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比分析O-arm导航、个体化3D打印导板、C型臂X线机辅助下置入寰椎侧块螺钉和枢椎椎弓根螺钉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行寰枢椎内固定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47例患者,男28例,女19例;年龄15~59岁(46.2±10.0岁)。根据置入寰枢椎螺钉方式的不同,分为导航组(应用O-arm导航辅助下置钉,11例)、导板组(应用3D打印导板指导下置钉,15例)、透视组(依据解剖标志在C型臂X线机透视辅助下徒手置钉,21例)。统计三组的手术时间、置钉时间、术中出血量、一次性置钉成功率、螺钉置入精准性及并发症。结果:导航组手术时间、置钉时间和出血量分别为120.7±11.1min、20.0±1.1min和225.8±25.6ml;导板组分别为97.5±9.0min、15.8±1.9min和162.7±18.5ml;透视组分别为121.0±12.8min、19.4±2.1min和239.0±24.5ml,导板组手术时间、置钉时间、出血量少于其他两组(P<0.05)。共置入寰枢椎螺钉188枚,导航组44枚、导板组60枚、...  相似文献   

2.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20):1884-1887
近年来,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已成为手术治疗寰枢椎脱位的"金标准"。但寰椎的特殊结构和变异使得徒手椎弓根螺钉置钉具有极高的难度。随着计算机导航辅助系统、个性化导航模板的应用,使得寰椎椎弓根螺钉置钉的安全性、精确性不断提高。本文就后路辅助寰椎椎弓根螺钉置钉技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数字化"定点-定向"双导航模板辅助椎弓根螺钉置钉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6年12月收治的24例采用数字化"定点-定向"双导航模板辅助行颈椎后路椎弓根螺钉置钉的寰枢椎不稳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CT扫描获取数据经Mimics 10.0软件三维重建后进行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置钉理想钉道的计算机辅助规划,并根据寰枢椎后方骨性结构表面数据设计个性化"定点-定向"双导航模板。在3D打印机上制作"定点-定向"双导航模板,高温消毒后应用于临床手术辅助置钉。术后根据颈椎X线和CT检查结果评价椎弓根螺钉的位置,并观察植骨融合情况及颈椎稳定性。采用颈部和/或枕骨下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应用数字化双导航模板为24例患者置入椎弓根螺钉,22例行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2例行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并椎板螺钉固定。共置入寰椎椎弓根螺钉48枚,枢椎椎弓根螺钉46枚,枢椎椎板螺钉2枚。术后CT检查示所有螺钉均未穿破钉道骨皮质。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大部分患者颈部疼痛明显缓解,VAS评分由术前(7.78±1.12)分降至术后(2.48±0.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肌力下降者术后均不同程度恢复。所有患者均未发生神经、血管损伤等置钉相关并发症。结论数字化"定点-定向"双导航模板不仅能够提高手术置钉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还能针对不同类型的寰枢椎不稳提供更合理的置钉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个体化3D打印导板辅助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及准确性。方法枢椎齿状突Ⅱ型骨折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病人3例,根据寰枢椎后方骨性结构数据设计个体化导板,术中根据导板确定进针点,磨钻磨除进针点骨皮质,根据导板方向建立钉道,根据术前测量选择并拧入合适长度螺钉。术后通过观察螺钉在CT横断面和矢状面的位置来评估螺钉置入的安全性。结果术后CT检查显示共置入寰椎椎弓根螺钉6枚,枢椎椎弓根螺钉6枚,12枚螺钉均为0级螺钉。结论个体化3D打印导板能辅助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置钉技术,提高临床手术置钉的准确率和安全性,减少神经血管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术中即时三维导航辅助与徒手置入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Hangman骨折的治疗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9年12月宁波市第六医院脊柱外科行后路枢椎椎弓根螺钉治疗的64例Hangman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枢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方式的不同分为导航组(采用术中即时三维导航辅助下置入枢椎椎弓根螺钉, n=34)和徒手组(徒手置入枢椎椎弓根螺钉, n=30)。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枢椎椎弓根螺钉置钉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术后颈椎CT并按照Park等提出的螺钉分级标准评估枢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准确率。在术前、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 应用改良日本骨科协会腰痛评分表(mJOA)评估手术前、后患者的神经功能, 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颈部疼痛程度, 测量C2,3椎体成角和C2椎体前移距离。末次随访时应用Moon分级评估疗效。