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PNF)技术训练对膝骨关节炎(KOA)患者膝关节本体感觉及平衡能力的影响。 方法 选取符合入组标准的KOA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实验组接受PNF技术锻炼,包括等张组合、节律性稳定和动态逆转技术;对照组接受规范的患侧股四头肌肌力训练。采用膝关节再成角试验评估本体感觉,采用单腿站立测试(OLS)和5次坐立试验(FTSST)评估患者的平衡能力。 结果 实验组治疗前后的膝关节30°、60°、110°主动成角误差与被动成角误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膝关节各角度主动成角误差与被动成角误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膝关节各角度主动成角误差及被动成角误差明显小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OLS与FTSST时间亦明显优于组内治疗前(P<0.05);但对照组治疗后的OLS时间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FTSST时间明显短于组内治疗前(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OLS与FTSST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 结论 PNF技术可显著改善KOA患者膝关节本体感觉及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联合等速肌力训练对轻中度膝骨关节炎(KOA)患者肌力、本体感觉及关节功能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轻中度KOA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等速肌力训练,每次训练30 min,每周训练3次;观察组同时辅以ESWT治疗,每周治疗1次。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采用等速训练仪检测患者膝关节屈、伸肌群峰力矩(PT);采用PK254动静态平衡仪评估患者本体感觉功能情况,具体检测指标包括平均轨迹误差和平均负重力量差;采用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WOMAC)指数、Lequesne指数评估患者膝关节功能情况。 结果 治疗6周后观察组患者膝关节伸肌PT值[(80.58±16.63)N·m]、屈肌PT值[(58.27±11.25)N·m]、平均轨迹误差[(20.33±6.72)%]、平均负重力量差[(0.72±0.26)kg]、WOMAC指数[(23.85±7.93)分]及Lequesne指数[(6.25±2.31)分]均较治疗前、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 结论 ESWT联合等速肌力训练治疗轻中度KOA患者疗效显著,能进一步改善患者膝关节肌力及本体感觉功能,加速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电针对膝骨关节炎患者关节本体感觉的影响。方法:对30例膝关节炎患者采用膝眼穴电针治疗,以关节被动角度重现(PAR)、主动角度重现(AAR)和被动运动阈值测量值(TDPM)为观察指标。结果:治疗4周后,PAR、由治疗前的10.10°±2.17°减至8.54°±1.98°;AAR由治疗前的8.87°±2.91°减至7.09°±2.62°,TDPM由治疗前的7.50°±1.62°减至5.83°±1.86°,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针能明显改善膝骨关节炎患者的本体感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本体感觉训练对膝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KOA患者1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1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运动疗法及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本体感觉训练。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角度尺评定关节活动度(ROM);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疼痛评分;BioDex平衡测试系统测量静态跌倒风险指数(SFI)、动态跌倒风险指数(DFI)及姿势稳定极限性(LOS);“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价膝关节功能,并于出院3个月后进行满意度评分对远期疗效进行观察。结果:治疗4周后,2组膝关节的主动活动度(AROM)和被动活动度(PROM)、VAS、平衡功能各项评分、TUGT时间、WOMAC评分均显著优于训练前(均P<0.05),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出院3个月后满意度观察组为92.16%,明显高于对照组80.39%(P<0.01)。结论:在常规康复干预基础上联用本体感觉训练能进一步缓解KOA患者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屈膝角度及平衡能力,提高患者生...  相似文献   

5.
