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VTE)的危险因素及COMPASS-癌相关血栓形成(COMPASS-CAT)模型对肺癌患者VTE的预测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接受治疗的136例肺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有无发生VTE将所有患者分为VTE组(n=24)与非VTE组(n=112)。采用COMPASS-CAT评分对VTE风险进行评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肺癌患者发生VTE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VTE组患者心房颤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肾病、急症入院、抗凝抗血小板治疗比例均显著高于非VTE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高COMPASS-CAT评分预测VTE的灵敏度为87. 5%,特异性为35. 7%,阳性预告值为25. 0%,阴性预告值为92. 5%。高COMPASS-CAT评分、既往VTE病史、心房颤动为肺癌患者发生VTE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既往VTE病史、心房颤动和高COMPASS-CAT评分是肺癌患者发生VTE的独立预测指标,COMPASS-CAT评分预测VTE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阴性预告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早期急性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是否存在心脏收缩功能障碍,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2019年7月北海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3例急性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资料,根据有无心脏收缩功能障碍(左室长轴缩短率<25%)分为障碍组(21例)和无障碍组(42例).均因道路交通伤(38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克州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危险因素和发病特征。 方法分析我院近3年收治的VTE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与住院及手术相关,分为医院相关性VTE(HA VTE)和社区相关性VTE(CA VTE)。调查患者的VTE危险因素,分析不同部位类型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合并下腔静脉血栓或肺血栓栓塞症(PTE)的差异。 结果共纳入81例VTE患者,其中CA VTE 63例,HA VTE 18例,前者是后者的3.5倍。CA VTE的危险因素以肥胖(28.57%)、创伤或骨折(19.05%)、卧床(17.46%)为主,尚有15.87%的病例未能明确危险因素。HA VTE的危险因素以外科手术(66.67%)为主,其中又以骨科(6例)、妇产科手术(2例)最为常见。左下肢、右下肢、双侧下肢DVT的构成比分别为62.96%、34.57%、2.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合并PTE的概率,双侧下肢DVT为100%,右下肢为32.14%,左下肢为13.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克州地区CA VTE较HA VTE常见,前者的主要危险因素是肥胖、创伤或骨折、卧床,后者为外科手术,并以骨科、妇产科手术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飞行人员对静脉血栓栓塞症形成的相关知识、预防态度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飞行人员静脉血栓栓塞症精准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样法选取3个机种的412名飞行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统计数据,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进行单因素Logistic分析后,筛选出飞行年限、总飞行时间、每次飞行时间、持续坐姿时间4个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飞行人员持续坐姿时间、飞行年限是影响其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重要因素(P<0.05)。412名飞行人员掌握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知识正确率平均得分为34.55%,预防态度正确率平均得分为96.72%。结论 飞行人员对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认知总体处于偏下水平,应提高其知识普及率,增强预防意识。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慢性意识障碍(DOC)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发生PICC相关上肢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及降低其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高压氧科要求PICC置管治疗的127例慢性DOC患者。按照是否发生上肢静脉血栓,将其分为血栓组( ...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老年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的影响因素,并评估预测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自2016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317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下肢静脉血栓栓塞,将患者分入静脉血栓栓塞组(n=61)和非静脉血栓栓塞组(n=256)。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术后下肢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的影响因素,描绘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预测效能。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下肢肌力≤3级比例、深度昏迷比例、中心静脉置管比例以及止血药物、抗凝药物、脱水剂使用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高体质量指数、下肢肌力≤3级、深度昏迷、止血药物使用、脱水剂使用均是老年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抗凝药物使用是老年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高龄、高体质量指数、下肢肌力≤3级、深度昏迷、止血药物使用、抗凝药物使用、脱水剂使用均可用于老年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静...