结果导航组和徒手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导航组置钉准确率(98.2%, 54/55)显著优于徒手组(85.2%, 46/5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3D打印、逆向工程技术结合体外模拟手术辅助寰枢椎置钉治疗Ⅱ型齿突骨折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8年3月接受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23例Ⅱ型齿突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2例常规徒手置入C_(1,2)椎弓根螺钉(徒手组);11例在利用3D打印和逆向工程技术实施体外模拟手术成功后,术中利用导航模板辅助置入C_(1,2)椎弓根螺钉(导航组)。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置钉偏差率。手术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评估疗效。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术中无脊髓损伤、椎动脉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随访超过6个月。导航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置钉偏差率均低于徒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术后6个月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徒手组术前ASIA分级D级4例、E级8例,导航组术前D级3例、E级8例,术后均为E级。结论 3D打印、逆向工程技术结合体外模拟手术辅助寰枢椎置钉治疗Ⅱ型齿突骨折,置钉方案完全个性化,提高了置钉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置钉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 提高寰枢椎后路经椎弓根手术置钉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方法 可复性寰枢椎脱位及寰枢椎不稳13例,人院即行螺旋CT薄层扫描,取患者Dicom图像经计算机三维重建后进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入路安全三维通道计算机辅助设计,建立椎弓根置钉导向管与三维互补模板.在激光快速成型机上按CAD设计图以聚苯乙烯为原料,利用逆向工程原理制作相应患者个体化的骨骼模型实物和手术辅助导板,外涂树脂固化剂,经高压消毒带进手术室,利用手术导向模板辅助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置入.结果 13例患者手术顺利,可复性寰枢椎脱位及寰枢椎不稳均解剖复位,固定良好.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置钉位置准确,未发生任何并发症.术中出血量平均50~100 ml,手术时间平均2.0~2.5 h,平均随访12个月,5例患儿的骨融合情况仍在随访中.结论 术中在数字化椎弓根内固定导向模板引导下置钉,提高了寰枢椎椎弓根内固定置钉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术中即时三维导航辅助与徒手置入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Hangman骨折的治疗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9年12月宁波市第六医院脊柱外科行后路枢椎椎弓根螺钉治疗的64例Hangman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枢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方式的不同分为导航组(采用术中即时三维导航辅助下置入枢椎椎弓根螺钉,n=34)和徒手组(徒手置入枢椎椎弓根螺钉,n=30)。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枢椎椎弓根螺钉置钉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术后颈椎CT并按照Park等提出的螺钉分级标准评估枢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准确率。在术前、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应用改良日本骨科协会腰痛评分表(mJOA)评估手术前、后患者的神经功能,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颈部疼痛程度,测量C2,3椎体成角和C2椎体前移距离。末次随访时应用Moon分级评估疗效。结果导航组和徒手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导航组置钉准确率(98.2%,54/55)显著优于徒手组(85.2%,46/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航组置钉时间、手术时间、透视时间、住院总费用均高于徒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徒手组中3例患者发生椎动脉损伤。两组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发生螺钉松动、断钉和断棒。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随访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VAS评分、mJOA评分、C2,3成角、C2前移距离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同期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导航组Moon分级优于徒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徒手置钉技术,术中即时三维导航技术辅助置入枢椎椎弓根螺钉治疗Hangman骨折,能提高置钉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减少术后并发症,获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固定融合技术治疗寰枢椎失稳的手术方法、疗效。