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尿路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血清IL-8,TNF-α,CD4^+CD8^+T细胞的变化。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3月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武汉市第一医院)384例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尿路感染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其中感染组患者35例,未感染组349例;对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尿路感染病原菌进行鉴定;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尿路感染患者的年龄、合并糖尿病、结石大小、手术时间、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等资料进行分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CD4^+、CD8^+、CD4^+/CD8^+水平变化。结果384例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35例尿路感染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为9.11%,共分离出47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30株占63.83%,革兰阳性菌16株占34.04%,真菌1株占2.1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患者在年龄、合并糖尿病、结石大小、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1岁、合并糖尿病、结石大小≥3 cm、留置尿管时间≥7 d、住院时间≥14 d为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血清IL-8、TNF-α、CD4^+、CD8^+、CD4^+/CD8^+水平均升高,且感染组水平较未感染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合并糖尿病、结石大小、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均是影响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发生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以上危险因素临床应采取积极措施,预防感染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肾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行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后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于2018年1月-2019年12月,选择航空总医院收诊且行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的98例肾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术后尿路感染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后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9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术后有17例患者发生尿路感染,术后尿路感染发生率为17.3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体质量指数≥25 kg/m~2、术前血清蛋白水平30 g/L、术前尿路感染、结石直径≥2 cm、术前尿路梗阻、手术时间≥2 h、输尿管内支架管留置时间≥7 d、未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是糖尿病肾结石患者术后尿路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体质量指数、术前血清蛋白水平、术前尿路感染、结石直径、术前尿路梗阻、手术时间、输尿管内支架管留置时间、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是尿路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大、体质量指数高、术前血清蛋白水平低、术前尿路感染、结石直径大、术前尿路梗阻、手术时间长、输尿管内支架管留置时间长、未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糖尿病肾结石术后患者应重视预防术后尿路感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后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病原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八医院2021年2月-2022年12月收治的479例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后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分为感染组51例和非感染组428例,统计感染病原学特征及感染部位分布;通过多因素Logistic分析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479例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后医院感染发生51例,发生率为10.65%; 51例感染患者检出病原菌59株,包括革兰阴性菌37株(62.71%)、革兰阳性菌17株(28.81%)和真菌5株(8.47%),感染组以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占比最高(56.86%);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合并尿路感染、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60 min、未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尿管留置时间>7 d是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OR=2.737、3.111、2.540、2.754、2.735,P<0.05)。结论 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感染部位以泌尿系统为主,病原菌以...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输尿管结石患者经输尿管软镜治疗后发生泌尿系统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统计86例输尿管结石患者经输尿管软镜治疗后的泌尿系统感染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相关影响因素。结果86例患者术后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为19.77%。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有糖尿病、双J管留置时间≥7 d、结石直径≥2 cm、手术时间≥60 min、有肾积水为术后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输尿管结石患者经输尿管软镜治疗后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较高,临床应针对危险因素给予相应干预以减少术后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老年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TUPEP)治疗后发生尿路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改善BPH患者的预后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110例均行TUPEP术的BP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尿路感染分为未发生组(非感染,87例)和发生组(感染,23例)。进行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老年BPH患者TUPEP治疗后发生尿路感染的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生组中年龄≥65岁、术前尿潴留导尿、手术时间≥90 min、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5 d的患者占比及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4、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高于未发生组,Smad7水平低于未发生组;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术前尿潴留导尿、手术时间≥90 min、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5 d、TGF-β1水平高、Smad7水平低、Smad4水平高、MCP1水平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后尿路感染的影响因素及预后情况,为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临床证据。