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128层螺旋CT与3.0T MRI在在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总管结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2月于苏州市立医院接受治疗的116例疑似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总管结石患者,均接受128层螺旋CT与3.0T MRI检查,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式诊断价值。结果:116例疑似患者中,手术结果 82例阳性,34例阴性,经128层螺旋CT诊断真阳性65例,真阴性25例;经3.0T MRI诊断真阳性80例,真阴性31例;3.0T MRI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均高于128层螺旋CT,其中灵敏度、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手术结果显示直径<0.5 cm结石22个,直径0.5~1.00 cm结石28个,直径> 1.00 cm结石32个,128层螺旋CT与3.0T MRI磁共振对不同大小结石检出准确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总管结石诊断中,3.0T MRI的诊断具有较大的优势,检出率相对较高,可为医生诊断工作的开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李占吉 《临床医学》2016,(4):123-125
目的探讨CT与磁共振技术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巩义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自愿原则,将其均分为CT组和MRI组。CT组:采用CT扫描仪进行检测;MRI组:采用MRI技术进行检测。比较两种检测方法对股骨头坏死的检出情况。结果 CT组阳性检出率为57.50%,MRI组为80.00%,MRI组检出率明显高于CT对照组(P<0.05)。CT组Ⅰ期、Ⅱ期、Ⅲ期、Ⅳ期患者例数分别为16例、6例、1例、0例,MRI组Ⅰ期、Ⅱ期、Ⅲ期、Ⅳ期患者例数分别为11例、10例、6例、5例,在Ⅰ期、Ⅱ期例数上未见明显差异,而在Ⅲ期、Ⅳ期,MRI组明显高于CT组(P<0.05)。结论磁共振技术检测股骨头坏死检出率更高,分级更准确,可作为诊断股骨头坏死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应用磁共振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本院选取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纳为研究对象,总计60例,就诊时间为2017年2月-2020年1月。根据入院顺序分为两组,一组实施CT诊断(对照组,n=30);另一组为30例,应用磁共振诊断(设定为:观察组)。最后对两组的总检出率和分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总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诊断的Ⅰ期、Ⅱ期、Ⅲ期、Ⅳ期股骨头坏死检出髋数对比,P>0.05。结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应用磁共振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可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磁共振成像对早期股骨头坏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4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30例,患者入院后均接受CT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对比不同影像学检查方式对疾病分期检出率及典型征象检出率。结果:MRI对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Ⅰ期、Ⅱ期检出率显著高于CT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影像学方法对疾病Ⅲ期、Ⅳ期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MRI检查对早期股骨头坏死典型征象显示率均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股骨头坏死施以磁共振成像检查对疾病检出率明显高于CT检查,且对疾病临床分期检出结果理想,可清晰检出患者早期疾病典型征象,在早期股骨头坏死诊断中有着极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探讨CT与核磁共振应用于股骨头坏死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放射科于2017年3月-2019年6月收治的6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对照组CT检查,观察组采用核磁共振进行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不同ARCO分期检出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股骨头坏死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ARCO分型中,Ⅲ期和Ⅳ期患者占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但其Ⅰ期和Ⅱ期患者的占比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磁共振在股骨头坏死患者的诊断中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为早期股骨头缺血患者行CT诊断以及MRI诊断的临床效果及意义。方法:择取2010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76例参与研究。分别为其行CT诊断与磁共振诊断,比较两种诊断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结果显示,CT诊断的总检出率为(75%),即检出57例;Ⅰ期与Ⅱ期患者的检出率(73.68%),即检出56例,1例患者的CT检测显示为Ⅲ期,剩余19例患者的CT检测结果显示正常。磁共振诊断的总检出率为(93.42%),即检出71例;Ⅰ期与Ⅱ期患者的检出率(92.11%),即检出70例,1例患者的MRI检测显示为Ⅲ期,剩余5例MRI检测结果显示正常。两种检测方式的总检出率以及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检出率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经过统计学层面的计算,结果显示P0.05,即差异有意义。结论:CT与磁共振两种检测方式在临床疾病的诊断中应用较为广泛,但是在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中,磁共振的检测准确率显著优于CT,因此可扩大该种检测方式的临床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股骨头坏死患者采取C T与磁共振诊断方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4月在酒泉市人民医院就诊的7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均分为MRI组(实行MRI诊断)、CT组(采用CT诊断),各35例,比较两组诊断准确率及患者受检满意度.