方法采用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融合治疗32例寰枢椎失稳患者,术中在C型臂X线机辅助下行C1、C2置钉,复位固定,取自体髂骨行椎板间植骨。术后颈托固定3个月。结果 32例128枚螺钉成功置入,复位满意,术中未发生椎动脉和脊髓损伤。患者全部获327个月定期随访,螺钉位置良好,钉棒无松动、断裂,术后36个月均获植骨融合。术前JOA评分(8.6±2.8)分;术后3个月JOA评分(14.9±1.8)分,恢复率76%92%,平均83%。结论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固定融合技术具有直视下置钉、短节段固定、固定牢靠、植骨融合率高等特点,有利于稳定寰枢关节及脊髓功能的恢复,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寰枢椎失稳的内固定术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个性化导航模板辅助儿童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可行性及准确性,并与徒手置钉进行对比。方法:选取儿童尸体4具,男女各2具,年龄6~9岁。随机分为2组,均行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术。徒手置钉组(A组)行徒手置钉;个性化导航模板辅助下置钉组(B组)依据颈椎CT扫描资料,利用计算机辅助及快速成型技术设计并制作出相应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个性化导航模板,行该模板辅助下置钉。置钉后行颈椎CT扫描评价两种置钉方法的置钉成功率及优级率并行统计分析。结果:A组共置入28枚螺钉,寰椎置入4枚螺钉,其中良级3枚、差级1枚;枢椎置入4枚螺钉,其中优级2枚、良级2枚;下颈椎(C3~C7)置入20枚螺钉,其中优级9枚、良级5枚、差级6枚。B组共置入28枚螺钉,寰椎置入4枚螺钉,其中良级2枚、差级2枚;枢椎置入4枚螺钉,其中优级3枚、良级1枚;下颈椎置入20枚螺钉,其中优级16枚、良级3枚、差级1枚。两组上颈椎的置钉成功率及优级率因样本数太少未进行统计学比较;两组下颈椎置钉的成功率及优级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个性化导航模板辅助儿童下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术具有较好的置钉成功率,该方法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充分体现了儿童置钉个性化原则。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复合型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枢椎椎弓根螺钉或椎板螺钉置钉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32例枢椎后路内固定手术患者资料,男20例,女12例;年龄21~77岁,平均57.3±9.0岁;随访12个月以上。根据置钉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观察组(18例)采用术前计算机模拟置钉、设计并3D打印个体化导航模板辅助枢椎椎弓根或椎板螺钉置钉;对照组(14例)采用徒手方法置入枢椎椎弓根螺钉。记录两组置钉时间、术中出血量,以Kawaguchi评价法判断螺钉置钉成功率,计算术前模拟置钉和术后实际螺钉进钉点和进钉角度在X、Y、Z轴上的偏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神经、重要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观察组共置入螺钉36枚,其中枢椎椎弓根螺钉22枚,枢椎板螺钉14枚,置钉时间31.5±6.5min,术中出血量45.0±19.2ml,Kawaguchi评价法0级32枚,Ⅰ级4枚,Ⅱ级0枚,置钉成功率100%。对照组共置入28枚椎弓根螺钉,置钉时间57.6±6.9min,术中出血量228.5±57.9ml,以Kawaguchi评价法0级18枚,Ⅰ级6枚,Ⅱ级4枚,置钉成功率85.7%;两组置钉时间、术中出血量、置钉成功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实际钉道相对于术前模拟钉道偏差角度为0.69°±1.34°,术后实际进钉点相对于术前模拟进钉点在X、Y、Z轴上分别偏移0.50±2.13mm、0.75±2.18mm、0.43±2.39mm,偏移量与术前设计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复合型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枢椎椎弓根或椎板螺钉置钉,能减少置钉时间及术中出血,提高置钉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改良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置钉的准确性。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6月~12月期间行寰枢椎手术的患者17例,男11例,女6例;年龄25~56岁,平均43.3±8.7岁;寰枢椎骨折脱位13例,寰枢椎畸形4例。术前将患者的寰枢椎CT数据导入Mimics17.0软件,生成目标椎体的三维模型,使用逆向工程原理设计与其表面相吻合的反向模板及椎弓根螺钉最佳钉道并生成相应导向通道,标杆相对通道向内侧平移约10mm,将导向通道及标杆与模板拟合一体,设计形成带有导向通道和标杆的改良导航模板。将设计好的导板通过3D打印机打印出来。在3D模型上模拟置钉,体外试验确认方案可行后再将改良导航模板消毒、灭菌并应用于临床。术中将改良3D打印导板与寰枢椎紧密贴合。术者分别以电钻及手钻通过导向通道,以标杆为参照物及导向杆,通过导向通道钻探螺钉通道后取下导板,攻丝后顺钉道置入椎弓根螺钉。将术前规划钉道与术后螺钉配对拟合进行螺钉精确性分析,并以Kawaguchi等评价法判断螺钉位置的优劣等级。结果:手术时间106±11min,术中出血量为220±73ml。共置入68枚颈椎椎弓根螺钉,其中寰椎与枢椎各34枚。术前预设进钉点、内倾角及头倾角与术后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Kawaguchi等评价法显示:0级占97.06%(66/68),Ⅰ级占2.94%(2/68),有2枚螺钉穿破骨皮质,Ⅱ、Ⅲ级螺钉数为0。结论:通过改良3D打印导板辅助寰枢椎椎弓根置钉,可提高与术前预设最佳钉道的吻合度、精确匹配术前计划,可提高临床手术置钉的准确性,减少偏差。  相似文献   

13.
