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高颈动脉狭窄支架治疗的水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脑卒中在我国死亡原因中占第一位,在美国占第三位。美国每年有75万人患脑卒中,包括治疗费用和因丧失劳动能力所造成的损失估计达450亿美元。缺血性卒中占据了脑卒中所导致的致残和死亡原因的80%以上。至少20%~30%的缺血性脑卒中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所导致。上世纪90年代进行的北美有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剥离试验(NASCET)、欧洲颈动脉外科试验(ECST)和无症状性颈动脉硬化研究(ACAS)等几项大规模随机临床试验已充分证实,对于重度有症状或无症状的颈动脉狭窄患者来说,  相似文献   

2.
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首要原因。本文着重介绍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引起缺血性脑卒中可能的发病机制及相关研究,概述了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颈动脉狭窄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的可能机制是慢性脑血流低灌注状态、脑白质病变、无症状的多发性 腔隙性脑梗死、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目前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及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等。 本文主要围绕近期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与认知功能障碍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颈动脉狭窄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的可能机制是慢性脑血流低灌注状态、脑白质病变、无症状的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目前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及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等。本文主要围绕近期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与认知功能障碍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方法,可使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明显降低.2007年2月-2009年12月,我院采用CEA治疗颈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12例,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无症状和症状性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预后情况以及影响因素。方法分别选取我院于2017年6月-2018年8月收治的无症状和症状性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各19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比较其脑卒中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结果无症状组的脑卒中发生率为10.5%,糖尿病与脑卒中的发生具有明显相关性(P0.05);症状性组的脑卒中发生率为31.6%,是否规律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与脑卒中的发生具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无症状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脑卒中发生率较低,糖尿病是主要危险因素;症状性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脑卒中发生率较高,不规律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是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包文  段永亮  冯涛 《新疆医学》2011,41(5):70-72
据统计,我国脑卒中已达到200/10万,超过300万人,而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卒中的常见病因。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endarterectomy,CEA)已历经半个世纪的检验,被证实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方法。自2001年11月-2010年4月笔者共对108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行CEA手术113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见原因,因此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成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及预防复发的重要措施[1].2008年11月,我科应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联合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病人1例,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颈动脉狭窄与缺血性脑血管病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的颈动脉超声情况,分析颈动脉狭窄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2006年3月-2007年5月对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分析其异常所占比率。结果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颈动脉狭窄和(或)粥样斑块形成者占81.8%,支持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结论早期发现和干预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可能对于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及复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琪  车琳  陈晓光 《黑龙江医学》2010,34(3):187-189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28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颈动脉进行评估,比较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和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和特点。结果28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有67例(23.8%)为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而重度颈动脉粥样硬化55例患者中,有25例(45.4%)发展为进展性卒中;重度颈动脉狭窄48例中,有24例(50.0%)发展为进展性卒中;在病理表现为溃疡斑的43例中,有23例(53.4%)发展为进展性卒中;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或伴轻度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仅9%发生进展性卒中。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颈动脉狭窄程度和溃疡斑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呈正相关。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和狭窄程度及溃疡斑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可作为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血管内支架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3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血管内支架治疗的经验。方法经筛选的32例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临床表现为反复的脑缺血发作或脑梗死,在路径图指引下将过滤伞放入狭窄远端并释放,视情决定是否行后扩张,对病人随访5-18月,平均10.7月,均未再有脑缺血发作或脑梗死,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果无手术失败,支架定位准确。32例共41处狭窄成功植入自膨式支架41枚,平均狭窄程度从(76±10)%降至(15±8)%。结论血管内支架治疗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安全有效手段。