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胎膜早破时间与绒毛膜羊膜炎间的相关性。方法分析378例胎膜早破并于分娩后行胎盘胎膜病检的患者资料,根据胎膜早破时间进行分组,研究各组间绒毛膜羊膜炎的发生率与严重程度差异。结果不同早破时间组别间绒毛膜羊膜炎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早破时间组别间绒毛膜羊膜炎的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破膜时间的延长可导致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的升高及病情的加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绒毛膜羊膜炎严重程度对自发性早产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产科单胎自发性早产病例96例,另随机选取足月分娩64例。分娩后胎盘送病理组织学分析有无绒毛膜羊膜炎及其严重程度。结果:自发性早产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及中重度感染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足月分娩,破膜至分娩时间及羊水性状与绒毛膜羊膜炎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宫内感染是自发性早产的重要原因。胎膜早破后长时间保胎治疗可以导致或加重绒毛膜羊膜炎。  相似文献   

3.
胎膜早破与绒毛膜羊膜炎发病率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与绒毛膜羊膜炎发病率的关系。【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09年5月本院住院的胎膜早破孕妇(胎膜早破纽)及正常孕妇各48例(对照组)作为受试对象,分别于分娩后取胎膜行病理检查。【结果】胎膜早破组的绒毛膜羊膜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胎膜早破组中,其破膜时间越长,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膜早破与绒毛膜羊膜炎关系密切,且随破膜时间延长,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增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对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和子宫内膜炎发生率的影响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9月1日在我院行剖宫产手术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依据产后胎盘病检结果将其分为未发生绒毛膜羊膜炎的对照组374例和发生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的观察组228例,再依据病史是否发生胎膜早破膜,将观察组细分为观察组胎膜早破亚组137例和观察组未胎膜早破亚组91例,对照组细分为对照组胎膜早破亚组233例和对照组未胎膜早破亚组141例。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组间及各相应亚组间的切口感染和子宫内膜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和子宫内膜炎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中胎膜早破亚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和子宫内膜炎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中胎膜早破亚组(P 0.05),两组中未胎膜早破亚组术后切口感染和子宫内膜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发生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可增加患者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和子宫内膜炎发生率,且胎膜早破很大可能是造成升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诊断急性绒毛膜羊膜炎的价值。方法:收集了70例胎膜早破病例,用比浊法测定孕妇血清C-反应蛋白,胎盘脐带作病理检查,以病理绒毛膜羊膜炎为诊断金标准。结果:病理急性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74.2%,其中8.57%为临床绒毛膜羊膜炎。以C-反应蛋白≥12.5mg/L为异常,诊断急性绒毛膜羊膜炎的敏感性为94.23%,特异性为72.22%。C-反应蛋白值越高其病理分级相应高。结论:C-反应蛋白的测定能早期诊断急性绒毛膜羊膜炎。  相似文献   

6.
胎膜早破42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不同孕周、不同破膜时间胎膜早破与剖宫产及母儿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对425例胎膜早破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剖宫产率、绒毛膜羊膜炎发病率、新生儿发病率和病死率与胎膜早破孕周、破膜至分娩时间密切相关。孕周越小剖宫产率越低而绒毛膜羊膜炎发病率、新生儿发病率和病死率越高;破膜24~48小时内分娩者剖宫产率最低,破膜72小时内分娩孕妇其绒毛膜羊膜炎发病率各组内无显著性差异。当破膜超过72小时时,绒毛膜羊膜炎的发病率显著升高。死胎和新生儿死亡均发生在孕37周以前。结论 对胎膜旱破患者应根据不同孕周、破膜时间的长短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以减少围生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9与胎膜早破及绒毛膜羊膜炎的关系,评价MMP-9用于诊断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孕妇发生绒毛膜羊膜炎的价值.方法:选择pPROM孕妇42例(pPROM组)、足月胎膜早破孕妇65例(tPROM组)及足月未破膜孕妇13例(正常对照组),分别取其外周血血清及羊水,应用ELISA法检测MMP-9水平,同时将所有胎盘胎膜送病理检查.结果:母体血清及羊水的MMP-9表达水平由高至低依次为pPROM组、tPROM组、足月未破膜组,3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MMP-9水平在有绒毛膜羊膜炎者的血清及羊水中明显升高(P<0.01).以血清MMP-9 206 ng/L为诊断阈值,诊断pPROM孕妇发生绒毛膜羊膜炎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40%,准确度为79%,阳性预测值为75%,阴性预测值为100%.以羊水MMP-9 206 ng/L为诊断阈值,诊断pPROM孕妇发生绒毛膜羊膜炎的敏感度为67%,特异度为80%,准确度为71%,阳性预测值为86%,阴性预测值为57%.结论:MMP-9与胎膜早破的发生密切相关,血清及羊水MMP-9水平可作为pPROM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的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刘欣松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6):2504-2506