背景:研究表明,膝骨关节炎患者关节本体感觉功能减退,而关节本体感觉在防止膝关节退行性疾病进展方面具有明显的作用。目的:观察非类固醇抗炎药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对膝骨关节炎患者关节本体感觉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单一样本的自身对照观察,2007-06/2008-03上海市中医医院骨伤科门诊。对象:选择在上海市中医医院骨伤科门诊就诊的膝骨关节炎患者28例。方法:给予每例患者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1粒/次,1次/d,连续服用4周。采用以患者为试验对象的自身对照试验方法,每例患者只观察1个患病关节。主要观察指标:治疗前、治疗4周后各采用BiodexSystem3型等速肌力测试训练系统测试关节位置觉和关节运动觉的变化。观察关节位置觉指标包括关节被动角度重现测量值及主动角度重现测量值;关节运动觉指标为被动运动阈值测量值。结果:①治疗4周后,28例患者的被动角度重现测量值及主动角度重现测量值与治疗前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对于骨关节炎病变较轻,重建角度小于10°的患者,被动角度重现测量值及主动角度重现测量值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②治疗4周后,28例患者的被动运动阈值测量值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能改善膝骨关节炎患者的运动觉和缺陷较轻的位置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波导入、推拿手法和肌力训练对膝骨关节炎(KOA)患者本体感觉的影响。方法 30例老年KOA患者在给予健康教育指导的基础上,2周内对患膝进行10次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经脉冲超声波导入、6次推拿手法治疗和每日1~2次的股四头肌肌力增强训练,并于治疗前后给予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下肢等长肌力测试和本体位置觉测试。结果受试者治疗前后的WOMAC得分、患膝的最大肌力与平均肌力、患膝关节的复位误差平均值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超声波导入、推拿手法和肌力训练可明显促进KOA患者本体感觉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膝关节本体感觉训练对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 目的:探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施行膝关节本体感觉训练后其平衡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符合要求的20例受试者依年龄、性别、功能障碍程度、偏瘫侧等条件以一一配对的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强膝关节本体感觉训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采用角度重建法测量膝关节位置觉和使用Berg平衡量表(BBS)测量平衡功能。 结果:观察组患侧膝关节位置重现的平均偏差变小(P<0.01),屈膝30°、45°的测试中,试验后膝关节位置偏差与训练前测量值对比有显著性意义(P<0.05)。试验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侧膝关节位置重现平均偏差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1)。试验后的BBS评分值,两组对比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膝关节本体感觉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恢复有积极的作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膝关节本体感觉训练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刘磊 《中国康复》2014,29(6):477-477
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我科就诊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68例,均符合骨关节炎诊断标准。随机分为2组各34例。1观察组:男11例,女23例;年龄(62.4±5.4)岁;病程(39.6±19.1)个月。2对照组,男12例,女22例;年龄(63.9±2.6)岁;病程(40.2±16.3)个月。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平衡促进训练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损伤重建术后患膝本体感觉的影响。方法:选取124例ACL损伤重建术后患者,全部进行常规康复训练12周,术后第12周采用随机数字法分成两组(对照组62例,训练组62例),训练组在第12周开始进行平衡促进训练,持续至第16周;对照组继续进行患肢肌力和步态训练,持续至第16周。采用专业平衡功能评定系统,分别在术后第12周和第16周对两组进行平衡功能测定。结果:术后第16周测定结果:①睁眼状态下,训练组与对照组在指标LFS指数和覆盖90%椭圆区域面积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②闭眼状态下,训练组与对照组在指标LFS指数和覆盖90%椭圆区域面积指数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平衡促进训练对ACL损伤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本体感觉能力恢复具有显著提高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膝关节骨关节炎(OA)患者膝关节本体感觉误差的程度和分布,并且评价膝关节本体感觉与膝OA患者疼痛和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方法在Biodex等速系统上用复位测试法测试28例膝OA患者(其中女19例、男9例)和27名同年龄正常人(其中女20例、男7例)的膝关节本体感觉。OA患者疼痛和功能障碍的评定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和Lequesne指数。结果膝OA患者产生的本体感觉误差比正常人增加了79%(P〈0.05),并以伸膝位的差异百分率最大。在膝关节本体感觉误差和功能障碍之间存在中度的相关关系(r:0.55,P〈0.05),在膝痛和本体感觉误差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结论膝OA患者本体感觉受损,改善其本体感觉可能使患者的功能障碍得到改善,这对膝OA患者的功能评价和康复方案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膝骨关节炎患者的肌力训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朱宁  朱天涛 《中国临床康复》2003,7(26):3654-3654
膝骨关节炎是临床上较常见的进行性疾病,以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弹响、畸形、有时伴有关节肿胀为主要表现。对100例膝骨关节炎(0A)稳定期患进行综合治疗,治疗前后进行功能性行为能力(FSI)评价,结果治疗后好于治疗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前本体感觉训练对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48例严重膝关节骨关节炎且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训练组26例在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前6周进行本体感觉训练,包括膝屈曲位、双单腿、睁闭眼等的平板训练,固定自行车练习等。对照组22例未进行本体感觉训练。2组分别在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前后6周进行膝关节本体感觉测试(即膝关节主动复位误差角度值);术后6周进行膝关节功能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以Biodex 3等速系统测量2组患者双膝关节主动复位误差角度,以作为个体本体感觉能力优劣的代表。结果:术后6周训练组患膝关节主动复位误差角度值明显小于术前及对照组(P〈0.05)。HSS项目中的疼痛、行走功能、肌力及稳定性评分,训练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前进行本体感觉训练,可以提高患者术后本体感觉及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本体感觉训练结合透明质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老年患者的影响。 方法选取KOA老年患者4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2例)和治疗组(23例),2组患者均给予透明质酸钠膝关节腔注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本体感觉训练。治疗前、治疗5周后及治疗3个月后,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量表对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治疗5周后及治疗3个月后,2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增高(P<0.05)。与组内治疗5周后比较,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的膝关节功能评分[(84.39±9.51)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的膝关节功能评分[(84.39±9.5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73.5±9.6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透明质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基础上增加本体感觉训练,可提高KOA老年患者的膝关节运动功能,是一种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法,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4.
