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行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术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麻醉,评定其效果与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8月本院收治的行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术患者70例,将其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罗哌卡因实施麻醉,观察组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以来进行麻醉,对比两组术后6 h、12 h、24 h、36 h、48 h时的VAS评分,另对比两组麻醉阻滞效果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12 h、24 h、36 h、48 h时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阻滞优良率为97.14%,高于对照组的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实施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术患者给予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麻醉,麻醉阻滞效果好,疼痛轻,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剂量的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40例行单侧上肢/手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0.5μg/kg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组(DR1组)和1μg/kg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组(DR2组)。比较2组患者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后4、6、8、10、12和14 h的静息和运动阻滞效果,术后血流动力学改变和镇静等不良反应。结果 DR1组患者感觉和运动阻滞开始恢复和完全恢复的时间均显著早于DR2组患者(P0.01);DR2组在6 h活动疼痛评分和术后8、10、12和14 h的静息和活动疼痛评分均显著优于DR1组(P0.05)。结论 1μg/kg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较0.5μg/kg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可以增强臂丛神经阻滞效果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连续股神经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00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1 μg/kg舒芬太尼复合0.15%罗哌卡因术后镇痛,观察组给予2 ?滋g/ml右美托咪定复合0.15%罗哌卡因术后镇痛。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运动状态下疼痛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1 d、术后2 d、术后3 d时运动状态下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出院时运动状态下疼痛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连续股神经阻滞可提高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镇痛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选择择期行下肢手术的病人80例,ASA I~III级,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40)0.5%的重比重罗哌卡因(罗哌卡因1.5ml1%+10%葡萄糖1.5ml)+0.5ml的生理盐水,右美托咪定组(n=40)0.5%的重比重罗哌卡因(罗哌卡因1.5ml1%+10%葡萄糖1.5ml)+5μg右美托咪定(0.5ml)行蛛网膜下腔阻滞。观察记录麻醉效果、不良反应以及术后镇静评分和VAS评分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右美托咪定组阻滞平面消退时间显著延长,术后VAS最高评分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最高阻滞平面、平面固定时间、不良反应以及镇静评分无显著差异。5μg右美托咪定可以显著延长重比重罗哌卡因的痛觉神经阻滞时间,有利于延长患者术后镇痛时间并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复合右美托咪定在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8月行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的62例患者临床资料,采用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麻醉的31例患者纳入对照组,采用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复合右美托咪定麻醉的31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麻醉持续时间、气管拔除时间、完全清醒时间,阻滞6 h、12 h以及24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麻醉持续时间、完全清醒时间、气管拔除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阻滞后6 h相比,两组阻滞后12 h、24 h VAS评分逐渐升高,但观察组阻滞后12 h、24 h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复合右美托咪定在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麻醉效果较好,可减轻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3):479-480
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麻醉在小儿手术中麻醉效果。选择接受手术治疗的91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行骶管穿刺阻滞,对照组给予0.25%罗哌卡因,观察组给予0.25%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记录两组手术时间、阻滞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和苏醒时间,采用婴幼儿镇痛评分量表(CHIPPS)分别在术后1h和3h评价镇痛效果。两组在手术时间和术后1h CHIPPS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镇痛持续时间、苏醒时间及术后3h CHIPPS评分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儿手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麻醉,具有镇痛效果好、术后不良反应少的优点,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5):849-850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复合罗哌卡因对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83例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注射右美托咪啶50μg+罗哌卡因40ml实施麻醉,观察组注射右美托咪啶100μg+罗哌卡因40ml麻醉,观察对比两组运动阻滞起效、持续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持续时间,术后镇痛时间、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运动及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运动及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镇痛时间长于对照组,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右美托咪啶复合罗哌卡因对臂丛神经阻滞效果较佳,运动及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短,阻滞持续时间长,术后镇痛时间长,可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腹横肌平面阻滞(TAP)用于腹腔镜疝修补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择期行腹腔镜疝修补手术患者60例,常规气管插管全麻下行手术,手术结束行超声引导下双侧TAP,随机分为两组: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组(Rpd组):腹横肌平面内注射右美托咪定1.0μg/kg+0.4%罗哌卡因30 ml;罗哌卡因组(R组):腹横肌平面内注射生理盐水1 ml+0.4%罗哌卡因30 ml。