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惠州市手足口病流行期间(2009—2010年4—10月)的病原学特征及流行病学规律,为科学制定手足口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2009—2010年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共收集578份疑似手足口病标本,用荧光定量RT—PCR法进行肠道病毒通用型、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16)定量分型。结果578例被检测患儿中406例为肠道病毒阳性,阳性率为70.24%;EV71阳性208份,检出率为35.99%;CoxA16阳性145份,检出率为25.09%;手足口病2009年以CoxA16流行为主,2010年以EV71流行为主。手足口病重症病例EV71阳性率为81.55%。手足口病发病以幼儿为主,主要集中在4岁以下儿童,占83.91%。结论手足口病在不同时期的肠道病毒感染往往呈现不同的流行特点,年龄小于3岁的EV71阳性手足口病患儿已成为重症病例的危险因子。及时、持续地开展手足口病病原学调查,预测其流行规律,有助于更好的制定其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总结重症手足口病或并发脑炎病例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5~7月收治的202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202例手足口病患儿中,≤3岁173例(85.6%);普通型101例,重症99例,危重症2例,其中重症及危重症病例合并脑炎47例。咽拭子查EV71/CoxA16病毒特异性核酸,重症及危重症病例中EV71阳性61例,CoxA16阳性3例;轻症病例中EV71阳性29例,CoxA16阳性7例。结论手足口病好发于年龄≤3岁的幼儿;EV71所致手足口病重症或合并脑炎病例较多。早期大剂量甲泼尼龙、丙种球蛋白冲击等治疗措施有助于危重症患儿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高淑林  王浩 《河北医药》2012,34(3):413-414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国内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主要是肠道病毒71型( EV71),近年手足口病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且重症病例亦明显增多,其疫苗尚在研究之中.虽然EV71病毒导致重症手足口病感染的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清楚,但已有报道手足口病患儿免疫系统发生了复杂的变化[1,2].2009年7月至2010年9月,我科以免疫调节剂匹多莫德辅助治疗重症小儿手足口病,并观察其对患儿免疫功能等实验室指标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EV71感染型手足口病患儿特征及高危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7年12月某院儿科收治的80例EV71感染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采取同期确诊的75例普通手足口病患儿进行对照,比较EV71感染型手足口病患儿与普通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特征以及高危因素。结果:比较患儿的年龄、患儿首次确诊、患儿嗜睡萎靡、患儿肢体震颤以及各实验室检查结果共17项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EV71感染型手足口病患儿特征或高危因素有:非典型皮疹、嗜睡萎靡、肢体震颤、影像学表现以及血压升高。结论:3岁及其以下EV71感染型患儿出现非典型皮疹、胸片、血压以及血糖异常提示患儿病情出现恶化。  相似文献   

5.
EV71型重症手足口病8例死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EV71型重症手足口病的死亡原因。方法对2009年6月~8月于我市手足口病定点医院住院治疗的EV71阳性8例死亡患儿的临床表现、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糖水平、死亡原因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患儿全部家居农村,全部为3岁以下,2岁以内6例。8例患儿均存在白细胞计数、血糖升高。结论 EV71型重症手足口病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分析8例死亡原因2例死于脑干脑炎,4例死于神经源性肺水肿,2例死于循环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6.
吴古立  刘霞  马力  李俊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7):2626-2627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的临床特点及病原学变化.方法 对857例HFMD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8年、2009年、2010年分别收治HFMD患儿491例、207例及159例,其中每年4~6月分别收治407例、165例、112例,分别占本年度的82.89%、79.71%、70.44%;3岁及3岁以下患儿构成比为393例(80.04%)、158例(76.33%)、123例(77.36%);3年来的重症病例主要表现为持续发热、精神差、易惊、抽搐或肢体抖动等神经系统症状,其构成比为4.68%、3.86%、2.52%;3年间分别检测病原学32例、28例、29例,主要病原体为肠道病毒71型(EV71)及柯萨奇病毒A16型(CA16),其构成比分别为65.7%及21.85%、53.57%及39.3%、44.7%及48.28%.结论 阜阳市HFMD患儿具有以下临床特点:每年以春季(4~6月)为发病高峰期,患儿以婴幼儿为主,重症病例不超过5%,临床表现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病原体主要为EV71及CA16,且近3年来EV71所占比例逐年递减,而重症比率亦呈逐年递减趋势,回归分析表明二者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手足口病278例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楼文姬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6):153-153,156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及诊治过程,以寻求尽早识别重症手足口病、尽早治疗的方法。方法:对本院2007年5月~2009年10月收治的手足口病27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78例患儿均7~10d内治愈,无死亡病例。