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引起肝脏炎症及纤维化时的作用。方法雄性C57BL/6J小鼠,通过高脂饲料喂养结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T2DM模型;将已形成高血糖的小鼠继续用高脂饲料喂养9周或同时用5-HT2A受体(5-HT 2A receptor,5-HT2AR)拮抗剂盐酸沙格雷酯(sarpogrelate hydrochloride,SH)及5-HT合成抑制剂卡比多巴(carbidopa,CDP)分别或联合给药进行治疗。细胞实验用人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株LX-2,高浓度葡萄糖刺激或同时用SH、CDP或单胺氧化酶A(monoamine oxidase A,MAO-A)抑制剂氯吉兰(clorgyline,CGL)处理细胞,观察高糖诱导LX-2细胞肌成纤维细胞化时5-HT的作用。用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 & eosin,HE)及马松(Masson)染色法检测肝组织切片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分析蛋白表达,ELISA或酶试剂法检测生化指标,荧光探针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结果T2DM小鼠肝脏的5-HT2AR、5-HT合成酶和MAO-A表达上调,且5-HT含量升高。SH和CDP治疗在降低肝脏5-HT含量及下调MAO-A表达的同时,可有效地改善肝脏病变:不仅改善肝功能及肝脂肪变性,还明显抑制肝脏ROS(H2O2)含量升高,改善氧化应激,并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的产生,以及炎症和纤维化的发生,且SH和CDP的作用呈协同效应。LX-2细胞研究表明,高糖可上调5-HT2AR、5-HT合成酶和MAO-A表达,升高细胞内5-HT含量,使细胞的ROS产生增多及肌成纤维细胞化,从而增加TGF-β1合成及炎症和纤维化因子的产生。通过SH拮抗5-HT2AR,高糖作用被明显抑制;通过CGL抑制线粒体5-HT降解,高糖作用被强烈抑制。SH还可抑制高糖诱导的5-HT合成酶及MAO-A表达上调。结论高糖诱导HSCs肌成纤维细胞化和TGF-β1产生,从而导致T2DM小鼠肝脏炎症及纤维化损伤,其病理机制可能是诱导了5-HT2AR表达上调,5-HT合成及降解增加,使线粒体的ROS产生增多,其中,5-HT2AR的作用是参与了对5-HT合成酶和MAO-A表达的调控。  相似文献   

2.
目的构建慢性药物性肝损伤(DILI)复发风险预测模型,进而评价DILI复发风险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2022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住院经肝活检证实的慢性DILI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n=154)和无复发组(n=984)。根据Logistic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的结果构建相关风险预测模型,采用AUC值及Hosmer-Lemeshow检验评价模型的区分度及校准度,应用200次5、10、20折交叉验证法对模型进行验证。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评价新建模型与纤维化的相关性,并绘制ROC曲线比较新建模型与APRI、FIB-4诊断肝纤维化的效能。结果共纳入慢性DILI患者1138例,平均年龄44.9±11.7岁,女性524例(46.0%),复发组较未复发组肝纤维化程度更重,复发组较未复发组肝纤维化程度更重,复发组中S0、S1、S2、S3、S4分别为1.9%、13.1%、42.2%、27.9%、14.9%,而未复发组分别为8.9%、43.5%、26.1%、17.1%、4.4%。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LSM≥13.7kPa(OR=4.35,95% CI:2.61~7.25,P < 0.001),CHE < 2500 U/L(OR=5.17,95% CI:2.13~12.53,P < 0.001),CHE 2500~5000 U/L(OR=4.07,95% CI:2.75~6.01,P < 0.001),AST > 2× ULN(OR=2.29,95% CI:1.38~3.80,P=0.001)是慢性DILI复发的危险因素。基于以上无创指标构建ACLS预测模型,AUC值为0.803(95% CI:0.78-0.83),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示χ2=7.73(P=0. 46),200次5、10、20折交叉验证显示平均AUC值为0.803,表明该模型稳定性良好。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ACLS评分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rho=0.530,P < 0.001),ACLS模型诊断中度肝纤维化的最佳界值3分,AUC值为0.78(特异度72.7%,灵敏度73.3%),效能优于APRI和FIB-4(P < 0.001);诊断重度肝纤维化的界值为6分,AUC值为0.83(特异度75.7%,灵敏度72.7%),效能优于APRI(P < 0.001),但与FIB-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结论复发风险高的慢性DILI患者,肝纤维化程度更重,此类患者需要密切随访并适时采取积极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新型大气压射频辉光放电(radio-frequency atmospheric-pressure glow discharge,RF-APGD)等离子体处理对牙本质胶原纤维交联化的影响。