肖乐  刘超  谢冰  贺曦  王爱民 《中国康复》2017,32(1):84-85
目的:观察ICB足底矫形鞋垫结合本体感觉训练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本体感觉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佩戴ICB足底矫形鞋垫。结果:治疗后及治疗后1个月,2组平衡功能及运动学参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均更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及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踝关节外翻角度、踝关节外翻力矩及地面反作用力(内侧方向)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增加(P0.05),膝关节内收力矩及膝关节内收冲量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减小(P0.05),步速、步幅及地面反作用力(垂直方向)观察组治疗前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前后各时间点运动学参数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CB足底矫形鞋垫结合本体感觉训练可明显改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平衡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悬吊训练结合本体感觉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69例脑卒中患者分为试验组(n=34)和对照组(n=35).试验组在接受基础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采用悬吊训练结合本体感觉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前后采用疼痛目测类比法(VAS)、重复定位测试(RT)、简化Fugl-Meye...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感觉功能再训练对脑卒中后本体感觉障碍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共选取有本体感觉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同时选取无本体感觉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3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康复措施进行治疗,治疗组同时接受感觉再训练。临床疗效评定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和四肢本体感觉功能评分法,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 结果3组患者分别经治疗后,其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观察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MBI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组和对照组水平(P<0.01);而治疗组和对照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另外治疗组Fugl-Meyer感觉功能评分明显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本体感觉障碍能明显影响脑卒中患者康复疗效,对脑卒中感觉障碍患者实施感觉功能再训练,不仅有利于其感觉功能进一步恢复,而且对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和ADL也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本体感觉强化训练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疗效。方法80名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39例),两组均给予透明质酸钠关节内注射治疗和等长肌力训练,治疗组另给予本体感觉强化训练。治疗前、后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对所有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均明显提高(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疗效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透明质酸钠关节内注射和等长肌力训练结合本体感觉强化训练可明显加强膝关节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本体感觉训练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步态特征、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平行分组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消炎、镇痛等常规保守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本体感觉训练,每日1次,每次练习25 min,每周训练6 d。两组患者的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步态特征、平衡能力指标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膝关节平衡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对照组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改善(P 0. 05),观察组各项指标与治疗前、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步态参数比较(49. 68±4. 55 cm vs. 48. 26±3. 65 cm、86. 12±8. 26 cm/s vs. 85. 57±9. 12 cm/s、11. 36%±4. 62%vs. 11. 45%±5. 14%、12. 46±5. 21 cm vs. 12. 62±4. 65 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步长(57. 28±5. 12 cm vs. 54. 31±4. 48 cm)、步速(105. 31±10. 24 cm/s vs. 104. 28±9. 28 cm/s)及双支撑相(8. 24%±3. 59%vs. 8. 37%±3. 62%)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步长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愈显率为40. 0%,对照组愈显率为27. 5%,组间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本体感觉训练可有效提高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步态和平衡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膝关节骨关节炎膝屈伸肌训练效果的差异性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 探讨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屈、伸膝肌练习效果的差异性。方法 18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26个患膝)进行3~6周、每周3次的肌力练习,伸膝肌和屈膝肌练习的程度相同。练习前、后测定60°/s、120°/s和180°/s等速运动的峰力矩、单次最佳做功和力矩加速能。结果 屈膝肌参数(包括60°/s的单次最佳做功,120°/s的峰力矩、单次最佳做功和力矩加速能,180°/s的峰力矩和力矩加速能)均较伸膝肌参数有显著增加。结论 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伸膝肌和屈膝肌的练习效果不同,屈膝肌力改善程度好于伸膝肌。伸膝肌在功能性活动中起的作用更大,必须更注重伸膝肌的练习。  相似文献   

20.
李瑾  宋佳凝  李健  郄淑燕 《中国康复》2022,37(3):145-148
目的:探讨本体感觉训练联合肌内效贴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与本体感觉的影响.方法:将68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本体感觉组和联合治疗组各34例.2组患者均进行基础治疗,并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膝关节评分(KSS)、"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主动关节角度重现偏差值进行评定,并评价术后6个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