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1月安徽省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15例行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基础疾病、结石部位、结石直径、病程、手术时间、双J管留置时间、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结石残留、住院时间等临床资料,对其术后尿路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术后尿路感染的影响因素,对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分析随访期内结石复发率,采用中文版健康调查简表(SF-36)对患者随访期末进行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总体健康三个维度评分。结果 17例患者术后发生尿路感染,感染率为14.78%; 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后尿路感染的发生与双J管留置时间、术后结石残留、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具有相关性(P0.05),其中,双J管留置时间、术后结石残留为危险因素,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为保护因素。在随访期内,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均有4例出现结石复发,复发率分别为23.53%和4.08%,随访期末,感染组患者的三个维度SF-36评分均低于非感染组(P0.05)。结论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后尿路感染与治疗和手术等多种因素相关,感染对患者的预后有一定影响,应积极采取预防干预措施,减少术后感染、确保手术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12月天津市武清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上尿路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94例患者均需接受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观察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并详细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94例上尿路结石患者的一次性成功进镜率为90.43%(85/94),结石清除率为92.55%(87/94),平均手术时间为(75.38±3.92)min,平均住院时间为(3.49±0.57)d;术后,未发现有严重术后并发症的患者。结论上尿路结石患者实施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可减少患者手术创伤,降低住院时间,提高结石清除率,避免结石移位碎石失败及碎石术后并发症的出现,提升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经尿道输尿管镜联合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复杂性上尿路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121例复杂性上尿路结石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61)和对照组(n=60)。研究组采用经尿道输尿管镜联合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经尿道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一次结石清除率和碎石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输尿管镜联合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复杂性上尿路结石,能够提高一次结石清除率和碎石成功率,临床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护理要点。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行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的68例上尿路结石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上尿路结石患者行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期间,对于护理要点进行分析,给予患者针对性护理对策,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临床医学工程》2019,(11):1465-1466
目的探讨负压组合式硬镜联合软镜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上尿路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0)与观察组(n=30)。对照组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观察组行负压组合式硬镜联合软镜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性碎石成功率、碎石清除率、术后1年复发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的一次性碎石成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碎石清除率较高,术后1年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均<0.05)。结论负压组合式硬镜联合软镜治疗上尿路结石可提高碎石清除率,降低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治疗尿路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选择上虞市人民医院泌尿科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尿路结石患者712例,均为输尿管结石,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23例、治疗组489例,对照组给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组给予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一次碎石成功率、3个月结石排净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一次碎石成功率、3个月结石排净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结石直径〈1cm的患者一次性碎石成功率、3个月结石排净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发生6例术后高热,对症治疗后退热;7例出现输尿管穿孔,经留置双J管后恢复正常;2例出现输尿管狭窄,经再次行钬激光后治愈。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07%。结论:输尿管镜下钬激光治疗尿路结石疗效显著,手术时间短、患者术后恢复快,且术后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复杂性上尿路结石患者为研究样本,分析其使用输尿管软镜结合钬激光碎石治疗的效果,以及术后恢复情况。方法:筛选80例病例样本,时间为2020年1月~2022年11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样本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经皮内镜取石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输尿管软镜结合钬激光碎石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相关指标、实验室指标、术后疼痛度,术后并发症。结果:对相关指标进行数据分析后,临床疗效、手术、实验室指标、术后疼痛度、并发症等方面,观察组均具有优势,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杂性上尿路结石患者采用输尿管软镜结合钬激光碎石治疗,其治疗效果明显,术后可加快恢复。  相似文献   

13.
孙方浩  王尚  魏晋  曹希亮  张义静  刘星 《中国校医》2020,34(11):858-860
目的 探讨输尿管软镜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较输尿管硬镜碎石术的疗效差异。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嵌顿性输尿管结石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n=25)和对照组(行输尿管硬镜碎石术,n=25),分析对比两组碎石时长、住院天数、术后机体功能恢复的时间,治疗效果,统计术后并发症及远期输尿管狭窄发生率,有无结石复发。结果 术后观察组治愈率(10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0%)、输尿管狭窄发生率(8.0%)和结石复发率(4.0%)均优于对照组的72.0%、32.0%、36.0%、2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40、4.500、5.711、5.357, P值均<0.05)。结论 输尿管软镜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的临床疗效满意,能够提高无石率,降低术后输尿管狭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D-J管留置并发症原因分析与护理效果。方法:针对2017年2月至2018年5月间至本院接受者输尿管软镜碎石术且术后D-J管留置的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探讨其并发症的发生因素,并根据结果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在所有患者中,最常见的因素是血尿49例(54.44%),其次是膀胱刺激征28例(31.11%),依次为7例尿路感染(7.78%),3例腰部疼痛(3.33%),其余3例为D-J管引流出现问题(3.33%)。所有患者在实施护理后并发症均得到缓解。结论:对于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D-J管留置的患者,应了解其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并及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5.
