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达比加群酯在房颤合并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抗凝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326例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63例。对照组采用华法林治疗,观察组163例予以达比加群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凝血功能[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PLT)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药物安全性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D-D、FIB水平均降低,APTT、PT均升高,且观察组D-D、FIB均低于对照组,APTT、PT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PLT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治疗后不同时点观察组PL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抗凝治疗中使用达比加群酯效果较好,利于改善患者凝血指标,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达比加群酯在房颤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房颤行PCI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30例。两组术后给予常规抗栓治疗,对照组给予华法林抗凝治疗,观察组给予达比加群酯抗凝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凝血指标Fib、TT、APTT、D-二聚体、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及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1个月后、治疗3个月后、治疗1年后TT、APTT均较治疗前显著延长(P0.05),但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总出血事件发生率6.67%较对照组20.00%低,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达比加群酯应用于房颤PCI术后患者,抗凝效果与华法林相当,出血事件少,且不增加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达比加群酯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抗凝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6月入我院治疗的120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采用信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华法林治疗,研究组给予达比加群酯治疗。比较两组的凝血指标、肝肾功能指标、出血事件、栓塞事件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TT、APTT、PT长于对照组,INR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Cr、BUN、三酰甘油、转氨酶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出血事件及栓塞事件的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达比加群酯治疗非瓣膜性房颤可调节患者凝血指标水平,不会对肝肾功能造成损伤,且不会增加栓塞事件及出血事件的发生率,不良反应少,应用效果理想,可考虑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达比加群酯治疗恶性肿瘤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恶性肿瘤合并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采用达比加群酯胶囊治疗,对照组采用华法林钠片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血流速度、下肢周径差、INR、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1个月后血流速度、下肢周径差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个月后血流速度、下肢周径差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个月后APTT、PT、TT和INR、FIB、D-D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达比加群酯治疗恶性肿瘤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显著疗效,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基于脉络学说“孙络-微血管”理论应用通心络胶囊对急性心肌梗死(AMI)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心肌微循环、心功能及炎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1月106例AMI行PCI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通心络胶囊治疗。4周后,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心肌微循环、心功能、炎症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分级、心肌再灌注分级(MBG)均优于对照组,校正的TIMI帧数(CTFC)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每搏心输出量(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DV)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基于脉络学说“孙络-微血管”理论应用通心络胶囊能够有效改善AMI行PCI术后患者心肌微循环,保护心功能,减轻炎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达比加群酯治疗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76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以胺碘酮联合达比加群酯治疗,对照组予以胺碘酮联合华法林,观察凝血指标变化,心电图、生化指标变化和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酶时间(TT)均升高(P0.05)。治疗后,两组间各凝血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心率明显降低(P0.05),其他心电图表现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发生消化道反应9例(23.7%),高于对照组的5.3%(P0.05)。而治疗组栓塞或血栓以及出血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达比加群酯治疗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瘢痕心肌节段数、血清肌钙蛋白I(troponin I,cTnI)、N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预测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percutaneous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预后结局的价值。方法 选取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19年5月至2021年4月采用PCI手术治疗后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39例(MACE组),同期PCI手术且未发生MACE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65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瘢痕心肌节段数、血清cTnI、NT-proBNP水平,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上述指标预测AMI患者PCI后不良预后的价值。结果 MACE组患者的瘢痕心肌节段数、cTnI、NT-proBN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瘢痕心肌节段数预测患者术后发生MACE...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室血栓形成患者临床治疗中达比加群、华法林临床治疗效果,以及药物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接诊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室血栓形成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开展临床治疗研究(研究时间段:2019年7月至2022年5月),研究前随机分组为参照组、研究组,各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基础治疗配合华法林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基础治疗配合达比加群治疗。以患者治疗期间左心室血栓治疗影响,凝血功能指标变化,患者预后期间MACE发生率、栓塞发生率,治疗期间出血事件发生率为标准,评价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预后差异。