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睾丸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方法对11例睾丸非霍奇金淋巴瘤进行临床资料、HE切片及免疫组化观察。结果 11例睾丸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年龄49~82岁;临床主要表现为无痛性弥漫性的睾丸肿大,病变部位右侧6例,左侧4例,双侧1例;组织学类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9例,滤泡型淋巴瘤1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殊性)1例。结论中老年睾丸无痛性弥漫性肿大或肿块应首先考虑非霍奇金淋巴瘤,组织学上需要与睾丸精原细胞瘤、转移性低分化癌、肉芽肿性睾丸炎以及恶性黑色素瘤等鉴别,确诊依赖于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相似文献   

2.
睾丸原发恶性淋巴瘤——附21例报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报道21例睾丸原发性淋巴瘤,并分析其临床表现,形态特征和免疫表型。方法采用ABC法对有石蜡标本的17例进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患者年龄范围为34~76岁,中位年龄62岁。临床症状和体征除有睾丸不同程度肿大外,无其它特异性的阳性发现。病变部位包括左侧睾丸11例,右侧9例,双侧1例。组织学上均为弥漫型非何杰金淋巴瘤。17例的免疫组化结果表明B细胞来源为58.8%(10/17),T细胞来源为41.2%(7/17)。结论中老年人出现睾丸弥漫性肿大,首先应考虑睾丸淋巴瘤的可能。本病的确诊依赖病理学的诊断,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于鉴别诊断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原发性睾丸恶性淋巴瘤的临床及病理形态特征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6例原发性睾丸恶性淋巴瘤进行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依据WHO新分类进行分型,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病理特点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年龄46~82岁。病程2周~1年,除2例伴有疼痛外均为单侧睾丸无痛性肿大。6例均为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L),其中5例为中心母细胞性,1例为中心母细胞-中心细胞混合性。瘤细胞LCA、CD45RA和CD20均( )。随访4例,2例分别于首诊后5、10个月出现鼻咽部、胸膜累及;2例分别为13和18个月无瘤生存。结论睾丸原发性淋巴瘤以弥漫性大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为主。老年人多见,预后与临床分期及组织学分型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李玉  王瑞  罗锋  姜愚  周麟  刘丽 《华西医学》2005,20(2):230-231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乳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认识。方法:7例原发性乳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均经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结果:随访至今7例患者均健在。结合文献对原发性乳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等进行讨论。结论:原发性乳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罕见,与乳腺癌难以鉴别,易于误诊,确诊依赖于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治疗上以放疗和化疗为主,必要时也可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中枢神经系统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病理学诊断特征。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经泰安市中心医院病理科确诊的15例原发中枢神经系统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原发中枢神经系统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病理形态学特点及免疫表型。 结果患者男性10例,女性5例,年龄52~64岁;15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反应迟钝或行走不稳。CT检查均发现颅内占位,4例发生了转移,分别转移到睾丸、肝脏、肺脏和乳腺,其余患者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检查均未见全身其他部位肿瘤。光镜下肿瘤细胞表现为弥漫性生长,特征性的分布于血管周隙;肿瘤细胞大多相似于中心母细胞,与反应性小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活化的小胶质细胞以及反应性星形细胞混杂。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肿瘤细胞均弥漫强表达白细胞分化抗原20(CD20)及B细胞系特异性激活蛋白(PAX5),其中3例表达白细胞分化抗原10(CD10),7例均表达B细胞淋巴瘤因子6(Bcl-6)及多发性骨髓瘤致癌蛋白(MUM1),余5例均表达MUM1,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指数70%~90%。 结论原发中枢神经系统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是一种相对少见的淋巴瘤,以弥漫性分布于血管周隙的中心母细胞样细胞为特征;临床表现与其发生部位有关,掌握其共同的特征并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方能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分析原发性睾丸淋巴瘤的多模态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睾丸淋巴瘤患者的声像图资料,包括灰阶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超声造影和弹性成像。