方法(1) 收集20颗新鲜拔除的、完整的第三磨牙,采用低速水冷精密切割机制备平行于牙合面的中层牙本质片,厚度为(1.5±0.1) mm,浸泡于10%(质量分数)H3PO4溶液中16 h获得全脱矿牙本质胶原纤维。将20个牙本质胶原纤维片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无处理,4个实验组采用气体温度为4 ℃的等离子体处理不同时间(20 s、30 s、40 s、50 s)。采用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定牙本质胶原纤维结构及交联度,采用扫描电镜观察牙本质胶原纤维表面形貌,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牙本质胶原纤维微观结构。(2)收集完整第三磨牙40颗,制备精细牙本质粉5 g,10%H3PO4溶液中完全脱矿,将牙本质胶原纤维粉平均分为5组。对照组无处理,实验组分别采用等离子体处理20 s、30 s、40 s、50 s,采用茚三酮比色法测定各组交联度。(3)收集40颗完整第三磨牙,制备中层牙本质条。将牙本质胶原纤维条随机均分为5组,对照组无处理,实验组采用等离子体处理牙本质胶原纤维条各个轴面20 s、30 s、40 s、50 s,采用万能力学机测定牙本质极限拉伸强度。结果(1) 扫描电镜观察脱矿牙本质表面形貌显示,等离子体处理20 s、30 s及40 s,脱矿牙本质表面胶原纤维网状结构均能维持蓬松;等离子体处理50 s会出现部分微结构的破坏;透射电镜结果显示等离子体处理20 s、30 s及40 s后,纤维结构蓬松,可见天然Ⅰ型胶原纤维典型的周期性横纹;红外光谱结果显示,等离子体处理后,胶原纤维的二级构象与对照组一致,且处理30 s及40 s后酰胺带强度明显增加。(2)茚三酮交联度测试结果显示等离子体处理30 s组及40 s组交联度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牙本质极限拉伸强度结果显示,对照组为(1.67±0.24) MPa,等离子体处理20 s、30 s、40 s、50 s组分别为(4.21±0.15) MPa、(7.06±0.30) MPa、(7.32±0.27) MPa、(6.87±0.17) MPa,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RF-APGD等离子体处理可以促进脱矿牙本质胶原纤维交联,同时明显增强了牙本质胶原纤维的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并验证Wilson病(WD)脂代谢异常患者发生肝纤维化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2月~2021年12月就诊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科的500例WD脂代谢异常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其分为建模人群和验证人群。在建模人群中通过LASSO回归、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WD脂代谢异常患者发生肝纤维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对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的曲线下面积(AUC)、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别在建模人群和验证人群中对列线图预测模型进行内外部验证以判断其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实用性。结果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B为WD脂代谢异常患者发生肝纤维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列线图预测模型在建模人群和验证人群中均具有良好的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实用性。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方便地用于WD脂代谢异常患者发生肝纤维化的早期识别和风险预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系统阐明蒙药七味清肝散化学成分组成,运用网络药理学探讨其关键靶点和相关通路,并通过实验进一步明确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对蒙药七味清肝散进行UHPLC-TOF-MS测定及成分分析;在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筛选出蒙药七味清肝散相关靶点;在治疗靶点数据库TTD和GeneCards数据库筛选出肝纤维化相关靶点;通过Venny.2.1.0取交集获得蒙药七味清肝散抗肝纤维化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互作分析,在Metascape平台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分析,运用AutoDock软件对核心靶点和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验证;通过动物模型实验和离体细胞实验验证蒙药七味清肝散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结果共鉴定出化学成分45个,包括黄酮类、生物碱、香豆素、萜类、酚类、脂肪酸等。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获得蒙药七味清肝散抗肝纤维化靶点62个,其中核心靶点10个。GO富集分析共涉及生物过程(BP)、细胞组分(CC)、分子功能(MF)三个方面。