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听神经瘤有时可显现囊性称为囊性听神经瘤,应同胆固醇肉芽肿、先天性胆脂瘤、粘液囊肿、囊性脑膜瘤、颈静脉球体瘤、转移瘤、软骨肉瘤相鉴别。统计1976~1992经迷路径路手术的571例听神经瘤,囊性听神经瘤23例(4%)。并分析临床表现,症状时程,神经影像学表现,生长速率,手术技术(迷路径路)及结果,以及与同体积非囊性瘤的区别。结果:本组死亡率为人并发症包括脑脊液漏、血肿及肿瘤残留,其中2例肿瘤残留组织在随后的经迷路径路手术中完全切除,并发现手术并不比初次手术更困难。术后面神经功能,术中保存完整面神经13例(57%),…  相似文献   

2.
内听道内听神经瘤残留病灶清除术中内镜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乙状窦后径路听神经瘤切除术中应用内镜技术减少术后肿瘤残留发生率方面的价值和意义。方法 观察和比较常规乙状窦后径路听神经瘤切除术(15例)与术中使用内镜检查和切除内听道底残留肿瘤病灶(11例)的两组手术病人手术前后听觉、前庭功能、面神经功能和MRI检查结果。结果 常规乙状窦后径路听神经瘤切除术组病人术后有3例发现有残留肿瘤,而术中使用内镜使用内镜组病人均无残留;手术前后听觉和前庭功能障碍发生率、术后面神经麻痹发生率两组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乙状窦后径路跌神经瘤切除术术中结合使用内镜非常方便和安全,未出现由此而引起的任何并发症,并可有效防止或减少单纯乙状窦后径路听神经瘤切除术后病灶的残留及肿瘤的复发,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颈静脉球体瘤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颈静脉球体瘤手术进路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18例患者术前均行神经耳科、影像学检查,根据肿瘤的大小及肿瘤的部位、扩展方向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即耳内入路6例;耳后入路4例;侧颅底入路、颞下窝入路5例;经颞枕颈联合入路3例。肿瘤全切除14例,次全切除或大部分切除4例。结果:18例中,14例肿瘤全切除均满意,其中2例术后3年复发;4例部分切除术后残留瘤体放疗后1年复查无变化。随访2~6年,复查纯音测听:6例听力恢复平均24dB,12例听力与术前检查结果无明显差异。CT、MRI复查结果:12例患者的术腔为软组织填塞,未见肿瘤复发;2例术后3年出现患耳耳鸣,经CT和MRI检查见乳突腔有瘤组织复发,再次手术治疗后2年随访未见复发;4例次全切除和部分切除的患者,经术后放疗后2年复查CT、MRI,结果与放疗前瘤体的大小无明显差异。结论:手术治疗是颈静脉球体治疗的有效手段,根据肿瘤大小选择手术入路可以确保肿瘤的完整切除,术前肿瘤局部选择性血管栓塞可有效地减少术中出血和手术时间,对于残留组织可用放疗控制其发展。  相似文献   

4.
一些学者在研究听神经瘤与蜗神经和内耳道底侧壁的关系后认为,保存听力的手术易导致肿瘤复发。作者对351例听神经瘤进行手术治疗,其中66例保存第Ⅷ神经,其中37例术后随诊5年以上。统计分析28例(76%)患者,手术时听神经瘤平均1.1cm,术后随诊5~13年,经CT及MRI检查,未发现肿瘤复发。作者认为行保存听力的听神经瘤手术的病例选择为,肿  相似文献   

