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术中B超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实时定位的应用价值。方法在术中B超的指引下对33例颅内病变进行手术切除。结果33例中明确定位28例(84.8%)。此28例中,肿瘤全切21例,次全切除7例;2例术后神经功能障碍加重,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结论术中B超对皮层下的囊性和密度较高、边界清楚的实质性病灶显示清楚,定位准确,可帮助术中确定皮层切口和手术路径,减少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术中B超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术中B超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术中应用B超指导手术治疗的32例神经外科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20例颅脑损伤患者存活18例,其中恢复良好16例,中残1例,重残1例;死亡2例。12例半球肿瘤均经手术全切,出院时无明显神经功能障碍。结论术中B超对多发性颅内血肿及半球肿瘤能较准确定位,可对手术起明确指导作用,在基层医院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正>能否准确地定位、在手术中尽量减少副损伤,在神经外科手术是非常重要的。随着术中CT、MRI及神经导航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神经外科手术的精准性及安全性,但这些设备价格昂贵、操作复杂,无法在国内广泛应用,并且存在放射性、术中漂移等情况,而术中超声技术自20世纪50年代问世并应用于神经外科以来,随着设备的改进、图像质量的提高,使其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神经外科手术中。术中B超具有实时定  相似文献   

4.
B超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合了三个医院对49例病人,主要在颅脑手术中应用实时超声扫描仪(B超)的经验体会。具有高分辨能力的B超,可在开颅后经硬脑膜、皮层,或经减压窗,对颅内病变进行诊断、定位,并 可测得其深度及大小范围。因而,在B超引导下,对脑深部体积较小病变的定位及指导手术,具有明显优点,既准确地找到病变,又减少脑组织的破坏。B超于术中使甩十分方便,应用范围亦广泛。其所得图像清晰,与CT扫描相似。是一个简便、可靠、经济的临床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CT 与B 超在神经外科的应用进行比较。CT 图象质量、确定肿瘤的有无及定性诊断要优于超声。超声对囊性肿瘤的确立、脑室内出血、特别在术中应用要优于CT。对脑脓肿,超声不仅能检查而且能同时在其引导下穿刺,以及具有设备简单、价廉、易于推广、可在病房检查治疗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B超技术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B超技术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阿洛卡SSD-1000型B超设备对10例颅内病变患者进行病灶定位和切除范围的判断。结果10例患者术中病灶均定位准确。其中5例镜下全切除、1例功能区胶质瘤行次全切除、2例脑脓肿显著缩小、2例脑出血血肿清除满意。结论术中B超可以实时显示病灶的部位与范围,有助于病变的切除和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术中磁共振的发展及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术中磁共振(iMR)被认为是神经外科非常重要的影像指导工具。本文就iMR的发展,iMR在胶质瘤切除术、儿童低级别胶质瘤切除术、经鼻蝶手术、脑病变活检术、脊柱、颅颈交界区手术、功能神经外科、脑移位、功能成像和功能导航、血管性病变手术,及术后病人颅内情况监测中的应用和局限性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术中超声造影在神经外科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术中超声在神经外科的应用逐渐普及,超声造影则可以更好地确定颅内占位的边界,了解病变的血液灌注情况。超声造影剂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目前可携带基因和药物的微泡造影剂是研究的重点。术中超声造影应用于颅脑肿瘤可以明确病变的范围及切除情况。对于颅内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超声造影也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检查方法。本文综述了术中超声造影在神经外科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近年神经外科发展的亮点之一,是术中影像对手术的辅助作用,如术中磁共振成像、术中三维超声、术中CT、术中三维C形臂X线成像等[1].通过术中成像技术,可以“实时”了解病变及周围组织的相关信息,使得手术更加精准或彻底.在此领域,术中磁共振和导航应用更为广泛,研究也最为活跃[2].然而,由于CT对于骨质分辨的优势,使得一些神经外科手术更加青睐术中CT和导航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术中MRI技术在神经外科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导航技术应用的增多,人们发现导航系统工作原理上也有明显缺陷,其所依靠的影像学数据是手术前的,术中脑组织的空间定位已经与手术前的情况大相径庭了,随着手术的进行,导航的定位精度会越来越差。虽然通过一些粗略简单的方法可以减少和补偿一部分术中脑移位的影响,但作为一种致力于术中精确定位的高新技术,以上情况显然与运用这项技术的初衷不一致。最佳的解决方法是获得术中实时的脑组织影像数据,更新导航系统。  相似文献   

11.