KEGG富集结果显示,PI3K/Akt、Rap1、MAPK、AMPK、PPAR等是参与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通路。通过分子对接验证了活性成分Quercetin、Luteolin、Kaempferol分别与Akt1、PIK3R1、MAPK1紧密结合。在动物模型实验中,通过Masson染色观察出蒙药七味清肝散给药组可以使纤维组织增生减少,炎症细胞浸润减少,使纤维化的肝脏组织得到改善。Western blotting结果提示,蒙药七味清肝散可以使肝纤维化标志因子α-SMA、Collagen1(P<0.01)和PI3K、Akt蛋白表达量下降(P<0.01);在离体细胞实验中,蒙药七味清肝散含药血清可以导致HSC-T6凋亡率增加。结论蒙药清肝散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形式发挥抗肝纤维化的作用,作用机制可能参与调控PI3K、Akt等关键靶点,参与调控细胞凋亡和能量代谢。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保肝宁对肝纤维化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分为两部分,第1部分:按0.6 mL/(kg·d)予以腹腔注射25% CCl4(CCl4∶橄榄油=1∶3)的方式诱导野生型小鼠建立肝纤维化病理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保肝宁低、中、高浓度组,10只/组。造模给药8周后处死小鼠,取小鼠血清检测AST、ALT水平。另取肝组织做HE、天狼星红染色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免疫组化染色并检测吲哚胺2, 3-双加氧酶1(IDO1)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肝脏树突状细胞(DCs)及T细胞的数量和表型变化。第2部分:按3×1011 v.g/只尾静脉注射IDO1过表达腺相关病毒,取正常野生型小鼠随机分为腺相关病毒阴性对照(AAV9-NC)干预组、IDO1过表达腺相关病毒(AAV9-IDO1)干预组及高浓度保肝宁+IDO1过表达腺相关病毒联合干预组,6只/组。干预4周后,取肝组织做IDO1免疫组化染色并检测小鼠肝脏树突状细胞(DCs)及T细胞的表型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保肝宁高浓度组能有效降低肝纤维化小鼠血清中AST、ALT水平(P < 0.01);改善肝组织病理损伤,减少肝纤维组织的形成及α-SMA和IDO1的沉淀(P < 0.05)。保肝宁高浓度治疗组肝纤维化小鼠肝脏中CD11C+DCs、CD11C+CD80+DCs、CD11C+CD86+DCs、CD11C+CD40+ DCs、CD11C+MHCII+ DCs细胞和CD3+T、CD3+CD4+T细胞比例与模型组相比均呈不同程度的升高(P < 0.05)。高浓度保肝宁干预后可显著降低IDO1过表达腺相关病毒干预小鼠肝脏中IDO1的表达水平及上调CD11C+CD40+ DCs、CD11C+MHCII+ DCs和CD3+CD4+T细胞比例(P < 0.05)。结论保肝宁对CCl4所致小鼠肝纤维化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肝组织中IDO1的表达水平继而促进肝脏中DCs表型成熟使DCs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OMT)抗炎抗纤维化是否是通过影响细胞周期检测点激酶1/2(CHK1/2)来发挥。方法SD大鼠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分为正常对照组(NC)、糖尿病模型组(DM)和氧化苦参碱治疗组(OMT),6只/组,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STZ)(55 mg/kg)复制糖尿病模型。HE、Masson染色观察病理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CHK1、CHK2、p-CHK1、p-CHK2的表达部位;ELISA检测肾组织上清中IL-6和IL-1β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CHK1、CHK2、p-CHK1、p-CHK2、Ⅲ型胶原(Col-Ⅲ)、Ⅳ型胶原(Col-Ⅳ)、纤维连接蛋白(FN)蛋白的表达水平;NRK-52E细胞按处理方式分为正常糖对照组(NG组)、高糖模型组(HG组)、正常糖用药组(NG+OMT组)、高糖用药组(HG+OMT组)、正常糖空载组(NG+con组)、正常糖敲低组(NG+siCHK1/2)、高糖空载组(HG+con组)、高糖敲低组(HG+siCHK1/2),Western blot检测CHK1、CHK2、p-CHK1、p-CHK2、Col-Ⅲ、Col-Ⅳ、FN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OMT可降低大鼠血糖、血肌酐和24 h尿蛋白(P<0.05);DM组大鼠肾脏已出现炎性细胞浸润和纤维化表型,OMT组有所改善;OMT有明显抗炎作用(P<0.05);CHK1/2主要表达在肾小管胞浆及胞核,DM组CHK1/2磷酸化水平高于NC组、OMT组;大鼠肾组织和NRK-52E细胞中经OMT治疗后p-CHK1、p-CHK2、Col-Ⅲ、Col-Ⅳ、FN蛋白表达含量均明显下降(P<0.05);敲低CHK1/2后p-CHK1/2、Col-Ⅲ、Col-Ⅳ、FN蛋白表达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OMT在糖尿病大鼠肾脏中发挥抗炎、抗纤维化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CHK1、CHK2的表达从而影响其磷酸化水平,减少下游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细胞外基质的分泌和沉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羟尼酮对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66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10只、模型组20只、羟尼酮(100 mg/kg)组12只、羟尼酮(250 mg/kg)组12只、吡非尼酮(250 mg/kg)组12只,采用CCl4皮下注射进行肝纤维化造模,羟尼酮、吡非尼酮予以灌胃给药,处死大鼠后,留取血清检测肝功能,利用肝脏组织检测羟脯氨酸的含量,肝组织进行HE染色和Sirius Red染色,对炎症和纤维化程度进行评分。