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对急性感染性腹泻患儿血清炎性因子、肠黏膜屏障功能、肠道菌群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94例急性感染性腹泻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所有患儿在给予抗感染、补液支持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研究组患儿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比较两组患儿治疗1周后主要临床症状(腹泻、腹痛)的缓解时间;观察治疗前后血清炎症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内毒素、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肠黏膜屏障指标[D-乳酸、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及肠道菌群指标(乳酸菌、双歧杆菌)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腹泻缓解时间(33.17±9.79)h,腹痛缓解时间(42.60±11.38)h,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后研究组患儿血清炎症因子水平TNF-α(85.75±19.61)ng/L,IL-6(113.71±24.95)ng/L,内毒素(0.24±0.10)pg/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后研究组肠黏膜屏障指标水平D-乳酸(4.61±1.18)mg/L,DAO(4.03±1.09)U/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1周后乳酸菌计数(9.97±0.65)logCFU/g,双歧杆菌计数(10.81±1.13)logCFU/g,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可抑制急性感染性腹泻患儿炎性因子的表达,促进肠黏膜屏障功能和肠道菌群的恢复,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甘草锌颗粒联合双歧杆菌活菌治疗小儿慢性腹泻的疗效及对血清免疫球蛋白Ig A、Ig G和Ig M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绍兴市中心医院就诊的300例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5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疗治疗措施,对照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双歧杆菌活菌胶囊(每次1~2粒,早晚各服1次);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甘草锌颗粒(1~5岁,每次0.75 g,每日2~3次; 6~10岁,每次1.5 g,每日2~3次),开水冲服。两组患儿连续治疗10 d。比较两组患儿的症状体征恢复时间、临床疗效、肠道菌群及血清免疫球蛋白Ig A、Ig G和Ig M水平。结果观察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腹泻停止、呕吐消退和腹痛消退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10 d后,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大肠杆菌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清Ig A、Ig G和Ig M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甘草锌颗粒联合双歧杆菌活菌治疗小儿慢性腹泻能促进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肠道菌群好转,提高临床疗效,且可增强患儿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锌制剂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剂治疗小儿腹泻临床效果和对其肠道菌群、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1月德清县人民医院200例小儿腹泻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补液和饮食治疗等常规治疗,观察组于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锌制剂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剂治疗。检测两组患儿肠道菌群情况和体内锌的水平及免疫功能,观察并记录患儿腹泻的持续时间、住院时间、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等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肠道菌群正常率96.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74.0%,腹泻持续时间(3.26±0.53) d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的(5.42±0.75) d,退热时间(0.71±0.22) d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的(1.14±0.36) d,呕吐消失时间(1.42±0.25) d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的(2.58±0.48) d,住院时间(6.82±1.22) d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的(8.96±1.36) d,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7.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80.0%,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观察组患儿治疗后血清锌水平为(68.36±3.95)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58.63±2.18)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免疫功能指标Ig G、Ig M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锌制剂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剂治疗小儿腹泻患儿可提高血清锌水平和免疫功能,促进肠道内菌群恢复正常,加速呕吐、发热等临床症状的缓解,效果显著且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益生菌在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中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采用抗生素治疗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60例,根据治疗措施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蒙脱石散、补液、维持电解质平衡等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益生菌治疗,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患儿肠道菌群,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肠道菌群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腹泻持续时间为(2.84±0.98)d,对照组为(3.96±1.0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抗生素使用时间为(5.94±1.10)d,对照组为(10.25±2.5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大便次数恢复时间、大便性状改变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值均0.05);观察组治疗后患儿肠道菌群双歧杆菌、乳杆菌菌群数均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大肠杆菌菌群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常规方法治疗相比,下呼吸道感染患儿采用益生菌治疗效果更理想,能稳定肠道菌群,减少婴幼儿腹泻持续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临床医学工程》2019,(4):479-480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在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患儿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72例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肠道菌群及肝功能。结果观察组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及B/E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大肠杆菌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总胆汁酸(TBA)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白蛋白(ALB)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病患儿,可有效加快肠道菌群的恢复,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地衣芽孢杆菌治疗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疗效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8月安徽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呼吸道感染合并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儿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另外应用地衣芽孢杆菌口服治疗,每日3次,每次0.25g, 5~7天为1个疗程。比较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肠道菌群的变化情况,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8.00%)明显高于对照组(6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28,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粪便中乳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菌落总数及双歧杆菌/肠杆菌(B/E)比值均较治疗前升高(t=-24.228~-2.156,P<0.05),且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129、2.304、7.014、3.266,P<0.05);而两组患儿粪便中肠球菌和肠杆菌数量、真菌感染率及球/杆菌值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t值分别为3.347、5.165、8.660、22.3...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对腹泻患儿双歧杆菌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104例腹泻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52例,两组均应用双歧杆菌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的肠道菌群数量、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护理后的乳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数量均多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退...  相似文献   

8.
