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医药指南》2017,(6)
目的探讨二氧化碳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9月,于我院接受内镜黏膜下治疗的患者,78例,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手术中,采用普通空气进行注入配合,观察组患者采用二氧化碳进行注入配合手术,另外,手术后,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出现情况进行记录,观察手术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38例患者在经过二氧化碳注入配合手术的过程中,治疗效果比较好,患者的总满意度为94.74%,对照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78.95%,两组患者比较具体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内镜黏膜下剥离的手术中,应用二氧化碳进行注入配合,能有效的提高手术质量,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雷米芬太尼复合咪唑安定用于辅助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方法 45例上腹部手术患者均分为三组,常规实施硬膜外阻滞.手术切皮前静注咪唑安定0.04 mg/kg;切皮时静注雷米芬太尼0.5~1 μg/kg,继之泵注0.05(A组),0.1(B组)或0.15(C组)μ·kg-1·min-1.记录术中Ramsay镇静评分及呼吸和循环功能改变.结果 C组Ramsay评分明显高于A组[(4.93±0.88)分 vs.(4.00±0.85)分](P<0.05);B组Ramsay评分[(4.47±0.92)分]与A组相仿.各组呼吸、循环均有一定的抑制,但A组影响最小,C组明显.结论 雷米芬太尼以0.1μg·kg-1·min-1速率输注,与咪唑安定合用于上腹部手术硬膜外阻滞时,可改善硬膜外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80例ASA Ⅰ~Ⅱ级行ESD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P组为丙泊酚组,M组为小剂量右美托咪定(0.5 μg/kg)复合丙泊酚组.记录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呼吸、血氧饱和度,手术时间与苏醒时间,丙泊酚、芬太尼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血流动力学、呼吸、血氧饱和度,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P组相比,M组丙泊酚、芬太尼用量少、苏醒时间短、不良反应少(P<0.05).结论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在ESD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实用医药杂志(山东)》2017,(2)
<正>早期胃癌是指癌细胞浸润仅局限于胃壁的黏膜层及黏膜下层,不管其浸润范围及有无淋巴结转移。近年来,随着内镜设备的改进、技术创新及术者经验不断累积,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相对于外科手术,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和疗效与外科手术相当等优点,已逐渐成为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有效微创治疗手段~([1])。根据患者不同的护理问题,在围手术期进行针对性护理,可为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小剂量芬太尼联合咪唑安定在臂丛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实施择期进行上肢及肩部手术的患者90例,ASAⅠ~Ⅱ级,均无精神异常及记忆障碍,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臂丛麻醉效果确定后,观察组于术前给予静脉滴注咪唑安定5mg,芬太尼0.1mg,对照组肌注杜冷丁50mg作为比较。分析两组药物对患者镇痛、镇静作用及手术遗忘效果和生命体征的对比。结果观察组镇静效果评分2例为2级,其余均为3~4级,镇痛作用平均为1.32分,术后遗忘率为84.4%。对照组镇静效果评分为1例1级,3例2级,其余均为3~4级,镇痛作用评分为1.43分,术后遗忘率为66.7%,实验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生命体征结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小剂量芬太尼联合咪唑安定对臂丛麻醉具有良好的镇静镇痛作用,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术后遗忘率高,适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疗效.方法 60例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患者,依据随机分配的方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超声检查及切除治疗,研究组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半年后临床疗效及治疗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6.7% 明显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剂量芬太尼联合咪唑安定在臂丛麻醉中的应用。方法将7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臂丛麻醉满意后,观察组术前给予咪唑安定5mg,芬太尼0.1mg,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常规杜冷丁50mg,肌注。观察两组患者的镇静效果、术后对手术的回忆情况及生命体征监测。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镇静评分均在3~4级,术后完全遗忘率达82.86%,生命体征平稳。对照组术中1例镇静评分为1级,3例为2级,余均在3~4级,术后完全遗忘率为60.00%,术中1例血压波动较大。观察组麻醉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芬太尼联合咪唑安定应用于臂丛麻醉具有明显的镇静镇痛作用,术后完全遗忘率高,术中生命体征平稳,值得临床麻醉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我们对咪唑安定加芬太尼用于麻醉镇静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并与传统的杜氟合剂相比较效果满意,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咪唑安定复合芬太尼在下腹部硬膜外麻醉中辅助麻醉的效果.