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正常肝内脂肪占肝重的3%~4%,如果脂肪含量超过肝重的5%即为脂肪肝,严重者脂肪量可达40%~50%,脂肪肝的脂类主要是甘油三酯。脂肪肝一般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脂肪肝类似于急性、亚急性病毒性肝炎,比较少见,临床症状表现为疲劳、恶心、呕吐和不同程度的黄疸,并可短期内发生肝昏迷和肾衰,严重者可在数小时死于并发症,如果及时治疗病情可在短时间内迅速好转。[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中医药治疗脂肪肝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脂肪肝是指各种原因使肝脏脂肪代谢发生障碍,致脂类物质的动态平衡失调,从而造成脂肪在肝组织细胞内蓄积的一种病理状态。当肝内脂质含量超过肝脏湿质量的5%,或组织学上每单位面积见1/3以上的肝组织脂变时,即称为脂肪肝。脂肪肝是现代医学的名称,中医学中没有“脂肪肝”的记载,  相似文献   

3.
欧阳军 《肝博士》2013,(1):19-21
认识脂肪肝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肝脏是脂类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的中心器官,具有分泌胆汁、储存肝糖原及解毒等重要功能。正常情况下,肝与脂肪的消化、吸收及分泌等过程保持动态平衡,肝脏摄取血中的游离脂肪酸,合成甘油三酯及少量胆固醇  相似文献   

4.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消化代谢器官,对脂类的消化、吸收、氧化、分解、合成、转化等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使其保持动态平衡。当肝细胞内脂质蓄积超过肝湿重的5%,或组织学上每单位面积1/3以上肝细胞脂变时称为脂肪肝。近年来报道脂肪肝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随着B超检查的普及和B超技术的提高,无症状或轻微症状的脂肪肝检出率有明显提高。我院对68例弥慢性脂肪肝患者进行了B超检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68例患者,男38例,女30例;年龄25~70岁,平均年龄43±3.1岁;合并慢性胆囊炎11例,胆囊结石8例,高血压病26例,糖尿病7例,血脂增高33例(其中胆固醇增高25例,甘油三酯高47例)。68例患者中饮酒32例,体型肥胖者22例。68例患者中32例经CT检查、21例患者行肝穿刺活检证实为脂肪肝。2方法使用美国GE公司的GOGIQ5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嘱患者空腹,常规检查和观察肝脏大小、回声及肝内胆管系统,肝肾回声等。3结果本组68例均提示弥慢性脂肪肝。其中轻度脂肪肝31例:肝脏形态大小正常,前场肝实质光点细密,回声轻度增强;远场肝实质回声轻度衰减,后方轮廓结构及肝内管道显示尚清晰。中度脂肪肝...  相似文献   

5.
0 引言 脂肪肝系多种病因引起肝脏脂质代谢紊乱;动态平衡失调,以致肝实质——肝细胞内脂质蓄积、肝细胞脂肪变性的一种病理综合征。肝纤维化则以肝脏间质即细胞外基质过度增生沉积、肝脏结构改变为病理特征,是各种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特点,是慢性肝炎向肝硬化发展的必经之路。脂肪肝与肝纤维化既可同时发生,也可先后相继发病。肝纤维化是脂肪肝的病理预后之一,临床上部分脂肪肝患者可演变为慢性脂肪性肝炎或脂肪  相似文献   

6.
概述 脂肪肝是一种营养代谢性疾病,是由多种疾病或原因引起的脂类代谢障碍,导致脂类物质动态平衡失调,脂肪在组织细胞内贮积,使肝细胞中脂肪含量异常增加的一种疾病[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脂肪肝的发病率近年来呈明显上升趋势,且发病人群日趋年轻化,因脂肪肝而形成的肝硬化也明显增多,因而日益受到医学界关注.脂肪肝发病机制较复杂,可能与饮食、遗传、感染等因素引起肝内脂肪堆积有关.多数患者开始可无明显症状,常在常规体检中才发现,有些患者可出现腹胀、恶心、肝区不适或隐痛、头目不清、全身困重、易疲劳,且伴有血脂偏高,肝功能异常等其他合并症.年龄多在30~60岁,男多于女.目前,西医尚无疗效显著的药物,唯以节制饮食,调节血脂、保肝的药物作权宜之策.  相似文献   