目的:探讨孕妇血清中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绒毛膜羊膜炎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43例胎膜早破孕妇,38例正常孕妇血清及羊水中IL-8,TNF-α水平。同时取胎膜行病理检查。结果:胎膜早破组血清及羊水中IL-8、TNF-α水平均较对照组高,并随破膜时间的延长而增高,尤以破膜时间超过24h增高更为明显。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患者IL-8、TNF-α水平明显高于胎膜早破无绒毛膜羊膜炎者。结论:胎膜早破孕妇血清中IL-8、TNF-α水平对诊断绒毛膜羊膜炎有非常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状况,分析影响其发生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65例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临床资料,统计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并按其是否发生绒毛膜羊膜炎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设计基线资料调查表,通过查阅病历收集并对比所有患者年龄、体质量、体温、人工流产史等基本信息,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的因素。结果:65例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中发生绒毛膜羊膜炎43例,占比66.15%,其中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31例,临床绒毛膜羊膜炎12例;发生组与未发生组破膜至分娩时间、羊水过少、糖尿病史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体质量、体温、人工流产史、贫血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破膜至分娩时间长、羊水过少、糖尿病史是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有一定的绒膜羊膜炎发生风险,以组织学绒膜羊膜炎为主,且破膜至分娩时间、羊水过少、糖尿病史是其影响因素,临床...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胎膜早破及未破膜的孕妇阴道菌群及产后胎盘胎膜之间的比较 ,分析胎膜早破的原因。方法 :产前采集阴道分泌物做细菌培养、药敏试验 ,产后采集胎盘和胎膜组织做病理学检查。结果 :40例胎膜早破产妇和 40例未破膜两组比较 ,阴道菌群及产后的胎盘胎膜病理诊断有显著差异。结论 :胎膜早破与G-菌感染及胎盘胎膜炎性改变有一定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胎膜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为未足月胎膜早破相关的绒毛膜羊膜炎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1年6月至2013年9月在该院产科分娩的124例妊娠28~37周的胎膜早破孕妇胎膜的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未足月胎膜早破中,胎膜细菌培养阳性率为25.00%(31/124),临床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为2.42%(3/124),其中临床绒毛膜羊膜炎细菌培养均为阳性。31例胎膜细菌培养阳性的孕妇中,大肠埃希菌为16例,占51.61%(16/31),其余菌种均为1~2例,且发生临床绒毛膜羊膜炎的孕妇均为大肠埃希菌阳性。大肠埃希菌对庆大霉素、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丁胺卡那、头孢西丁、左氧氟沙星敏感。结论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孕妇中,绒毛膜羊膜炎的主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应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降低母婴感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孕足月胎膜早破孕妇联合检测外周血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合白细胞计数及胎盘病理对预测绒毛膜羊膜炎价值,并指导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方法:选取本院60例孕周37周至40周胎膜早破孕妇作为观察组,同期产检且孕周相同的60例无产科合并症孕妇作为对照组,采用荧光定量法检测血清降钙素原,免疫层析法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并检测孕妇白细胞计数,结合胎盘病理检查,比较两组降钙素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降钙素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联合检测胎膜早破孕妇血清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能敏感预测绒毛膜羊膜炎发生,指导及时合理应用抗生素,降低对母婴的危害。  相似文献   

13.
胎膜早破是指临产前发生的胎膜破裂,是产科常见并发症之一。妊娠不满37周时胎膜在临产前发生破裂称未足月胎膜早破,其发生率约为2%-3%,其中早产发生率为30%-40%。胎膜早破最常见的原因和并发症为绒毛膜羊膜炎,可导致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肺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发型败血症等。资料显示微生物感染导致胎膜早破者占20%-50%,其中有临床感染证据者只占12.5%,而一旦出现临床症状的绒毛膜羊膜炎,新生儿病死率将增加4倍。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胎膜早破产妇胎盘病理特征,分析胎膜早破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2月至2020年3月接收的100例胎膜早破产妇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段内于我院分娩的100例非胎膜早破产妇为对照组。在两组产妇分娩后对胎盘进行统一固定处理,然后送至病理科进行病理检查。比较两组产妇的胎盘胎膜病理变化情况、绒毛膜羊膜炎程度及妊娠不良结局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绒毛膜羊膜炎、合体结节增多、胎盘梗死及绒毛间质纤维化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绒毛膜羊膜炎Ⅲ级产妇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妊娠不良结局总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膜早破会导致产妇胎盘胎膜出现显著的病理改变,并且后期会诱发不良妊娠结局,因此在临床诊治中需对胎膜早破产妇进行密切监测,在产前可借助病理组织切片重点监测其胎盘胎膜病理改变情况,以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5.
