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Schuell刺激疗法配合针刺法对中风后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中风后运动性失语患者按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2组均采用Schuell刺激疗法,观察组加用针刺法。训练前后采用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AB)评价患者语言功能。结果:治疗36d后,2组自发言语、口语理解、复述、命名等WAB各项评分及AQ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Schuell刺激疗法配合针刺法对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语言功能有积极作用,且提示对自发言语、复述、命名等言语症状有治疗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镜像神经元康复训练系统(MNST)不同训练模式对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的影响。 方法 将48例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口型组、动作组、联合组,每组12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每次30 min,每日2次;口型组在每日1次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30 min的MNST口型观察-复述治疗;动作组在每日1次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30 min的MNST动作观察-复述治疗;联合组在每日1次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30 min的MNST口型观察和动作观察治疗。每周治疗6 d,共2周。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后),采用西方失语成套测验(WAB)评定4组患者的语言功能,并计算转归率。 结果 与组内治疗前比较,4组患者治疗后WAB自发言语、听理解、复述、命名评分及AQ均有所改善(P<0.05)。组间比较,发现联合组治疗后的自发言语[(11.70±4.23)分]、听理解[(6.77±2.40)分]和AQ[(62.40±17.20)分]均较其它组改善(P<0.05),联合组治疗后复述[(7.99±2.20)分]较常规组[6.17±3.36分]和动作组[(7.14±2.13)分]显著改善(P<0.05),联合组治疗后命名[(4.76±2.05)分]较常规组[(2.87±1.47)分]和口型组[(3.14±2.19)分]显著改善(P<0.05)。口型组、动作组的自发言语和AQ较常规组显著改善(P<0.05)。联合组转归率最高(83.3%),常规组转归率最低(25.0%)。 结论 MNST的口型模仿和动作观察训练模式均能提高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的语言功能,两者联合运用在改善患者自发言语、听理解和失语商(AQ)方面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旋律语调疗法(MIT)对脑卒中后Broca失语患者语言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4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脑卒中后Broca失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进行改编的旋律语调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言语康复训练(包括口腔发音器官的训练、口语表达训练、文字表达训练、听理解训练等);均采用一对一的治疗方式,治疗时间每日1次,每次30 min,每周5 d,20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分别于入组时(治疗前)和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后),对2组患者进行西方失语成套测验(WAB)评估,对自发言语、听理解、复述、命名四项评估。最后通过统计学分析,考察治疗组的临床疗效。 结果 干预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各项语言评分值及失语商(AQ值)较组内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治疗组自发言语评分[(13.15±2.82)]、听理解评分[(8.42±1.61)分]、命名评分[(5.484±1.69)分]和失语商(AQ值)评分[(66.87±11.75)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10.55±3.61)、(7.92±2.19)、(4.32±1.89)分和(57.03±16.5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以有语调和节奏的训练词库的MIT训练可以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言语功能及日常生活语言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4.
赵勇勇  吴松  刘思  李晓雯 《中国康复》2022,37(6):341-345
目的:探讨反应扩充疗法(RET)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患者90例随机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语言训练和低频rTMS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反应扩充疗法训练,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AB)评分、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工具(CRRCAE)中动作说明评分、画面说明评分和日常生活交流能力量表(CADL)评分及波士顿失语诊断测验(BDAE)分级。结果:治疗后,2组自发言语、听理解、复述、命名及AQ评分较治疗前增加(P<0.01),CRRCAE动作说明评分、画面说明评分和CADL评分均较治疗前增加(均P<0.01),BDAE分级显著改善(P<0.01)。治疗后联合组自发言语、听理解、复述、命名及AQ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CRRCAE动作说明评分、画面说明评分和C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BDAE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rTMS是非流畅性失语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RET联合rTMS有利于增加WAB评分、RRCAE动作说明、画面说明评分和CADL评分,改善BDAE分级,治疗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曹瀚元  张伟  徐婷  崔晓阳 《中国康复》2023,38(9):552-555
