平高于阵发性心房颤动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水平在老年脓毒症患者急性肾损伤(AKI)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年龄大于70岁的126例脓毒症AKI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A组:1.4 mg/L〈CysC〈2.1 mg/L,49例;B组:2.1 mg/L≤CysC〈2.8 mg/L,36例;C组:Cys C≥2.8 mg/L,41例。比较并分析血乳酸、脑钠肽(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肾小球率过滤(eGFR)、肌酐清除率(Ccr)、血肌酐(Scr)及尿量与CysC的关系。结果随着血清CysC值的升高,BNP、Scr升高,LVEF、eGFR、Ccr及尿量降低(F=3 582.13、3 894.61、777.43、1 956.73、1 100.09、4 327.48,P均〈0.05),而血乳酸虽有升高但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34,P=0.06);经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CysC与Scr、BNP呈正相关(r=0.732、0.613,P均〈0.05),与LVEF、eGFR、Ccr及尿量呈负相关(r=-0.421、-0.865、-0.804、-0.689,P均〈0.05)。结论血清CysC与肾、心功能密切相关,可以作为预测老年脓毒症AKI患者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标记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自动功能成像(AFI)技术探究左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的房颤(AF)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方法:LVEF正常的AF组和对照组各30例,超声测量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LVEF,AFI自动描记左室各平面整体收缩期应变均值(GLPS-LAX、GLPS-A4C、GLPS-A2C)、左室整体收缩期应变均值(GLPS-AVG),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LVEF正常AF组患者的年龄、心率、LAd、LVEDd、LVESd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LVEF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LVEF正常AF组GLPS-LAX、GLPS-A4C、GLPS-A2C、GLPS-AVG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AF患者虽然LVEF正常,但其左室心肌节段收缩功能和整体收缩功能已经减低,AFI可早期快速定量评价AF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心肌纵向应变及应变达峰时间离散度(PSD)在评价左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房颤(AF)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38例LVEF正常的持续性AF患者作为LVEF正常AF组,另外选取3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分析并比较两组间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LVEF、左室整体纵向应变均值(GLPS-AVG)、各平面整体纵向应变均值(GLPS-4CH、GLPS-2CH、GLPS-APLAX)及PSD。结果 LVEF正常AF组LAd、LVEDd、LVESd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而年龄、性别、心率、LVEF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LVEF正常AF组较对照组GLPS-AVG绝对值、GLPS-4CH绝对值、GLPS-2CH绝对值、GLPS-APLAX绝对值明显减低(P<0.05),而 LVEF正常AF组PSD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LVEF正常AF组和对照组GLPS-AVG绝对值均与PSD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 -0.519,r=-0.722;GLPS-AVG、PSD测量在观察者间及观察者内具有良好的重复性。结论 LVEF正常的AF患者左心室各平面心肌应变、整体心肌应变及心肌收缩同步性均出现异常,应用心肌纵向应变及PSD可以很好的评价左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9.