结果:MRI组诊断股骨头坏死的准确率为97.14%,显著高于CT组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螺旋CT和磁共振成像(MRI)诊断成人股骨头坏死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郑州中医骨伤病医院收治的70例疑似成人股骨头坏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螺旋CT和MRI检查。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比较螺旋CT和MRI检查对成人股骨头坏死的诊断结果与诊断效能,比较螺旋CT和MRI检查对成人股骨头坏死分期的诊断结果,比较螺旋CT和MRI检查对成人股骨头坏死影像学典型征象的检出率。结果 本研究70例疑似股骨头坏死患者中,经病理诊断出阳性44例,阴性26例;经螺旋CT诊断出阳性32例,阴性16例;经MRI诊断出阳性40例、阴性23例;MRI检查诊断成人股骨头坏死的灵敏度为90.91%(40/44)、特异度为88.46%(23/26)、准确度为90.00%(63/70),高于螺旋CT检查[72.73%(32/44)、61.54%(16/26)、68.57%(4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螺旋CT诊断Ⅰ期[25.00%(10/40)]、Ⅱ期[34.38%(14/40)]、Ⅲ期[40.63%(16/40)],与MRI诊断[Ⅰ期(25.00...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CT与磁共振技术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9月中进行骨科检查确诊为股骨头坏死患者187例为对象,根据检查先后顺序进行分组,研究组合计94例,采用两种影像学技术联用的方式进行诊断;对照组合计93例,实施单一的CT技术诊断,对比其诊断准确率。结果:研究组确诊率为100.00%,对照组确诊率为82.80%,对照组间的临床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核磁共振检查结果的准确率更高,优势更佳。结论: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CT与磁共振诊断后,核磁共振诊断的敏感性更高,其对早期疾病诊断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析股骨头坏死诊断中CT影像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入院治疗的77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为观察对象,分别实施X线检查与CT影像诊断,比较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准确率与诊断分期结果。结果:CT诊断组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X线检查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诊断方式的0期、Ⅲ期、Ⅳ期、Ⅴ期分期诊断结果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T诊断组在Ⅰ期、Ⅱ期的诊断率明显高于X线检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股骨头坏死患者实施CT影像诊断的价值明显高于X线检查,且诊断准确率更高,能够对Ⅰ期、Ⅱ期患者进行更加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应用磁共振诊断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间于我院接受诊断治疗的80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两组进行相关数据的对比分析,对照组通过CT诊断,观察组通过磁共振诊断,对两组检出率、分期检出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检出29例患者,观察组检出37例患者。观察组检出率(92.50%)与对照组检出率(72.50%)对比明显较高;临床分析结果,观察组Ⅰ期检出率为90%,Ⅱ期检出率为95%,Ⅲ期检出率为85.71%,Ⅳ期检出率为100%。对照组Ⅰ期检出率为54.55%,Ⅱ期检出率为77.78%,Ⅲ期检出率为66.67%,Ⅳ期检出率为100%。观察组Ⅰ期检出率、Ⅱ期检出率与对照组对比明显较高。结论: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中,磁共振诊断检出率较高,且发病初期诊断效果更加明显,诊断效果比较理想,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与磁共振成像在成人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8年12月某院收治的10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所有患者均完成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与磁共振成像诊断,分析诊断结果。结果磁共振成像诊断Ⅲ期患者与病理诊断一致,且Ⅰ期、Ⅱ期、Ⅳ期诊断准确率也明显高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其中Ⅱ期患者诊出率比较,磁共振成像诊出率96.4%,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为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诊断方法检出晚期患髋个数与病理诊断一致,磁共振成像检出早期患髋、中期患髋个数明显高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成像诊断出骨小梁结构模糊、骨髓水肿、线样征的检出率明显高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比较,磁共振成像诊断股骨头坏死准确率更高,有助于临床获得更加准确的检测数据,为临床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CT与MRI在股骨头坏死中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60例,根据检查方法不同分为CT组与MRI组各3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敏感度以及诊断准确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CT组检出阳性20例,阳性率为66.67%,MRI组检出阳性27例,阳性率90.00。MRI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CT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与MRI检查在股骨头坏死的诊断各具优势,但MRI的病灶阳性检出率明显优于CT,对软组织、关节积液有较好的分辨率,因此,MRI比CT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3):2092-2094
目的探讨股骨头坏死患者应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核磁共振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经手术证实为股骨头坏死患者82例,均行CT、核磁共振检查,分析股骨头坏死CT、核磁共振检查影像学特征,比较CT、核磁共振检查检出率、漏诊率。结果核磁共振检查诊断股骨头坏死的检出率为96.34%,高于CT诊断的82.93%,核磁共振检查漏诊率为3.66%,低于CT诊断的17.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诊断股骨头坏死Ⅰ期17例、Ⅱ期31例、Ⅲ期13例、Ⅳ期7例;核磁共振检查诊断股骨头坏死Ⅰ期23例、Ⅱ期33例、Ⅱ期18例、Ⅳ期5例。结论与CT检查比较,核磁共振检查诊断股骨头坏死具有较高诊断价值,检出率高,漏诊率低,可作为临床诊断依据,有助于早期诊断及治疗,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5):2461-2462
