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70~1990年,我们收治60岁以上(下称老年组)肝硬化病人54例。为探讨其临床特点,另以同期54例非老年肝硬化(下称非老年组)病人为对照,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老年组年龄60~78岁,平均64.6岁;非老年组年龄24~58岁,平均48.5岁。在临床表现上,前者黄疸及肝昏迷的发生率分别为55.5%及51.9%,后者仅  相似文献   

2.
本文回顾分析200例60岁以上心力衰竭病人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老年人心力衰竭的某些特点。资料与结果1982年1月~1986年12月我院内科心衰住院病人共850例.随机抽取60岁以上老年心衰病人(老年组)和60岁以下心衰病人(非老年组)各200例予以对照分析。老年组:男119例、女81例;男:女为1.4:1;年龄60~84岁,平均68岁。非老年组:男79例、女121例;男:女为0.65:1:年龄14~59岁,平均40岁。一、基础心脏病因及诱发因素本文所有心衰病人均患有器质性心脏病。老年组冠心病11例(55.5%)、高心病51例(25.5%)、肺心病18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老年人群流行性出血热(EHF)临床特征、并发症及预后。方法收集该院2007年1月至2017年1月196例EHF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年龄≥60岁)91例和非老年组(年龄<60岁)105例,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并发症及预后的差异性。结果老年组EHF临床表现呕吐、腹痛高于非老年组,面红、颈红、胸红、头痛、腰痛、眼眶痛、结膜充血水肿、皮肤瘀点(斑)低于非老年组(P<0.05);并发症中消化道出血、脑血管意外、电解质紊乱、休克、心肌损伤、感染、多器官衰竭老年组均高于非老年组(P<0.05);实验室检查尿蛋白(3+)构成比、尿素氮(BUN)、肌酐(Cr)、谷丙转氨酶(AL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平均水平老年组高于非老年组,血小板(PLT)、白蛋白(Alb)平均水平老年组低于非老年组(P<0.05);老年组死亡率高于非老年组,平均住院时间长于非老年组(P<0.05)。结论老年EHF症状缺乏典型性易发生误诊,病情相对较为危重,各种并发症的控制在治疗中较为关键。  相似文献   

4.
分析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肝胆外科胰腺炎专病中心收治的314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和非老年组(<60岁),比较2组患者病情及预后情况.对老年组患者,按是否死亡分为老年死亡组和老年生存组,...  相似文献   

5.
老年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例胃癌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60岁77例(老年组),<60岁122例(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老年组男性占67.10%,高于对照组52.46%(P<0.05);平均病程(9.93±4.69)月,长于对照组(4.37±2.79)月(P<0.05);上腹部饱胀、消化道出血多于对照组,而上腹部疼痛少于对照组(均P<0.05);贲门胃底癌高于对照组,BormannⅣ型少于对照组(均P<0.05);老年组管状腺癌高于对照组,而低分化腺癌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临床病理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累计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3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5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胃癌具有一定的临床病理特点,了解这些特点将有助于对老年胃癌病人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6.
虽然系统性红斑狠疮(SLE)在老年人罕见,但由于将来可能有更多的病例发生,故明确老年人SLE的临床特征、经过及预后是要重的。过去10年内(1968年7月~1976年11月)共有234例SLE患者在Downstate医学中心进行了前瞻性计算机研究。以50岁为界,将病人分为老年组和年轻组。老年组16例,年龄51~78岁,平均60岁。年轻组218例,年龄6~50岁,平均27岁。两组病人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ARA)SLE的诊断标准。所有病例于入院或门诊初诊时,以及随后约每隔6个月各搜集一次资料,随访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与胃癌(gastric cancer,GC)病人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8月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根治性手术且术后资料完整的391例胃癌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年龄将病人分为老年组(66~88岁)和非老年组(46~65岁),ROC曲线确定NLR的Cut-off值,分为高NLR组和低NLR组,比较2组间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后总体生存期。结果非老年组病人中,高NLR组与低NLR组比较,分化程度和肿瘤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病人中,高NLR组与低NLR组比较,浸润深度、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高NLR组较非老年高NLR组更多合并糖尿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91例病人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4.37%(369/391)、80.31%(314/391)、64.19%(251/391)。无论非老年组还是老年组,低NLR组的1、2、3年生存率均高于高NLR组的1、2、3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Cox多因素预后分析表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NLR为影响胃癌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1)。结论胃癌病人术前NLR2.39提示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分析老年急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 79例急性心肌炎患者的一般信息、肌酸激酶(CK)、CK同工酶(CK-MB)、超敏肌钙蛋白(hs-Tn)I、B型钠尿肽(BNP)、心电图、心彩及预后资料。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年龄≥60岁)30例和青年组(年龄60岁)49例;将老年组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和好转组。结果老年组CK、hs-TnI水平、体温升高例数明显低于青年组(P0.01);老年组与青年组房室传导阻滞、心室收缩力下降、死亡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死亡患者的hs-TnI水平、房室传导阻滞比例明显高于好转组;房室传导阻滞是老年急性心肌炎死亡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老年急性心肌炎患者男性居多,起病隐匿,无明显前驱症状,发热少见,易出现心律失常,其中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可影响老年急性心肌炎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老年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择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血液科2012年1月—2020年9月收治的84例MM患者,年龄49~89岁,平均(65.6±9.6)岁,中位发病年龄65.5岁.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老年组(≥60岁,力=60)和非老年组(<60岁,n=24),回顾性分析2组的一般资料、实验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年龄是影响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预后的重要因素,但针对老年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患者的研究较为缺乏,本研究旨在探索老年EGPA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北京协和医院确诊的EGPA患者,将患者分为老年组(年龄≥60岁)及非老年组(年龄<60...  相似文献   