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切皮、术中1 h、出手术室时的血压、心率(HR);术后即刻、4、6、8、12和24 h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记录两组患者腹部感觉阻滞时间,及术后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各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无差异(P0.05),Rpd组术后6、8和12 h Rpd组的VAS评分低于R组(P0.05),术后即刻、4和24 h VAS评分无差异(P0.05),腹部感觉阻滞时间Rpd组明显长于R组(P0.05),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两组患者无差异(P0.05)。结论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TAP用于腹腔镜疝修补手术患者,可以显著延长术后镇痛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胸椎旁神经阻滞(thoracic paravertebral nerve block,TPVB)在单侧开胸手术中的麻醉及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3月在我院行单侧开胸手术的87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予右美托咪定注射液1μg/kg+0.35%罗哌卡因30 ml行TPVB,对照组予0.35%罗哌卡因30 ml行TPVB。比较两组患者椎旁阻滞效果和苏醒时间,入室安静状态下(T0)、胸椎旁给药15 min(T1)、气管插管即刻(T2)、切皮后5 min(T3)、术毕拔管前(T4)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术后6、12、24及48 h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椎旁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平面固定时间及苏醒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在T1~T4时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T1~T4时MAP和HR与T0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T2~T4时MAP和HR均高于T1和T0时(P0.05)。观察组术后6、12、24、48 h 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TPVB用于单侧开胸手术中的麻醉及术后镇痛效果好,有助于维持机体血流动力学稳定,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镇痛、镇静效果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0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罗哌卡因麻醉,观察组给予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麻醉。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 术后2 h,两组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6、12、24 h,观察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量表(PAED)评分低于对照组,镇静评分标准(Ramsay)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的皮质醇(Cor)、丙二醛(MDA)水平高于术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12、24 h,观察组的髋关节最大屈曲度及外展活动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应用于髋关节置换术中,不仅可减轻疼痛程度、调节应激反应,起到良好的镇静效果以防止患者术后躁动,并能改善髋关节最大屈曲度及外展活动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在小儿腹股沟疝修补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腹股沟疝修补术患儿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给予单纯的罗哌卡因阻滞,观察组给予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阻滞。比较2组术后4、8、12、24、48 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镇静(Ramsay)评分。比较2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患儿的镇痛满意度。结果 2组术后8、12、24、48 h的VAS评分均显著高于同组术后4 h的VAS评分,对照组术后8、12、24、48 h的Ramsay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后4 h的Ramsay评分,且观察组术后8、12、24、48 h的VAS评分、Ramsay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与对照组的15.00%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观察组镇痛总满意度为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P 0.05)。结论相比于单纯罗哌卡因阻滞,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阻滞的镇痛、镇静效果更好,安全性也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分析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对超声引导下高龄患者腰丛神经阻滞效果的作用。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在超声引导下进行腰丛神经阻滞手术,研究组注射0.5%罗哌卡因20 ml复合1μg/kg右美托咪定,对照组则只注射0.5%罗哌卡因20 ml,观察记录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情况,进行Ramsay评分,并观察记录不良反应。结果:在T1~T4时间点,研究组患者MAP及H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明显较快,持续时间明显较长,整个镇痛持续时间也明显较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T1~T4时间点患者的Ramsay镇静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在超声引导下对高龄患者进行腰丛神经阻滞,使得起效快,持续久,利于患者维持镇静和血流动力学稳定,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盐酸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用于胸椎旁神经阻滞对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患者40例,性别不限,年龄22~72岁,ASA分级I或II级,采用电脑生成随机数字表法分为D组(n=20)和C组(n=20)。两组均于麻醉前左侧卧位超声引导下行右侧胸7平面椎旁神经阻滞并置管。麻醉苏醒后,D组给予0.5%罗哌卡因+1μg/kg右美托咪定20 mL,C组给予0.5%罗哌卡因20 mL。两组术毕均连接静脉自控镇痛泵(含舒芬太尼1.0μg/mL,地佐辛0.1 mg/mL,昂丹司琼16 mg,0.9%氯化钠稀释至100 mL),作为补充镇痛并用于爆发性疼痛时的补救镇痛。术后入PACU持续监测有创血压、心电图、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记录拔管后2,4,8,12 h的VAS及Ramsay评分,术后额外镇痛药使用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4,8 h D组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术后4,8,12 h A组Ramsay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D组额外镇痛药使用次数少于C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胸椎旁神经阻滞用于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有较好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用于膝关节镜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拟行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A组,n=30)和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组(B组,n=30)。两组患者在喉罩全麻后,分别在超声引导下行单次股神经阻滞,A组注入0.25%罗哌卡因注射液30 ml,B组注入0.25%罗哌卡因及100μg右美托咪定混合液30 ml。观察两组患者术后4 h(T0),8 h(T1),12 h(T2)及24 h(T3)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当VAS评分大于5分时,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结果两组间在T0、T1、T2时间点的VAS评分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在T3时间点的VAS评分分布优于A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氟比洛芬酯的用量(68.33±35.92 mg)明显高于B组(18.33±30.75 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较单纯罗哌卡因行单次股神经阻滞镇痛时间长,术后辅助氟比洛芬酯镇痛剂量小。  相似文献   