目的分析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对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诊断准确率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76例,均经手术病理结果证实,均行MRI、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CT)检查,分析MRI、CT诊断不同分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准确率及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典型症状显示率。结果 76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手术病理证实早期34例,中期23例,晚期19例;MRI诊断早期32例,中期22例,晚期18例;CT诊断早期21例,中期21例,晚期18例。MRI诊断早期准确率(94.12%)高于CT诊断(61.76%),(P<0.05);MRI诊断骨小梁模糊显示率(67.65%)、线样征显示率(76.47%)、骨髓水肿显示率(61.76%)高于CT诊断(20.59%、17.65%、17.65%),(P<0.05)。结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采用MRI诊断可提高准确率,且MRI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典型征象显示率较高,可为临床确诊提供更多信息支持,利于临床及时予以有效干预,以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MRI与CT对股骨头坏死(ONFH)的诊断效能。方法:以2019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ONFH患者为研究对象,先进行MRI检查,再进行CT检查,比较MRI与CT对不同临床分期ONFH、早期阳性特征的检出率。结果:MRI对1期ONFH的检出率(100.00%vs 53.85%)及总检出率(91.25%vs 72.50%)明显高于CT(P0.05); MRI对ONFH早期阳性特征单一囊变(78.75%vs 53.75%)、骨髓水肿(87.50%vs 66.25%)、骨梁结构模糊(87.50%vs 62.50%)、线样征(85.00%vs 60.00%)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P0.05)。结论:MRI对ONFH的诊断效能优于CT,特别是对于ONFH早期阳性特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股骨头坏死诊断过程中运用C T影像技术的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1年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股骨头坏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运用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观察组运用CT影像技术诊断,对比两组各分期诊断准确性及总体的诊断符合率.结果:两组Ⅱ期、Ⅲ期、Ⅳ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西门子Skyra3.0T高分辨率磁共振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3年9月无锡市惠山区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疑似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采取CT增强扫描与高分辨率磁共振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不同诊断方式的诊断结果,比较诊断效能及对梗死病灶检出率;分析缺血性脑卒中CT增强及高分辨率磁共振影像学表现。结果:50例疑似缺血性脑卒中患者DSA确诊10例,CT增强扫描准确检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例,高分辨率磁共振准确检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例,CT增强扫描Kappa值=0.846,与金标准一致性极好,高分辨率磁共振检查Kappa值=0.953,与金标准几乎一致。高分辨率磁共振诊断缺血性脑卒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CT增强扫描(P <0.05)。高分辨率磁共振对全前循环梗死、部分前循环梗死、后循环梗死、腔隙性梗死等不同梗死病灶检出准确率与CT增强扫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检出准确率高于CT增强扫描(P <0.05)。结论: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断中,采取西门子Skyra3.0T高分辨率磁...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2):2293-2295
比较CT和MRI检查在诊断股骨头坏死中的效果。随机选取我院于2013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71例,对所有患者分别采用CT和MRI进行检查,并分成CT组和MRI组,对两种检查方法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MRI的检出率为80.28%(57/71),明显高于CT的检出率为56.34%(40/71)(P0.05)。经CT检查,查出Ⅰ期35例、Ⅱ期14例、Ⅲ期2例、Ⅳ期0例;经MRI检查,Ⅰ期25例、Ⅱ期23例、Ⅲ期14例、Ⅳ期12例,两种方法Ⅰ期、Ⅱ期的例数无明显差异,MRI检出Ⅲ期、Ⅳ期的例数明显高于CT(P0.05)。将MRI应用到股骨头坏死的检查中具有更高的检出率,且其分期更精准,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分析CT与MRI诊断股骨头坏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2年12月兴化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股骨头坏死患者52例,均行CT及MRI检查,以手术病理作为诊断金标准,对比分析CT及MRI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及对各分期股骨头坏死诊断差异性。结果:52例临床疑似病例中30例确诊为股骨头坏死,其中手术确诊Ⅰ级患者15例;Ⅱ级患者8例;Ⅲ级患者3例;Ⅳ级患者4例。MRI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96.67%、95.45%、96.15%,显著高于CT诊断的73.33%、68.18%、71.15%(P <0.05)。MRI诊断股骨头坏死Ⅰ级与Ⅱ级检出率明显高于CT诊断(P <0.05)。结论:临床鉴别诊断股骨头坏死可首选MRI技术,MRI与CT相比具有更高的股骨头坏死诊断效能,尤其是对早期病变的识别,为股骨头坏死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了有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