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分析不同入路的显微外科手术方法治疗颅脑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4例颅内肿瘤患者,均接受不同方式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对比手术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88例患者术后3、6个月,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手术前,术后患者的头痛、肿瘤压迫、恶心呕吐、内分泌症状及视乳头水肿等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手术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外科手术经不同入路治疗颅脑肿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经静脉入路栓塞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   总被引:28,自引:8,他引:20  
目的 探讨经静脉入路栓塞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效果、面临的问题及相应的处理。方法 经股静脉-岩下窦入路和经股静脉-面静脉-眼上静脉入路到达病变侧海绵窦,用GDC、EDC、游离弹簧圈和丝线等多种栓塞材料填塞海绵窦,同时闭塞瘘口。结果 应用两种静脉入路对13例病人的17侧海绵窦进行了栓塞治疗。10例治疗后即刻造影显示海绵窦和瘘口完全闭塞。3例虽将海绵窦闭塞,但仍残留岩下窦的引流(1例)和翼丛引流(2例)。栓塞术后最常见症状为头痛伴呕吐。1例伴有动眼神经麻痹的病例在栓塞治疗后其它眼部症状消失,但动眼神经功能仍未恢复。随访3个月到26个月未见复发。3例残留瘘口的病例均于术后3个月行脑血管造影复查:2例残留瘘口消失,1例仍有翼丛引流。其他病例未行脑血管造影复查。结论 经静脉途径栓塞治疗是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有效方法,应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三叉神经痛为常见的顽固性疼痛性疾病,手术治疗方法颇多,但采用经颞硬膜下入路行三叉神经半月节前感觉根大部切断术来治疗三叉神经痛却较少受到重视。通过76例治疗经验及随访结果,证明这一治疗方法具有治愈率高,并发症少及病死率低的特点。具体手术圾操作要点进行了详细叙述。  相似文献   

4.
扩大前颅底经纵裂经平台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巨大型垂体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们尝试应用扩大前颅底入路,经平台蝶窦联合经纵裂同期切除巨大型垂体肿瘤10例,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22~65岁,平均41.8岁。病程1个月~4年,平均2.5年。 2.主要症状:首发症状为内分泌改变者1例,视力减退、视野缩窄6例,精神症状及癫痫发作  相似文献   

5.
颅脑肿瘤是指颅腔内出现的神经系统肿瘤,在临床治疗中,采取以往单纯保守治疗方法,已不能改善患者的病症状况[1].伴随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实施外科手术根除治疗法,不但能提高手术安全性,且还能有效提升治疗成功率.本研究对颅脑肿瘤运用显微外科手术经不同入路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和途径,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和交通的发展 ,颅脑损伤发生率和致死、致残率逐年增加。重型颅脑损伤的死亡率在 2 5 %以上 ,占颅脑损伤的 2 0 % [1] 。特重型颅脑损伤病死率超过 6 0 % [2 ] 。及时合理的诊治 ,可提高疗效、改善预后。我科自 1997年 1月至2 0 0 1年 8月采用额颞扩大骨窗入路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 39例 ,同以往开颅手术相比较 ,取得较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一般资料 :本组 39例 ,男性 30例 ,女性 9例 ,年龄 1~80岁 ,平均 35岁 ,其中 6 0岁以上 5例。受伤至入院时间 1~2 8h ;入院至手术时间 1~ 15h ,平均 4h。车祸伤 19例 ,…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方式及经外侧裂入路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经外侧裂入路手术的高血压基底节出血患者手术方法及结果。结果 显效及好转85.7%,死亡及植物生存14.3%。结论 经外侧裂入路皮层切口距血肿距离最近,脑组织牵拉损伤小,术后脑水肿轻,神经功能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8.
经鼻蝶显微手术治疗垂体腺瘤(附122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垂体腺瘤经鼻蝶入路的指征和术中应注意的问题。方法 分析122例垂体腺瘤经鼻蝶显微外治疗的情况。结果 微腺瘤32例,全切为31例(97%)。大腺瘤75例,全切51例(68%),其中鞍上20 ̄30mm22例,全切8例(36%)。巨大型腺瘤鞍上超过30mm12例,仅4例全切。结论 垂体瘤鞍上部分超过20mm经蝶手术不易全切,超过30mm应采用经额入路。视力极差宜先经鼻蝶再经额两期手术。  相似文献   