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分析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8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合并高血压、有无高度水肿、有无大小便失禁、是否合并营养不良、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入院时Braden压疮风险评估量表(简称Braden)评分、是否留置尿管、是否留置胃管、卧床时间等资料,并根据患者是否发生压疮将其分为压疮组和无压疮组,单因素分析各指标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压疮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结果 18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出现压疮62例,设为压疮组;未出现压疮126例,设为无压疮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压疮组年龄>60岁、BMI> 24 kg/m2、有高度水肿、有大小便失禁、合并营养不良、入院时GCS评分<8分、入院时Braden评分≤12分、卧床时间≥15 d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无压疮组(χ2=26.082、20.033、4.707、4.2...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颅脑创伤后动、静脉性脑梗死的相关风险因素,为防治颅脑创伤后脑梗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调查154例行急性硬膜下和(或)脑内血肿清除加标准去骨瓣减压的中、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性别、年龄、入院GCS评分、瞳孔变化、环池状态、中线移位、合并伤、围术期血压、大脑浅静脉损伤、血小板计数、血浆D-二聚体含量、脱水剂使用情况及围术期出入量13个相关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对有意义的指标再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瞳孔变化、GCS评分、年龄、合并伤、围术期血压、环池状态、中线移位等7个指标与动脉性脑梗死的发生相关(P<0.05);大脑浅静脉损伤、血浆D-二聚体含量和合并伤等三个指标与静脉性脑梗死的发生相关(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瞳孔散大和围术期低血压可能为动脉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大脑浅静脉损伤可能为静脉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瞳孔变化、GCS评分、年龄、合并伤、围术期血压、环池状态、中线移位是颅脑创伤继发动脉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其中瞳孔散大和围术期低血压是独立危险因素;大脑浅静脉损伤、D-二聚体含量及合并伤是颅脑创伤继发静脉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其中大脑浅静脉损伤是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型创伤性脑损伤(modTBI)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预警效能。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4月阜阳师范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265例modTBI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165例, 女100例;年龄20~91岁[(59.5±14.4)岁]。根据伤后72 h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是否降低2分及以上, 将患者分为END组(46例)(17.4%)和非END组(219例)(82.6%)。记录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致伤原因(交通伤、摔跌伤、其他)、院前是否呕吐、入院时GCS、首次CT扫描时间、癫痫、脑挫伤、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血肿类型(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骨折类型(颅底骨折、颅骨骨折)、实验室检查指标[血小板计数(PLT)、血钾水平、血清总钙浓度、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D-二聚体水平]。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评估上述指标与modTBI患者发生END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咯血患者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AE)后复发咯血的相关风险因素及其相关性。 方法收集因咯血行BAE治疗患者75例,按照是否再次发生咯血进行分组,对比两组患者间在年龄、性别、原发病因、病程、咯血量、栓塞剂、血管造影表现等因素的影响,并评价其相关性。 结果17.33%(13/75)的患者在BAE后复发咯血,在有无咯血两组患者中,支气管动脉-肺动/静脉分流的构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年龄、性别、原发病因、病程、咯血量、栓塞剂因素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多变量回归分析提示,支气管动脉-肺动/静脉分流与术后复发咯血有明显的相关性。 结论支气管动脉-肺动/静脉分流的存在是导致BAE后复发咯血的显著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呼吸困难患者肺栓塞发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探讨其发生的诱因及早期临床特征。方法对461例因胸闷气短行肺灌注+通气显像或肺灌注显像+X线胸片检查的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其中既往体健仅出现胸闷气短患者48例为对照组,余合并不同基础疾病或其他情况并出现胸闷气短患者为病例组;应用PEMS统计软件对患病率(π)进行区间估计、x^2检验和肺栓塞的危险度分析。结果461例患者确诊肺栓塞251例,合并基础疾病或其他情况[订的95%置信区间(cI)]有:下肢静脉血栓或曲张(80.79~95.47)、剖宫产后(55.64~87.12)、下肢骨手术或骨折(52.76~87.27)、恶性肿瘤术后(52.19~78.19)、房颤或心力衰竭(53.30—74.88)、肥胖(23.14~50.20)、腹部(非肿瘤)手术后(20.23—59.43)、糖尿病(19.12~63.95)、慢性支气管炎(1.80~23.06),对照组(3.47~22.66)。除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外,病例组与对照组肺栓塞订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胸闷气短患者,特别是合并下肢静脉血栓或曲张、心脏病、产后、手术后、下肢骨折、糖尿病、肥胖等情况时,应高度怀疑肺栓塞,尽早行肺灌注/通气显像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13.