5.
联合进路手术切除巨大颈静脉球体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巨大颈静脉球体瘤手术进路及治疗经验。方法:6例巨大颈静脉球体瘤,4例经三种不同联合进路手术治疗,其中3例术前行DSA检查及选择性血管栓塞术,1例术后残灶接受了辅助性放射治疗。结果:4例手术患者中,1例于术后4年因脑溢血死亡,但MRI及CT复查肿瘤未见复发;1例于术后4个复发;1例部分切除术后残灶于放疗后6个月复查无变化。结论:巨大颈静脉球体瘤联合进路术式有利完全切除肿瘤,而术前配合选择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静脉球体瘤及颈动脉体瘤的诊断方法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一家系4例颈静脉球体瘤及颈动脉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手术方法和预后情况。先证者为左侧颈静脉球体瘤伴左侧颈动脉体瘤,先证者亲妹妹为右侧颈动脉体瘤,先证者堂妹为双侧颈动脉体瘤伴右侧颈静脉球体瘤,先证者堂哥为双侧颈动脉体瘤伴左侧颈静脉球体瘤。4例患者均接受全身麻醉下手术治疗。患者术前均行颈部超声、CT或CT血管造影(CTA)、MRI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3例术前行血管栓塞。结果:4例患者手术顺利,均无肢体偏瘫或死亡病例。随访24~29个月,无复发。术后半年堂哥声嘶消失,堂妹声嘶无明显好转。术后1年堂妹出现右侧周围性面瘫,颞骨CT示右侧颈静脉球体瘤。结论:颈部超声、CT、CTA、MRI及DSA是颈静脉球体瘤、颈动脉体瘤的主要影像学诊断方法,对指导治疗及制定手术方案具有重要价值。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术前进行血管栓塞可减少术中出血,术中使用显微镜可提高术野清晰度,避免大血管及神经损伤,避免严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7.
颈静脉球体瘤(附10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颈静脉球体瘤手术效果及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复习1985~1995年10例颈静脉球体瘤手术病历,其中6例肿瘤直径〉5cm。结果:肿瘤均能满意地予以完整的切除,平均手术时间6h,平均失血量800ml,随访1~5年无复发,其中7例术后3年复查均正常。结论:现代影像学及显微手术的进步,使得完整切除大型颈静脉球体瘤成为可能,手术成功的着急在于认真的术前检查及准备,术中细致的止血措施及精心的术扣护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探讨颈静脉球瘤临床特点,总结手术疗效,提高该病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或术后病理证实的颈静脉球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该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围手术期处理、手术方式及随访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为单耳发病,其中男2例,女8例。表现为单侧搏动性耳鸣6例,听力下降8例,耳痛及眩晕3例,耳流脓性或脓血性分泌物4例,因体检发现耳道肿物就诊1例。6例因肿物突入外耳道,鼓膜不能窥及,4例可透过鼓膜看见鼓室内红色搏动,鼓膜稍向外膨隆。纯音测听示传导性聋4例,混合性聋5例,感音神经性聋1例。所有患者均行颞骨CT及MRI检查,鼓室球瘤可见鼓室、外耳道内充填不规则软组织密度影;颈静脉球体瘤可见颈静脉孔区软组织密度影,周围呈“蚕蚀样”骨质破坏,肿物突向鼓室及外耳道,增强扫描可见明显强化。3例颈静脉球体瘤行DSA检查可见颈静脉孔区浓密肿瘤染色,2例由咽升动脉供血,1例由咽升动脉和枕动脉供血。6例鼓室球瘤患者均行耳道乳突径路鼓室球瘤切除术,3例颈静脉球体瘤患者行颞下窝A型径路颈静脉球体瘤切除术,1例颈静脉球体瘤患者行伽玛刀治疗。所有病例随访10个月至5.5年,均无复发,未出现影响生活的严重并发症。结论颈静脉球瘤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以单侧搏动性耳鸣和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最为多见,结合仔细的专科查体和完善的影响学检查不难诊断。