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黎明  刘士彬 《职业与健康》2013,(22):3040-3042
目的通过对各类成分血液输血反应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和分析,以提高临床医护人员对输血反应的认识,增加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方法对阜阳市第五人民医院2011年1月—_2013年1月各科室的输血反应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在4303人次输血中,共发生输血反应20次,总输血反应率为0.46%。输血反应表现类型主要为溶血性发热反应最多见,占70.00%;其次是过敏反应,占30.00%。不同性别、年龄段、血液制品、输血史、过敏史的输血反应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女性、输入全血、有输血史及过敏史是输血反应的危险因素。结论女性患者,有过输血史和过敏史的患者输血时需要医护人员加强观察,尽量少输入全血,根据患者需要采取成分输血,以减少输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本院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原因,为临床科学合理的用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82人次输血不良反应,对反应类型及血液成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总输血37686人次,输血反应82人次,输血不良反应率0.22%;本院输血不良反应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非溶血性输血反应明显高于溶血性输血反应,过敏反应和发热反应明显高于其他反应,血小板输血反应率明显高于红细胞,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院输血反应率逐年下降,对医务人员进行输血知识培训及时准确上报输血反应,科学合理的用血,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西安大兴医院临床输血不良事件及输血反应报告,提出预防改进措施,实现血液安全预警。方法 按照发生原因、发生时间段、事件严重程度对西安大兴医院各部门2020年6月—2022年6月通过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OA)网络信息平台上报的37例临床输血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发生类型、输血血液成分种类对本院2020年6月—2022年6月通过输血管理信息系统上报的51例输血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上报的临床输血不良事件分级主要是Ⅲ级,共25例,占67.57%;临床输血不良事件前3位发生原因共占67.57%;发生时间段主要集中在夜间值班和上午下班前1 h,共占81.08%。上报的输血反应共51例,均为非感染性反应,主要发生于红细胞输注。其中非溶血性发热反应27例,占52.94%,过敏反应23例,占45.10%。结论 临床输血不良事件及输血反应的风险管理、积极上报与分析有助于降低其发生率,保障患者用血安全。  相似文献   

4.
靳十周 《中国保健》2005,13(18):41-41
目的分析常见输血反应.方法将反馈长附在血袋上,输血后由护士填写,对输血反应的症状进行分析.结果在28314人次输血中,输血反应119次,输血反应率为0.42%.结论输血可以引起很多不良反应,为了避免由输血所引发的严重并发症及后遗症,本文对我市近6年的输血反应进行分析,其中自细胞和全血的发生串最高,分别是2.10%、1,590/o;对成份输血率和输血反应率的关系进行分析,提高成份输血率,使输血反应率下降.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妇幼卫生信息系统对全省常规妇幼卫生信息、妇幼卫生监测和国际、国内合作项目等信息进行管理。目前全省妇幼卫生信息管理方式既有手工模式,也有单机版软件和网络直报管理模式,但缺乏整合妇幼卫生信息系统和信息网络平台,各级妇幼信息系统建设缺乏统一标准,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亟待提高。云南省妇幼卫生信息系统计划用3年时间建成妇幼卫生信息网络直报系统,实现九类妇幼卫生信息的网络直报;建成省级妇幼卫生数据管理中心和网络平台;研发云南省妇幼卫生标准数据格式,统一数据接口规范,使全省各级妇幼卫生信息系统建设标准化;建立妇幼卫生信息数据库,全面掌握全省妇女儿童健康和服务信息。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 回顾分析临床输血不良反应情况,探讨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措施。方法 收集3家医院68 742例临床发生输血不良反应资料,统计分析临床输注不同血液制品后发生不良反应和免疫溶血反应产生抗体的情况。结果 68 742例临床输血患者中247例发生了输血不良反应,其中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08%,非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28%。193例非溶血性输血反应患者主要表现为过敏及发热反应,占86.01%;54例溶血输血反应患者中45例既往有输血史/妊娠史,产生的抗体多为IgG类Rh血型抗体和抗-HLA。结论 临床非溶血性输血反应以过敏及发热反应为主,溶血性输血反应多因患者既往免疫产生了IgG类抗体,引发急性溶血反应。临床明确输血反应种类后,选用合理血液成分输注和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以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广东省住院人次时间序列预测模型,评估新冠疫情对2020年广东省住院量的影响.方法 采集广东省卫生健康信息网络直报系统2010-2020年住院人次月度数据,采用时序图描述住院量的时间分布情况,采用指数平滑法、ARIMA模型对2010-2018年住院人次月度数据进行模型拟合,根据2019年实测数据与预测数据的比较...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日照市孕产妇输血反应发生率及反应类型,为孕产妇安全输血提供参考。