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是一种严重的可预防疾病。运动员作为一类特殊群体,经常暴露于血栓诱导因素下,使VTE发病率高于预期。一旦被诊断为VTE,运动员就必须接受长期的抗凝治疗,这可能会影响他们的职业生涯。新型口服抗凝剂(new oral anticoagulant,NOAC)的出现改变了运动员抗凝治疗方式,为运动员重返运动提供了可能。本文对运动员VTE的流行病学现状、风险因素、诊断、治疗措施、重返运动等方面进行总结,旨在为预防VTE和改善患者预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探讨创伤性主动脉损伤(TAI)患者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20年5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合并TAI的多发伤患者41例,将其作为合并组.男性33例,女性8例;年龄19~73岁,平均55.3岁;道路交通伤23例,坠落伤7例,其他10例.从同期960例无TAI的多发伤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影响成人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构建TBI预后模型并对其预测价值进行评估。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1年3月至2019年9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收治的522例TBI患者临床资料, 其中男438例, 女84例;年龄18~75岁[(44.9±15.0)岁]。根据患者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分为预后良好组(GOS 4~5分, 165例)和预后不良组(GOS 1~3分, 35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定性资料如性别、基础性疾病、伤因、多发伤、开放伤、颅内异物、脑疝、出入院意识状态、手术、入院肺部感染、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通气、院内获得性肺炎及致病菌、颅内感染, 以及定量资料如出入院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年龄, 入院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体温、心率、肌酐、尿素氮、血钠、血钾、血糖、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双眼瞳孔大小, 住院时间。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asso回归分析筛选影响TBI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将筛选出的影响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分析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严重创伤患者早期创伤性凝血病(TIC)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5年2月至2020年11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317例老年严重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12例,女105例;年龄65~96岁[(72.6±6.8)岁]。以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5为参考标准,分为TIC组...  相似文献   

18.
肿瘤相关血栓形成(CAT)是肿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也是肿瘤患者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重要原因。肿瘤类型、分期、肿瘤衍生因子和遗传因素及抗肿瘤治疗均可增加CAT的风险。正确识别和治疗高风险CAT对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目前指南建议低分子肝素(LMWH)作为CAT长期抗凝治疗的首选,但长期使用存在一些实际问题。新型口服抗凝剂(NOACs)在肿瘤患者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数据有限。125I粒子条联合血管支架已成为CAT腔内治疗新的研究热点,已发表的数据较少,主要是个案报道和小样本研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更新和改进CAT风险评估和治疗指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室外引流发生脑室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2年12月于泸州市人民医院接受脑室外引流的3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脑室感染情况分为脑室炎组和对照组。对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脑室炎症的发生与手术时间(﹥4 h)、引流天数(≥7 d)、手术次数(≥2次)、切口脑脊液漏、尿激酶脑室灌注、原发疾病等因素有相关性(P﹤0.05或P﹤0.01),与性别、年龄等因素无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发现,手术时间、引流天数、手术次数、切口脑脊液漏、尿激酶脑室灌注、原发疾病皆是脑室外引流患者脑室炎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脑室外引流发生脑室炎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手术时间、引流天数、手术次数、切口脑脊液漏、尿激酶脑室灌注、原发疾病是术后脑室炎的独立危险因素。及早针对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有助于降低脑室炎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 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开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行开颅术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手术时间、手术次数、颅脑损伤类型、侵入性操作情况、置管情况、切口脑脊液漏情况、脑外室引流情况、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及营养治疗方式等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颅内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颅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出现颅内感染12例,设为感染组;未出现颅内感染88例,设为未感染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糖尿病、术前GCS≤8分、手术时间>7 h、手术次数>1次、有切口脑脊液漏、有脑外室引流、抗菌药物使用时间>14 d、肠外营养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95% CI为2.224 ~ 29.338、2.412 ~ 33.584、0.014 ~ 0.923、0.009 ~ 0.223、2.722 ~ 65.319、1.187 ~77.544、0.024 ~0.397、1.557 ~35.980, P = 0.002、0.001、0.042、0.000、0.001、0.034、0.001、0.012)。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开颅术后颅内感染与糖尿病、术前GCS评分、手术时间、手术次数、切口脑脊液漏、脑外室引流、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