黄浙勇  江时森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23):2648-2650
目的:探讨右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对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以经左心室造影测定的和心导管测得的值为判断左心室功能的指标。将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右冠状动脉(RCA)狭窄的632例患者,按不同狭窄程度进行分组,并与同期961例无RCA狭窄的对照组比较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压(LVEDP)。按照左冠状动脉狭窄的有无和部位不同,分成左冠状动脉正常、左前降支(LAD)狭窄、左回旋支(LCX)狭窄、左主干(LM)狭窄和左前降支+左回旋支(LAD+LCX)狭窄5种情况分别讨论。结果:(1)在左冠状动脉正常时,与对照组比较,轻度(狭窄50%-74%)、中度(狭窄75%-89%)和重度(狭窄90%-99%)RCA狭窄患者的LVEF分别下降0.36%、0.50%、3.07%(P均〉0.05),仅完全闭塞组(直径狭窄100%)患者的LVEF下降有统计学意义(4.58%,P〈0.05);(2)在LAD、LCX、LM、LAD+LCX狭窄时,与对照组比较,RCA非闭塞组(直径狭窄≥50%,且〈99%)LVEF分别下降0.93%、0.28%、3.41%和2.81%(P均〉0.05),RCA闭塞组(直径狭窄≥99%)LVEF分别下降10.90%(P〈0.01)、3.66%(P〉0.05)、6.52%(P〉0.05)和5.15%(P〈0.01)。LAD狭窄时,RCA非闭塞组和RCA闭塞组之间LVEF有统计学差异(P〈0.01);(3)除LAD狭窄时RCA闭塞组LVEDP有显著性增加(3.4mmHg,P〈0.01)外,不管是左冠状动脉狭窄(LAD狭窄、LCX狭窄、LM狭窄、LAD+LCX狭窄)时抑或左冠状动脉正常时,RCA狭窄程度对LVEDP的影响无方向一致性,且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CA狭窄对LVEF的影响与RCA病变程度有关,即RCA闭塞病变可恶化左室收缩功能和LVEF;RCA狭窄及狭窄程度对LVEDP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刘福强  李岩  谢勇  赵冬华  萧钟波  彭健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8):1441-1443,1446
【目的】探讨心功能正常的特发性频发室性早搏(FVC)患者经射频消融术(RFcA)后血浆脑钠肽(BNP)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33例接受RFCA成功治疗的特发性频发PVC患者为室早组,总数为(16391.03±10873.01)个/天。另选53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检查心脏彩超、动态心电图及血浆BNP浓度,室早组术后3个月复查,分别比较术前、术后及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及血浆BNP浓度。【结果】对照组血浆BNP水平显著低于室早组术前水平(P〈0.01);室旱组患者手术后血浆BNP水平较手术前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与室早组术后相比血浆BNP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与室早组术前相比、室旱组手术前后比较及对照组与室早组术后相比LVEF及LVEDd差异均不明显(P〉0.05)。【结论】心功能正常的特发性频发PVC患者血浆BNP水平升高,RFCA有效治疗PVC后可使患者血浆BNP降低,在心脏超声检查心脏结构改变不明显的情况下采用BNP来判断PVC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发展及预后情况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B 型钠尿肽(BN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胱抑素 C( CysC)与扩张型心肌病( DCM)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CRT)后发生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选择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行 CRT 的 DCM 患者36例,术前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静脉血检测 BNP、TNF-α、CysC 水平;术后随访1年,CRT 起搏器记录随访期间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VT)、心室颤动(VF)的发生次数并经程控仪分析。结果共完成随访34例,其中无事件组23例(67.65%),VT/ VF 组11例(32.35%);两组相比较,仅 LVED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NP、LVEF、TNF-α、CysC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LVEDD 是 DCM 患者 CRT 治疗后发生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准确的预测因子,没有发现 BNP、LVEF、TNF-α、CysC 与此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腰椎峡部裂的X线诊断中,"裂隙征"在腰椎正、侧、斜位X线片中的显示率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58例诊断L5双侧峡部裂研究对象拍摄立位腰椎正、侧、双斜位X线片,分别确定L5双侧峡部裂裂隙的阳性显示率、裂隙的宽度及走形方向。9例加做腰椎CT并行二、三维重建显示裂隙的宽度和走向。分别对3个体位X线片的"裂隙征"显示率作配对卡方检验并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在正位片上L5峡部裂隙的显示率为13.8%(8/58),称为"裂隙征",它表现为重叠的X线间接征像。