目的:研究眼动跟踪训练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完全性失语患者言语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眼动组、经颅磁组、联合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语言训练,眼动组增加眼动跟踪训练,经颅磁组增加rTMS治疗,联合组采取三种方法联合治疗。语言训练时间30min,眼动跟踪训练时间为20min,经颅磁刺激时间为20min,所有治疗均一天1次,一周5次,连续治疗4周。治疗前后均采用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进行评估分析。结果:治疗4周后,3组患者的失语商(AQ)总分和自发言语、听理解、复述和命名得分较治疗前均有提高(均P<0.05);联合组各项评分均高于眼动组和经颅磁组(均P<0.05),眼动组仅听理解项评分高于经颅磁组 (P<0.05),眼动组与经颅磁组在失语商、自发言语、复述和命名等4项评分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眼动跟踪训练联合rTMS对脑卒中后完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恢复具有积极影响,其治疗效果优于单独使用眼动追踪训练或者rTMS。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低强度激光鼻腔内照射(LINC)联合Schuell刺激疗法对脑梗死运动性失语的疗效。方法:将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患者50例随机分为2组,单一组24例,采用Schuell刺激疗法进行言语训练;联合组26例,在Schuell刺激疗法的基础上,加用LINC治疗。2组训练前后采用西方失语成套测验(WAB)评价患者语言功能,失语商(AQ)评分评定失语程度。结果:治疗30d后,2组WAB评分中患者自发言语、复述、命名等评分及AQ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联合组优于单一组(P0.05);口语理解能力评分2组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INC联合Schuell刺激疗法对脑梗死运动性失语症患者的言语功能恢复有积极作用,对自发言语、复述、命名等言语症状有明显治疗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音乐疗法联合常规语言治疗对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37例符合纳入条件的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9例)和对照组(18例),2组患者均 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及肢体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每天接受30 min音乐疗法和30 min常规语言治疗, 对照组每天接受1 h常规语言治疗,每周治疗5 d。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西方失语成套测验(WAB)汉 化版口语部分与Goodglass-Kaplan失语症严重程度分级标准(ASRS)评定患者语言功能。结果:治疗后,2 组WAB各项评分及ASRS评级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治疗后,观察组流畅度,复述,命名及失语指数 (AQ)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但2组患者信息量、自发言语、听理解评分及ASRS评级组间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0.05)。结论:音乐疗法联合常规语言治疗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患者的语言功 能,尤其是言语流畅度,复述及命名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40例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rTMS组(n=20)和对照组(n=20)。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言语治疗,rTMS组在右侧大脑半球Broca镜像区给予0.5Hz的rTMS治疗,每日1次,每周5次,连续治疗3周。于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治疗后)采用西方失语成套测验(WAB)和日常生活交流能力检查(CADL)评定2组患者的语言功能和交流能力。 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WAB评分中,仅自发言语较组内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MS组患者WAB各项评分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听理解、复述、命名以及AQ评分分别为(153.90±31.79)分、(82.65±15.14)分、(81.28±22.12)分和(63.66±13.64)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0.5Hz的rTMS作用于右侧大脑半球Broca镜像区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恢复早期非流畅性失语患者的语言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联合常规言语康复治疗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症的临床疗效,为tDCS在脑卒中后言语康复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36例脑卒中后恢复期失语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8例,治疗组采用tDCS分别精准左右额下回三角部区刺激配合常规言语治疗,对照组采用tDCS假刺激配合常规语言治疗训练,2组均治疗5个星期,观察2组患者的自发言语、听理解、复述、命名成绩变化情况,并在治疗后采用西方失语成套测验(WAB)进行评价。结果:2组治疗后在自发言语、复述、命名和失语商(AQ)评分方面均比治疗前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tDCS左侧额下回三角部区阳极刺激+右侧额下回三角部区阴极刺激,并配合常规语言治疗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症,可以提高患者的自发言语、复述、命名成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运动模仿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家庭康复的影响。 方法 选取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预防脑血管病复发的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出院后给予家庭基础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运动模仿训练。2组患者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2个月、3个月,由同一医师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上肢部分评估患者的上肢功能、Barthel指数(BI)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结果 出院时,2组患者FMA上肢部分、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出院时比较,2组患者出院后各时间点的FMA上肢评分、BI评分均有所提高(P<0.05),且治疗组出院后各时间点的FMA上肢评分、B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运动模仿训练能够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家庭康复疗效,提高患者的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言语训练对脑卒中运动性失语的康复效果。方法:采用 随机数字表法将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在脑卒中常规药物治 疗的基础上,2组均进行常规言语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实施低频rTMS。于治疗前、后,采用西方失 语成套测验(WAB)量表评估患者语言功能,计算AQ指数;运用功能独立性量表(FIM)的交流亚项评估患 者的语言交流能力;采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根据AQ指数的变化判断 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的WAB各项评分、AQ指数、FIM量表的理解和表达评分、MMSE评分均高于同组 治疗前(均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组(均P<0.05);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3.02%,高于对照组的 66.04%(P<0.05);治疗期间,2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低频rTMS联合言语训练能够帮助脑卒中 运动性失语患者快速重建语言功能,改善失语程度,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头穴电针结合言语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言语失用症伴口颜面失用的疗效。