11.
本文收集经我科确诊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60例,均为≥60岁者(老年组);并与同期收治的年龄在18~59岁50例SAH者(对照组)进行比较,以探讨老年SAH年的临床特点及预后。  相似文献   

12.
喻晓东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5):3556-3558
目的 探讨老年性狼疮性肾炎(LN)采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6月至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60岁)老年性狼疮性肾炎患者68例作为老年组,并选取50例年龄<60岁的患者作为非老年组,对两组患者实施免疫抑制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情况及预后.结果 老年组好转、无效、死亡分别为72.1%、22.1%、5.9%,死亡原因为:狼疮性脑病、尿毒症及合并肺部感染;非老年组好转、无效、死亡分别为66%、24%、10%,死亡原因为:狼疮性脑病和尿毒症.经过6个月治疗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改善,非老年患者的改善情况比老年组较显著.结论 老年性LN患者预后并非良好,应对老年患者实施积极的及时治疗.老年性LN患者采用免疫抑制剂需选择较小剂量,老年患者宜采用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析老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及预后等方面的特点。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在我院诊治的245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将其依据年龄段划分为青年组(40岁,81例)和老年组(≥60岁,28例)。就两组预后、实验室检查、临床特征及流行病学等予以回顾性分析及比较。结果老年组危重型及重型患者为11例(39.29%),青年组为15例(18.52%),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老年组早期误诊率相比于对青年组,高于后者且差异显著(P0.05)。青年组在多尿期、少尿期及发热期持续时间相比于老年组,均短于后者且差异显著(P0.05)。老年组血小板降低及肌酐升高幅度相比于青年组,均优于后者且差异明显(P0.05),老年组白细胞、尿素氮、谷丙转氨酶及谷草转氨酶相比于青年组,所存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于治疗当中,青年组出现并发症为7例(8.64%),老年组为12例(42.86%),两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病死率相比于青年组,高于后者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老年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其相比于青年HFRS患者,早期具有误诊率,且具有较高的重型及危重型比例,并发症多,长病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老年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associated with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CTD-PAH)病人的临床特点,并寻找影响其长期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9年4月至2018年5月超声心动图诊断肺动脉收缩压≥40 mmHg的CTD-PAH病人167例。比较分析老年组(年龄≥65岁)和非老年组(年龄65岁)CTD-PAH病人的临床特点、经胸超声心动图参数、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high resolution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HRCT)参数及生存情况。结果 2组间年龄、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率、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CTD疾病谱不同(P005),其中,老年组CTD-PAH原发病以系统性硬化症(273%)最常见,而非老年组以系统性红斑狼疮(455%)最常见。老年组较非老年组6 min步行距离明显降低,脑钠肽前体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临床资料、经胸超声心动图参数及HRCT参数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分析表明,2组间1、3、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男性是老年CTD-PAH病人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R=164,95%CI:267~10075,P=0003)。结论老年CTD-PAH病人有其独特的临床特征,男性是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广西岑溪市地区308例登革热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情况,为登革热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20年9月1日—10月31日在岑溪市人民医院确诊的308例登革热患者临床信息,根据年龄,将308例患者分为老年组(≥60岁)与非老年组(<60岁),收集患者人口学资料、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治疗及预后情况,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结果 登革热患者以中青年人群为主,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发热、纳差、皮疹、肌肉酸痛、瘙痒.非老年组患者的皮疹、瘙痒症状发生率分别为81.51%、49.81%,均显著高于老年组(P均<0.05).老年组与非老年组病原学检测结果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老年组PLT及ALB降低的发生率分别为32.56%和81.40%,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均<0.05),2组患者的其他血液指标异常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5例患者胸部CT或胸片有不同程度异常改变.结论 本次登革热暴发流行首起病例的传染源尚不明,发病人群以中青年为主,发热、纳差、皮疹、肌肉酸痛、瘙痒为其主要临床症状,目前对登革热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临床上尚无疫苗可有效预防登革热,预防登革热以切断传染源为主,而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为治疗本病的关键举措.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描述性分析老年急性药物性肝损伤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2016年10月~2018年10月于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03例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病历资料,按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非老年组(<60岁)分别记录其临床资料情况进行比较,并对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后采用SPSS 25.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103例老年组患者共计43例,占所有患者41.7%,非老年组为60例,占所有患者58.3%;最常见引起急性药物性肝损伤为中药类27例(26.2%),老年组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及其用药比例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5),其他基础疾病及用药两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分型无差异(P>0.05);急性药物性肝损伤临床表现主要包括: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纳差、厌油等)、皮肤及巩膜黄染、乏力、皮肤瘙痒及皮疹等。老年组黄疸比例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5);两组治疗后肝功能指标均下降,但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间治愈率、好转率、无效率、病死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年龄、ALT(P<0.05)可能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临床上应提高对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认识,特别是老年人,患有慢性心脑血管疾病较多,且长期用药,临床上应注意监测肝功能,指导用药,防止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广西岑溪市地区308例登革热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情况,为登革热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20年9月1日—10月31日在岑溪市人民医院确诊的308例登革热患者临床信息,根据年龄,将308例患者分为老年组(≥60岁)与非老年组(<60岁),收集患者人口学资料、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治疗及预后情况,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结果 登革热患者以中青年人群为主,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发热、纳差、皮疹、肌肉酸痛、瘙痒.非老年组患者的皮疹、瘙痒症状发生率分别为81.51%、49.81%,均显著高于老年组(P均<0.05).老年组与非老年组病原学检测结果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老年组PLT及ALB降低的发生率分别为32.56%和81.40%,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均<0.05),2组患者的其他血液指标异常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5例患者胸部CT或胸片有不同程度异常改变.结论 本次登革热暴发流行首起病例的传染源尚不明,发病人群以中青年为主,发热、纳差、皮疹、肌肉酸痛、瘙痒为其主要临床症状,目前对登革热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临床上尚无疫苗可有效预防登革热,预防登革热以切断传染源为主,而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为治疗本病的关键举措.  相似文献   