将人肝星状细胞系LX-2分组:对照组、TGF-β1组、羟尼酮组、吡非尼酮组,经过TGF-β1刺激和羟尼酮、吡非尼酮处理后,Western blot分别检测α-SMA、I型胶原蛋白和磷酸化Smad3、磷酸化p38、磷酸化Erk1/2、磷酸化Akt等磷酸化蛋白。结果动物实验显示羟尼酮组大鼠肝功能值有改善,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明显减少,肝组织纤维化程度显著降低,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细胞实验发现随羟尼酮浓度的增高,ɑ-SMA和I型collagen蛋白表达水平降低;TGF-β1刺激细胞后,TGF-β信号转导通路中Smad3、P38、ERK、Akt等蛋白的磷酸化水平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但在相同作用时间下,羟尼酮组细胞TGF-β信号转导通路蛋白磷酸化的表达水平低于TGF-β1组细胞(P < 0.05)。结论羟尼酮可抑制TGF-β信号转导通路蛋白的磷酸化,从而阻止TGF-β1介导的肝星状细胞活化,可能是其缓解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抑制线粒体氧化应激和炎症小体减轻高糖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焦亡和铁死亡的作用,分析线粒体活性氧自由基(ROS)和炎症小体之间可能的上下游关系。方法将H9C2心肌细胞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CON):含25 mmol/L浓度葡萄糖的DMEM完全培养基;高糖损伤组(HG):含35 mmol/L浓度的高糖完全培养基;高糖+线粒体抗氧化剂Mitoquinone(MitoQ)组(HG+MitoQ):35 mmol/L高糖完全培养基中加入终浓度为0.5 μmol/mL的MitoQ;高糖+ NLRP3抑制剂MCC950组(HG+MCC950):35 mmol/L高糖完全培养基中加入终浓度为1 μmol/mL的MCC950;高糖组+MCC950+线粒体电子传递抑制剂Rotenone(ROT)组(HG+MCC950+ROT):35 mmol/L高糖完全培养基中加入终浓度为1 μmol/mL的MCC950和0.5 μmol/mL的ROT。各组心肌细胞干预24 h后,CCK-8法测定细胞活性;CellRox和MitoSox荧光探针分别测定心肌细胞内和线粒体氧化应激水平变化;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内NLRP3炎症小体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细胞中NLRP3、GSDMD和CleavedGSDMD(GSDMD-NT)等焦亡相关重要因子的蛋白表达和铁死亡相关因子GPX4蛋白表达。结果与CON组相比,HG组细胞活性明显下降(P < 0.01),心肌细胞和线粒体内ROS荧光强度(P < 0.01)、NLRP3免疫荧光强度(P < 0.01)以及焦亡相关因子NLRP3,GSDMD和GSDMD-NT的蛋白表达(P < 0.01)均明显升高,铁死亡相关因子GPX4蛋白表达下降(P < 0.01)。与HG组相比,HG+ MitoQ和HG+MCC950组细胞活性明显升高(P < 0.01),细胞和线粒体内ROS荧光强度(P < 0.01)、NLRP3免疫荧光强度(P < 0.01)以及NLRP3、GSDMD和GSDMD-NT的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 < 0.05),GPX4蛋白表达增高(P < 0.01)。与HG组相比,HG+ MCC950+ROT组细胞活性和NLRP3、GSDMD-NT的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但与HG+MCC950组相比,HG+MCC950+ ROT组细胞活性明显降低(P < 0.01),ROS荧光强度、NLRP3炎症小体免疫荧光以及NLRP3、GSDMD-NT的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GPX4蛋白表达降低(P < 0.05)。结论MitoQ直接抑制线粒体ROS的产生减轻了高糖诱导的心肌细胞NLRP3炎症小体的生成,减少焦亡和铁死亡的发生;抑制NLRP3炎症小体减少线粒体ROS的产生;线粒体ROS和NLRP3之间可能存在着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降糖三黄片对db/db小鼠血糖调节和胰岛细胞损伤的影响以及糖脂毒性诱导的胰岛细胞内质网应激和自噬初期的保护机制。方法40只db/db小鼠随机分为db/db、db/db+JT(L)(1.32 g/kg)、db/db+JT(H)(2.64 g/kg)、db/db+Met(0.225 g/kg),以C57BL/6J小鼠为正常组(n=10)。干预8周,检测血糖血脂等代谢指标,观察胰岛细胞形态变化。体外培养小鼠胰岛细胞(MIN6),将其分为4组:Control组(5 mmol/L葡萄糖),HH组(22 mmol/L葡萄糖+0.1 mmol/L棕榈酸),HH+JT组(高脂高糖组条件基础上+5%降糖三黄片含药血清)和HH+JT+SP600125组(降糖三黄片组条件基础上+20 μmol/lSP600125)。