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
例一:鄒××、男、一岁、住下灣街27号。初診:孩体素弱,发热已三日,时高时低,体溫39.3℃,欬嗽气促,咯痰不爽,口渴煩燥,便溏溲赤,涕淚交流,有出麻之象,治以辛凉透表之剂:桑叶1.5,菊花1.0,連召1.5,薄荷0.9,荆芥1.0,牛子1.0,貝母1.0,杏仁1.0,只壳1.0,谷芽1.5,木通1.0,西河柳0.8,二剂。二診:体溫高达40.2℃,咳嗽气促增剧,有时抽搐,原方加虫退、双勾、續服一剂。三診:服前方麻疹漸出,四肢尚未透达,热度稍降,体溫39.6℃,咳嗽,气促,痰鳴、鼻煽未減,防轉肺炎,治以清肺平气湯:川貝1.0,杏仁1.0,連 相似文献
3.
4.
1瘀血发热牛某,女,41岁,农民,1992年5月17日初诊。夜间发热已3年,均在睡眠后发生。曾在外地多次治疗效均不佳。患者面黄神疲,形体瘦弱,脉细,按之涩,舌质润黯,夹有紫斑,少苔。查:白细胞4.4×109/L,中性58%。X线:胸透无异常发现。时值初夏,气温偏高,为防湿困肌表,先予藿朴夏苓汤2剂以宜气机。服上药后夜间仍然发热,T39℃以上。如夜不睡眠,则不发热,而日间体温正常。夜乃阴分,人 相似文献
5.
6.
“疗”是一种发病迅速,危险性较大的急性感染性疾患。因其初起形小而根深,有如钉丁之状而得名。“痈”是一种发于皮肉之间的急性化脓性疾患。“痈”的含义:是气血为毒邪壅塞不通的意思。有“内痈”和“外痈”之分。本篇只述发于体表的外痈。 “疗痈”的病因:多为恣食甘肥油腻之品,或刺激性食物及长期饮酒,热蕴肠胃,使内热蕴蒸于肌肤,腠理滞涩而成。也有因皮肤不洁,外伤所致者。此病发病较急,初起即局部红、肿、热、痛。多为热毒内盛之实热证。 相似文献
7.
<正>严仲庆系浙江省名中医,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硕士生导师,从医40余载,以肾脏疾病见长。严先生常说,中医重证,一通俱通,于内科众疾,治疗均颇有心得。笔者有幸,跟师临诊,现将严先生妙用经典处方治病的案例予以分享,以飨同道。1大承气汤治疗尿频案患者,男,69岁,2020年3月27日首诊。患者尿频多年,因冠心病安装支架3个月后,又出现帕金森病,尿频加重,夜尿最多达20余次,2019年底曾在严先生处治疗,好转而停药, 相似文献
8.
《江西医药》1958,(9)
一、寒痢袁学安之妹女 20岁住萍乡湘东黄花桥。 1928年初痢下純血,虚滑无度,腹痛喜按,四肢逆冷,舌苔淡白,六脉沉迟无力。患者稟賦薄弱,先因外感风寒,継由内伤生冷,以致腸胃不和,遽起剧变,作三阴寒痢治,予驅阴救阳,温中散逆法,附子理中合桃花湯主之。党参3.0 附片3.0 白术3.0 炙草1.0 赤石脂5.0 黑姜炭1.0 粳米2.0 煎湯頓服,一剂知,二剂已,三剂痊愈。二、热痢周靜安之女 1岁住萍乡湘东。 1928年夏秋之交,突患痢症,赤白夹杂,父母溺爱,誤认脾虚,自投溫补,迁延經旬,日重一日,病骨已支离不堪矣。延予往診,見其目眵,唇焦、舌絳,煩渴,指敉深紅粗大,經云:“暴注下迫,皆属干热”,此乃热邪內伏之候,予以请热厚腸法,加味葛根黄芩黄連湯主之。 相似文献
9.
10.
目前,大肠癌治疗以手术为主,可配合放化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和中医药治疗等手段.郭勇教授系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首创了中医肿瘤四阶段学说,即围术期、辅助治疗期、随访期、姑息治疗期[1].他采用中医药配合治疗大肠癌,以健脾扶正为基本原则[2],以现代医学对大肠癌治疗的盲区及弱点作为切入点,注重辨证与辨病相结... 相似文献
11.
12.
先师王玉玲为全国名老中医,学验俱丰,对疑难杂病的诊治有着极其丰富的经验。笔者曾随诊于侧,幸承教泽,收益匪浅,其在妇科疾患中异病同治得心应手,现介绍验案如下: 相似文献
13.
14.
15.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