经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寰枢椎不稳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经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治疗寰枢椎不稳症的置钉方法及疗效.方法 应用经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寰枢椎不稳症25例.结果 25例100枚螺钉均成功置入,术后4~6个月植骨融合,未发现钉棒断裂及松动.结论 经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术可直视下置钉、短节段固定,是治疗寰枢椎不稳症一种值得推荐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三维(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置钉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43例寰枢椎骨折和/或脱位患者,均行后路寰枢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3D打印导航模板组(19例)和传统置钉组(24例)。3D打印导航模板组术前将患者的颈椎CT数据导入Mimics 17.0软件,行3D重建并设计带钉道的导航模板后打印、消毒;术中将导航模板与置钉椎体贴合紧密后,通过定位孔钻孔、置钉。传统置钉组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徒手置钉。统计并对比两种置钉方法的准确率,通过测量并比较术前预设钉道角度与术后实际钉道角度差异评估进针角度的精确性。比较两组的置钉时间、手术时间、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及患者颈肩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颈椎神经功能评分的差异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临床诊断、病变节段、合并症及术前是否牵引复位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19例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置入椎弓根螺钉68枚,置钉准确率94.1%,置钉时间2.2±0.4min/枚,透视次数4.6±1.1次,手术时间197±41min,术中出血量395±64ml;传统徒手置钉组置入椎弓根螺钉76枚,置钉准确率76.3%,置钉时间3.4±0.7min/枚,透视次数9.4±2.7次,手术时间245±67min,术中出血量552±79ml。两组置钉准确率、置钉时间、透视次数、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3D打印导航模板组的内倾角及头倾角与预设值无统计学差异0.05),置钉角度的精确性明显优于徒手置钉组(P0.05)。术后3d、6个月及12个月患者颈肩部VAS及颈椎JOA评分较术前明显好转(P0.05),而术后6个月及12个月两组间颈肩部VAS及颈椎JOA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寰枢椎椎弓根置钉可提高置钉准确率,同时还可缩短置钉时间、手术时间,减少透视次数和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15.
寰椎椎弓根螺钉置钉的解剖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和验证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的进钉技术。方法:利用40套干燥配套寰枢椎标本测量进钉技术的相关参数,而后临床应用该技术方法置钉并行X线、CT复查其准确性。结果:寰椎椎弓根平均宽度为7.78mm,进钉点在寰椎椎弓根中线外侧2.2m,螺钉进钉点可由经枢椎下关节突中点的纵垂线来确定;手术中该方法不仅能简化操作过程,而且术后检查发现螺钉均准确置入。结论:用枢椎下关节突中点作为术中判定寰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的方法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椎弓根内壁显露在寰枢椎椎弓根固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显露寰椎椎弓根内壁和枢椎椎弓根内上壁,共置入椎弓根螺钉219枚,其中寰椎107枚,枢椎112枚。结果一次性置钉成功198枚,术后X线和CT检查螺钉均位于椎弓根内,上倾及内倾角度良好,无置钉有关的并发症。结论术中显露寰椎椎弓根内壁和枢椎椎弓根内上壁,可以提高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的置钉准确率,减少透视次数,减少出血量,节约手术时间,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后路寰枢椎侧壁定位椎弓根螺钉置入治疗寰枢椎脱位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 对13例寰枢椎脱位患者根据寰枢椎椎弓根的下壁或上壁和内侧壁定位置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结果 均成功置钉,影像学显示螺钉位置良好.术后随访所有患者症状均改善.无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术中侧壁定位椎弓根螺钉置入技术能够准确定位寰枢...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3D打印个性化导板辅助后路寰枢椎置钉治疗寰枢椎脱位并齿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2年6月在上饶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20例寰枢椎脱位并齿突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D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3D组在3D打印个性化导板辅助下置钉,对照组采用徒手置钉。