方法 选择在硬膜外麻醉下行下腹部手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氟哌啶复合杜冷丁组):硬膜外穿刺阻滞完善后,静脉注入杜冷丁1.0 mg·kg-1和氟哌利多0.05 mg·kg-1;B组(咪唑安定复合芬太尼组):注咪唑安定0.04 mg·kg-1,芬太尼1.0μg·kg-1.观察两组患者血压、心率、SpO2;术中镇静程度;术中遗忘及术中不良反应.结果 B组患者血压、心率、SpO2手术前后变化无明显差异,均在正常范围内,A组血压、心率均增加,在正常范围内较术前有明显差异;B组产生较强的顺行性遗忘作用,作用上明显强于A组;B组不导致明显的循环抑制,但两者均有一定的呼吸抑制作用.结论 咪唑安定复合芬太尼在下腹部硬膜外麻醉中可达到良好的镇静遗忘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地佐辛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6月接受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患者共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麻醉方案为丙泊酚复合地佐辛,观察组麻醉方案为右美托咪定复合地佐辛。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过程中不同时间点的循环、呼吸、手术时间及VAS评分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丙泊酚追加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组间比较,T1时刻观察组MAP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2、T3时刻观察组HR、MAP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3时刻对照组Sp O2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呼吸暂停发生率与体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地佐辛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麻醉效果更好,对循环及呼吸的抑制作用更弱,镇痛效果更明显,且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内镜超声(EUS)指导内镜黏膜下剥离(ESD)切除胃黏膜下肿瘤的治疗价值.方法 胃镜检查中发现135例胃黏膜下隆起型病变,均行EUS检查,排除外压性改变、血管性病变或进展期癌变(癌变累及固有肌层、浆膜层及临近或远处转移)患者34例,对101例黏膜下肿瘤患者行ESD治疗,并将EUS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 101例病变均一次性完整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为胃间质瘤57例,胃异位胰腺23例,胃脂肪瘤15例,胃神经纤维瘤3例,平滑肌瘤2例,胃癌1例.结论 EUS指导ESD治疗胃黏膜下肿瘤,可一次性完整切除病变,提供完整的病理学诊断资料,是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应用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瑞芬太尼对鼻内镜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年龄18~55岁,择期行鼻内镜手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0.9%氯化钠溶液组(C组),每组30例。D组于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1μg/kg,15 min后以0.4μg·kg-1·h-1的速率持续泵至术毕,C组给予等容量的0.9%氯化钠溶液。2组患者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均以丙泊酚、瑞芬太尼持续泵入进行麻醉维持,使BIS值维持在40~60,在手术结束纱条填塞鼻腔时停止所有药物。记录麻醉前(T0)、气管插管即时(T1),手术开始后30 min(T2),停药时(T3)、停药后20 min(T4)的MAP、HR、IOP,并于T0、T2、T4时刻采集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并采集静脉血进行血糖(BG),皮质醇(Cor)测定。结果 2组T1~T4时刻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4时刻C组的心率均高于D组(P<0.05);T1、T4时刻C组的MAP、HR、IOP均高于D组(P<0.05);C组T2和T4...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复合丙泊酚在无痛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中应用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ASA I~Ⅱ级行肠道黏膜下剥离术(ESD)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丙泊酚麻醉组(A组),右美托咪啶复合丙泊酚麻醉组(B组);记录各时间点HR、SpO2、MAP、RR,手术时间,苏醒时间,麻醉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患者苏醒即刻腹痛(VAS)。结果两组RR、SpO2、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诱导入睡后,与A组相比,B组MAP升高、HR下降(P<0.05),丙泊酚总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B组均少于A组(P<0.05),VAS评分B组低于A组。