流式术检测MIN6凋亡,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内质网应激与自噬初期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中药有效改善糖脂代谢水平(P<0.05),延缓体质量持续增长(P<0.05),但对饮水量改善效果不明显(P>0.05)。HE染色发现降糖三黄片可修复胰岛细胞损伤。体外实验中,流式检验发现HH组胰岛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HH+JT组可以减缓其凋亡(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降糖三黄片含药血清会显著减低由高脂高糖引起的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以及自噬初期相关蛋白的高表达(P<0.05)。干扰内质网应激可显著降低降糖三黄片含药血清对高脂高糖诱导的MIN6损伤的保护作用以及对胰岛细胞凋亡和自噬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降糖三黄片对MIN6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和自噬实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葛根素通过Fetuin B-AMPK/ACC信号通路对高脂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诱导的2型糖尿病小鼠肝脏胰岛素抵抗的调控机制。方法C57BL/6J小鼠随机选取10只正常饮食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40只通过高脂饲料喂养联合腹腔注射100 mg/kg链脲佐菌素建立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小鼠分为模型对照组、葛根素低剂量组(Pue- 50 mg/kg)、葛根素中剂量组(Pue-100 mg/kg)和葛根素高剂量组(Pue-200 mg/kg),干预8周。末次给药后,尾静脉取血检测各组小鼠空腹血糖(FBG),取血和肝组织;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空腹胰岛素(FINS),肝脏甘油三酯、胆固醇、游离脂肪酸水平;HE染色法观察小鼠肝脏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肝脏Fetuin B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小鼠肝脏Fetuin B、AMPK、ACC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肝脏Fetuin B、AMPKα1、ACC、P-AMPKαT183/T172、P-ACCS79蛋白表达。结果末次给药后,Pue-100 mg/kg、Pue-200 mg/kg剂量组甘油三酯、胆固醇、游离脂肪酸及FBG低于模型对照组(P < 0.01);葛根素不同剂量给药组较正常对照组,FINS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降低(P < 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小鼠肝脏Fetuin B、ACC mRNA表达明显上升,AMPK mRNA表达降低(P < 0.01);Fetuin B、ACC蛋白表达升高,AMPKα1、PAMPKαT183/T172、P-ACC S79蛋白表达降低(P < 0.01);病理学观察到肝脏脂肪变性明显,肝脏Fetuin B表达含量增加。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葛根素呈剂量依赖性抑制肝脏Fetuin B、ACC mRNA表达和Fetuin B、ACC蛋白表达,上调AMPK mRNA表达和AMPKα1、P-AMPK αT183/T172、P-ACC S79蛋白表达(P < 0.01)。Pue-50 mg/kg给药组上调AMPK mRNA表达,下调ACC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素可能通过调节肝脏Fetuin B-AMPK/ACC信号通路减轻2型糖尿病小鼠胰岛素抵抗,进一步改善糖脂代谢。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低剂量CT图像重建算法对脑出血检测性能的影响。方法对正常剂量(定义为100% dose)脑出血CT图像进行低剂量CT成像仿真,仿真剂量包括30%、25%和20% dose。采用7种CT图像重建算法进行图像重建,以实现抑制低剂量CT图像噪声,包括滤波反投影算法(FBP)、惩罚加权最小二乘的全变分(PWLS-TV)、非局部均值滤波(NLM)、3维块匹配(BM3D)、残差编码解码卷积神经网络(REDCNN)、FBP卷积神经网络(FBPConvNet)和图像恢复迭代残差卷积网络(IRLNet)。基于深度学习方法的脑出血检测模型(CNN-LSTM)对正常剂量图像和7种重建算法得到的图像进行脑出血检测。对7种重建算法与正常剂量图像的脑出血检测结果进行比较,评估不同重建算法对脑出血检测性能的影响。结果(1)对于同一算法,剂量对脑出血检测性能的影响:在30%、25%和20% dose下,FBP算法脑出血检测正确率分别为82.21%、74.61%和65.55%。(2)在相同剂量(30% dose)下,不同图像重建算法对脑出血检测性能的影响:FBP、PWLS-TV、NLM、BM3D、REDCNN、FBPConvNet和IRLNet算法的脑出血检测正确率分别为82.21%、86.80%、89.37%、81.43%、90.05%、90.72%和93.51%。(3)IRLNet算法在30%、25%和20% dose下的脑出血检测正确率分别为93.51%、93.51%和93.06%。结论剂量和重建算法的选择对脑出血检测性能有显著影响,临床中选择合适的剂量和算法组合能在大幅度降低辐射剂量同时保证脑出血检测性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出一种并行神经网络分类方法,以提高对正常搏动、室上性异位搏动、心室异位搏动、融合搏动4种心律失常的分类性能。