记录并比较2组手术时间、置钉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置钉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和术后1、6、12个月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疼痛程度,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评估颈椎功能。术后复查CT评价螺钉位置准确性。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术后随访> 6个月。术中共置入椎弓根螺钉80枚,无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3D组手术时间、置钉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置钉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术后各随访时间点VAS评分和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3D组术后6、12个月VAS评分及术后1、6、12个月JOA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3D打印个性化导板辅助后路寰枢椎置钉治疗寰枢...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比较传统置钉技术与个性化导向模板辅助置钉技术手术治疗寰枢椎不稳症的置钉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7年7月我科收治的寰枢椎不稳症患者56例(男33例,女23例),男性年龄56.8±8.9岁(36~71岁),女性年龄54.5±10.8岁(33~72岁),其中30例行传统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对照组),26例行个性化定点-定向导向模板辅助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观察组)。寰椎和枢椎定点导板均有长条状扶手设计。术后3d复查CT评估寰椎和枢椎螺钉置入的安全性,并将螺钉位置分为4级:0级,螺钉完全位于骨性钉道内;1级,在横断面或矢状面上,螺钉直径穿破骨皮质≤50%;2级,在横断面或矢状面上,螺钉直径穿破骨皮质>50%;3级,螺钉直径完全穿破骨皮质。比较两组螺钉安全率(0级设为安全,1~3级设为存在风险)、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以及术中出血量。结果:寰椎椎弓根螺钉对照组0级48枚、1级7枚、2级2枚、3级1枚,观察组0级49枚、1级2枚、2级1枚、3级0枚,各级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枢椎椎弓根螺钉对照组0级53枚、1级6枚、2级1枚、3级0枚,观察组0级48枚、1级2枚、2级0枚、3级0枚,各级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螺钉安全率对照组及观察组组间比较存在差异(P=0.019);平均手术时间对照组109.2±17.1min,观察组115.2±16.6min,两组间比较存在差异(P=0.009);平均透视次数对照组12.50±1.95次,观察组6.85±2.44次,两组间比较存在差异(P<0.0001);平均术中出血对照组198.1±108.3ml,双导板组160.3±135.4ml,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216)。患者术后随访时间14~26个月(19.4±4.1个月),所有病例行寰枢椎后路术后均获得融合。结论:改良个性化导向模板辅助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置钉技术比传统置钉技术更能有效减少术中X线透视次数并提高临床手术置钉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基于椎动脉变异判别的Ⅲ代TARP钢板治疗寰枢椎脱位的个性化置钉策略.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1年12月实施手术治疗的22例寰枢椎脱位患者,年龄22~58岁,平均41岁.男9例,女13例. 其中外伤性寰枢椎脱位6例,游离齿状突合并的寰枢椎脱位9例,合并颅底凹陷症的寰枢椎脱位7例.均实施经口咽入路松解、复位、内固定手术术前对患者的寰枢椎实施层厚1 mm的薄层CT扫描判定枢椎椎动脉孔类型(Ⅰ型,松散低拐;Ⅱ型,紧密高拐;Ⅲ型,紧密低拐;Ⅳ型,松散高拐),并行CT血管造影,判断优势椎动脉及其他血管变异情况.寰椎采用前路侧块螺钉,枢椎根据以下原则选择置钉方式:①优势椎动脉侧采用枢椎椎体螺钉技术,非优势侧采用逆向椎弓根螺钉技术;②Ⅱ型枢椎椎动脉孔采用枢椎椎体螺钉技术,其他型采用逆向椎弓根螺钉技术.测量术前、术后寰齿间隙(ADI)及垂直寰枢椎指数(CMA)判断寰枢椎复位情况,测量脑干脊髓角评价脊髓压迫改善情况.采用JOA评分判断患者脊髓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共置入枢椎逆向椎弓根螺钉28枚,枢椎椎体螺钉16枚.平均手术时间139±35min,平均出血量49±16ml.术后复查CT显示,28枚逆向枢椎椎弓根螺钉中有1枚外倾角偏大,部分进入椎动脉孔,但无临床症状;16枚枢椎椎体钉均位于椎体内.置钉总优良率97.7%术后CT测量提示,ADI由术前7.9±4.4mm改善为2.1±1.7mm,CMA由术前129°±13°改善为158°±15°(P<0.05).术后患者肢体麻木,肌肉无力等症状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术前JOA评分9.1±1.6分,术后3个月复查恢复至15.8±0.9分(P<0.05),末次随访时为15.9±0.7分.结论:在实施TARPⅢ手术,术前采用寰枢椎薄层CT扫描结合椎动脉CT造影的方法进行评估有助于精确判断椎动脉变异的类型,根据变异类型选择个性化的置钉方法有助于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