方法对2009—2012年1 873例输血孕产妇进行调查,输血后1560 min内观察过敏反应、发热反应、溶血反应发生情况,输血24 h后观察延迟性溶血反应、输血后紫癜发生情况。结果共发生输血反应56例,占2.99%。其中,过敏反应35例,占62.50%;发热反应17例,占30.36%;延迟性溶血反应3例,占5.36%;输血后紫癜1例,占1.79%。结论孕产妇输血反应发生率较高,临床上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去白细胞输血以及未去白细胞输血的临床效果,为临床输血选择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对78例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进行分析研究,2015年1月—2016年1月接收的43例患者使用未去白细胞输血方法,为对照组;2016年2月—2017年1月的35例患者接受去白细胞输血方法,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治疗过程的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是33.02%,观察组是7.43%;对照组术后感染率是23.26%,观察组是5.71%;对照组转移复发率是32.56%,观察组是8.57%。观察组的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术后感染发生率以及治疗后转移复发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白细胞输血的临床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与分析我院临床输血中所发生的247例输血不良反应患者的情况,说明不同情况及不同成分输血患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10年1月~2015年5月我院临床输血中输血不良反应患者的情况。结果:在临床输血治疗的31746例患者中,247例患者出现输血反应,发生率0.78%;全血输血反应发生率最高,为2.19%,明显高于其它成分血;而且有输血史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无输血史患者。结论:在临床输血治疗过中,严格掌握临床输血指征和适应症,合理节约用血,以成分输血为主并尽量减少输血,有效减少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配合型输血与同型输血对患者红细胞不规则抗体产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输血治疗的400例患者临床资料,将因特殊情况实施ABO、Rh D配合型输血的20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将同型输血的20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2组输血后对红细胞不规则抗体产生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红细胞不规则抗体阳性检出率4.5%、不良输血反应发生率3%,同期对照组红细胞不规则抗体阳性检出率7%、不良输血反应发生率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输血有效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等有效性的前提下配合型输血红细胞不规则抗体阳性检出率及不良输血反应发生率相较于同型输血更低,为当前临床输血治疗方案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我院2009年-2012年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51例临床资料的统计与分析,了解输血不良反应的性质、特点及概率,总结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措施。方法通过查阅病历和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对临床输注相关血制品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记录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在5977例受血者中,发生非溶血性输血反应51例,发生率为0.78%,其中发热反应7例,发生率为0.18%;过敏反应24例,发生率为0.60%。结论建立并严格执行规范化的用血制度,同时积极推广成分输血能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许艳萍  严建浩  彭怀银  杜美芳 《智慧健康》2022,(14):167-169+173
目的 研究基于移动护理下的全院护理质量指标监控系统的建立与应用效果。方法 深圳市宝安区石岩人民医院于2020年10月在移动护理系统中建立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分别纳入质量指标监测系统建立前(2020年1月-2020年9月)收治的12000例住院患者以及建立后(2021年1月-2021年9月)收治的12000例住院患者以及300例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比较质量指标监测系统建立前后质量指标收集所需的时间,护士收集质量指标的依从性,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发生率,护士工作满意度。结果 质量指标监测系统建立后质量指标收集所需的时间均短于建立前(均P<0.05)。质量指标监测系统建立后护士收集质量指标的总体依从率高于建立前(均P<0.05)。质量指标监测系统建立后非计划性拔管、跌倒发生率分别为0.03%、0.01%,均低于建立前的0.10%、0.07%(均P<0.05)。质量指标监测系统建立后护士工作满意度高于建立前(P<0.05)。结论 在现有移动护理系统下建立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监控系统,能缩短护士收集指标数据的时间,降低敏感指标发生率,提升护士收集质量指标的依从性以及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2004年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情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3年SARS疫情之后,全国建立了以传染病个案报告为基础的网络直报系统——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中心)可以对疫情进行实时监测,使我国疫情报告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北京市自2004年1月1日开始在各级医疗单位实行疫情直报,我们对全市网络直报能力和由直报系统获得的第一年(2004年)疫情数据进行了描述和分析,旨在评价直报系统效果,为进一步提高疫情报告工作质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韦庆成 《中国保健营养》2012,(10):1365-1366