结果 20例原发性睾丸淋巴瘤,其中19例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例为成熟T细胞淋巴瘤。灰阶超声显示8例患者为弥漫型,表现为睾丸明显肿大伴回声弥漫性减低;12例患者为结节型,表现为睾丸实质内单个或多发低回声结节。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弥漫型和结节型病灶内均可见丰富的血流信号,为Ⅲ级血流。3例患者超声造影检查发现睾丸病灶平均灌注时间为5.7 s,睾丸病灶灌注强度高于正常睾丸实质。1例弥漫型患者行剪切波弹性成像,病变侧睾丸弹性值为17 kPa,而对侧正常睾丸弹性值为3.4 kPa。结论 原发性睾丸淋巴瘤的超声声像图具有一定的特征,充分应用多模态超声成像有助于原发性睾丸淋巴瘤的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睾丸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超声特征.方法 对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睾丸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二维超声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7例受累睾丸实质回声均匀减低、增粗,伴或不伴小斑片状低回声,同时实质内血流丰富,均超过Ⅱ级.结论 对于60岁以上患者,以无痛性睾丸肿大,睾丸实质回声均匀减低、增粗,伴或不伴小斑片状低回声区,同时实质内显示丰富短粗、紊乱的血流信号,高度提示睾丸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淋巴瘤可分为霍奇金病和非霍奇金淋巴瘤,其共同的临床表现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可伴发热、盗汗、消瘦等全身症状。男性较女性多见。而椎管内非霍奇金淋巴瘤较少见。我院曾诊治1例男性椎管内弥漫性大B细胞恶性淋巴瘤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脾γδ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特点。方法对1例确诊的肝脾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及免疫表型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29岁。自发性脾破裂出血。镜下瘤细胞呈弥漫性脾窦内侵犯。免疫组化示瘤细胞CD2、CD3、CD5、granzymeB及TIA均(+)。结论肝脾T细胞淋巴瘤是较为罕见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10.
缪国裕 《中国临床医学》2004,11(6):1053-1055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994~2002年间收治的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9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男4例,女5例,年龄43~71岁(中位年龄53岁)。临床表现及胃镜检查无特殊,多为Ⅰ~Ⅱ期的低度恶性肿瘤,病程长,进展缓慢,疗效好。术前活组织检查:HE染色仅3例可明确诊断,3例曾误诊为低分化腺癌;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检查,7例可术前确诊为恶性淋巴瘤。结论:胃镜活检,HE染色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可提高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恶性淋巴瘤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脾脏套细胞淋巴瘤 (SMCL)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对 3例SMCL进行临床、组织病理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 :男性 1例 ,女性 2例 ,平均年龄 5 9 67岁。 3例除脾脏肿大外 ,还伴有骨髓及外周血的侵犯。镜下特征为形态单一的瘤细胞呈弥漫性和 /或结节性生长 ,瘤细胞免疫表型特征为CD5 ( +) ,cyclinD1 ( +) ,IgD( +)。 结论 :诊断SM CL必需结合组织学特点和免疫表型 ,还需与滤泡性淋巴瘤、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脾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鉴别。  相似文献   

12.
睾丸淋巴瘤的超声影像学和临床特点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超声研究睾丸淋巴瘤患者睾丸的病变特点。方法运用高频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20例睾丸淋巴瘤患者睾丸的超声表现,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0例患者中有12例睾丸为弥漫型病变,8例为结节型病变。彩色多普勒显示病变区血流信号丰富,动脉RI为低阻。结论老年患者出现无痛性的睾丸肿大,要首先考虑到淋巴瘤的可能性。运用高频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睾丸淋巴瘤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Epididymal lymphoma is a very rare tumor that is difficult to differentiate radiologically from other paratesticular tumors. Most cases of epididymal lymphoma are secondary involvement of the epididymis in patients with testicular lymphoma. However, isolated epididymal lymphoma is very rare. We herein report two cases of isolated epididymal lymphoma with different imaging findings. Patient 1 was a 52-year-old man who presented with a painless scrotal mass. Patient 2 was a 65-year-old man who presented with painless scrotal swelling. Ultrasound (US) demonstrated different imaging findings: US in patient 1 showed a well-defined round mass in the tail of the epididymis with hypervascularity confined to the epididymis, while US in patient 2 showed diffuse infiltrative enlargement with hypervascularity confined to the epididymis. Orchiectomy performed in both patients revealed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confined to the epididymis.