益生菌预防婴幼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益生菌对婴幼儿期感染性疾病患儿抗生素应用中腹泻的预防作用及肠道菌群的变化。【方法】89例应用抗生素治疗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成两组,一组(益生菌组)同时服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另一组不用任何微生态制剂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腹泻的发生率。分别在抗生素给药前及给药后第3、6 d采集粪便,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44例益生菌组患腹泻5例(发生率为11.3%),45例对照组患儿患腹泻21例(发生率为46.6%)。益生菌组患儿腹泻平均时间(1.30±0.24)d,对照组患儿腹泻平均病程(2.10±0.33)d。抗生素治疗过程中,肠道菌群出现明显改变,益生菌组抗生素治疗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及大肠杆菌数量较稳定,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益生菌能通过稳定肠道菌群而预防婴幼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双歧三联活菌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对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肠道菌群和心肌酶谱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6月接诊的10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双歧三联活菌治疗,观察组采用双歧三联活菌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比较治疗1周后疗效、退热时间、止泻时间、纠正脱水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肠道菌群数量和心肌酶谱、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止泻时间、纠正脱水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肠道菌群数量、心肌酶谱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肠道菌群数量、心肌酶谱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肠道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均显著升高(均P0.05),大肠埃希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均显著降低(均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三联活菌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确切,可改善患儿肠道菌群数量,减轻心肌损伤,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赵平  吴晓玲 《中国妇幼保健》2023,(15):2763-2766
目的 探讨复合乳酸菌胶囊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对腹泻患儿肠道微生态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1月在台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腹泻患儿156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78例。对照组给予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复合乳酸菌胶囊治疗。于患儿治疗前、治疗3 d后、7 d后检测患儿肠道菌群数(肠球菌、肠杆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黏膜功能相关指标[内毒素(ET)、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统计临床症状、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3 d后、7 d后两组患儿肠球菌、肠杆菌数量均少于治疗前,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多于治疗前,肠黏膜功能相关指标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3 d后、7 d后,研究组肠球菌、肠杆菌数量少于对照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高于对照组,肠黏膜功能相关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6.5%高于对照组的85.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临床症状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1.
顾建华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3):2077-2078
目的:临床观察枫蓼肠胃康合剂辅助治疗婴幼儿急性细菌性肠炎的疗效。方法:将92例急性细菌性肠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试验组给予头孢克洛干混悬剂25 mg.kg-1.d-1,分3次口服,枫蓼肠胃康合剂3~5 ml 1次,1日3次;对照组给予头孢克洛干混悬剂25 mg.kg-1.d-1,分3次口服。两组总疗程5~7天。观察治疗有效率。结果:试验组显效率47.8%、总有效率91.3%,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枫蓼肠胃康合剂辅助治疗婴幼儿细菌性肠炎能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黄芪建中汤与艾灸联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对患者中医证候、炎症指标的改善作用。方法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泰兴市中医院收治的5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为对照组(美沙拉嗪肠溶片+艾灸治疗,29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黄芪建中汤治疗,29例)。两组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炎症指标、肠道菌群情况,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及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沉降率(ESR)、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菌群数量均增多,且观察组均多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变形杆菌、肠球菌菌群数量均减少,且观察组均少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芪建中汤与艾灸联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可以改善患者中医证候,减轻患者炎症反应,调节肠道菌群水平,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迁延性腹泻患儿肠道菌群分布和肠黏膜屏障功能变化,为迁延性腹泻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金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7例迁延性腹泻患儿为迁延性腹泻组,36例急性腹泻患儿为急性腹泻组,38例健康幼儿为正常对照组。比较3组粪便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数量,计算双歧杆菌/大肠杆菌比值;比较3组血清细菌内毒素、二胺氧化酶、D-乳酸水平。结果 3组血清细菌内毒素、二胺氧化酶、D-乳酸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急性腹泻组、迁延性腹泻组血清细菌内毒素、二胺氧化酶、D-乳酸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急性腹泻组和迁延性腹泻组血清细菌内毒素、二胺氧化酶、D-乳酸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数量及双歧杆菌/大肠杆菌比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正常对照组、急性腹泻组、迁延性腹泻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及双歧杆菌/大肠杆菌比值依次降低,大肠杆菌数量依次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迁延性腹泻与肠道微生态失衡、菌群紊乱及肠黏膜屏障功能损伤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康娟 《中国校医》2021,35(5):379-380
