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临终者的审美客体特征及审美主体需要等角度论述了对临终关怀进行美学思考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西方生命伦理原则在中国本土化进程中面临着话语表达西方化、范式标准不一致、逻辑次序不明确等理论困境与技术至上主义、医疗服务资本化等实践困境,因此,应当结合中国国情,构建“生命至上”的中国特色生命伦理原则,突出“生命生存、健康、尊严、秩序”的内涵和生命目的、集体主义的价值特色,明确西方生命伦理原则为中国特色生命伦理原则提供方法论借鉴,形成理论共识。推进中国特色生命伦理原则的实现,应当通过中国话语体系阐释中国特色生命伦理原则,加强中国特色生命伦理原则的宣传教育,完善中国特色生命伦理原则的理论体系,形成中国特色生命伦理原则的行为共识。  相似文献   

3.
中医药文化发扬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敬畏自然、遵循规律的原则,又从“医”之独特视角将人文情怀与科学精神相结合,嬗变出具有中医药特征的文化模式.在这种文化模式下,既有对自然生命之发展的透视,又有对生命价值和人性完美的引导.在中医药文化背景下开展生命伦理教育,需要在课程设置上加大医学人文教育课程的比重;挖掘中医药文化中的生命伦理教育资源,使中医药生命文化渗透于教学之中;将中医药文化纳入中医入学教育,培养学生中医药文化的认同感.  相似文献   

4.
作为学术史上相对年轻的中国美学史研究 ,依然存在着不少盲点、空白 ,整个领域存在着失衡和研究框架的跛足现象。这就要重新确立起研究对象和领域 ,实现美学思想和审美形态在总体的整合。在这一建构过程中 ,需要有新的美学史观 ,寻求美学史框架的平衡性。中国美学史所要回答的问题是 :历史复活、现代视界、现象描述、经验揭示。史识、史感是对历史事变、事实、事例、人物等 ,经过评判、评说所得出的理性结论和真知卓识。历时性解读更具有史的本体性意义 ,包含有承绪与变异 ,或同化与“异化”的两种发展方向 ,而异化更应给予学术重视。异化表征了历史发展的曲折经历 ,使其更真实地体现出历史的演变情形。而异化过程借助于“中介”得以完成 ,从而形成了基本演化图式。在基本研究方法上应体现史的本体性机制、美学的根本特征、研究主体素质发挥的综合要求。用中国美学史的思维方式体认美学史 ,从而实现审美的诗性体验的目标。美学史研究和学科体系的建构应当具有和焕发个人的学术风采 ,要有个人独特的体认、领略、把握、感受 ,甚至属于其个人的话语系统。这一切需要学术创新和遵守学术规范 ,才能在良好的文化环境和精神氛围内建构起中国美学史的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5.
选择宋代作为建构中国美学史学科体系的典范案例,是一种研究方式和叙事行为,属于撰述实证化和经验化范畴。它具体表现为:以人为本位的美学史基点,实现入学与美学、心态史与美学史的统一型机制。在具体的美学理论与审美实践相并重的基本学术框架建构中所探求的是其运用方式:从艺术事实、社会历史背景、文化学切入,实现整合。切实地进行美学史地位的实际定位,在微观解读中把握宏观史像。其书写程序中所要进行的是历史与美学的整合、个体与时代的互构,尤其是突出思潮特征和演变轨迹,从个体进入思潮扫描,再以思潮为屏幕考量个体的审美意义和价值。美学史还应当与教科书的美学理论知识相沟通,用美学知识的系统解读美学史上所出现的经验现象及其载体,而不是脱节疏离;重视撰述主体对于对象的直接考察和由此所获得的感受体验,保证美学史著的当下语境性质和撰述主体的个体经验性格。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口腔科医德的内容、特点及目前方兴未艾的口腔美学的伦理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概括分析.  相似文献   

7.
该文详尽论述了“伦理相对性”(即基于不同的文化支撑而不同的伦理观),“文化多元性”的内容及动作程序,并对其与生命伦理学研究的关系阐释的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邱仁宗教授荣获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阿维森纳科学伦理学奖。在此之前,他还荣获2002年世界科技网络伦理学奖。我作为邱老师培养的一名博士生,深刻感受到他培养研究生的方法就是“言传身教”。他把“德高学高为师,言正身正为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并身体力行。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邱老师的为人、为学和为师之道深深地影响了我们这些弟子,使我们受益终身。  相似文献   