9.
X—刀治疗颅脑疾病59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0.
经颅底入路夹闭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10例病人经颅底入路夹闭或切除颅内动脉瘤,获得优7例,良1例,中1例,差1例的满意效果。采用的颅底入路有四种:①经额眶入路处理前交通动脉瘤4例;②经眶颧入路处理眼动脉瘤4例.大脑中动脉瘤1例;③经岩骨小脑幕入路夹闭基底动脉中段动脉瘤1例;④经眶颧-颞极入路夹闭基底动脉分叉部动脉瘤1例。在选择的病人中.颅底入路可改善对深部或巨大动脉瘤的显露,因此减少对脑组织的牵拉。对手术的适应证、手术方法、颅底入路的优缺点进行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1.
颅脑损伤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和治疗(附625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后上消化道出血的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625例颅脑损伤后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例,在治疗原发伤基础上,采用止血、抑酸、保护胃粘膜等对症处理,同时应用阿托品治疗22例,胃镜下治疗8例,胃次全切除术5例.结果 治愈572例,缓解36例,无效5例,死亡12例,其中阿托品治愈20例,胃镜下治愈6例,胃次全切除术治愈4例.结论 防治的重点是治疗颅脑损伤和保护胃粘膜,常规处理效果满意,但必要时应及时进行手术止血等治疗,以迅速控制出血.  相似文献   

12.
神经外科颅脑真菌感染(附1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颅脑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免疫学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神经外科颅脑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治愈5例,死亡4例,并存肿瘤性病变局灶性复发3例,残留2例,但其中1例患者真菌感染的活动性有待进一步观察。结论局灶性颅脑真菌感染可与其它病变并存,弥散性颅脑真菌感染多继发于颅脑损伤或手术后;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病理学检查是其最终确诊手段;目前治疗亦相对较为困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颅损伤手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及预防、治疗措施.方法对手术中脑膨出的31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迟发性颅内血肿形成、脑缺氧造成的弥漫性脑肿胀、手术切口及硬膜切口选择不当,是颅脑损伤手术中膨出的主要原因.膀胱过度充盈等也是术中脑压升高的重要原因.术前术中尽量避免或减轻脑缺氧、选用规范的开颅切口、及时发现并清除迟发性颅内血肿,是预防和治疗脑膨出的关键;术中控制性降压、使用脱水剂、适当过度通气对控制某些脑膨出有一定效果.结论尽量缩短术前颅高压的时间、避免低血压和窒息、规范开颅、术中或术后立即CT复查发现脑膨出原因,是降低脑膨出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15.
小儿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特征与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小儿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特征与救治经验。方法:对我院1992年12月至2002年10月收治的7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存活64例,死亡15例,59例患儿获随访(时间为3个月-9年),41例恢复良好,轻残11例,中残4例,重残3例,结论:早期与积极的综合治疗措施明显地改善小儿重型颅脑损伤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112例老年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特征与救治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总结老年人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特征与救治经验。方法 对我院1993年12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112例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存活41例。死亡71例(死亡率63.4%)。35例获随访3个月~9年,17例恢复良好,轻残7例。中残6例,重残5例。结论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全身并发症多,死亡率高,预后相对较差。早期诊断与积极的综合治疗措施是救治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7.
18.
19.
重型颅脑损伤后吸入性肺炎的诊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吸入性肺炎的早期诊断、监护及治疗的意义。方法 58例严重误吸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进行呼吸功能监护同时,采取气道内抽吸、冲洗,早期气管切开和机械通气、控制感染等措施。结果 本组痊愈39例,因呼吸衰竭死亡19例,病死率32.8%。结论 系统的呼吸功能监护、早期气管切开和机械通气治疗是纠正低氧血症,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研究组织化医疗模式下综合疗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整合为一个一级临床科室——脑系科,建立完善的多学科一体化治疗的组织化医疗网络。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28例,其中2004年8月至2007年12月在脑系科住院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6例接受组织化医疗模式治疗,作为治疗组;2001年1月至2004年8月分散在我院内科、外科住院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2例接受传统医疗模式治疗,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和GCS分别为7.47±5.24、59.74±15.56和13.72±1.06,对照组则分别是16.18±9.89、34.00±10.54、10.84±1.58;两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患者恢复良好率、伤残率、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2.12%(41/66)、13.64%(9/66)、24.24%(16/66)、12.12%(8/66),对照组则分别为20.97%(13/62)、33.87%(21/62),45.16%(28/62)和32.26%(20/62),两组相比较,相差显著(P〈0.05)。治疗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也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采用组织化医疗模式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能改善患者预后,缩短住院时间,可能是一种适合我国基层医院的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