方法: 将60例脑卒中言语失用症伴口颜面失用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言语康复训练结合解剖定位下头穴电针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言语康复训练。应用“汉语失语症心理语言评价与治疗系统”中的言语运动计划模块中的评定项目为诊断和疗效判定依据,治疗前后分别观察2组患者数数、唱音阶、发音、单音节词复述、双音节词复述及口颜面动作检查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2组言语失用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自数、跟数两项评分更高于对照组(P<0.05),单音节词、双音节复述两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组自唱、跟唱、拼音字母复述等评分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2组口面动作评分中执行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模仿能力评分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明显提高(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解剖定位头穴电针结合言语训练治疗能够明显纠正脑卒中患者的言语失用症,同时改善口颜面失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电刺激引导下A型肉毒毒素(BTX-A)注射治疗脑卒中后偏瘫上肢肌痉挛的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脑卒中后偏瘫伴上肢痉挛患者分为A、B、C共3组,每组40例。A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干预,B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徒手定位法BTX-A注射,C组患者则辅以电刺激引导下BTX-A注射。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和SDS)对3组患者肌张力、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及焦虑、抑郁状态进行评分。 结果 治疗前3组患者MAS、上肢FMA、MBI、SAS及SDS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上肢FMA、MBI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MAS、SAS及SD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进一步比较发现,治疗后B组、C组上肢FMA及MBI评分均较A组明显增高(P<0.05),MAS、SAS及SDS评分均较A组明显降低(P<0.05);C组患者上肢FMA、MBI评分亦较B组明显增高(P<0.05),MAS评分较B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B组、C组SAS及SDS评分组间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常规康复干预基础上辅以电刺激引导下BTX-A注射治疗,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肌痉挛状态,提高患者ADL能力并减轻焦虑、抑郁情绪,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高压氧(HBO)治疗卒中后非流利性失语患者的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8例脑卒中后非流利性失语患者分为对照组、HBO组及观察组。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包括药物治疗、语言训练及肢体康复训练等),HBO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HBO治疗,观察组患者则辅以HBO及低频rTMS联合治疗,磁刺激部位为右侧大脑半球Broca镜像区,磁刺激频率为1 Hz。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使用中文版西方失语症成套检验(WAB)评估患者语言功能情况,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价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 结果 治疗前3组患者WAB各项指标评分及MBI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4周治疗后,发现HBO组、观察组WAB各项指标评分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并且观察组WAB自发言语评分[(9.13±3.01)分]、听理解评分[(150.19±34.36)分]、复述评分[(83.94±18.20)分]、命名评分[(75.63±21.71)分]、AQ评分[(65.18±16.22)分]及MBI评分[(67.38±16.15)分]均显著优于HBO组及对照组(P<0.05),HBO组上述指标评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低频rTMS联合HBO治疗可有效改善卒中后非流利性失语患者早期语言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该联合疗法值得在卒中后失语患者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脑卒中后非流利性失语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纳入脑卒中后亚急性期非流利性失语症患者4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0.5 Hz组、1 Hz组、假刺激组,每组15例。在常规语言训练基础上对患者右侧额下回三角部进行不同频率(0.5 Hz、1 Hz、假刺激)的rTMS治疗,治疗10 d。于治疗前、治疗5 d、治疗10 d,采用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AB)中文版对各组患者进行语言功能评价,并观察不良事件的发生。 结果 治疗前,3组患者WAB评分失语商、自发言语、听理解、复述、命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5 d及10 d WAB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与组内治疗5 d比较,0.5 Hz组治疗10 d 4项指标(失语商、自发言语、听理解、复述)显著改善,1 Hz组治疗10 d WAB评分5项指标均改善(P<0.05),假刺激组治疗10 d 4项指标(失语商、自发言语、听理解、命名)改善(P<0.05)。与假刺激组治疗10 d同指标比较,0.5 Hz组听理解评分[(7.34±2.08)分]显著较高(P<0.05),1 Hz组自发言语评分[(11.25±3.13)分]显著较高(P<0.05)。 结论 1 Hz及0.5 Hz的rTMS均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亚急性期非流利性失语症患者的语言功能,其中,0.5 Hz rTMS在改善患者听理解能力方面较优,1 Hz rTMS在改善患者自发言语能力方面较优,且安全性均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失语商(AQ值)为观测指标,比较音乐疗法结合言语训练对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患者的治疗效果,探讨音乐疗法参与治疗本病的意义。方法采用非盲法随机对照试验,将60例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在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研究组采用音乐疗法与言语训练相结合的方法治疗言语功能障碍,对照组则采用单纯言语训练。