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乳腺原发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组织学类型、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收集10例乳腺原发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其进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标记。结果 10例乳腺原发性淋巴瘤中9例为女性,发病年龄26~70岁,中位年龄51岁;1例男性,63岁。左乳3例,右乳6例,双乳1例;8例为临床ⅠE期,2例为临床ⅡE期。7例为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L);2例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性淋巴瘤(MALT);1例为外周T细胞性淋巴瘤。10例白细胞共同抗原(LCA)均(+);角蛋白、上皮膜抗原均为(-);B细胞标记9例CD20(+),T细胞标记1例CD3(+)。结论乳腺原发性淋巴瘤少见,术前诊断比较困难,准确的病理诊断及组织学分型对规范治疗及预后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口咽部B细胞来源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CT表现、特征,初步探讨不同病理类型B细胞来源NHL的CT表现特点,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为准确的信息。方法:对18例经病理证实的口咽部B细胞来源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3例,占72.2%(13/18),滤泡性淋巴瘤3例,占16.7%(3/18),套细胞淋巴瘤1例,占5.6%(1/18),结外边缘区淋巴瘤(MALT淋巴瘤)1例,占5.6%(1/18)。病变分布为:扁桃体NHL9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8例、套细胞淋巴瘤1例);舌根8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5例、滤泡性淋巴瘤3例);软腭1例,为结外边缘区淋巴瘤(MALT淋巴瘤)。18例病变均表现为肿块型。同时有淋巴结受累者12例(66.7%),其中双侧受累者3例。结论:口咽B细胞来源NHL多发生于扁桃体及舌根。病理类型以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为主,主要表现为肿块。CT对于B细胞来源NHL的鉴别诊断和病变范围的判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子宫体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子宫体原发性弥漫性B细胞淋巴瘤的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2例子宫体原发性弥漫性B细胞淋巴瘤进行临床病理特点观察,使用LCA、CD30、CD79a、CD68、CD45RO、CD3、CD20和CEA等免疫组化染色辅助诊断,并文献复习。结果子宫体原发性弥漫性B细胞淋巴瘤临床诊断困难,镜下病理形态多样,可见子宫内膜和/或肌层内淋巴样细胞增生,免疫组化B细胞标记(+)。结论子宫原发性弥漫性B细胞淋巴瘤少见,临床易漏诊且侵袭性较高,因此准确、完整的病理诊断对预后治疗十分重要,免疫组化有辅助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淋巴瘤累及骨髓的临床病理、免疫表型特征,探讨其在病理诊断和分型中的意义。方法 对188例淋巴瘤患者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的骨髓活检组织进行临床病理及组织学观察,并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①本组188例患者的骨髓浸润模式以弥漫型(44.9%)与灶型(29.3%)多见,间质型(11.6%)、结节型(6.1%)、小梁旁型(5.1%)及结节/间质型(3.0%)较为少见;②本组病例的组织学类型多样,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最多见(21.7%);③与骨髓外的其他部位的淋巴瘤一样,骨髓活检组织中的各类淋巴瘤具有特征性的组织形态学及免疫表型特点;④淋巴瘤累及骨髓病例多出现不同程度的纤维组织增生(75.8%)及造血组织增生低下(71.1%),部分病例可出现灶性、片状或弥漫性凝固性坏死(4.5%)。结论 大多数淋巴瘤累及骨髓病例可通过观察肿瘤的组织形态,结合免疫表型检测得到诊断和分型,少部分病例须结合淋巴结的病变才能确诊,个别病例虽可确定为淋巴瘤,但分型困难。  相似文献   

18.
杨超  刘金龙  柯春龙  叶小帆  王凌雁 《新医学》2011,42(11):711-713
目的:探讨MRI引导下立体定向活组织检查(活检)手术在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提高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诊断水平.方法:对16例疑诊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患者行MRI引导下立体定向活检手术.安装Leksell立体定向头架,行MRI扫描,计算靶点取标本,所取标本送病理学检查.结果:16例患者手术成功率100%,经病理证实,均诊断为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其中15例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例为Burkitt淋巴瘤.术后复查CT有4例出现血肿,1例患者于术后第4日出现迟发性出血、脑疝,行开颅手术后死亡.结论:立体定向活检术对于明确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