侧位片L5峡部裂隙的显示率为74.1%(43/58),斜位片L5峡部裂隙的双侧和单侧总显示率为81.0%(47/58),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后2个体位的裂隙显示称为"裂隙征"。9例腰椎CT检查证实腰椎峡部裂诊断并同时显示裂隙的方向,其与冠状面或与矢状面形成不同夹角。结论:腰椎峡部裂的裂隙在正位片上显示率很低,并且是重叠的间接X线征像。在侧位和斜位片上,裂隙的阳性显示率高,是直观清晰的直接X线征像,也是腰椎峡部裂诊断的第一要素。因此,腰椎峡部裂的裂隙在X线侧位片和斜位片的直观清楚显示称为"裂隙征"更为准确、恰当。如在体检中X线侧位和斜位片上"裂隙征"阳性即可对腰椎峡部裂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脑钠素(BNP)、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C反应蛋白(CRP)与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左心室结构和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探讨BNP与老年MHD患者左心室重塑的关系。方法选择在上海市闸北区中心医院血液净化中心透析龄超过3个月的老年MHD患者64例,病情稳定,已排除急性感染及其他活动性疾病,分别检测患者的BNP、IL-1β、IL-6、TNF-α、CRP,并应用心脏超声心动图测定患者的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Ds)、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计算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探讨BNP与老年MHD患者左心室重塑的关系。结果老年MHD患者血清BNP、CRP、IL-1β、IL-6、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老年MHD患者LAD、LVDd、IVST、LVPWT值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LVEF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LVMI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有统计学意义;BNP分别与LAD、LVDd、IVST、LVPWT、LVMI、E/A、左室异常呈正相关(P〈0.05,P〈0.01),与LVEF呈负相关(P〈0.05);BNP分别与CRP、IL-1β、IL-6、TNF-α、脂蛋白(a)〔Lp(a)〕呈正相关(P〈0.05,P〈0.01),与血清白蛋白(SAlb)、血总胆固醇(Tch)、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负相关(P〈0.05,P〈0.01);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BNP水平升高是此类患者并发左心室重塑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结论老年MHD患者BNP水平普遍升高,并且与左心室重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脑钠肽(BNP)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5例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ACEI、地高辛等基础治疗;治疗组进一步随机分为A、B、C共3个组,均在对照组基础上分别加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治疗前及治疗后6、12周检测所有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血浆BNP浓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BNP下降水平和LVEF上升水平均更为显著(P<0.05);治疗后6周,B、C组血浆BNP水平及LVEF均较A组显著降低(P<0.05),但B、C组血浆BNP水平及LVEF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12周,A、B、C组BNP水平及LVEF与同组治疗后第6周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明显降低CHF患者血浆BNP水平,改善LVEF,有利于CHF患者心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联合检测D-二聚体(DD)和心锚重复蛋白(CARP)在心房颤动(AF)合并急性脑梗塞(ACI)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就诊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的AF或ACI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单纯AF患者为AF组,单纯ACI患者为ACI组,AF合并ACI患者为AF + ACI组,每组各40例;同时选取同期体检中心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4组患者的血浆DD和CARP水平,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判断DD、CARP和两者联合检测对诊断AF合并ACI的应用价值。 结果4组患者的血浆DD和CAR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 25.874、12.474,P均< 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AF组、ACI组和AF + ACI组患者的D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0.53 ± 0.45)、(0.92 ± 0.60)、(1.00 ± 0.45)、(0.24 ± 0.11)mg/L,P均< 0.05],且ACI组和AF + ACI组均高于AF组(P均< 0.05)。同时,AF组和AF + ACI组患者的CARP水平均高于ACI组和对照组[(10 ± 5)、(11 ± 4)、(7 ± 4)、(6 ± 3)ng/L,P均< 0.05]。且联合检测DD和CARP对诊断AF合并ACI的应用价值优于单独检测DD(Z = 1.984,P = 0.047)或CARP(Z = 2.762,P = 0.006)。 