1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7):1037-1039
目的探讨小剂量右美托咪啶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注射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4月在我院拟行剖宫产手术孕妇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观察组行小剂量右美托咪啶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注射,对照组行罗哌卡因复合生理盐水硬膜外注射。对比两组感觉阻滞情况、孕妇术后情况和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观察组达最高阻滞平面时间、麻醉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阻滞持续时间较对照组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自主排尿时间、苏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两组血氧饱和度(SpO_2)、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胎儿娩出后观察组HR低于对照组,SpO_2、MAP高于对照组,且术毕观察组HR低于对照组,SpO_2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剖宫产术中使用小剂量右美托咪啶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注射,可缩短麻醉起效时间和达最高阻滞平面时间,延长阻滞持续时间,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缩短孕妇术后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在小儿骶管阻滞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择期骶管阻滞下行单侧腹股沟疝手术患儿70例,随机分为两组:RD组和R组。RD组注入0.25%罗哌卡因+1μg/kg右美托咪定,R组注入0.25%罗哌卡因,注射总容积均为1 ml/kg。观察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和镇痛维持时间;苏醒期躁动评分采用Anon四分评分法,记录术后躁动发生率;采用OPS法评定术后2 h、4 h、8 h、12 h、24 h镇痛效果。结果 RD组阻滞起效时间较R组明显缩短(P0.05),镇痛维持时间和苏醒时间较R组明显延长(P0.05),术后8 h、12 h RD组OPS评分明显低于R组(P0.05),苏醒后躁动的发生率较R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1μg/kg右美托咪定可以增强罗哌卡因小儿骶管阻滞的镇痛效果,降低术后躁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髂筋膜间隙阻滞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镇痛效果及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于南通市海门区人民医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行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患者行罗哌卡因髂筋膜间隙阻滞,观察组患者行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髂筋膜间隙阻滞。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血流动力学(心率、舒张压、收缩压)、镇痛效果[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认知功能[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PI3K-Akt信号通路标志性蛋白(PI3K、Akt)表达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输液量均低于较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诱导后5 min、插管、拔管时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6、12 h,观察组的VAS评分分别为(1.23±...  相似文献   

18.
武利琳 《大医生》2023,(12):118-121
目的 探析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椎管内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在曹县人民医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105例老年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52)和对照组(n=53)。对照组实施罗哌卡因椎管内麻醉,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复合右美托咪定进行麻醉,观察两组应用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麻醉质量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苏醒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 <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术后舒张压(DBP)水平及术后6 h和48 h的疼痛评分均更优(均P <0.05)。结论 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椎管内麻醉能获得理想麻醉和镇痛效果,在缩短药物起效时间、缓解老年患者疼痛、保持血流动力学水平稳定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静脉给药应用于罗哌卡因腰麻-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的效果。方法:将择期行剖宫产手术、美国麻醉师协会(ASA)I或II级的136例产妇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组(Dex组)和罗哌卡因组(Rop组),每组68例。Dex组蛛网膜下腔给予0.75%罗哌卡因12 mg并静脉注射负荷剂量0.2μg/kg、维持剂量0.5μg/(kg·h)的右美托咪定至手术结束;Rop组蛛网膜下腔给予0.75%罗哌卡因12 mg并持续静脉注射与Dex组右美托咪定等量的0.9%氯化钠液至手术结束。观察两组麻醉效果、对新生儿的影响及不良反应率。结果:Dex组麻醉起效时间、达到完全运动阻滞时间、BIS分值及Ramsay改良评分均明显短于Rop组(P0.05),而Dex组最平面恢复时间则明显长于Rop组(P0.05)。Dex组和Rop组胎儿娩后1 min、5 min、10 min的新生儿Apgar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Dex组产妇寒战和焦虑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Rop组,而其他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右美托咪定静脉注射联合罗哌卡因腰麻-硬膜外麻醉可明显缩短麻醉起效时间、延长麻醉时间,具有更好的镇静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半数效应浓度(EC50)的影响.方法 选取90例自愿进行分娩镇痛的足月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罗哌卡因组)和联合组(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组),每组45例.2组均选择L2 ~3行硬膜外穿刺置管,连接脉冲镇痛泵.对照组硬膜外脉冲镇痛泵配方为盐酸罗哌卡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