18.
我院 1991年~ 1995年间 ,经胸部X线、CT、超声探查或抽胸液证实的≥ 60岁胸膜腔积液病人 5 4例与 40岁以下非老年胸膜腔积液 43例。本文就 2组的临床症状、X线与CT表现、胸液检查、胸膜活检及临床诊断进行对比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老年组 5 4例 ,男 3 3例 ,女 2 1例 ,年龄 60~ 87岁 ,平均 63岁 ;非老年组 43例 ,男 3 1例 ,女 12例 ,年龄 17~40岁 ,平均 2 7 3岁。老年组吸烟者 3 8例(70 3 % )。非老年组吸烟者 2 1例(49 0 % )。1.2 临床表现 见表 1。从出现症状到作出病因诊断老年组平均 3 8月 (5d~ 8月 ) ,…  相似文献   

19.
我院1978~1986年共收治心律失常患者306例。按年龄划分3组,老年组(60~79岁)246例,老老年组(80~89岁)54例,长寿老年组(90岁以上)6例。对照组(45~59岁)114例,为同期住院的心律失常病人。  相似文献   

20.
超细胃镜检查老年人胃溃疡的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析老年人胃溃疡的临床及内镜特征.方法 对180例≥60岁胃溃疡患者的临床和内窥镜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280例<60岁胃溃疡患者进行对照.结果 老年胃溃疡患者临床表现多不典型、溃疡发生部位上移.老年组>2.5 cm的溃疡明显多于非老年组(P<0.01).老年组伴发幽门螺杆菌(Hp)感染者较非老年组显著增多(P<0.05).结论 老年人胃溃疡易造成误诊和漏诊而延误治疗,故充分认识老年人胃溃疡特点,尽早行内镜检查,对提高老年消化性溃疡诊疗水平及延长老年人寿命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