目的 探讨在重组人干扰素基础上联合四联双歧杆菌活菌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9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患儿给常规治疗+重组人干扰,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四联双歧杆菌活菌,观察分析两组临床指标(住院时间、治愈时间及腹泻消失时间)及白介素-6(IL-6)、白介素-7(IL-7)、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IL-6为(7.82±4.01)pg/mL、IL-7为(8.90±2.88)pg/mL、DAO为(0.81±0.39)mg/mL、D-乳酸为(2.08±1.02)mg/mL,均低于对照组的(13.17±4.28)pg/mL、(14.16±3.42)pg/mL、(1.69±0.51)mg/mL、(4.02±1.18)m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对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给予四联双歧杆菌活菌联合重组人干扰素治疗,可显著促进患儿病情好转,改善肠道功能,治疗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活菌联合消旋卡多曲治疗小儿腹泻的效果及对患儿免疫功能和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宁波市镇海龙赛医院收治的腹泻患儿1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消旋卡多曲口服,1. 5 mg/kg,3次/d,单日总剂量不超过6 mg/kg;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双歧杆菌活菌胶囊,1~2粒/次,3次/d。两组疗程均为7 d。比较两组患儿症状体征消退时间、临床疗效、免疫球蛋白(Ig) A和Ig G水平及血清白介素(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患儿的退热、止泻、恢复进食、腹痛消退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7 d后,观察组血清Ig A、Ig G、IL-1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IL-6和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结论双歧杆菌活菌联合消旋卡多曲治疗小儿腹泻可促进症状体征改善,提高临床疗效,增强患儿的免疫功能,降低机体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蒙脱石散与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治疗对腹泻患儿胃肠道菌群、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月3月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10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蒙脱石散治疗,试验组予以蒙脱石散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3天后的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胃肠道菌群、炎症因子、血清神经递质水平及肠屏障功能指标。结果 试验组临床治疗有效率(94.00%)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2,P<0.05);试验组脱水、腹泻、呕吐和腹痛好转时间及大便次数、体温复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t值介于9.980~31.829之间,P<0.05);治疗后,两组益生菌数量较治疗前均上升,致病菌数量下降,试验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多于对照组,大肠杆菌数量少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420、17.867、15.254,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P物质(SP)、5-羟色胺(5-HT)、神...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枫廖肠胃康片合用丽珠肠乐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16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丽珠肠乐+枫廖肠胃康组60例),对照组1(丽珠肠乐组52例),对照组2(枫廖肠胃康片组48例),连续用药4周.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1、组2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总有效率分别为90.32%、51.92%、52.83%.结论枫廖肠胃康配合丽珠肠乐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较满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双歧杆菌是肠道的一种重要的生理菌。急性腹泻患者发病时,肠道菌群发生变化,双歧杆菌数量显著减少,而脱水患者更有甚之。使用双歧杆菌活菌制剂治疗后,原菌群平衡恢复。最常见的急性腹泻是感染性腹泻,而感染性腹泻常见病原多为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空肠弯曲菌及轮状病毒等等。本文研究双歧杆菌体外拮抗肠道致病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清肠通便胶囊联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FC)的疗效及对其肠神经递质[P物质(SP)、生长抑素(SS)及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94例FC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治疗基础上给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清肠通便胶囊,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检测血清SP、SS、NO水平,并观察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及肠道菌群变化情况,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便秘症状评分明显下降,粪便性状分级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SP水平明显升高,SS及NO水平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观察组S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SS、NO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肠道菌群(肠杆菌、葡萄球菌、乳杆菌、双歧杆菌、酵母菌)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个月后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肠通便胶囊与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联合治疗小儿FC疗效显著,能够明显提高血清SP水平,同时降低SS及NO水平,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及肠道菌群失调情况,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蒋庭德 《智慧健康》2022,(27):169-172
目的 探究新加白头翁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效果。方法 将2019年6~12月德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UC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2,采用美沙拉嗪)和观察组(n=42,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联用新加白头翁方),比较两组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赤白脓血便、里急后重、腹痛)、肠道菌群(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大肠埃希菌数量、肠球菌数量低于对照组,而双歧杆菌数量、乳酸杆菌数量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新加白头翁方治疗UC可表现出显著疗效,有效调节患者肠道菌群,且具备一定安全性,适宜于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