耿春惠  刘浩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11):141-142,144
目的探讨胎儿窘迫的胎盘病理学变化与新生儿窒息和感染的关系。方法对本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1月327例胎儿窘迫的临床资料和病检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胎盘病变发生率为81.7%,主要病理变化以绒毛膜羊膜炎、间质水肿、绒毛间质纤维化为主。胎儿窘迫发生在分娩期的胎盘绒毛膜羊膜炎、间质水肿发生率明显高于妊娠晚期组(P<0.05)。妊娠晚期组胎盘绒毛间质纤维化和胎盘钙化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分娩期组(P<0.01,P<0.05)。胎盘感染组的新生儿窒息率和感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8.7%VS 8.3%;10.5%VS 3.1%,P<0.05)。结论胎盘病理学变化与胎儿窘迫发生密切相关,胎盘炎细胞浸润、渗出和纤维化是导致胎儿窘迫的病理学机制之一,也是导致新生儿窒息和感染的发生率增加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细菌性阴道病与胎膜早破及并绒毛膜羊膜炎的关系。方法:采用快速层析法、美国PIP Test Card技术对胎膜早破患者110例(观察组),健康孕妇80例(对照组)进行宫颈阴道分泌物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脯氨酸氨基肽酶活性检测,胎盘胎膜标本进行绒毛膜羊膜炎病理诊断。结果:观察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检测均阳性,对照组均阴性。②PIP Test Card测定的阳性率及阴性率与Amsel方法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观察组并绒毛膜羊膜炎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④细菌性阴道病并绒毛膜羊膜炎阳性率显著高于无细菌性阴道病者(P〈0.01);观察组细菌性阴道病阳性者并绒毛膜羊膜炎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细菌性阴道痛阳性者(P〈0.01)。结论:细菌性阴道痛与胎膜早破及并绒毛膜羊膜炎具有相关性,在妊娠期进行PIP Test Card测定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快速免疫层析法检测,有助于发现或减少胎膜早破及并绒毛膜羊膜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王正希  姚穗  厉碧荣 《医学临床研究》2005,22(2):166-167,170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孕妇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 1β)水平与羊膜腔感染的关系。 【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40例胎膜早破孕妇(早破组)和30例正常足月孕妇(对照组)血中IL 1β浓度,两组 孕妇均于产后留取胎膜送病理检查,确定有无绒毛膜羊膜炎。【结果】早破组血清IL 1β浓度为(0.3150± 0.09)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0.2020±0.07)μg/L,差异有显著性(t=5.72,P<0.01)。经病理证实的绒毛 膜羊膜炎组孕妇血中IL 1β为(0.3515±0.032)μg/L,非绒毛膜羊膜炎组为(0.2577±0.077)μg/L,两组差异 有显著性(t=4.60,P<0.01)。【结论】母血IL 1β水平可作为足月胎膜早破组织绒毛膜羊膜炎的一个预测 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初步评估血清一氧化氮(NO)在预测胎膜早破(PROM)并绒毛膜羊膜炎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法对正常孕妇与PROM孕妇血清NO浓度进行测定。结果绒毛膜羊膜炎胎膜早破组孕妇血清NO水平明显高于非绒毛膜羊膜炎孕妇组及对照组,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结论血清NO对早期监测绒毛膜羊膜炎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及白细胞介素-1(IL-1)水平变化在诊断胎膜早破感染中价值。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孕妇共200例为研究对象,另选取我院无胎膜早破未足月分娩孕妇50例为对照组,分别于胎膜早破6h内未与预防使用抗生素前及分娩前1h内抽取肘静脉血,检测血清PCT、IL-1、CRP,同时分娩后胎盘送病理检查。结果:胎膜早破6h内未与预防使用抗生素前与无胎膜早破未足月分娩组,血清PCT、IL-1、CRP无统计学差异(P>0.05)。分娩前PPROM合并绒毛膜羊膜炎者血清PCT、IL-1、CRP较其他两组均有明显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制作PPROM合并及未合并绒毛膜羊膜炎两组有关PCT及LI-1的ROC曲线,两指标在诊断胎膜早破合并绒毛膜羊膜炎组有较好的特异性及敏感性。两指标联合使用其特异性、敏感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与单独应用PCT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PCT及IL-1可作为未足月胎膜早破合并绒毛膜羊膜炎诊断的临床指标之一,可根据PCT水平变化评估绒毛膜羊膜炎严重程度,对临床如何进一步处理PPROM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患者胎盘病理与新生儿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8年6月于我院分娩的100例胎膜早破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胎盘病理情况,分析不同病理类型与孕产妇、新生儿结局的关系。结果 100例患者经胎盘病理检查,正常38例(38.00%),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为62.00%(62/100),其中轻度44例(44.00%)、中度11例(11.00%)、重度5例(5.00%),慢性炎症2例(2.00%);随着绒毛膜羊膜炎严重程度的增加,孕产妇分娩前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中性粒细胞(NEU)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绒毛膜羊膜炎严重程度的增加,新生儿娩出当日CRP、WBC水平增加,Apgar 5min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发生新生儿窒息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膜早破患者的胎盘病理类型与孕产妇、新生儿预后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一旦出现严重的绒毛膜羊膜炎提示新生儿可能出现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