结论联合检测DD和CARP是诊断AF合并ACI的较好预测指标,具有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高血压对房颤(AF)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心功能Ⅰ ~Ⅳ级AF患者126例,采用干性免疫法测定AF患者AF发作时血浆BNP水平,按是否合并高血压病将患者分为两组,即合并高血压组和不合并高血压组,比较两组血浆BNP水平的差异.结果 合并高血压组患者AF发作时血浆BNP水平为(432.40±492.46)ng/L,不合并高血压组血浆BNP水平为(274.12±368.99)ng/L,两组比较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对AF患者血浆BNP水平有一定的影响,提示高血压可能干扰临床医生根据血浆BNP水平变化对AF和心力衰竭等情况做出评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运动7步法康复运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常规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和护理基础上,实验组实施运动7步法康复运动,分别于入选时和运动16周后对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BNP测定、血乳酸和6min步行距离和生活质量(MHL评分)进行测定.结果 入组时两组患者LVEF、血浆BNP、血乳酸和6 min步行距离、MH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16周后实验组患者LVEF(44.52±4.5)%,血浆BNP(402.6±112.4) ng/L,血乳酸(4.97±0.50) mmol/L,6 min步行距离(482.52±50.34)m,MHL(39.3±10.8)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1,3.32,2.41,5.05,7.52;P <0.05);与运动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前后对照组LVEF、血浆BNP、血乳酸和6min步行距离、MHL评分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动7步法康复运动能显著地增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力,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急诊呼吸困难患者测定B型尿钠肽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齐心 《中国急救医学》2007,27(6):485-488
目的 评价BNP水平对急诊呼吸困难病因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 呼吸困难患者共85例,比较心源性和肺源性呼吸困难患者的BNP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将肺源性组分为四个亚组:肺部炎症(A)组、单纯慢性阻塞性肺病(B)组、慢性阻塞性肺病伴右心衰(C)组、肺动脉栓塞(D)组,比较各组的BNP水平。结果 心源性呼吸困难组BNP较肺源性组明显升高(P〈0.001),而LVEF明显低于后者(P〈0.001)。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LVEF与BNP呈高度负相关(r=-0.663,P〈0.001)。右心功能受累的C、D组BNP值分别都比有心功能未受累的A、B组高(P〈0.05)。结论 对急性呼吸困难患者测定BNP可判别心源性和肿源性病因。在肺源性疾病中,BNP对是否合并右心功能受累有鉴别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9.
BNP测定在COPD合并左心功能不全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骁  管建民 《临床医学》2007,27(5):23-24
目的探讨血脑钠肽(BNP)测定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左心功能不全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测定72例COPD患者血BNP浓度,左室射血分数(LVEF)、肺动脉压力。结果LVEF≤40%组BNP水平高于LVEF〉40%合并肺动脉高压及LVEF〉40%无肺动脉高压者。结论BNP测定仍可准确判断COPD患者是否合并有左心衰,不受是否存在右心衰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高血糖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B型脑钠肽(BNP)和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120例老年AMI患者,根据入院血糖水平分为两组,高血糖组60例(入院时血糖≥7.8 mmol/L)和非高血糖组60例(入院时血糖<7.8 mmol/L).检测两组患者入院时血糖、血清hs-CRP和BNP,心脏超声检测入院时和2周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室壁运动积分(WMS)的指标.结果 高血糖组入院时血糖、BNP和hs-CRP分别为(9.6±0.6)mmol/L、(1 750.6±677.1)ng/L、(56.1 ±38.6) ng/L,显著高于非高血糖组(5.7±0.5)mmol/L、(497.2±450.3)ng/L、(36.3±26.2)ng/L(t值分别为38.7、11.9、3.3,P均<0.01);高血糖组患者心脏超声指标LVEF、LVEDD、LVESD和WMS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非高血糖组患者治疗前、后LVEF[(52.51±10.01)%与(56.4±9.5)%]、LVEDD[(50.2±5.6) mm与(53.0±5.2) mm]、LVESD[(36.8±6.2)mm与(41.0±6.2) mm]和WMS[(2.1±0.7)分与(2.9±1.0)分]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049、2.836、3.814、2.086,P均<0.05).结论 高血糖可导致hs-CRP、BNP升高,对AMI老年患者的心室重构产生影响,但更多机制需要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