《临床医学工程》2017,(6):767-769
目的观察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L2~L3水平的输尿管上段结石对患者免疫应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输尿管软镜碎石组和微创经皮肾镜碎石组,检测术前和术后的血WBC、血清IL-6、IL-10、CRP、IgG、IgA、IgM、CD4~+、CD8~+及CD4~+/CD8~+水平,并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住院时间。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输尿管软镜碎石组的手术时间、血红蛋白下降值、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微创经皮肾镜碎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 d的WBC、IL-6、IL-10、CRP水平均高于术前,IgG、IgA、IgM、CD4~+、CD8~+及CD4~+/CD8~+水平均显著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 d,两组的以上指标与术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3 d,输尿管软镜碎石组的IL-6、IL-10、CRP水平显著低于微创经皮肾镜碎石组(P<0.05)。结论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对患者机体免疫应激功能影响小,具有快速康复、创伤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itrogen terminal B 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precursor,NT-proBNP)水平对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2年6月在山东省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诊治的85例CHD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39名作为对照组。均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TGF-β1;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NT-proBNP。比较2组患者生化指标、血清TGF-β1、NTproBNP水平,以及观察组冠状动脉病变不同程度时血清TGF-β1、NT-proBNP水平,分析评估血清TGF-β1、NTpr...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及输尿管镜下应用第三代弹道超声波碎石清石系统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效果和操作体会。方法总结分析我院应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及输尿管镜取石术(URL),结合第三代弹道超声波碎石清石系统(EMS)治疗上尿路结石8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75例均成功一期取石术,仅7例需二期PCNL清石。平均手术时间90.0min,肾造瘘管留置时间平均4.0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5d。术后大出血1例。结石清除率92%。结论经皮肾穿刺造瘘取石及经输尿管镜取石术具有损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结石清除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上尿路结石患者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后的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医院2010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968例采用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的上尿路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感染情况、感染的相关因素,并对感染患者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968例患者中术后发生感染者126例,感染率为13.02%。术前有尿路感染、结石直径≥2cm、结石多发、感染性结石及合并糖尿病为影响患者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术后体温38.5℃的患者共有126例,共培养出病原菌119株,尿培养中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粪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白假丝酵母为主,体温38.5℃与体温37.3~38.5℃的患者在病原菌分布并无差异;血培养中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粪肠球菌为主;药敏结果显示,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及阿米卡星较敏感,而革兰阳性菌则对呋喃妥因和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较敏感。结论术前有尿路感染、结石直径≥2cm、结石多发、感染性结石及合并糖尿病等因素会增加患者其术后发生感染的概率,确诊后应根据病原菌培养结果选择相应敏感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9.
徐凯 《智慧健康》2022,(1):59-61
目的 分析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9年10月-2020年12月徐闻县人民医院30例接受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设为观察组,另选同期的30例接受输尿管硬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介素-17(IL-17)、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20年4月于宜昌市某医院诊治的112例SAP患者为SAP组,另选取该院同期诊治的轻度急性胰腺炎(MAP)、中度急性胰腺炎(MSAP)患者各40例,分别为MAP组、MSAP组。检测3组患者的血清CRP、WBC、IL-17及TGF-β1水平,比较3组患者血清CRP、WBC、IL-17及TGF-β1水平差异和随访3月时的不良预后发生情况,根据随访结果将SAP患者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比较存活组及死亡组患者的血清CRP、WBC、IL-17及TGF-β1水平差异,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CRP、WBC、IL-17及TGF-β1水平对SAP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SAP组患者的血清CRP、WBC、IL-17及TGF-β1水平均明显高于MSAP组和MAP组,MSAP组患者的血清CRP、WBC、IL-17及TGF-β1水平也明显高于M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患者不良预后发生率为58.93%,明显高于MAP组的8.00%及MSAP组的27.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组SAP患者血清CRP、WBC、IL-17及TGF-β1水平明显低于死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RP、WBC、IL-17及TGF-β1水平对SAP患者预后预测的截断值及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142.35 mg/L,0.734)、(27.11×109/L,0.870)、(326.69 pg/mL,0.736)、(110.41 pg/mL,0.884)。结论随着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其血清CRP、WBC、IL-17及TGF-β1水平均显著升高,尤其是SAP预后不良患者的血清CRP、WBC、IL-17及TGF-β1水平升高明显,因此在临床上可利用上述指标对SAP患者进行预后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