目的探讨急性输血反应的发生原因及应对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12月临床出现急性输血反应的患者3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为临床预防输血反应的发生提供参考据。结果我院去年共输血人数约3500例,其中出现急性输血反应的30例,发生率为0.86%。其中轻微过敏反应9例,发热反应15例,急性溶血性反应2例,全身性皮疹3例、大量输血后引起出血1例。发热占50%,高于其它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例中,冰冻血浆19例,机采血小板8例,洗涤红细胞2例,冰冻血浆引起的输血反应显著高于其它输血内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在输血前需对患者情况进行分析,掌握输血指征,最大限度地降低输血反应的发生率,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处理,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潘晓红 《现代保健》2011,(33):104-105
目的分析引起输血反应的原因及发生情况,进一步探讨其治疗与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2005年12月~2010年12月发生输血反应的80例患者进行筛检和分析。结果本组所发生的80例输血反应患者中,发热反应41例(51.3%),过敏反应28例(35.0%),溶血反应6例(7.5%),其他(细菌污染血液反应、血循环超负荷反应等)5例(6.3%);本组共有10例检出抗体,检出率为12.5%。结论全面、充分认识输血的风险,进一步加强宣传教白,科学合理地使用血液,并在输血前对患者及献血者做全面的免疫血液学检测,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有效预防输血反应的发生,从而提高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南昌市传染病信息网络直报综合质量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小仙  李芳  褚国华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4):2765-2767
[目的]评价南昌市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以下简称网络直报)质量,探讨影响网络直报质量的因素,进一步规范网络直报工作.[方法]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获取南昌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报告的法定传染病个案信息,进行相关指标比较分析. [结果]网络直报率除22所专业防制所(站)为68.18%,其余医疗卫生机构平均为99.46%;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占总报告数的87.12%;与2005年比较,2006年报告及时率上升20.55%(x2=1 251.59,P<0.000 0),审核及时率上升14.95%(x2=1 021.76,P<0.000 0);两年传染病报告填报时同均存在逻辑错误. [结论]南昌市网络直报工作总体运行良好,基层医疗机构网络直报工作有待全面加强.运用ISO9000核心概念-过程方法进行全面质量监控,将有效地提升网络直报综合质量.  相似文献   

18.
根据运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开展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探索高效的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网络化收集、利用及管理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19.
临床用血信息化管理对临床输血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基于HIMSS EMRAM 7标准的临床用血管理系统中输血申请、相容性检测、血液库存、输血反应、病历检查、统计功能模块的信息化流程再造,实现了用血全过程闭环管理以及关键节点的实时监控,保证了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各类血液和血液成分制品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探讨输血不良反应特别是免疫性输血反应的机理,建立一套比较完整、适宜的输血程序.方法:通过血型鉴定、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选、抗体效价测定等实验技术,分析了2008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输血患者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在各类血液和血液成分制品输注56 825例中,其中全血218单位,红细胞悬液21 301单位,洗涤红细胞262单位,血小板8 580单位,血浆26 464单位,共发生输血反应123例(占0.22%);检测出的红细胞相关抗体11例,以特异性抗体占绝大多数(7例),而这些特异性抗体大多为Rh系统的抗体,尤以抗-E、抗-D最多(各2例)、抗-e1例、抗-c1例、抗-M1例,其他冷凝集素1例,非特异性抗体2例,自身抗体1例、抗体效价为16-128不等.结论:该院的输血反应发生率虽处于较低水平,但在输血前开展抗体筛选、血液辐照等,可以避免或减轻免疫性输血反应,提高输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