鼓室球瘤患者通过中耳显微手术能达到良好疗效,颈静脉球体瘤患者因解剖位置特殊,对术者及围手术期的规范化处理要求较高,并且要求诊疗团队具有侧颅底外科手术的知识及经验,否则容易引起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报告鼓室球体瘤2例,均以乳突术后流脓、出血性肿块和耳鸣、耳聋就诊。鼓室球体瘤常首先出现耳部症状,而颈静脉球体瘤常首先出现脑神经病征。x线检查最有诊断价值,除常规照片外,颈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鉴别诊断上有定性定位作用。治疗以手术为主,肿瘤广泛者用放疗和手术的联合疗法,高电压放疗是有前途的。术中出血和残留是治疗难点。鼓室球体瘤手术切除加术后放疗可获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0.
听神经瘤术后复发再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听神经瘤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及处理方法。方法 收集本科105例听神经瘤手术的临床资料,随访资料完整的64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105例听神经瘤手术病例,全切79例(75.2%),部分切除12例(11.4%),留有残片14例(13.3%):随访资料完整的64例,其中复发8例:复发率12.5%(8/64);复发病例都为早期手术病例(1998年以前);肿瘤越大,复发率越高;复发率最高的年龄段在40~59岁:全切后复发1例,部分切除或囊内切除术后复发6例,留有残片后复发1例;其中迷路入路复发率为21.1%(4/19),乙状窦后入路10.5%(4/38),中颅窝入路为0%;复发时间为术后10个月~9年。复发病例全部进行再次手术;再次手术采用乙状窦后入路,全部切除肿瘤;除面瘫外,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 听神经瘤术后复发者大部分为术中未完全切除病例,听神经瘤的早期诊断、早期手术、全部切除是减少复发率的主要因素。复发病例需要再手术,对有高风险复发的病例如肿瘤较大、部分切除、高发病的年龄要定期随访,至少随访3年以上。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提高对颈静脉球体瘤的认识,以利于其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颈静脉球体瘤12例,总结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方法 及效果.结果 颈静脉球体瘤早期常见的临床症状为搏动性耳鸣和听力下降,中晚期常出现耳部症状及面神经麻痹等神经症状;MRI检查可见特征性表现:"椒一盐"征;根据肿瘤大小及部位、扩展方向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取得了较好疗效.结论 颈静脉球体瘤临床表现复杂,容易误诊,CT、MRI的应用提高了对颈静脉球体瘤的诊断水平,手术的方式决定于肿瘤的大小、侵犯范围、有无联合病变以及颅神经状况,应根据个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颈静脉球体瘤和颈动脉体瘤的临床特性,手术要点。方法:单纯颈动脉体瘤者采用胸锁乳突肌前缘切口。颈静脉球体瘤及同侧同时患有颈动脉体瘤者,一律采用大“S”形切口,显露颈静脉孔和岩尖的颞下进路。结果:5例颈动脉体瘤患者,瘤体均彻底切除且完好保留了颈内动脉。5例颈静脉球体瘤患者3例肿瘤切除彻底,2例有意姑息切除瘤体,经1~3年随访,未见残余肿瘤增大。结论:化学感受器瘤具有一定的家族性。手术切除肿瘤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提高听神经瘤手术的临床疗效,对158例听神经瘤手术后11例再次手术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发现肿瘤大小、切除方式以及手术进路与临床症状复发密切相关。肿瘤越大,复发机会越多;大部切除,次全切除及全切除的复发再手术率分别是19.4%、13.2%和0;迷路后进路手术复发再手术率最高,达33.3%。防止临床复发最根本的措施是术中尽量减少肿瘤残留,力争全切。为达此目的要求早期诊断,选择适当的手术进路。对不能全切的较大肿瘤,次全切除能有效地延缓临床复发时间,减少并发症。计算了术前以及术后肿瘤的增长速度以及肿瘤倍增时间及再手术间期,建议术后每半年进行一次影像检查,对于早期发现复发有重要意义。X刀是对付早期肿瘤复发的有效办法。再手术中的并发症除损伤面神经外,其它少见。  相似文献   