7.
肝脏是脂类和脂肪酸代谢的场所,脂类的合成、分解、酮体生成、脂蛋白的代谢等都在肝脏进行,如果这些代谢发生障碍,肝脏中脂类就会发生变化.正常人体肝脏的脂质约占肝重量的5%左右,如超过5%或在组织学检查时有50%以上的肝细胞发生脂肪性变,即称为脂肪肝.脂肪肝系脂肪在肝细胞内贮积过多所致.近几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脂肪肝发病呈上升趋势,部分患者发展演变成肝硬化,其主要原因有肥胖、慢性酒精中毒、高脂血症、病毒性肝炎、糖尿病等.  相似文献   

8.
脂肪肝是临床常见的弥漫性肝病,常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极少数可发展成肝硬化。如果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以阻止脂肪肝的进一步发展,甚至使其逆转。但目前国内外对之研究不甚深入。为进一步了解脂肪肝的发病机理及治疗情况,就有关脂肪肝的中西医研究现状综述如下。1现代医学对脂肪肝的研究概况脂肪肝是中性脂肪在肝内蓄积过多所致,主要为甘油三酯。脂类在肝内蓄积超过肝重的5%,或在组织学上如叽以上的肝实质脂肪化时,均可称为脂肪肝[’]。其常见的病因为单纯性肥胖、营养不良、糖尿病、酒精中毒、高脂血症。其它尚有内分泌障碍、…  相似文献   

9.
脂肪肝是多种因素造成肝脏脂肪代谢障碍,使脂类在肝内蓄积超过肝重的5%,或在组织学上肝脂肪化超过40%所致。脂肪肝目前临床诊断主要依靠B超检查,肝脏B超声像图的变化可为临床判断药物疗效提供依据,本文将我院1998~2003年收治的828例脂肪肝患者B超影像学追踪及血脂、生化检查的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984例血清甘油三酯及胆固醇浓度与B超诊断脂肪肝的关系分析邢春礼,周兆珍,汪洪毅,张见顺,房世保山东省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266300)脂肪肝是指肝内脂类含量超过肝胜湿重的10%~15%,或在组织学上超过50%的肝脏疾病。肝穿刺活体组织检查可确诊该病...  相似文献   

11.
由于各种原因使肝脏脂肪代谢发生障碍,致脂类物质的动态平衡失调,脂肪在组织细胞内贮积,若其贮积量超过肝重量的25%以上,或在组织学上有50%以上肝细胞脂肪化时,即称为脂肪肝[1]。本病相当于祖国医学“积聚”、“痰浊”、“瘀血”等范畴。现代医学认为脂肪肝的发病与营养失调、化学性、生物性、社会及遗传性等致病因素有关,上述诸因素作用于人体导致血浆游离脂肪酸过多或肝内脂肪酸利用减少或肝细胞合成甘油三酯(TG)能力增强或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合成及分泌障碍,从而导致脂肪肝的形成[2]。中医学认为脂肪肝主要是由于营养过剩或酒精、中…  相似文献   

12.
熊去氧胆酸治疗脂肪肝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念 《右江医学》2006,34(5):548-549
由于各种原因使肝脏脂肪代谢功能发生障碍,致脂类物质的动态平衡失调,脂肪在组织细胞内贮积,若其贮积量超过肝重量的5%以上,或在组织学上有50%以上肝细胞化时,即为脂肪肝[1]。近年来,由于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改变以及乙醇消耗量的增加,脂肪肝已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据报道,国内健康人群普查脂肪肝的患病率为5.21%,男性为7.06%,女性为3.23%[2],其预后类似于慢性病毒性肝炎或自身免疫性肝炎,脂肪肝的早期诊治可望阻止慢性肝病的进展,减少肝病相关残疾和死亡的发生[3]。熊去氧胆酸是一种无毒的亲水性胆酸,广泛的运用在胆石症及胆…  相似文献   