方法首先进行心电信号去噪、小尺度心拍和大尺度心拍的分割、数据增强等预处理;然后基于深度学习理论,应用密集连接卷积神经网络改善人工提取波形特征的局限性,并结合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和高效通道注意力网络,以增强提取波形时序特征和重要特征的功能;接着采用并行网络结构,同时输入小尺度心拍和大尺度心拍的的波形特征,以提高心律失常分类的准确性;最后使用Softmax函数实现对心律失常的4分类任务。结果利用MIT-BIH心律失常数据库和3组实验验证所提方法。多种并行网络模型分类性能对比实验和不同心拍输入方式下,各分类模型性能对比实验得出所提分类模型的总体准确率、平均灵敏度和平均特异性分别达到99.36%、96.08%、99.41%;并行网络分类模型收敛性能分析实验得出分类模型每次训练时间为41 s。结论并行多网络分类方法在保持较高总体准确率的同时,平均灵敏度、平均特异性以及训练时间均有改善,该方法有望为心律失常临床诊断提供新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4.
Ê   î       &#x;     &#x; «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22,42(6):868
目的建立分化程度可控、能够重现来源组织结构和功能的人类鼻粘膜类器官模型。方法采集手术切除的新鲜中鼻甲和鼻息肉组织,将消化过滤的鼻粘膜上皮细胞分为连续“扩增”培养组(EO组)及“扩增-分化”分段培养组(DO组)。分别在基于气液界面进行体外3D类器官培养,通过STR鉴定、电镜及免疫组化染色分别对两组鼻粘膜类器官的结构、细胞组成及纤毛功能进行鉴定。再通过PAS染色对DO组中分化后的鼻粘膜类器官分泌功能进行鉴定。结果整个培养期间,均能生长出直径逐渐增大的空泡状或实心球状3D类器官。培养第16天,DO组多为空泡状类器官,EO组多为实心球状类器官,DO组空泡数比例大于EO组([21.67±8.57)% vs(54.67±13.26)%,P < 0.05]。将鼻粘膜类器官与来源组织同时进行STR检测,匹配度为100%。培养第21天,DO组鼻粘膜类器官扫描及透射电镜显示纤毛超微结构,而EO组多显示出短绒毛结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呼吸区粘膜主要包含P63(基底细胞)、β-tubulin(纤毛柱状细胞)、MUC5AC(杯状细胞)。相比EO组,DO组类器官纤毛细胞数[(7.95± 1.81)% vs (27.04±5.91)%,P < 0.05]及杯状细胞数[(14.46±0.93)% vs (39.85±5.43)%,P < 0.05)占比更大,基底细胞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DO组中分化后的鼻粘膜类器官糖原染色呈阳性表达。结论本研究首次采用“扩增-分化”分段式培养法,培养出能够在体外长期稳定生长、高度拟似来源组织形态结构和功能(纤毛功能及分泌功能),且分化程度可控的鼻粘膜类器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非肥胖糖尿病(non-obese diabetic, NOD)小鼠下颌下腺局部注射环孢素A(cyclosporine A, CsA)对腺体唾液分泌功能及炎症的影响。方法选用21只14周龄和18只21周龄雌性NOD小鼠,随机平均分为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对照组。NOD小鼠下颌下腺局部注射CsA 1周后,检测刺激性唾液流率;取下颌下腺标本,制作石蜡切片,用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腺体淋巴细胞浸润程度;用徕卡图像分析系统计数淋巴细胞浸润灶的数量,计算灶性指数和淋巴细胞浸润灶的面积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RT-PCR)检测下颌下腺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干扰素-γ(interferon-γ, IFN-γ)、白介素-4(interleukin-4, IL-4)、IL-13、IL-17F、IL22和IL-23a等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eling, TUNEL)检测下颌下腺凋亡细胞;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量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 BUN)、尿酸(uric acid, U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LP)、白蛋白(albumin, ALB)和γ-谷氨酰基转移酶(γ-glutamyl transferase,GGT),评估肝肾功能。结果下颌下腺局部注射CsA后,14周龄和21周龄NOD小鼠的刺激性唾液流率较同龄对照组明显增加(P < 0.01或P < 0.05);14周龄低剂量组NOD小鼠下颌下腺淋巴细胞浸润灶的灶性指数和面积比较同龄对照组显著减少(P < 0.01);低剂量和高剂量组减轻炎症反应和改善唾液分泌功能的作用相似;下颌下腺整体炎症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无明显降低;低剂量和高剂量组下颌下腺凋亡细胞数和对照组相比有减少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局部注射CsA对NOD小鼠肝肾功能无影响。结论局部应用CsA可减轻NOD小鼠的下颌下腺淋巴细胞浸润,并改善唾液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人参皂苷Rh2(G-Rh2)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纤维化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SPF级,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DN组以及G-Rh2药物干预组。