在治疗前、治疗1个月及3个月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的AQ值进行评定,并对AQ值作比较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AQ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及3个月后两组的AQ值水平都有显著增长(P〈0.05),但治疗1个月后对比两组的AQ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两组的AQ值相比,研究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音乐疗法结合言语训练和单纯言语训练对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患者的治疗均有效,但音乐疗法结合言语训练的疗效优于后者,因此,音乐疗法能增强单纯言语训练的疗效,且音乐疗法无创,方法简单,参与治疗脑卒中后失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基于游戏的运动反馈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包括运动再学习训练、作业治疗及低频电刺激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基于游戏的运动反馈训练。于训练前、训练2周及训练4周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上肢部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2组患者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进行评定;同时于上述时间点采用PABLO型上肢功能评估系统检测2组患者偏瘫侧腕关节背伸活动度。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上肢FMA、MBI评分、腕关节背伸活动度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治疗第2周开始,观察组患者上肢FMA评分[(37.56±8.66)分]、MBI评分[(48.49±8.92)分]及腕关节背伸活动度[(11.62±3.54)°]均显著优于训练前水平(P<0.05);对照组患者上肢FMA、MBI评分及腕关节背伸活动度在训练4周后才显著优于训练前水平(P<0.05)。通过组间比较发现,在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上肢FMA评分[(48.63±9.57)分]、MBI评分[(75.76±9.28)分]及腕关节背伸活动度[(21.22±4.86)°]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常规康复干预基础上增加基于游戏的运动反馈训练,能进一步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镜像疗法(MT)结合运动想象疗法(MI)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运动想象组(A组)、镜像疗法组(B组)和综合治疗组(C组),每组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A组在此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运动想象疗法,B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增加镜像疗法,C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增加运动想象和镜像疗法,3组患者均治疗8周。于治疗前和治疗4、8周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Carroll手功能评定(UEFT)以及改良的Barthel指数评定(MBI)对3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 治疗4、8周后,3组患者FMA评分、UEFT评分、MBI评分较组内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后,B组患者的FMA、UEFT、MBI评分均优于A组同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后,C组患者的FMA[(30.03±4.06)分和(42.67±3.54)分]、UEFT[(58.03±3.76)分和(65.17±2.78)分]、MBI评分[(59.57±3.34)分和(66.93±3.35)分]均优于A组和B组同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镜像疗法优于运动想象疗法,但镜像疗法结合运动想象疗法则能更有效地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改善,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疗程越长疗效越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肌力训练联合水中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6例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1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肌力训练及陆上步行训练,观察组患者则给予肌力训练及水中步行训练。于入选时、治疗9周后分别采用Fugl-Meyer量表(FMA)下肢部分、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徒手肌力评定(MMT)及Berg平衡量表(BBS)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经9周治疗后,发现2组患者下肢FMA、FIM、MMT及BB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通过组间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下肢FMA、FIM及BBS评分[分别为(25.4±3.77)分、(99.8±4.86)分和(38.9±4.32)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MT肌力评分组间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肌力训练基础上辅以水中步行训练,能进一步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提高其独立生活能力,对患者早日回归家庭及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樊影娜  赵佳 《中国康复》2016,31(1):28-30
目的: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急性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116例急性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rTMS组各5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药物治疗及语言训练,rTMS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低频rTMS和语言训练同步交叉的方法来进行康复。采用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AB)评价失语指数(AQ)及理解、复述、命名、自发言语等成分的得分情况。采用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的汉语失语成套测验语言功能评分百分率提高程度和语言交流障碍好转程度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30d后,2组AQ评分及理解、复述、命名、自发言语4项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rTMS组提高幅度更高于对照组(P0.05);rTMS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低频rTMS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