结论右美托咪啶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ESD,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咪达唑仑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技术在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中的应用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1年1~7月间85例应用咪达唑仑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技术行ESD术的患者,持续监测并定时记录患者在ESD术中的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术后随访患者对术中的记忆和疼痛的感觉及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 85例患者在咪达唑仑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下行ESD全部成功,82例(96.47%)麻醉效果满意,3例患者术后主诉术中有轻度痛感,能忍受.5例术中出现循环及呼吸等不良反应经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 咪达唑仑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清醒镇痛的麻醉技术用于ESD术患者的镇静、镇痛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少,能为患者提供安全、满意的ESD手术条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对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雷米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静脉麻醉与静脉+吸人复合麻醉在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老年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56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雷米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28例(观察组)和静脉+吸入异氟醚维持麻醉28例(对照组)。分别于各时点记录患者的HR、SBP、DBP、PzrCO2、初醒时间、拔管时间和拔管后10min OAAS评分及术后24h的恶心、呕吐及嗜睡情况。结果观察组SBP、DBP及HR变化小于对照组;初醒时间、拔管时间和拔管后10min OAAS评分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而且观察组术后发生恶心、呕吐的患者明显较对照组均减少(均P〈0.05)。结论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比静吸复合全麻能够更好的抑制应激反应,较容易维持循环稳定,且术后恢复快,不良反应更少,是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理想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丙泊酚及咪达唑仑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接受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者2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32例,对照组给予局部表面麻醉,观察组给予丙泊酚及咪达唑仑复合瑞芬太尼静脉诱导麻醉,记录术前及术中MAP、HR及SpO2的变化;评价麻醉效果;调查知晓率及满意度及比较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4例插管失败,观察组均完成检查。术前血压( MAP)、心率( HR)及血氧饱和度( SpO2)水平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查中MAP、HR最高值及SpO2最低值两组之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MAP较术前降低(P<0.05),而HR及SpO2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MAP及HR较术前升高,SpO2较术前降低(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麻醉效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满意度调查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丙泊酚及咪达唑仑复合瑞芬太尼用于纤支镜检查麻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胃食管连接部(GEJ)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5月~2012年7月收治的72例GEJ癌前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ESD治疗,统计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切除面积、病理类型及穿孔、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70例患者成功接受ESD,手术成功率为97.2%。平均手术时间为(72.3±10.4)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15±4.5)ml。术后发热2例,给予抗感染治疗后治愈;未见出血和穿孔等并发症。手术平均切除面积(18.5±21.3)mm2。病理学检查平滑肌瘤29例,原位癌15例,黏膜鳞状上皮增生5例,低度恶性间质瘤12例,胃息肉7例,胃纤维瘤4例。随访68例,失访率(5.56%)。随访期间复发3例,复发率为4.17%;平均复发时间(7.5±3.4)个月;复发病灶面积平均(12.2±4.7)mm2。3例复发患者均给予内镜下切除,再次手术后随访12个月未再复发。结论ESD治疗GEJ癌前病变疗效确切,其手术切除率高,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是当前临床治疗GEJ癌前病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9.
总结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ubmucosal tumor,SMT)的护理配合方法,以提高ESD术的成功率及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我院2011年3月至2015年12月对63例SMT患者行ESD术,术前对患者行心理护理,备齐术中器械,术中密切配合医生进行护理操作,术后做好健康教育预防并发症的发生。63例患者中48例(76.19%)成功剥离,15例改用腹腔镜完整切除病灶。术中穿孔19 例(30.15%),10例经胃镜下金属夹成功封闭创面,9例改腹腔镜修补穿孔创面,术中出血配合使用热活检钳、电凝、金属夹治疗。51例术后随访观察1~3年,均未复发。ESD技术的发展使消化道SMT能通过内镜进行完整地切除,护理人员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密切配合,熟练操作器械并正确使用是保证ESD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