结果:1)治疗后,研究组血栓消失率、APTT均高于参照组,且研究血栓消失用时、MACE发生率、栓塞发生率、出血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治疗前后PT、TT、FIB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室血栓形成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达比加群或华法林均可起到一定左心室血栓消除效果,调节凝血功能,但达比加群血栓消除效果、凝血功能改善作用及安全性均优于华法林,临床治疗价值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达比加群酯对非瓣膜性房颤合并脑卒中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10例非瓣膜性房颤合并脑卒中患者,根据患者对治疗费用、药物耐受性及可能存在的药物相互作用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观察组(62例)予以达比加群酯110 mg ,2次/日,口服;对照组(48例)应用华法林治疗,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维持在2.0~3.0。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服药后1个月和6个月凝血功能指标变化及血栓事件、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用药1、6个月时凝血酶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 INR均显著延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而对照组仅 PT 和 INR 显著长于治疗前( P <0.05)。用药后观察组再发脑卒中、栓塞或血栓形成、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与华法林比较,达比加群可显著改善非瓣膜性房颤伴脑卒中患者凝血功能,且并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肠道菌群调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凝血功能指标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的关联性。方法 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在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医院接受PCI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根据基线特征组间可比的原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分别予以常规治疗及肠道菌群调控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疗效、凝血功能、心功能、炎症指标及MACE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左心室射血分数水平高于对照组,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及MACE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CHD患者PCI术后予以肠道菌群调控治疗可有效调节患者凝血功能,改善心功能,降低炎症反应,从而减少MACE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冠状动脉腔内注入重组尿激酶原(rhPro-UK)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70例AMI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采用PCI术治疗,研究组35例在PCI术前冠状动脉腔内注入rhPro-UK治疗。比较两组术前与术后1周心肌血流灌注情况、炎症反应水平,术前与术后3个月心功能、心肌损伤情况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结果:研究组术后1周心肌血流灌注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较术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水平较术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较术前显著提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研究组MACE发生率(5.7...  相似文献   

12.
吴耀庆 《大医生》2024,(1):103-106
目的 研究早期监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与脑钠肽(BNP)水平预测短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江门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短期是否发生MACE分为观察组(38例,30 d内发生MACE)和对照组(58例,30 d内未发生MACE)。比较两组患者血浆cTnⅠ与BNP水平,并分析不同时间点cTnⅠ与BNP水平预测AMI患者短期发生MACE的价值。结果 96例AMI患者30 d内MACE发生率为39.58%。观察组患者入院后即刻、1 d、5 d及7 d时血浆BNP和c TnI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入院后即刻、1 d、5 d及7 d时血浆cTnⅠ、BNP水平单项及联合检测对AMI患者短期MACE的发生均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均P<0.05),且各时间点联合检测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UC)均高于单项检测(均P<0.05)。不同时间点联合检测预测的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入院后早期监测血浆cTnⅠ与BNP...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行经皮冠脉内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患者心肌复流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纤溶指标及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将某院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97例行PCI治疗的AMI患者分组,对照组48例术后予以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口服,观察组49例加用参附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心肌复流TIMI血流分级、纤溶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心肌复流TIMI血流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治疗24 h、72 h后血浆肌钙蛋白T(cTnT)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MACE发生率(8.16%)较对照组(25.00%)低(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可通过改善AMI行PCI患者的纤溶功能和心肌损伤程度,改善心肌复流情况,降低近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王军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3,(16):2427-2429
目的 研究利伐沙班对老年心房颤动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治疗的86例老年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46例,对照组采用华法林治疗,研究组采用利伐沙班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房颤发作情况、凝血功能、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MACE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4周后,两组房颤发生频率、持续时间,FIB、IL-6、ET-1、CRP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而PT、APTT、TT水平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利伐沙班治疗老年心房颤动疗效确切,可有效减少房颤发作,改善凝血功能,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降低MACE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非瓣膜性房颤抗凝治疗采取达比加群酯与华法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86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研究组采取达比加群酯,对照组采取华法林,对比两组治疗结果。结果两组治疗前凝血指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PT、INR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轻微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相比无明显差别(P0.05)。研究组栓塞发生率为4.65%,与对照组发生率的9.30%相比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达比加群酯与华法林在非瓣膜性房颤治疗中均具有一定治疗效果,但达比加群酯安全性更高,减少出血事件发生率,保障患者身心安全。  相似文献   

16.