DN和G-Rh2药物干预组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构建DN大鼠模型,Control组大鼠给予等量的柠檬酸缓冲溶液注射。待DN大鼠模型构建成功后,G-Rh2药物干预组给予G-Rh2(20 mg·kg-1·d-1)连续灌胃12周,Control和DN大鼠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HE染色和PAS染色观察大鼠肾组织形态,Masson染色观察大鼠肾组织纤维化程度,TUNEL染色观察肾组织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肾组织CollagenⅠ、CollagenⅢ、Cleaved-caspase-3、Bcl-2、DDR1表达水平;免疫组化定位检测肾组织DDR1表达情况。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DN组肾组织纤维化程度加重,细胞凋亡指数升高(P < 0.01),CollagenⅠ、CollagenⅢ、Cleaved-caspase-3、DDR1表达上调(P < 0.01),Bcl-2表达下调(P < 0.01);与DN组相比,G-Rh2药物干预组肾组织纤维化程度,细胞凋亡指数,CollagenⅠ、CollagenⅢ、Cleavedcaspase-3、DDR1表达均显著降低(P < 0.05或P < 0.01),Bcl-2表达显著升高(P < 0.05)。结论G-Rh2抑制糖DN肾纤维化和细胞凋亡可能与下调DDR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抗体(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 antibodies, ox-LDL-Ab)在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 APS)中的分布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共纳入334例患者,包括162例APS患者,122例无血栓或病态妊娠的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作为疾病对照,以及50例健康对照。收集APS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患者的ox-LDL-Ab、IgG/IgA/IgM型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 aCL)、IgG/IgA/IgM型抗β2糖蛋白Ⅰ抗体(anti-β2-glycoprotein Ⅰ, aβ2GPI)。采用统计软件SPSS 27.0分析ox-LDL-Ab与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APS组60.5%的患者合并血栓,48.1%的患者出现病态妊娠,34.0%的患者合并血小板减少,aCL、aβ2GPI和狼疮抗凝物(lupus anticoagulant, LAC)的阳性率分别为17.9%、34.6%和46.9%。ox-LDL-Ab在APS患者中的滴度和阳性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滴度:40.8 (25.4~66.0) U/mL vs. 24.1 (12.3~36.5) U/mL, P=0.001;阳性率:67.3% vs. 36.0%, P=0.001],与疾病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滴度:40.8 (25.4~66.0) U/mL vs. 35.9 (24.2~53.1) U/mL, P=0.118;阳性率:67.3% vs. 61.5%, P=0.318]。aβ2GPI、aCL、ox-LDL-Ab的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745 (95%CI: 0.692~0.797)、0.666 (95%CI: 0.608~0.724)、0.609 (95%CI: 0.549~0.669),约登指数(Youden’s index)分别为0.388、0.269、0.132。ox-LDL-Ab在血清阴性APS中的曲线下面积是0.562 (95%CI: 0.480~0.645),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3.9%和47.0%,约登指数为0.109。ox-LDL-Ab阳性组aβ2GPI (42.2% vs. 18.9%, P=0.003)和aCL (22.9% vs. 7.5%, P=0.017)的阳性率高于ox-LDL-Ab阴性组。ox-LDL-Ab与血栓形成、冠心病、病态妊娠、高脂血症、低补体血症及LAC阳性率无相关性。结论ox-LDL-Ab与aCL、aβ2GPI有一定相关性,但与血栓、病态妊娠及冠心病不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汉黄芩苷对高糖诱导的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RMECs)功能障碍的作用和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大鼠糖尿病视网膜的损伤的影响及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hRMECs常规培养,实验分为对照组(5 mmol/L葡萄糖)、渗透对照组(5 mmol/L葡萄糖+25 mmol/L甘露醇)、高糖组(30 mmol/L葡萄糖)、给药组(30 mmol/L葡萄糖+10、20、30、40 μmol/L汉黄芩苷)。