结论:早期识别重症病例,加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及激素冲击疗法是预防重症病例发生及救治成功的关键;EV71导致的手足口病易致脑干脑炎,病情凶险,普及病原体的检测对提高诊治能力、加强疾病的认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重症病例的临床特点,探讨死亡病例危险因素。方法:对2010年1月~12月北海市承担手足口病诊治医疗机构上报的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及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0年北海市累计报告手足口病重症病例149例,其中死亡15例。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57:1;病原学检测肠道病毒71型(EV71)病毒核酸阳性107例,阳性率为71.8%,(死亡病例阳性率100%);重症病例的危险因素分析:皮疹不典型或无皮疹、初步诊断不明确、呼吸急促或不规则、面色苍白、肢体震颤、眼球运动异常、粉红色泡沫痰发生率在死亡病例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部分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因皮疹不典型或无皮疹给早期诊断治疗带来困难,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具有肢体震颤、眼球运动异常、呼吸急促或不规则、粉红色泡沫痰、面色苍白、EV71核酸检测阳性是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郑磊  邹文  周文  李芹  郑玲 《福建医药杂志》2012,34(1):140-142
目的 总结福州地区手足口病住院病例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 对福州市传染病医院住院诊治的315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特征和治疗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普通型115例,重症200例,其中有199例肛拭子经PCR核酸扩增检测,肠道病毒71型(EV71)阳性63例,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16)阳性8例.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主要为发热、精神倦怠、易惊及四肢抖动.重症手足口病早期大剂量甲泼尼龙和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效果好.结论 2011年年福州地区手足口病爆发流行,重症患儿EV71感染阳性率高.重症手足口病主要表现为精神倦怠、惊跳、肢体抖动;中成药痰热清对手足口病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0.
曲荣 《中国医药指南》2012,(30):478-479
目的分析我区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的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探索其流行规律,为有效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流行期到我区院就诊的手足口病患儿97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重症12例,同时收集同期的疱疹性咽炎患儿50例作对照,结合临床诊断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手足口病患者的97份便标本中,阳性检出率为91.8%(89/97);疱疹性咽炎患儿50例中,阳性率为68.0%(34/50);手足口病重症病例EV71阳性率为91.7%(11/12)。结论我区院的手足口病毒以EV71和CA16为主,重症病例主要由EV71引起。手足口病以4~7个月为发病高峰季节。发病率最高的年龄段为1~4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对重症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的并发症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116例出现临床并发症的重症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临床资料,并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和探讨临床对该类患儿不同临床并发症的护理方法。结果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为(9.1±1.4)d,其中治愈患儿113例,临床治愈率97.41%,有3例患儿分别死于神经源性肺水肿、中枢神经系统发热严重感染以及呼吸系统的功能衰竭。结论提高护理人员预防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出现并发症的意识,同时在并发症发生的情况下提高护理人员对常见并发症的识别、观察以及迅速采取措施进行护理干预的能力,是改善和提高重症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疾病的预后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2009—2011年惠州市手足口病流行的病原及流行情况。方法采集253份2009—2011年手足口病患儿的标本,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对患者标本进行核酸检测,对部分结果阳性的样品进行基因序列分型。结果253份样品中,总肠道病毒核酸(PE)检测阳性156份,其中CoxAl6核酸阳性41份,EV71核酸阳性92份;2009年手足口病流行的病原以CoxAl6型为主(69.0%);2010年和2011年均以EV71型为主(分别为78.1%和67.5%);30份EV71型病毒的基因测序分型均为EV71-C4a型,2例EV阳性病例标本的病原基因型为ECH03型;肠道病毒阳性率6岁以下儿童占阳性病例的93.5%(146/156),3岁以下幼童占阳性病例的73.0%(114/156)。结论本地区2009年手足口病流行的病原以CoxAl6型为主,2010年和2011年以EV71型为主,3年流行的EV71病原基因型主要为EV71-C4a型,在其它肠道病毒阳性的标本中检出基因型为ECH03的病原;3岁以下的幼童为EV71感染的高危人群,在夏秋季节做好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河北省儿童医院住院患儿重症手足13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的流行特征及死亡病例特点,为进一步预防和控制重症手足口病提供依据。方法使用医院感染监测及数据直报系统开展重症手足13病患儿监测,以2010至2012年重症病房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疫情的流行特征及死亡病例进行分析。结果2010至2012重症患者与危重症患者数出现逐年下降趋势,发病高峰与当时当地气候有很大关系,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2岁占46.7%,死亡患儿主要是3岁以下儿童占92%,男女比为3:2,EV71阳性率为73.3%。