张瑜  王红丽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11):1602-1604
目的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8月于渭南市第二医院内二科就诊的79例高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AF)合并射血分数下降性心力衰竭患者,在使用达比加群酯或华法林治疗后栓塞事件及出血事件发生率的对比研究。方法将7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9例予达比加群酯治疗,对照组40例使用华法林治疗,比较两组应用抗凝药物后的栓塞或血栓形成、凝血指标及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大出血、出血性脑卒中以及死亡相关病例。两组出现轻微出血现象的患者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其余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达比加群酯胶囊治疗高龄非瓣膜性AF合并射血分数下降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抗凝有效性与华法林相似,但其出血风险低于华法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应用达比加群酯抗凝治疗的安全性。方法纳入某院2017年6月至2018年11月100例老年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随机数表法分组,华法林抗凝治疗组对于老年非瓣膜病心房颤动的患者选择华法林抗凝治疗,达比加群酯抗凝治疗组则对于老年非瓣膜病心房颤动的患者选择达比加群酯抗凝治疗。对比两组卒中发生率;凝血功能指标改善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达比加群酯抗凝治疗组卒中发生率、凝血功能指标改善的时间、凝血功能指标相比华法林抗凝治疗组有优势,P0.05。达比加群酯抗凝治疗组出血事件发生率(2%)和华法林抗凝治疗组出血事件发生率(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达比加群酯抗凝治疗老年非瓣膜病心房颤动的疗效肯定,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改善凝血功能,降低卒中发生率,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在老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月~2018年4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97例,均行PCI术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各指标及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 TnI)水平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TC及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d两组血清CK-MB、cTnI水平均较术前有所升高,但观察组术后3d血清CK-MB、cTnI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MACE发生率为4.0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75%(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结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可减轻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心肌损伤程度,改善血脂水平,且术后MACE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9.
虞洪雷 《大医生》2024,(1):72-74
目的 探讨在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治疗中,采用前列地尔联合鼓室注射地塞米松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突发性耳聋患者分为观察组(给予前列地尔与地塞米松治疗)和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治疗),各46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症状(耳鸣、耳闷及眩晕)评分、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且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耳鸣、耳闷及眩晕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T、APTT及TT均延长,FIB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上述凝血功能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突发性耳聋患者进行前列地尔静脉推注联合鼓室注射地塞米松治疗可获得较好效果,可减轻临床症状,改善凝血功能,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凝血纤溶功能、血小板活化、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86例在本院行急诊PCI治疗的AM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4d。观察两组PCI术前及术后14d凝血纤溶功能指标凝血酶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小板活化功能指标溶酶体膜糖蛋白(CD63)、血小板a颗粒表面膜糖蛋白(CD62p)、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体(MPA);炎症因子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以及氧化应激指标过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变化;并比较两组治疗疗效。【结果】①观察组总有效率大于对照组(90.70% vs 72.09%,P<0.05);②术前两组各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凝血纤溶功能(APTT、PT、FIB、D-Dimer)较之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后,两组血小板活化功能(CD63、CD62p、MPA)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比同期对照组降幅更为显著(P<0.05);④治疗后,两组炎症因子(CRPJL-6)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比同期对照组降幅更为显著(P<0.05);⑤治疗后,两组氧化应激(SOD、MDA)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PCI术后患者应用常规西药联合丹红注射液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血流动力学,抑制免疫炎性及氧化应激反应,从而稳定动脉粥样斑块,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