通过CCK-8与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小管形成与单层细胞膜通透性实验分别检测细胞成管能力和细胞膜通透性,ROS、NO、GSH-ST试剂盒检测细胞氧化应激水平,qRT-PCR和ELISA试剂盒分别检测IL-1β、IL-6的表达水平和含量,Western blot检测VEGF、HIF-1α和SIRT1蛋白表达。选取40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ham组)、模型组(STZ组)、汉黄芩苷组(Wog组)和汉黄芩苷治疗组(STZ+Wog组),10只/组。模型组和汉黄芩苷治疗组腹腔注射0.1 mol/L柠檬酸缓冲液(pH=4.5)溶解的STZ,剂量为60 mg/kg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对照组与单独的汉黄芩苷组给予等剂量的柠檬酸缓冲液。糖尿病大鼠模型建立1周后给予汉黄芩苷治疗,对照组、模型组予等量生理盐水注射,连续6周。比较4组大鼠视网膜组织损伤、HIF-1-α、ROS、VEGF、TNF-α、IL-1β、IL-6水平以及sirt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糖诱导hRMECs异常增殖和迁移,提高了hRMECs小管形成能力及细胞膜通透性(P<0.05),同时高糖诱导的hRMECs炎症水平和氧化应激水平上升(P<0.05)。而与高糖组相比,汉黄芩苷可浓度依赖性抑制高糖诱导的hRMECs细胞增殖、迁移、小管形成及细胞膜通透性的增加(P<0.05),此外汉黄芩苷可降低高糖诱导的hRMECs的炎症和氧化应激水平(P<0.05)。SIRT1在高糖诱导的hRMECs中低表达,30 μmol/L剂量汉黄芩苷处理后高糖诱导的低SIRT1表达部分恢复(P<0.01),干扰SIRT1表达可逆转汉黄芩苷对高糖诱导hRMECs异常增殖、迁移、小管形成、细胞膜通透性、炎症及氧化应激的抑制作用。动物实验显示,与对照组相比,STZ组视网膜组织厚度增加(P<0.05),而汉黄芩苷治疗后能缓解糖尿病引起的大鼠视网膜增厚(P<0.05)。同时STZ处理提高了VEGF、HIF- 1α、IL-1β、IL-6和ROS的水平(P<0.001),汉黄芩苷的处理降低了STZ诱导的大鼠视网膜损伤且上调了SIRT1的表达(P<0.001)。结论汉黄芩苷通过上调SIRT1的表达缓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引起的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0例样本ABO血型抗原表达减弱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采用微柱凝集法及盐水试管法进行ABO血型血清学鉴定;对ABO基因第1-7外显子及其上游启动子区域PCR产物直接测序进行基因分型。结果11例样本通过家系分析可以确定其基因型(1例ABO*A2.01/ABO*B.01,1例ABO*A2.01/ABO*O01.01,1例A1.02/B3.04,2例B3.04/O.01.01、2例B3.02/ O.01.02,4例Bw.12/O.01.01);3例样本在ABO基因启动子区域发生-35_-18位的碱基缺失,通过家系分析,提示该变异发生在B等位基因;1例样本在ABO基因启动子区域发生-119位C > T变异;1例样本发生第7外显子1054位点缺失碱基C;4例样本在ABO血型基因1-7外显子及其调控区域未发现变异。结论启动子区域-119位C > T变异及Exon7 1054del变异可能是导致ABO血型抗原异常表达的新变异;部分ABO亚型可能与内含子异常或mRNA合成异常有关;本地区B亚型明显多于A亚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是否在重症中暑肺损伤中起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不同浓度(1.125、2.25、4.5 mg/kg)HSYA腹腔注射预处理小鼠,建立重症中暑(sHS)小鼠模型,分为低、中、高剂量HSYA中暑组、单纯中暑组及正常对照组,12只/组。初步观察及比较各组热耐受的情况,以确定HSYA最佳治疗剂量;后使用中剂量HSYA及RIP1活化抑制剂Nec-1预处理小鼠,分组为HSYA+HS组、Nec-1+HS组、HS组及正常对照组,8只/组,观察72 h恢复期核心体温变化特征,比较热耐受情况及生存情况。给予相同处理因素处理小鼠分组为正常对照组,HS组,HSYA+HS组及Nec-1+HS组,正常对照组6只,其余18只/组,分别于重症中暑恢复期不同阶段(0、2、6、12、24 h)处死小鼠,每个时间点处死3只小鼠,收集小鼠的肺组织、肺泡灌洗液及血液样本,取肺组织行HE染色,并进行病理评分,检测肺湿干重比,肺含水量,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蛋白含量;ELISA法检测肺泡灌洗液中HMGB1水平及血清中TNF-α、IL-6及HMGB1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恢复期(2、6、12 h)肺组织中RIP1、RIP3、MLKL-s358、MLKL表达水平,及经HSYA预处理后MLKL-s358蛋白水平。结果中剂量及高剂量HSYA预处理可明显改善小鼠热耐受能力,中剂量与高剂量无显著差异,后续药物预处理以中剂量(2.25 mg/kg)作为标准剂量;与HS组相比,HSYA+HS组和Nec-1+HS组小鼠热耐受程度均增加(P<0.05),HSYA+HS组和Nec-1+HS组无明显差异。HSYA及Nec-1预处理组小鼠生存率增加(P<0.05),肺组织病理评分、TNF-α、IL-6及HMGB1水平降低(P<0.05),肺湿干重比,肺含水量,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蛋白含量及HMGB1水平降低(P<0.05),HS小鼠恢复期肺组织RIP1水平及MLKL-s358磷酸化水平升高(P<0.05),与HS组相比,HSYA+HS组MLKL-s358磷酸化水平降低。结论重症中暑小鼠肺组织可发生程序性坏死,HSYA可通过抑制程序性坏死发挥肺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