13.
脂肪肝是指各种原因引起脂类物质的动态平衡失调,肝脏脂肪代谢功能发生障碍的一种疾病。近年来脂肪肝的发病率日益上升,对脂肪肝的预防和治疗成为防治肝病的一个重要课题,我院从2003年以来研制出化痰祛瘀方治疗脂肪肝100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肝脂肪化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脏脂肪代谢紊乱,脂类物质动态平衡失调,肝细胞脂质摄取增加而脂肪氧化减少,导致肝细胞内脂肪蓄积的一种病理过程。其病理机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体整体脂肪、糖和蛋白质的代谢紊乱,一是肝细胞本身的病理损伤和代谢障碍。但临床上由于肝脏在三大物质代谢中的特定位置,两者常互为因果,共同存在,有时难以将脂肪肝的病机和结果加以区分。脂肪肝的常见诱发因素主要包括高脂血症、肥胖、糖尿病、饮酒及家族性遗传等因素。本文结合这些诱发因素就近年来有关肝脂肪化病理机制研究的热点和进展进行综述。1脂肪肝的病…  相似文献   

15.
脂肪肝是指脂类在肝细胞内过多堆积。正常人肝的总脂量,占肝重量的5%,内含磷脂、甘油三酯、脂酸、胆固醇及胆固醇酯。如果总脂量超过肝重量的5%,即称为脂肪肝。通常将其严重程度分为三个级别。如果肝脏内的脂肪含量占到肝脏总重量的10%,就属于轻度脂肪肝;占到10%~25%,为中度脂肪肝;如果在25%~50%,那就属于重度脂肪肝了。  相似文献   

16.
脂肪肝的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肪肝是由多种疾病和病因引起的肝脏脂肪变性,当肝脏对脂肪合成能力增加和(或)转运入血的能力下降时,脂类物质(主要为三酰甘油)在肝内蓄积过多,超过肝脏重量的5%,或组织学上50%以上的肝实质脂肪化时,即为脂肪肝。目前,根据饮酒与否,将其分为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后者又根据其病因分为肥胖性脂肪肝、高脂血症性脂肪肝、糖尿病性脂肪肝、营养失调性脂肪肝、药物性脂肪肝等。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变化及预防保健措施相对滞后,脂肪肝发病率上升,发病年龄越来越小。我国脂肪肝的发病率已占平均人口的10%,  相似文献   

17.
脂肪肝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脏脂肪代谢功能发生障碍,脂类物质的动态平衡失调,致使肝细胞内脂肪(主要是甘油三酯)蓄积过多的一种病理状态。其病理学定义为:肝脏脂肪含量(主要是甘  相似文献   

18.
脂肪肝生物化学的发生机制及预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脂肪肝的生物化学发生机制及预防的研究,侧重于肝脏脂类代谢的概念,肝内脂肪来源;肝内脂肪的氧化能力;肝内输出脂蛋白能力三方面。其研究无论在医学教学,还是在临床防治中将起着重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肝是脂类代谢的重要器官,它对脂肪的摄取、脂肪酸的氧化代谢,胆固醇的生成,磷脂及脂蛋白的合成以及脂蛋白的分泌等均起着中枢作用.甘油三醋在外周脂肪组织和肝脏之间不断循环保持平衡,任何轻微的改变都可使此平衡失衡,导致脂肪肝.1.脂肪肝的概念正常人每100克肝湿重含2~4克脂类,其中磷脂占50%以上,甘油三酯(TG)占20%,游离脂肪酸占20%,固醇约占7%,余为胆固醇醋等.显微镜下正常肝组织仅有少数咛脂,肝细胞内有脂滴(TG),当肝细胞内脂质蓄积超过肝湿重5%,或组织学上每单位面积见1/3以上肝细胞脂变时,称为脂肪肝.脂肪肝主要是由TG在肝细胞蓄积过多所致,除以TG增加为主外,其它脂类成分,糖元含量,羟脯氨酸,肝脏的蛋白质及水分也相应改变,脂类改变因病因而异[2].  相似文献   

20.
脂肪肝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脂肪肝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脏脂肪代谢功能发生障碍 ,脂类物质的动态平衡失调 ,致使肝细胞内脂肪蓄积过多的一种病理状态 ,2 0世纪 5 0年代从病理学角度提出。其最常见原因为肥胖、酒精中毒、糖尿病 ;其次为营养失调、药物中毒、妊娠、遗传等。临床流行病学研究表明 ,近年来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临床B超技术的进步和广泛应用 ,脂肪肝的检出率日益增多 ,发病率不断升高。虽然脂肪肝常被认为是良性病变 ,但其肝纤维化的发生率高达 2 5 % ,且约 1 .5 %~ 8.0 %的患者可进展为肝硬化[1] 。因此防治脂肪肝的发生与发展有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