B型超声波在颅脑损伤术中及术后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应用B超在颅脑损伤术中探查多发性血肿并导向手术,对术后危重病人进行床旁监测。方法 应用超声显像仪,对术中急性脑膨出,疑有多发性颅内血肿者实时术中B超扫查,开颅后在血肿清除部位彻底止血,将探头用无菌乳胶膜包裹,进行多角度多层面扫查。术后则经骨缺损区或颅骨钻孔处进行水平、冠状、矢状或滑行扫查。结果 术中扫查54例,不同部位的颅内血肿或积血42例,同侧脑内血肿6例,脑挫裂伤脑水肿6例。B超引导下手术清除血肿42例,术后50例进行了CT检查,损伤部位和范围与B超及手术发现基本一致。术后检查118例。其中114例经CT扫描检查,总体符合率为74.56%,与CT参照对比P>0.05。结论 术中B超扫查对多发性颅内血肿能准确定位,对明确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具有重要意义,术后经骨缺损对迟发性血肿能准确检出,对脑挫伤,脑水肿的扫查无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低频段小探头B超(LFSPU;频率范围3~9 MHz)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利用LFSPU辅助颅脑手术的病例98例,其中脑肿瘤68例,脑脓肿12例,婴幼儿脑积水分流手术10例,脑内血肿8例。结果 婴幼儿前囟或3 cm×2 cm骨窗即可满足LFSPU探头置放和探测需求,探测距离在7 cm以上,探测到最小病灶直径为1.0 cm,最深5.5 cm。LFSPU均显示所有病灶、脑室端分流管和脓肿穿刺针,定位成功率为100%;肿瘤病灶切除后,术中LFSPU发现残留肿瘤23例,继续切除16例(病理学证实为肿瘤13例),7例因残留病灶位于重要区域未进一步切除。结论 术中LFSPU可通过小骨窗和未闭前囟进行探测,实时动态监测手术过程,在神经外科手术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神经外科手术难度大、风险高,术中影像技术可协助手术相对安全地进行,进而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生活质量。术中影像技术种类繁多,以实时、经济的术中超声应用最为广泛。近年来,出现了基于术中超声的新显像方式——术中超声造影。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术中超声及超声造影的发展、优劣势、在部分神经外科疾病中的应用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我科自2007年9月至2008年9月应用术中B超在自发性脑内血肿手术18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1.一般资料:男11例,女7例。年龄36~84岁,平均55岁,有高血压病史17例,高血压病程为3~15年,1例高血压病史不确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B超及荧光素钠在神经胶质瘤切除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神经胶质瘤病例资料,术中均联合应用B超及荧光素钠。根据B超显示肿瘤位置、大小、血运及周边血流情况,指导手术入路设计,并于术中实时观察肿瘤残留情况。通过观察荧光素钠染色情况可清晰辨别肿瘤及正常脑组织。结果胶质瘤全切除33例,次全切除7例。手术治疗效果良好,无死亡病例。结论神经胶质瘤切除术中联合应用B超及荧光素钠可提高胶质瘤全切率,并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及其治疗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治疗方法。方法以4463例颅脑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118例为研究对象,对开颅手术后颅脑感染发病时机、发生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治疗结果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949%术后3~7天起病,多种危险因素可能导致术后颅内感染,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头孢他啶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优于青霉素合并丁胺卡那治疗组(χ2=246,P<001),鞘内注射头孢他啶有助于治疗难治性、严重的颅内感染。结论预防术后颅内感染危险因素,选择适当的抗生素治疗及鞘内用药可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技术在颅内病变显微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幕上病变42例,采用术中超声技术确定病变的解剖边界,了解病变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确定皮质切口,实时动态监测指导病变切除范围及判断病变切除程度。结果病变定位准确率达100%。全切除38例,次全切除4例。术后病理显示:胶质瘤21例,脑膜瘤6例,颅内血肿7例,转移瘤5例,海绵状血管瘤3例。术后偏瘫加重2例,失语加重1例;未发生与术中超声扫描相关的并发症。术后3个月复查MRI31例,MRI显示病变切除程度与术中超声结果符合28例(90.1%)。结论术中超声作为一种实时、无创、简便的辅助检查方法,可帮助术者精确定位,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治疗效果,具有很高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术中实时超声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6月至2013年11月术中超声实时监测下显微手术治疗颅内或椎管内占位性病变52例。结果术中超声对52例不同性质占位病变的发现率达100%。术后CT/MRI结果与术中超声显示的切除程度基本一致,41非急诊手术病例中,病变全或近全切除36例,大部切除5例。11例急诊手术颅内血肿患者,均发现其他部位血肿或再出血等术中脑膨出的原因,均依据术中超声结果采取进一步手术或观察等处理。本组未发生与术中超声相关的并发症。结论术中超声是一种经济实用、简便安全的手术辅助技术,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脑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术中超声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7年12月超声辅助下手术治疗的38例神经外科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资料。术后3个月复查MRI检查,以其为判断标准。结果 术后3个MRI复查显示病灶无残留21例,术中超声均显示病灶无残留。术后3个月MRI显示病灶残留17例,而术中超声显示病灶残留8例、无残留9例。术中超声诊断病灶残留敏感性为47.1%(95% CI:39.5%~61.6%),特异性为100%(95% CI:97.9%~100%),阴性预测值为70.0%(95% CI:77.1%~83.8%),阳性预测值为100%。结论 术中超声可准确定位神经系统占位性病变,明确病灶的范围,发现残留病灶,有助于改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20.
1879年M acew een在英国成功为一例病人切除了左前颅底脑膜瘤,标志着现代神经肿瘤外科的开始。一百多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及神经外科设备的发展,神经肿瘤外科手术的安全性及肿瘤切除率有了显著提高。“最大限度切除肿瘤,同时最大限度保全神经功能”一直是神经外科医生不懈努力追求的目标。M RI成像技术由于具有三维成像及较好的软组织分辨率等优点,成为目前最好的脑成像工具。1994年第一台M RI单元被引入了神经外科手术。在过去10年中,术中M RI单元无论是在成像清晰度、序列种类及可操作性方面均有了长足发展,成为神经外科手术中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