结论根据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及死亡患儿特点,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是减少重症手足口病发生和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对手足口病患儿心肌损害的影响.方法 我院2010年5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126例手足口病患儿分为EV71(+)组和EV71(-)组、重症组和非重症组,分别比较EV71(+)组和EV71(-)组之间、重症组和非重症组之间的心肌酶谱和心电图结果,.结果 全部病例5项心肌酶均高于对照组,EV71(+)组患儿的心肌酶与EV71(-)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重症组与非重症组比较,重症组心肌酶谱中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为(43.65±13.78)U/L、乳酸脱氢酶(LDH)为(413.50±143.83)U/L、羟丁酸脱氢酶(HBDH)为(446.08±161.77) U/L,较非重症组均有明显升高(P<0.05);心电图异常以窦性心动过速为主,EV71(+)组心电图异常率与EV71(-)组比较差异无明显性(P>0.05),重症组心电图异常率高于非重症组(P<0.05).结论 手足口病患儿可出现心肌酶升高和心电图异常表现,存在心肌损害,但EV71感染对心肌损害与其他手足口病肠道病毒感染比较无显著差异,但心肌损害可作为发现重症病例的早期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5.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包括肠道病毒71型(EV71)和A组柯萨奇病毒(Cox),其中以EV71及Cox A16型最为常见,EV71感染引起重症病例的比例较大[1].肠道病毒传染性强,手足口病常见于学龄前儿童,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以夏秋季多见.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肛周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多由EV71感染引起.我院于2008年5月2日-2010年6月20日收治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患者35例,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黄亚萍 《河南医药信息》2010,(22):144-145,147
目的探讨和分析儿童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方法对2008年6月至2010年7月本院PICU收治的36例重症手足口病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36例重症手足口病病例的肠道病毒检出阳性率为72.2%(26/36),其中EV71占65.4%(17/26),CA16占23.1%(6/26)。年龄〈3岁的患儿占88.9%,平均年龄为2.86岁。神经系统受累32例,发生神经源性肺水肿6例,仅1例神经源性肺水肿抢救成功。误诊3例,均在入院24h内发生神经源性肺水肿死亡。结论儿童重症手足口病多发生在年龄〈3岁的患儿,尤其是2岁左右的患儿。EV71感染仍是主要病因。临床表现以神经系统受累最多见,一旦发生神经源性肺水肿,则抢救成功率极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州县儿童手足口病病原感染状况及病原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县手足口病重症患儿12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20份标本共分理出肠道EV71、C0XA1病毒92份,所致病例占确诊病例的76.7%同时EV71和C0XA16交叉阳性所致出现发热、手足皮疹、口腔黏膜疹病例数略高于其他型别。经过综合治疗后,120例儿童死亡4例,其余都痊愈出院,治愈率为96.7%。结论全州县儿童手足口病多为EV71、C0XA1病毒感染,导致病情危重,综合治疗能够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及临床诊治经验,探讨早期干预措施,以提高救治效果。方法对我院2011年1~8月收住院121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重症手足口病患者121例,男68例,女53例,男女比例为1.28∶1。年龄6个月~6岁,平均2.3岁,其中<3岁者97例,占81.6%,发病年龄以3岁以内为多;121例病例中,重型116例,危重型5例。本组临床特征:重症患儿出现最多的症状及体征是惊跳、易惊,持续高热、呕吐、膝反射异常。心率增快,呼吸增快或减慢,四肢发凉是病情危重的表现,应及早机械通气及综合治疗。本组病例EV71感染率高;粪便EV71阳性者78例,占66.67%。重型病例全部治愈,危重型病例治愈3例,死亡2例。平均住院天数6.8d。结论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病情进展极快,预后极差,早期识别和发现重症病例,早期及时干预治疗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大多预后良好,部分可发展为重症。重症病例多由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引起,病情凶险,病死率高,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2011年3-10月我科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收治37例经EV71特异性核酸检测阳性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陈少杏  ;谭学瑞 《中国医药》2014,(12):1867-1869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于婴儿和儿童的传染性疾病.近年来,手足口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据统计,2008-2010年,超过340万中国儿童感染手足口病,其中1 384例患儿死亡[1].2010年1-5月仅5个月时间,在中国大陆发病的手足口病患儿达427 278例,其中5 454例为重症患儿,死亡260例[2].2011年全国共报告手足口病患儿1 638 743例,报告死亡507例[3].手足口病的基本临床表现为发热、手足皮疹和口腔溃疡.重症型手足口病的发热率更高、发热程度更强[4],皮疹分布更稀疏,常出现肢体抖动.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个血清型,如柯萨奇病毒A(CA)4、5、9、10、16型,柯萨奇病毒B2型、B5型,埃克病毒和肠道病毒71型(EV71)等,以EV71、CAl6最为多见.EV71是手足口病致病病毒中的优势病毒株[2],其引发的病情往往较重,少数患儿病情凶险,易发生死亡.死亡患儿多伴有脑膜炎、脑炎、脑干脑炎、肺水肿等并发症[5-6].本文拟对手足口病的生化研究现状进行阐述,并思考其生化指标变化在早期提示手足口病病情恶化方面的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