14.
作者对在1976年1月至1985年12月10年间由于术后听神经瘤的残留或复发而进行再次手术的23例病人(男6,女17)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其中19例进行过2次手术,4例进行过3次手术。第一次手术与第二次手术相隔时间为5个月~8.2年(残留肿瘤患者)或3.3年~17年(肿瘤复发患者)。大多数患者在第二次手术时有一个以上的症状和体征,症状的出现取决于初次手术后残留的颅神经和小脑功能。最常见的是共济失调(16例),面部感觉异常(13例),头痛(9例)。其中8例无症状者是在随访中经强化CT(2例)或核磁共振成像(1例)而发现。由于初次手术后第Ⅷ颅神经丧失功能早期  相似文献   

15.
听神经瘤的再手术(附1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提高听神经瘤手术的临床疗效,对158例听神经手术后11例再次手术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发现肿瘤大小,切除方式以及手术进路与临床症状复发密切相关,肿瘤越大,复发机会越多;大部切除;次全切除及全切除的复发再手术率分别是19.4%、13.2%和0,迷路后进路手术复发再手术率最高,达33.3%,防止临床复发最根本的措施是术中尽量减少肿瘤残留,力争全切。为达此目的要求早期诊断,选择适当的手术进路,对不能  相似文献   

16.
神经节瘤或血管球瘤可起源于任何具有血管球体的部位,其中以发生于颈动脉体和颞骨者最常见,后者又分为起源于鼓室球体和颈静脉窝即颈静脉球体瘤。此类肿瘤通常属良性,肿瘤包块有丰富的血循环但无包膜。对本病的治疗方法不一,手术切除,栓塞疗法,手术加放疗或单独放疗均有报道。作者自1964年~1980年应用放射治疗神经节瘤28例,其中9例为颈动脉体瘤(2例为双侧),19例为颞骨区神经节瘤。男性22例,女性6例。年龄18岁~76岁,平均42岁。病程由数月至数年(平均2~  相似文献   

17.
颞下窝进路颈静脉球体瘤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复习了颈静脉球体瘤的特征与诊断,并报告了3例巨大颈静脉球体瘤采取颞下窝进路肿瘤切除术。对具体手术进路的优点.术前准备、超选栓塞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面神经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原发性面神经瘤的诊断程序与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原发性面神经瘤的诊疗经过和术后1~12年的随访结果,包括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手术治疗经验。结果5例患者中,面神经鞘瘤4例,面神经纤维瘤1例;术前曾误诊为颈静脉球体瘤、中耳癌、耳硬化症、慢性中耳炎各1例。3例经乳突径路,2例经Fisch径路手术;切除肿瘤同时保留全部或部分面神经纤维3例,肿瘤与面神经同时切除2例,面神经与舌下神经吻合1例。随访结果所有病例肿瘤均未复发。3例保留面神经的患者1例面瘫完全恢复,2例获得Ⅰ~Ⅱ级恢复;1例神经吻合获Ⅲ级恢复。结论 原发性面神经瘤的早期准确诊断很重要,术中彻底切除肿瘤同时保留面神经或部分神经纤维的效果最为理想,不能保留神经纤维者可行面神经吻合或移植。  相似文献   

19.
近十年由于影象技术的发展,使听神经瘤的早期诊断成为可能。在尚有可用听力的病人中,常常检查出内听道里的听神经瘤。因此,目前听神经瘤切除手术,既要求保留面神经功能,又要注意听力的保存。本文报告在1986~1990年间,进行保存听力的听神经瘤手术14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5例,年龄18~63岁,肿瘤右侧9例,左侧5例;有伴随耳鸣3例,感音神经聋6例,波动性耳聋1例及平衡  相似文献   

20.
颈静脉球体瘤属于非嗜铬性副神经节瘤组。1941年Guild首先报告在人类的颞骨切片中于颈静脉球壁内或其附近有一细小结构,其组织学类似颈动脉体,由丰富的血管、毛细血管、或前毛细血管间以上皮细胞所组成,特名之为颈静脉球体(glomus jugularis)或颈静脉体(jugular body)。Guild氏曾检查44人双耳的颞骨切片,发现球体248个,其中1/2位于颈静脉球顶部外膜上,沿着Jacobson神经及Arnold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