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2):27-29+33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应用经皮血管内支架手术治疗的效果及对患者QOL的评分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4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7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n=40)和对照组(n=38),分别给予经皮血管内支架手术治疗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狭窄范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QOL评分。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颈动脉狭窄范围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QO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相比,经皮血管内支架手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效果较为理想,患者QOL评分高,可明显改善预后。血管内支架治疗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安全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赵豪  邓欢  黎彪  雷冬  季一飞   《成都医学院学报》2024,19(1):187-192
目前,我国脑缺血性卒中的致死率和致残率位居 所有疾病首位[1] 。研究[2] 发现,在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 性 脑 缺 血 发 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的 患 者中有 20%的患者存在颈动脉狭窄。颈动脉狭窄最 常见的病因是颈动脉粥样硬化[3] ,且颈动脉粥样硬化 性狭窄的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大而增加,且男性高于女 性[4] 。在以大动脉粥样硬化为病因的缺血性脑血管病 中,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所占比例最大[5] ,大动脉 粥样硬化导致的TIA患者在早期复发缺血性卒中的风 险会增加 1倍[6] ,且TIA或轻型缺血性卒中伴有动脉粥 样硬化的患者,在未来 5年内发生大血管事件的风险 远高于不伴有动脉粥样硬化患者[7] 。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幽门螺杆菌-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Hp-CagA)-IgG抗体的表达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24例因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且合并Hp-CagA阳性菌株感染的患者,分为有缺血性脑卒中事件组(16例)和无缺血性脑卒中事件组(8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Hp-CagA-IgG抗体浓度.结果 有缺血性脑卒中事件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Hp-CagA-IgG抗体浓度显著高于无缺血性脑卒中事件组(P<0.05).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Hp-CagA-IgG抗体表达的增高可能通过影响斑块的稳定性,导致颈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血管病是一种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都很高的疾病,缺血性脑卒中约占全部脑血管疾病的80%。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Carotid Artery Stenosis,CAS)与缺血性脑卒中有着密切的关系,国外报道20%~30%的脑卒中是由于颈动脉颅外段狭窄性病变进行性发展所致。近年来我国由CAS所致的颈动脉病变并由此引发的缺血性脑卒中也有逐渐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对122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130例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对照者作颈动脉超声检测,比较两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特征、程度.结果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组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95.9%)、硬化和狭窄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均P<0.01).病理分型中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不稳定斑块(软斑、溃疡斑)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可作为进展性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超声检查及颈动脉狭窄程度评估,对无症状人群早期发现、早期干预,以减少脑卒中的发生。方法:2013年对南京城乡江宁、建邺两个区6个社区服务中心40岁以上脑卒中高危人群1 807例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测定并记录颈动脉内一中膜厚度、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峰值流速(EDV)、平均流速(Vm)以及阻力指数(RI)相关参数,对于狭窄段则需要评估狭窄率。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检出率为55.4%。其中单纯IMT增厚检出率17.8%;硬化斑块检出率37.6%;轻度狭窄32.3%;中度狭窄4.5%;重度或闭塞病变约0.8%。结论:颈动脉超声是脑卒中筛查的有效手段之一,可以早期发现颈动脉硬化斑块并正确评估血管狭窄程度,为脑卒中防治的发生提供重要的指导信息,减少卒中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对122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130例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对照者作颈动脉超声检测,比较两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特征、程度.结果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组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95.9%)、硬化和狭窄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均P<0.01).病理分型中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不稳定斑块(软斑、溃疡斑)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可作为进展性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起瘫汤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颈部血流的影响。方法:对60例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予缺血性脑卒中规范化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用起瘫汤治疗,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患者颈动脉斑块及管腔狭窄程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颈动脉斑块/管腔狭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起瘫汤可明显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及管腔狭窄,对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供血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20.
王涛 《中外医疗》2013,(28):72-73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8年2月—2013年2月该院采用CEA治疗的65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根据其临床表现、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数字减影(DSA)、CT血管造影(CTA)等检查证实为缺血性脑卒中。结果①手术均获成功,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全部有症状患者以及部分脑卒中后遗症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TCD显示脑血流量明显提高,CTA显示颈动脉狭窄明显改善或消失;②术后出现伸舌歪斜4例(6.2%),颈部血肿1例(1.5%),保守治疗后缓解;③随访6个月~5年,结果显示65例患者仅有5例再次发生脑缺血,给予针对性的处理后恢复。结论 CEA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安全有效方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术后患者脑缺血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