9.
美学牙医学从它的产生开始就预示着有强大的生命力,它是美学的产生和牙医学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由基础美学与牙医学相结合而形成的。虽然它是现代牙医学领域中的一个新兴的边缘学科,但由于它是将美学原理和知识运用到牙医学领域,提高牙医学的医疗质量,增强牙医学学者的审美意识,所以它具有广阔前景,能为进一步推动牙医学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由华大基因生命伦理和生物安全审查委员会主办,中华医学会医学遗传学分会、中国遗传学会科学道德与伦理委员会、《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编辑部、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深圳市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协会共同协办的“首届组学与生命伦理研讨会”于2014年6月29 ~ 30日在深圳召开。本届研讨会主题是无创产前基因检测与生命伦理。  相似文献   

11.
中国性伦理文化的发展趋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性伦理文化伴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已发展到较高阶段。中国传统性伦理文化有三种缺陷:其一、崇拜婚姻,不崇拜爱情;其二、崇拜生育、不崇拜幸福;其三、崇拜长寿,不崇拜快感。在改革开放的冲击下,冲倒了“婚姻--性交--生育”这三个中国传统性伦理文化观的支撑点,代之以新的伦理文化悄然兴起,由此可预见中国伦理文化的趋向是:第一、爱情崇拜意识的兴起是中国性伦理文化发展史上最有意义的革命;第二、性美感享受意识的涌现将取代以生育为唯一的目的的旧观念,这将大大丰富和提高中国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当前大学生艾滋病疫情形势日益严峻,鉴于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高校艾滋病专业防控队伍缺乏等原因,在高校开展艾滋病防控工作存在如下伦理学争议:宣传教育中的伦理学议题;艾滋病行为干预的伦理学议题;艾滋病咨询与检测的伦理学议题。建议正视高校艾滋病防控的形势;提高高校开展艾滋病防控的专业水平;坚持必要的艾滋病防控原则;探索构建高校防控艾滋病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生命伦理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大学生学会从理性、道德、伦理等多个角度认识生命的内涵、理解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的价值,从而更好地提高自身生命质量,实现生命价值.通过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大学生生命伦理认知的状况并不乐观,主要表现在大学生的生死态度、精神状态及生命伦理教育这三个层面.对目前大学生存在的问题从伦理学角度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提出大学生生命伦理教育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人工流产的生命伦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可玉 《卫生职业教育》2004,22(16):108-110
处理人工流产问题不仅仅是医学技术问题,更多的是医学伦理问题。其最大的问题是胎儿的生命问题,也带来其它一些社会问题。诸如男女比例失调、性行为的草率以及对女性的身心伤害问题。它需要政府和全社会共同努力,慎重对待,妥善处理。  相似文献   

15.
从20世纪80年代西方学术界提出全球化概念并开始研究全球化问题以来,中西方学术界均不同程度地认为全球化是人的社会化过程[1],即在当今纷繁复杂、矛盾与冲突不断的人类社会中,各民族、各国家之间的共同利益和共同特点也越来越多,人类作为同一整体所拥有的价值标准的共同性也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16.
对大学生进行先进典型教育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特别是高等学校的关注。立足结合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际,分析了目前榜样教育宣传引导的误区和缺陷,探讨了在大学生中如何正确有效进行榜样教育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从伦理学角度探讨无医学指征剖宫产的成因和预防对策.方法:对无医学指征剖宫产产妇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结合近十年相关文献描述分析.结果:分娩方式的错误认知、产妇身心状况、家庭压力、社会舆论和医护人员怕担风险是产生无医学指征剖宫产的重要原因.结论:遏制无医学指征剖宫产的发生,关键在于抓好优牛宣教,实现医患信息对称.通过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健全医学科学支持系统,贯彻医学原则,实现人本精神与科学精神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8.
在实践中走向成功——纪念中国医学伦理学研究30周年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改革开放的30年是我国医学伦理学研究在实践中由成长逐步走向成功的30年。从中西方医学伦理学研究差异、传统医学伦理与当代医学伦理冲突及市场机制下医学伦理研究三个维度对文化背景在医学伦理研究中的重要意义进行了阐述,指出在现代科学技术视阈下应引导大众树立科学的生死观,重视学术交流平台建设及在我国特定文化背景下医学伦理学的本土化研究,并回顾了本人从事医学伦理学研究的一些史实。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管理观念的关系,并又作了如何取精剔槽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生命尊严视域下的医患伦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依据生命尊严的深刻内涵和现实意义对医患关系进行剖析,认为对医患伦理的思考应着眼于生命尊严这一核心概念,在生命尊严的视域下进行综合考察。着眼于此,逐步体现对生命更高意义上的尊重和爱护,科学地构建现时代医学伦理学思想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